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陶菊隐

  • 袁世凯演义

    作者:陶菊隐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大买办阶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制主义者,本书用演义的形式介绍他的一生,内容丰富,精彩,值得一阅。
  • 政海轶闻

    作者:陶菊隐

    《政海轶闻》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 袁世凯真相

    作者:陶菊隐

    《袁世凯真相》介绍了陶菊隐先生1912年步入新闻界后时,正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来史界所称“北洋军阀时期”的开始。陶菊隐先生是这段历史的直接目击者。他与各路军阀和北伐军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有相当密切的交往,对他们作过周密细致的采访,参与过许多重要会议报道。他巧妙周旋于不同派系的军阀、政客间,获得他人难以得到的消息,却又不失独立报人的原则,客观、如实地向公众还原真实。1881年那一年,袁世凯21岁。在此之前,他一事无成。他出身在河南项城,其家族在当地甚有名望。他曾参加科举,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但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决定在这一年,远离家乡,往登州投军,自此之后,袁世凯开始显露出他作为一个政客、军阀超人的天赋和胆识、狠毒和功利。从朝鲜平乱、小站练兵,到建立北洋、位极人臣,再到被迫下野、逼清退位,以及最后的倒行逆施,恢复帝制,直至最终撤消帝制,撒手人寰,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传奇和误解,复杂与多变。他的一生,也是晚清到民国这段复杂混乱的历史最真实的写照。
  • 记者生活三十年

    作者:陶菊隐

    本书写的是是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陶菊隐前半生的传记,1914年陶菊隐参加《长沙女权日报》,至1941 年推出上海《新闻报》,从事新闻记者记者三十年。由于工作的需要,他结识很多当时的军政要员,同时也目睹了这30年间中国政局是变动,许多都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内幕。 《记者生活三十年》是陶菊隐根据三十年新闻采访的经历和见闻,在晚年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于一九四八年在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以纪实的风格、生动的笔法,记述了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四一年间的政治百态和作者在新闻界的经历,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蒙陶菊隐先生后人慨允,我们对此书重新校订,简化了各章节的小标题,增加了三十余幅历史图片,并增加副书名“亲历民国重大事件”,重新出版。陶菊隐先生一生著述之绝大部分都交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的再版,是对陶菊隐先生的纪念,更是他与中华书局常年合作而结下的深厚情谊的延续。
  • 狷介与风流

    作者:陶菊隐

  • 狷介与风流

    作者:陶菊隐

    民国的天空·菊隐丛谈 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 大江东去,浪淘不尽,民国多少俊杰!民国大记者陶菊隐先生传记力作:子玉狷介,百里风流。 《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之后读《狷公与风流》。 子玉狷介 在民间的口耳传说中,吴佩孚以这样的故事最被津津乐道:吴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一生不违;吴失败了也不“下野”,关起门来作大帅,文武大员每人每月领薪水大洋五块,谁不收就是看不起吴大帅; 吴有清廉名,有个军校同学想在河南谋个知县,吴批了四个字:豫民何辜;该人又想谋个旅长做,自表决心“愿为前锋,功成身退,解甲归田,植树造林,造泽百姓”,吴又批:且先种树。最有意思的是有个洋小姐爱上了吴大帅,千里迢迢写信来诉说爱情,吴拿着情书当公函,一样批了四个字:老妻尚在! 百里风流 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一次是以士官学校第一名毕业,天皇赐刀,震动朝野,日本人引为奇耻大辱。二是八年抗战,日本军队恰如按照蒋的战略布置,一步一步陷入持久战的泥沼直至战败。蒋是袁世凯亲点的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又是蒋介石任命的陆军大学代校长,蔡锷的密友,梁启超的学生。西安事变中他是阶下囚,却指点后生张学良促成西安事变顺利解决。他又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新月社”之一员,当他入狱两年时,徐志摩背着被窝要陪他一起坐牢。据说他有一个副官叫蒋纬国,他还有个女婿是钱学森…… 子玉狷介,这是半个世纪里曾给予吴佩孚的最响亮的掌声! 百里风流,一个怀才不遇天才军事家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整部民国史上的是是非非功功过过,也开始引起了更多人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这中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民国时代的大记者陶菊隐先生,陶以自己数百万字篇幅的“菊隐丛谈”,为民国38年里混乱变幻的军政生活留下了最生动可信的纪录。就最近几年出版界对其著作重新整理出版的成果来说,《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2006,海南出版社)对于了解北洋军阀统治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最近这部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新整理推出的《狷介与风流》,是陶氏《吴佩孚将军传》和《蒋百里先生传》的合集,虽然距离初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多,但它们依然是所有同样传记里最出色和最值得关注的著作。 吴佩孚,字子玉,直系军阀中首屈一指的人物,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吴号称“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如日中天时是这样,失败下台时还是这样。他得意时拒绝过苏联以及英美的示好,失意时正处日本侵华时期,他则是北方日伪政权下最梗直的一块骨头。他一生清廉,没有乱七八糟的风流事,也曾经下过手谕,禁止族人在自己的政权里做官。海外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有一语评说他:狷介一生。近几年来,国内给吴佩孚这个人物说好话的学人逐渐多了起来,给予正面评价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但可以说,还没有谁像本书这样给予过吴佩孚一生如此深刻的理解,如此响亮的掌声!《吴佩孚将军传》初版于1941年,作者陶菊隐投入了极大的写作激情,自称“吃饭时脑子里是《吴传》,睡觉时脑子里是《吴传》”,“他的错误像是我自己的错误,他的失败像是我自己的失败”。这种激动和热情,透过文字而直达今天。 《蒋百里先生传》则初版于1948年,传主与作者是至交,关系密切,来往频繁。正因这层便利,这部传记深入描写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天才军事家的公私生活,为任何其他人写蒋的传记所不及。蒋百里一生有很多可堪得意的事情,他以日本士官学校第一名毕业,日本天皇赐刀,震动中日朝野;他曾是袁世凯亲点的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后来又是蒋介石任命的陆军大学代校长,门下弟子,遍布军界;他还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新月文学社之一员,徐志摩正是他的亲密小友,据说他被蒋介石关进监狱时,徐志摩背着被窝要去陪他坐牢;西安事变时他也成了张学良的阶下囚,张学良亲自向他求谋请计,西安事变顺利解决也确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他最早提出了对日战争的长期抗战理论,并留下了“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的至理名言。蒋氏的一生传奇,正如一个评论者萨苏调侃的,“连用个副官都叫蒋纬国”,当是时,“男交蒋百里,女交林徽因,不负此生”! 历史长流,滚滚而下,昨天的因正是今天的果。我们今天重审历史,重读民国史,正是应该从重读民国历史上的这些个性人物开始。
  • 武夫当国

    作者:陶菊隐

    民国初年大牌记者陶隐亲身见闻,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7年统治,13位总统,46届内阁。存新闻之鲜活与生动,取史书之求实与大气。 遍地枭雄,波诡云谲。战争、政变、暗杀、政争、学潮、工潮,什么事都在姓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样样都试过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漫长而曲折。 王学泰、吴思、张鸣、雷颐、李亚平、刘苏里联袂推荐。 从晚清帝国崩溃到民国政府重新统一中国由帝制走向“共和”的转型史,贯通中国古今历史的关键环节,理解近现代中国政治的一把钥匙。 对今天来说,民国史也许是中历史当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段,而1912年到1928的这一段尤为重中之重。至今我们也还不能完全弄清楚,读明白。后来人回头望去,许多现象还难以理解:军阀多是“有枪就是草头王”的粗人,可有时他们在法律程序面前也会心怯和低头;那时够得上知识分子这个称号的也许就是十几万、至多几十万人吧,而其政治影响力、其社会示范效应,却可以是空前绝后。王学泰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陶菊隐先生的著作,带我走进军阀史的研究。先生是民国时期屈指可数的名记者,笔下的人物,他采访过;记录的事件,他看着发生;他的史话,有浓烈的现场感。这种现现场感,借先生生动的文笔,对每个读它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张鸣 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陶先生这部130余万字的《史话》,不假任何虚构便把上至袁世凯朝鲜发迹,下至张学良东北易帜这段长达33年经纬万端,云谲波诡的历史说得清楚明白。毫不“戏说”却通俗生动,确当得起“目光如炬的史学家”(曹聚仁语)之称。可以说,陶先生是以报道“北洋军阀”起家的,他不仅对“台前”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对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也知之甚详。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如果想要了解20世纪初的风云变幻,想要了解民国初期的成绩与失败,想要了解现在从何而来,而又想要不被误导的话,你就应该认真地读这一部书。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作者 专制帝国如何垮台?宪政如何建立?又如何瓦解?各种写入宪法的权力博弈规则如何演变为暴力争斗?这本书里都有活生生的演示。本书确实在描述历史,但它对我们的启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吴思 学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北洋军阀”这一段自有其非同凡响和意味深长之处。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语,而本书所记的这一段,可以说正是这“大变局”的高潮一节,它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古老中国从漫长的帝制中挣扎出来,摸索着向“共和”奔去,其意义重大,其影响深远,后来的观察者看得越来越明白;这一时期也正是革故鼎新之际,宪法、国会等出现,现代警察制建立,新式学校普及,新闻舆论形成,等等,许多制度直接启发着后来的历史。 本书名以“史话”,存新闻之鲜活与生动,取史书之求真与大气,以140余万字的篇幅,勾勒了上自袁世凯朝鲜发迹,下至张学良东北易帜,前后前后33年的一段历史。作者行文收发自如,轻松地刻画出了一大批军阀与政客的群体雕像,揭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隐闻秘事,军头武夫里穿插着舞文弄墨的冷幽默,阴谋算计里隐藏着颠扑不破的人性。虽不假以文学性的虚构,也已惊心动魄;虽然写的是过去的事,读来却活灵活现,如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