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罗威廉

  • Saving the World

    作者:William T. Rowe

    Chen Hongmou (1696-1771) was arguably the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official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unquestionably its most celebrated field administrator. He served as governor-general, governor, or in lesser provincial-level posts in more than a dozen provinces, achieving after his death cult status as a “model official.” In this magisterial study, the author draws on Chen’s life and career to answer a range of questions: What did mid-Qing bureaucrats think they were doing? How did they conceive the universe and their society, what did they see as their potential to “save the world,” and what would the world, properly saved, be like?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are important not only because vast numbers of people were subject to these officials’ governance, but because the verdict of their successors was that they did their jobs remarkably well and should be emulated. Three persistent tensions in elite consciousness focus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First, the elite adhered to the fundamentalist moral dictates of Song neo-Confucian orthodoxy at the same time that a new valuation of pragmatic, technocratic prowess abhorrent to the moral tradition emerged. Second, two contradictory views on the use of “statecraft” to achieve an ordered world were in play—one that favored the expansive use of the state apparatus, and one that emphasized indigenous local elites and communities. Finally, the subordination of human beings to the service of hierarchical social groupings contended with a growing appreciation of the dignity, moral worth, and productive potential of the individual. The author uses a holistic approach, attempting, for example, to explore how notions regarding gender roles and funerary ritual related to Qing economic thought, how the encounter with other cultures on the expanding frontiers helped form ideas of “civilized” conduct at home, and how an official’s negotiation of the complex Qing bureaucracy affected his approach to social policy. The author also considers how attitudes formed during the prosperous and highly dynamic eighteenth century conditioned China’s responses to the crises it confronted in the centuries to follow.
  • Crimson Rain

    作者:William T. Rowe

  • 中國最後的帝國

    作者:羅威廉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帝國,也是傳統中國轉向現代中國的轉捩點, 更是現代中國形成的關鍵時期。 大清帝國如何崛起,開創康雍乾盛世? 又如何經歷西方強權叩關,走向衰亡? 這段波瀾壯闊、風雲變色的歷史,在本書有最精采的描繪與解析。 本書作者羅威廉是《劍橋大學中國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系列作者群之一,是當今西方研究清史的權威學者。《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是繼魏斐德《大清帝國的衰亡》、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之後,西方史學界極具代表性的清史研究專書,更為近半世紀西方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書是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帝制中國史》(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系列中的最後一冊,全書綜合近數十年來美國清史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呈現包括社會史研究、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等三個重要的新取向。作者羅威廉教授從這些觀點出發,把大清帝國的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廣闊空間的全球性觀點中。書中以主題為主、時序為輔的方式安排章節,深入淺出地探討清代各時期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重要主題,分析與敘述兼長且極具可讀性。雖然本書原為針對美國讀者撰寫,然而對於想一窺歐美清史學界近數十年發展概要的臺灣讀者而言,仍是極佳的入門之作。 羅威廉在本書中運用西方的「帝國」概念恰如其分地詮釋清朝的歷史位置:清朝將蒙古、女真、西藏及其他非漢民族,成功地整合為一種新型態、超越性的政治體,類似近代早期歐亞大陸型態之多民族普世帝國,是民族主義浮現檯面前的政治形式。 名家推薦 羅威廉教授是馳名國際的清史專家,他這本《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成功地綜合了國際及中國清史學界過去數十年的成果,具有典範性的價值。此書拋棄了清朝無能保守及中國近代史起於西力入侵的傳統觀點,將清朝視為一個克服種種挑戰、成就斐然而必須完整視之的重要斷代,以深入展現中國近代歷史自身演變的特質。作者同時融合了新清史、社會史、內亞史、東亞史以及比較世界歷史的眼光,對於清代歷史各重要階段的起源、發展及特性,做出了完整而深刻的詮釋。是以本書堪稱這數十年來海外清史研究最重要的通論性作品,為研究清史及中國近現史者所必讀。 --吳展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羅威廉在本書〈導言〉中說:歷史學家們現在對大清帝國的理解,與四、五十年前我們所曾經理解的大不一樣了。感謝作者羅威廉,本書夾敘夾議式的宏大敘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半個世紀以來西方最富有活力的清史領域產出的豐碩成果,並且通過此一對比,領會五十年來人們對大清帝國的理解確實已經「大不一樣」。這一點也提醒華語史學界應更加重視西方同行研究清史過程中基本概念的重構(basic reconceptualization)和相關理論支架的可驗證性(testability of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張廣達,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 羅威廉在這本精湛傑出的研究著作中,將最新的清史研究推介給一般讀者。《中國最後的帝國》為作者畢生研讀清史此領域之最新力作,對於我們瞭解中國史,這是一本治學嚴謹、值得信賴的重要之作。 --蓋博堅(R. Kent Guy),華盛頓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這是一本來自美國史學界的中國史嶄新論述。自1644年由非漢族的滿洲人征服明朝那一刻開始,傳統中國逐漸變得不太一樣。這意謂著過去以費正清為首的哈佛學派,其強調中國朝代更迭、道統延續的概念必須被摒棄……簡而言之,一如作者羅威廉教授在此書中所陳述,「內向封閉的天朝帝國」雖然業已消失,更有趣的卻在我們面前上演著。 --Jonathan Mirsky ,《泰晤士報文學評論》(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書評 一本針對中國史這段重要時代的最佳研究。 --K. E. Stapleton,《Choice》書評
  • 救世

    作者:[美] 罗威廉

    陈宏谋是清代中期上层官僚的代表,作者通过对他的解读让我们全面了解那个时期官员对自己、对事业和社会的认识。作者从为官到做人,从经世到治家诸多方面剖析了陈宏谋的思想与政治生涯。本书通过人物史写社会史,是了解18世纪官僚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
  • 汉口

    作者:[美] 罗威廉

    本书以坚实的资料和严密的论证,对中国城市与资本主义发展研究进行研究,并着重再现了中国近代史;同时作者证明了马克斯·韦伯所谓中国“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城市共同体”的论断,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大误解。作者两部研究中国城市的著作被视为研究中国新城市史和社会史的代表作,奠定了作者在学术界的地位。作者高屋建瓴的视野,严谨认真的工作,将确保本书在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不朽地位。
  • 汉口

    作者:[美] 罗威廉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在承认行会具有重要社会政治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它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哪一些正式与非正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上部著作考察的焦点是商业精英的世界,《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则拓展了视野,具体分析城市劳动阶级的所思所想及其行为。最为重要的是,《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尝试着去理解社会冲突的结构和进程,以及作为一个自发的、内聚性的社会单元的城市,是如何维持其自身并不断发展的。
  • 红雨

    作者:罗威廉 (William T.Rowe)

    本书按照长时段理论,研究的时间段从元末农民大起义一直到场20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这种“长时段”和小地域的结合使得这本书能挑战一般著作的历史分期,从宏观上透视中国政治社会变迁,并暗示暴力超越朝代和政权的恒久。作者对麻城地方史的细致研究,还使得本书深化了前人对地方社会的认识,在叙事中凸显各阶层对暴力的感知,在极具张力的氛围中给读者展示出精彩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