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交史

  • 世纪之旅

    作者:(美)罗伯特・A.帕斯特

        这是一本对20世纪大国外交进行回顾并对21世纪国际关系进行展望的精彩著作。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主导世界格局的是法国、德国、苏联(俄罗斯)、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七大国。7 位著名的外交政策学者分别考察了七大国20世纪的外交政策演变历程,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百年外交风云图。在本书中,除了历史表述和现实认识,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国际关系的核心和实质在百年里的演
  • 战后中日关系

    作者:刘建平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0余年,到1972年才实现“邦交正常化”;并且仍然不幸的是,具有了邦交形式的中日关系反复受到“历史问题”的控制而呈现国家外交对抗和民众情绪对立的僵局。政治“议和”之后历史“和解”的“烂尾化”综合症,考验着政治家的外交能力;而把“不正常”中日关系对象化的知识阐释和思想把握,则是学术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 重建的世界

    作者:[美] 亨利·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本书为基辛格的处女作,部分为政治传记,部分为外交史,既有基于历史文献的严谨历史叙事,也有基于其理论的客观分析和评论,集中研究了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 该书所阐发的“均势外交”思想奠定了基辛格战略思维的基础,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 《重建的世界》看似一部讲述欧洲历史的著作,但基辛格在书中亦描绘了均势外交的基本原则,而我们也不难在他日后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时采取的政策当中发现这些原则。 本书清晰地表明了基辛格的观点:国际和平最好不是由法律或者国际组织来确保,而是要依靠分散权力以克制强势者的野心来实现。 ——弗朗西斯•福山 基辛格的第一本书回顾了拿破仑战争后期以及欧洲政治家们为取得长期和平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在一个大多数政治学家备受热核战争威胁困扰的时期,讨论十九世纪早期欧洲的宫廷外交看上去十分奇怪且缺乏时代性。但是基辛格暗示,即使战争的装备改变了,政治家的任务也不会变,仍旧是在强国中利用相互的恐惧心理构建一个权力均衡的格局,以维持国际体系的秩序。 ——《大西洋月刊》
  •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

    作者:川岛真

    本书充分利用日本及中国大陆、台湾所藏档案史料,体察清末民初的时代语境,以华盛顿会议等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为案例,梳理、剖析当时外交活动的表象、特点及其本质。对晚清至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外交制度的形成、外交政策的制定、外交机构的兴衰、外交人才的培养,以及重要事件中中央政府、外交官僚、社会舆论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全书力求摆脱以往民初外交史研究中重评价、轻实证的痼疾,还原以往研究中未能注意到的细节和时代特点,并追索民初外交与其前后时代外交的关系。
  •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作者:邓野

    巴黎和会就其本身而论,只是一个纯粹的外交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但是,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在南北分裂、派系林立的特定条件下,外交不可避免地卷入政争…… 一时间,国内政潮陡起:当年理直气壮地抵制对德宣战的广东非常国会,如今,又同样是理直气壮地要求向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表,争享战胜国的荣耀。不久之前,康有为还是张勋复辟的主谋,公然推翻民国,现在却反过来,以民国的名义,大义凛然地斥责政府专制。更为有趣的是,国会与国务院形同冤家,为转嫁对德和约的责任,彼此暗算,相互推卸,国会的不合作,屡屡把国务院置于难堪与孤立的地位…… 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卖国”竟有难言之隐? 一战后,段祺瑞怎样从众望所归沦为众矢之的? 当民众舆论绑架外交决策时,会出现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 为什么理直气壮地抵制对德宣战的广东非常国会,到后来却更理直气壮地要求向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表? 为什么说五四学潮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下层学运? 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吴佩孚怎样实现了华丽转身? 巴黎和会紧要决策时刻,为何外交总长陆徵祥擅离职守出走瑞士? 为什么张勋复辟时主张公然推翻民国的康有为,五四时却以民国名义,大义凛然地斥责政府专制? 一个警察总监,为何竟能架空国务总理? …………
  • 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沈志华,李丹慧

    本书作者在多年来挖掘和整理了大量有关中苏关系的俄国档案和中国地方档案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述1950~1960年代中苏关系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希冀真实地反映这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真相。 本书分专题论述,包括中苏同盟条约的谈判过程,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苏联对华援助的情况,苏共二十大和非斯大林化对中苏关系的影响,中国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响,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关系 ,中苏关于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争论,苏联对炮击金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应及其结果,中苏在世界上联北京会议期间的冲突,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的起因,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中苏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双方政策的变化等。
  • 长和平

    作者:[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冷战史研究经典著作。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全三册)

    作者:马士

    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共三卷,第一卷出版于1910年,其余两卷在1918年出版,马士(1855-1933)是美国人,哈佛大学毕业,他到中国后长期在英国人赫德控制下的中国海关服务,作为赫德的亲信,参预了许多机密工作,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所以他写的这部书,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对外关系史的最主要的参考物。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所说,许多新的研究都只是在马士的基础之上,做了局部的补充。当然如上所述,作者虽然也企图给读者以不偏不倚的印象,但其立场是极其鲜明的,是为殖民主义者张目的。
  • 弱国的外交

    作者:王尔敏

    本书是关于鸦片战争之后中外关系的独特论述,其最可注意之处有: 第一,作者有意选取冷僻细小少人注意之问题; 第二,多数学者已趋于大事、名人等重要论题,而本书则选取次要的边缘性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对于历史发展拐点处的隐秘性关键作用却被作者巧妙点破,这给了我们一种意料之外但又合情合理的历史真实。 解读中外史料密档,披露晚清变局真相! 战争从来都是武力的角斗场,外交折冲几无意义。没落的晚清王朝,幻想从外交上挽回惨败者的脸面和利权,不啻痴人说梦!本书是关于鸦片战争之后中外关系的独特论述。
  • 国际关系史(全套共十卷)

    作者: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极为广
  • 说不尽的外交

    作者:李肇星

    《说不尽的外交》是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首部外事回忆录。作者全面回顾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记录了与各国政要的私人交往、应对各种外交问题的丰富经验,并首次披露美国炸馆事件、“9•11”恐怖袭击、中美汇率博弈等重大外交事件背后的内幕。 中国外交真相 《说不尽的外交》披露了中国若干重大外交事件的决策和谈判过程,包括中俄边界谈判、中日围绕历史问题的外交斗争,在联合国的涉台外交斗争等幕后细节,揭示了历史背后的真相,并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国外交的布局、本质、原则及新内涵。 外长的成长之路 李肇星首次在《说不尽的外交》中回顾自己如何从一个使馆随员,经过历练和考验,一步步担当重任,成为外交部长的历程:多次留学未遂;肯尼亚七年献青春,莱索托第一次做“一把手”;联合国开会乐趣多(日本大使睡着了,美国外交官愤然离场,古巴领导人戏弄大家);李肇星爆料在工作上为了向领导显示谈判难度,“故意”拖长谈判时间…… 外交谈判有秘诀 李肇星用质朴幽默的语言,首次公开自己的工作心得:如何在国与国之间做人情;饭桌上有哪些学问;发言人为何要避免说“无可奉告”,不知道答案、忘记答案或答错了该怎么办,如何巧妙地回答各种刁钻问题……《说不尽的外交》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展现了外事工作的艺术。 《说不尽的外交》是一部壮阔的风云录,也许再没有一个外交官能够如此开诚公布了 《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劲爆的八卦集,也许再没有一本书能够爆料这么多大人物了 《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真诚的回忆录,李肇星首次全面细数多年的外交经历与心得 《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权威的指导书,李肇星基于丰富的阅历传授如何做好外交工作 《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写给老百姓的书,让每个人都能看懂中国外交到底在做什么 “和世界相比,我微不足道:与祖国加在一起,赢得了些许骄傲。”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山村。1950年第一次见到汽车,萌发了当汽车司机的梦。1953年上初中,开始天天读报,做起了当记者的梦。但做梦从未梦到过干外交。无意中进了这一行,一干就是49年,经历的事说不清,道不完。 好在不论大事小情,‘亲切友好’还是‘唇枪舌剑’,当科员还是当外长,留下的记忆大多是快乐的:我边干边学,不断充实自己;我在180多个国家为祖国交了一些朋友,有的至今仍相互惦念;我爱人民,在不同场合和不同岗位上力求问心无愧。 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尽心尽力做一点工作,是我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如果人生真有来世,我还想为人民好好干活,打工、务农、做外交都行。” ——李肇星
  • 中苏关系史纲

    作者:沈志华 主编,杨奎松 等撰稿

    该书本着还民众“历史真相”的目的,在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1917-1991年间的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如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做出了新的诠释,澄清和揭示了不少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扭曲和被遮蔽的历史片段,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复杂曲折历史全过程的权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