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谢和耐

  • 中国和基督教:中国和欧洲文化之比较

    作者:(法)谢和耐(Jacques Gerne

  • 中国人的智慧

    作者:(法)谢和耐

    本书要谈一种我们西方现代社会没有例证的自尽,涂尔干在他过去的研究中称之为“神秘自杀”。我们将看到,有关这种自杀方式的分析,说明它不同于我们已知的方式,难以归入这类或那类:神秘自杀不是所谓的献身,按献身一词确切和广泛的涵义而论。 因此,进行相应研究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方面,对神秘自尽我们仅模糊地从传闻得知。事实上,我们只知它的存在。根据现存文献予以详加论述,肯定是有利条件。正确认识一种我们看来反常的自尽,反过来可以更好地阐明我们不以为怪的各种自杀方式。社会启示的力量,如传统、特出榜样及环境等,在各类情况下难道不起决定作用?然而我无意在这里谈论有关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正式,这种自尽方式,不仅奇特,还应视为中国佛教徒献身的特有途径,这些包括自焚的悲壮礼仪,及有关的繁杂措施,不同的意图,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佛教发展到顶峰时的强大潮流。
  • 中国社会史

    作者:谢和耐

    本书的目的无疑在于供大学们作教科书之用,但也是和主要是为了使法国人理解中国文明在所有领域中都博大精深、瑰丽多彩;同时,也旨在反击某些错误思想。有些人幼稚可笑地认为中国是孤立的并相信所谓中国人之惰性。非常遗憾的是,为了铲除这些错误思想,尚有许多事情要做。 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出,在数千年的和不停顿的发展中,于其历史上的每个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法律、技术、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响。中国以其幅员和气候的差异性而独自形成一个世界。它始终对外开放,同时也不断地受远近不同国家的影响:西域、印度、伊朗、伊斯兰世界、地中海国家、东南亚、美洲和欧洲国家;但它同时也不停地对世界上的其他地区或直接或间接地施加最广泛的影响。若没有中国,世界就不会成为它今天的这个样子,归根结蒂,人类在整个发展中都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 中国社会史

    作者:谢和耐

    《中国社会史》内容简介:这部通史性的作品,是法国一代汉学巨擘谢和耐先生的名著,获1972年圣杜尔奖(法国最高学术奖),为英、美等国大学最通行的中国文明史教材之一,早已被译成各主要语种。《中国社会史》共十一卷,从远古一直写到毛泽东主席去世。它视野开阔、举重若轻、持论允当、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大史学家应有的风采。
  • 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

    作者:[法] 谢和耐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土。自东汉时输入,经诸多朝代之努力,将原为梵文(或巴利文)等古天竺文字的佛经译为汉语,并通过手工抄写到印刷技术之运用,终于使佛法深入人心,广大信众,同沾法益,此功德无量之善举前后持续了千年有余。特别是我国国民与天竺人民早有往来,其思想趋向也颇为接近,复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相互激荡、磨合,乃至酝酿、吸收,至隋唐而大成,创宗立派,鼎盛繁荣,前所未有。影响所及,我国周遍朝鲜、日本、越南等邻邦亦多流行大乘佛法。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我国始终为大乘佛教之重镇,有“佛教第二故乡”之誉。此殆与我国僧俗两界人士究心于佛法义理密切相关。 佛理探究,自古以来即有僧伽、居士之分,虽无“研究”之名,而出于信仰之诚,寻求佛教精义者,彪炳史册,所在多有。降及近世,因科技发展之刺激,佛法潮流,亦屡有扩张。自十九世纪德国学者马克斯·缪勒提出“宗教学”概念以来,欧美之宗教学研究方兴未艾。佛教,作为古老的宗教之一,海外研究也日见蓬勃,从东瀛至南亚,从德意志、法兰西至英吉利,于研究南传佛教圣典及历史文化方面卓有成效。尤其是在美利坚,自 C.R. 莱曼等创办《哈佛东方丛书》、奠定美国佛教研究基础以来,从地域上说,其研究范围已囊括南传佛教、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包括藏传佛教)、东亚佛教,举凡教理、经典、仪式、经济、政治等无不涉及,成果斐然。目前已发展至巴利文、梵文及藏文,横跨文献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在宗教学界已呈后来居上之势。就佛法源流而言,佛教从印度本土向南、北方向分别传播,菩萨高僧,筚路蓝缕,而成北传大乘、南传上座二极,于今因缘增上,不断发展,已趋于世界佛法之域,可谓千载一时也欤! 因此之故,时有台湾蓝吉富氏主编出版《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一百册,绍介国际佛教学术界之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等,内容广泛,对于国内学界拓展学术视野,提升佛学研究水准,甚有裨益,可喜可贺!惜其著作多属近代,且以日文为主,时过境迁,欧美近代以后之佛学研究日新月异,相关成果不断涌现,将此类新知卓见译为汉语,嘉惠学林,已成迫切之势。 藉此因缘, 敝寺故有觉群编译馆之设立,集思广益,斟酌权衡,适时推出系列《觉群佛学译丛》, 实欲借古人译梵为汉之经验,取信、达、雅之准则,推陈出新,俾在家出家,两俱得益。佛法虽重在行持实证,佛经所说理趣,亦无不为求证生死大事之门径,若依文解义,理事分途,则徒成慧业,殊失佛法之宗旨。然此乃针对僧伽悟道而言,非指俗世传教之事,况时际浊世,佛法传扬端赖因缘,适应时会,则日以广信,僧伽寄质尘寰,岂可遗世而独立者乎! 倘能以此译丛为契机,重视我国古代传译之汉文圣典,探悉诸宗玄义,同时摄取世界各地区佛法之优长,融贯现代国际佛学界之研究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深信国内会有更好的研究成绩出现,佛教亦将进一步充实与光大,余之愿也,因序之而随喜赞叹云尔!
  • 中国与基督教

    作者:[法] 谢和耐

    本书是法国汉学大家谢和耐的专著,由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耿昇翻译。西学东渐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光谱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明清之际基督教的传入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起源,本书正是对这一源头进行追溯的思想史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并不去深究耶稣教会的中国基督教传播史,而是将视角转向中国人对这种外来宗教的反应,这是一个新鲜的领域。通过这一视角,作者力图探究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17世纪中国人的反应,表现出他们与西方人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的哪些基本差异?本书的可读性极强,作者并非单纯罗列中西方思想体系的区别,而是在着墨于历史中的吊诡细节后,再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错乱的历史细节后的思想成因。本书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中极有价值的参考书目。
  • 中国社会史

    作者:【法】谢和耐

    《中国社会史》是部通史性的作品,是法国一代汉学巨擘谢和耐先生的名著,荣获1972年圣杜尔奖(法国最高学术奖),为英美等国大学最通行的中国文明史教材之一。早已被译成了除中文以外的几乎所有主要语种。《中国社会史》共十一卷,从远古一直写到毛泽东主席去世。它视野开阔、举重若轻、持论允当、一气呵成,充分显示出了大史学家的应有神采。
  • 中国社会史

    作者:【法】谢和耐

    《中国社会史》内容简介:中国目前的状况其实是漫长历史的产物与结果。倘若毫不了解自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由何种因素促成欧洲各国,则不可能自称洞悉上述诸国;对于中国,其理亦同:一旦抹去其独特历史,中国当前情状如何,也会茫然无知。中国之所以举足轻重,不限于其人口数量,亦不限于此拥有12亿人口大国之能量(其中大部分尚是潜能)。其重要性包括多方面,既归因于过去,也离不开现在:华夏文明激发过广大人类,它给人类带来文字、技术、人生观与世界观,带来宗教与政治制度。
  • 中国与基督教

    作者:谢和耐

    本书为西方汉学界研究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之交流的代表作,以翔实的史料、缜密的分析,对基督教在明清鼎革之际传人中国後产生的撞击与回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由此展示出中国与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政治.历史、社会、思想、文化.尤其是在世界观和伦理方面的殊同。
  • 中国社会史

    作者:谢和耐

    在数千年的和不停顿的发展中,在历史上的每个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法律、技术、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响。中国以幅员和气候的差异性而独自形成一个世界。《中国社会史》分十一章分别论述了从上古时代、军人帝国时代,一直到毛泽东逝世的这段漫长的历史。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作者:(法)谢和耐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毁灭。对于那些……意识到这些危险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安宁的时期。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直至兵临城下之前,杭州城内的生活仍是一如既往的游哉闲哉。《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倘若非处在某个文明已是落花流水之际,人们便总是很难像曹雪芹那样蘸着血泪去为它写一个清醒的跋尾。 本书是法国著名汉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的名作。细致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的下层社会民众生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 导言 第一章 城市 1.选都杭州 2.人口过剩及房荒 3.火灾及消防 4.交通与供应 5.城市生活的乐趣 第二章 社会 1.变迁中的社会 2.上流社会 3.商人 4.城区的普通百姓 5.农民 第三章 衣·食·住 1.居住 2.个人卫生 3.衣着 4.饮食 第四章 生命周期 1.家庭环境 2.出生 3.抚养与教育 4.婚姻与妇女之地位 5.疾病 6.亡故 第五章 四时节令与天地万象 1.节令与历算 2.节庆 3.宗教 第六章 消闲时光 1.城市生活的影响 2.娱乐 3.艺术和文学 第七章 总结性描绘 译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