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工业革命

  • 第三次工业革命

    作者:[美]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世界 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数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 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现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 作者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垂直的、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分散郊区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线性的外延式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的团队正在制定总体规划,以期将现有的城市和郊区空间纳入到封闭的生物空间内。我们想象存在数以千计的生物地区,每个这样的地区都是一个点,而得益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的能源、通讯和运输系统,这些点被连接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覆盖多个大陆。 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后碳”时代。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
  • 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

    作者:盖文威特曼

    工業革命不只是機器的歷史,或新科學的創新過程。 未善加使用的機器,也只是精巧的設計。 ◆「強力蒸氣」對於謹慎的瓦特來說是可恨的東西。 ◆ 狄更斯因為「大博覽會」展出的奇異機器太多而逃離倫敦。 ◆「斷頭臺」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對機械創新的重要貢獻,但設計者卻是德國人。 ◆ 英國早年的鐵路測量員,要面對一群荷槍動武的人,並被人丟擲石子。 ◆ 英法在鋪設鐵路的較勁上,英國勝出的關鍵是讓工人吃烤牛肉。 從保守秘密、深鎖工廠大門、禁止技術工人離境、偷渡賄賂、喬裝挖掘的諜對諜,到熱衷自由貿易、慷慨傳授他國,為全世界撒下了工業革命的種子。 橫跨廣大時空,不為人知的發展歷程,展現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 一般所謂的「工業革命」歷史,乃是機器的歷史,或由十八世紀形成的新科學思想中所產生的永無止盡的創新過程。但在這本蓋文.威特曼引人入勝的社會史中,機器如果沒有人善加使用,便不過是設計精巧的小機械而已。 本書在敘述像機械工程師特里維西克、發明蒸汽火車的史蒂文生、蒸汽機的發明人瓦特、英國製陶師瓷器商人瑋緻活、製造汽油內燃機汽車的德國人戴姆勒、英國工程師柏塞麥和愛迪生這些巨人的成就中,還交織了許多對將工業制度由一個國家帶到另一個國家的較不知名人物的敘述:包括受賄將自己的技巧帶到國外的工人、蘇格蘭工程師、在俄國建立工程和石油工業的瑞典諾貝爾兄弟,以及冒了生命危險去學習西方工業實力秘密的年輕日本武士。 威特曼解釋了工業主義的擴散傳播,從英國到歐洲、北美和日本,他重新挖掘那些未受讚頌的先驅者,將他們從不被人們所知的暗處中找出並聚焦於燈光下,也使少數幾個名人各還本位。本書的敘述橫跨廣大時空,從英格蘭農村的製鐵廠,一直到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

    作者:皮尔•弗里斯

    世界史学家越来越强调跨社会比较的价值和必要性。对某个案例的简单一瞥和对不同案例的多视角研究,后者比前者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其解释也更具说服力。作为经济史学者,本书作者一直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没落的清王朝时代的中国饱有兴趣,作者试图通过本书的书写帮读者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两个帝国的历史比较,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九世纪的英国,而不是在中国?并希望类似的比较能帮助读者发现隐藏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潜在机制。
  • 钢铁、蒸汽与资本

    作者:[英]罗杰·奥斯本(Roger Osbo

    本书讲述了工业革命期间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以及那些高瞻远瞩并将理想付诸实践的人——他们的灵感的来源、他们的竞争与对抗、他们的阴谋诡计、他们受到的死亡威胁以及坚持不懈。阿克莱特、瓦特、特雷维西克、韦奇伍德等人跻身巨人行列过程中的成就与教训统统跃然纸上。作者权威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工业革命为何发生,怎样发生,展示了前工业时代的英国作为非常富裕的社会,其财富如何广泛地散布于所有的人口,以及每个城镇、村庄和家庭的手工业当中。可支配的收入、对工业品的广泛需求和一代经过严格训练的工匠结合起来,创造出促使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唯一条件。工业革命也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极富争议的最重要的一段插曲。本书不仅凸显了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也展现了在那个激动的年代,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壮举。
  • 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

    作者:大卫·兰德斯

    大卫·兰德斯所著的《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一书问世三十余年来,一直是欧洲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史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在现今这一新的版本中,作者从当前全球化和经济增长比较研究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构建了原有的观念体系,做出了颇具新意的阐释。在本书的开始,作者对发生在英、法、德三国的工业革命的特征、进程及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做了经典性的描述,由此提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欧洲?随后他又勾勒出一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史,其中涉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加速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瓦解所起到的关键作用,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随之而来的空前的高速发展等。最后是结论性的断言,未来的欧洲和全世界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工业革命进程,才能保证自身的长久发展。
  •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作者:[法] 保尔·芒图

  • 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作者:[英]罗伯特•艾伦

    时至今日,影响深远的近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仍有不少蹊跷之处有待破解,为何这场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领域的巨大变革没有发生在欧洲或亚洲的其它地方,偏偏在18世纪的英国横空出世?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先生的这本新著以令人信服的史料,详尽揭示出这场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奥秘所在,他认为这场革命乃是英国在成功应对17—18世纪粉墨登场的一系列全球化经济挑战之后,自然产生的一种结果。他论证了英国与同期的欧亚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在很多方面占有优势,包括这一时期英国人的工资水平普遍较高,各类资本也很充裕,特别是作为能源的煤炭价格非常低廉。凡此种种,均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诞生的几项标志性发明成果——蒸汽机、机械棉纺织设备、以及用煤代替木材作为燃料的焦炉冶铁技术——均无一例外地最先在英国登场,这是因为惟有在英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里,这些新机械、新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才会有利可图,而在其它国家(或地区),相关的条件则一概付诸阙如。其实早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的年代,英国特有的以高工资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模式,已经能够推动工业生产规模维持一种持续扩大的势头,奥秘何在?其根源就在于民众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接受适当的学校教育和相关的学徒制培训,进而凭借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技艺改进工业生产方式、进而扩大工业生产规模。到了19世纪以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国的工程师将此前登场的那些新发明、新技术加以改良,大幅降低其运转成本之后,更大范围的工业革命才扩散到世界各地。
  • 通往工业革命的漫长道路

    作者:[荷]扬· 卢滕· 范赞登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欧洲?中世纪欧洲经济是如何起步的?本书将这些欧洲经济史里的大问题放到全球视野中,通过对西欧工业发展的整理,经数据跨时段测量其作用,并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做比较。比较了1000—1800年中国、日本和印度的人力资本发展。同时,本书还展示了欧洲的婚姻模式对理解欧洲过去的重要性。本书的结论,对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来说,是全新的。
  • 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

    作者:William Rosen

    If all measures of human advancement in the last hundred centuries were plotted on a graph, they would show an almost perfectly flat line—until the eighteenth century, whe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ould cause the line to shoot straight up, beginning an almost uninterrupted march of progress. In 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 , William Rosen tells the story of the men responsible fo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machine that drove it—the steam engine. In the process he tackles the question that has obsessed historians ever since: What made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such fertile soil for inventors? Rosen’s answer focuses on a simple notion that had become enshrined in British law the century before: that people had the right to own and profit from their ideas. The result was a period of frantic innovation revolving particularly around the promise of steam power. Rosen traces the steam engine’s history from its early days as a clumsy but sturdy machine, to its coming-of-age driving the wheels of mills and factories, to its maturity as a transporter for people and freight by rail and by sea. Along the way we enter the minds of such inventors as Thomas Newcomen and James Watt, scientists including Robert Boyle and Joseph Black, and philosophers John Locke and Adam Smith—all of whose insights, tenacity, and ideas transformed first a nation and then the world. William Rosen is a masterly storyteller with a keen eye for the “aha!” moments of invention and a gift for clear and entertaining explanations of science. 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 will appeal to readers fascinated with history, science, and the hows and whys of innovation itself.
  • 革命的年代

    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我们在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dualrevolution),本书所追溯的1789-1848年的世界变革,正是从“双元革命”这一意义上着眼。因此,严格地说,本书所陈述的历史既不是一部欧洲史,也不是一部世界史。我在书中对某一国家的陈述(尽管常常显得粗略),是从它在这一时期所感受到的双元革命影响来着眼,那些在这一时期受双元革命影响微不足道的国家,我就略而不谈。因此,读者在书中会发现关于埃及的某些论述,而找不到对日本的评说,对爱尔兰的阐述多于保加利亚,谈拉丁美洲多于非洲。自然,这并不意味着本书所忽略的国家和人民,他们的历史要比本书所谈论的那些国家和人民的历史有所逊色,或者较不重要。本书之所以把视角放在欧洲,更确切地说是放在法、英,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不过,有些值得更详细论述的题目也被搁置一边,则不仅是因为篇幅所限,也是因为这些主题在本系列的其他几卷中将有充分论述(像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详细叙述,而是企图做出解释并达到法国人所谓的高度通俗化(haute vulgarisation)。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的公民是本书的理想读者,他们不仅对于过去的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希望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何方。所以,给本书加上大量的学术注释,似有卖弄学问、多此一举之嫌,这些注释应当为饱学之士所准备。因此,书中的注释几乎完全是关于实际引文和数字来源,有时还涉及到某些争议性特别大或者某些语出惊人之论述的依据。   不过,对于这样一本包罗万象的著作,就它所依据的材料略微述及是完全必要的。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某些方面的专家(或者,换个说法,在某些方面也更无知。),除了相当狭隘的某个领域以外,他们基本上必须依靠其他史学家的工作,对1789-1848年这个时期来说,仅二手文献就汗牛充栋,以致任何个人,即使他能够读懂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材料(当然,所有历史学家实际上最多只能掌握少数几种语言。),也无法穷尽。因此,本书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二手,乃至三手材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同样,本书在材料上必然挂一漏万,相关专家将如笔者一样同感遗憾。   然而,历史之网只有拆破,才能抽出单独的织线,出于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把这一主题分成一定数量的子目。我试图非常粗略地把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体上是论述这一时期的一些重大发展,而第二部分则是针对双元革命创造出来的那种社会做一概要阐述。如果这样的区分会使书中有些内容显得重复,那并不是因为理论上的问题,而完全是出于方便。   有很多人与我一起探讨过本书某些方面的内容,还有些人阅读过本书初稿或校样中的某些章节,我在此谨表感谢,而书中的错误自然与他们无关。我尤其要感谢伯纳尔(J.D.Bernal)、达金(Douglas Dakin)、费希尔(Ernst Fischer)、赫斯凯(Francis Haskell)、凯尼格斯伯格(H.G.Koenigsberger)和莱斯利(R.F.Leslie)。费希尔的思想对第十四章的帮助尤大。拉尔芙(P.Ralph)小姐作为秘书和研究助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梅森(E.Mason)小姐为本书编制了索引,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