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克斯·韦伯

  • 财富、救赎与资本主义

    作者:郁喆隽

    韦伯所著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20世纪社会学、哲学、宗教学领域中一部无法绕过的著作,然而对其偏见和误解之深,也是JUE无仅有。本书力图正本清源,引导读者深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证脉络,对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有初步的了解,进而深入思考文化与社会互动的基本关系,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培养独立思维精神。本书在系统介绍韦伯其人、其时代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让读者直接、深入阅读文本本身,同时补充一些欧洲文化史的相关内容(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兴起),并穿插一些韦伯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念(例如理想型、价值中立、选择亲缘性等),使得读者深入思考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关系。此外,本书还有所扩展,涉及韦伯的其他著作,如《儒教与道教》《经济与社会》等,着力拓展读者的世界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最终,本书还将引导读者来反思个人的生活选择,例如对时间、金钱和职业的态度。

  • 韦伯论大学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如果大学不仅提供知识和领悟(方法),而且还教以信仰和“理想”的话,这就超越了科学与学术的界限……”很多大学教师,大多数并不是“激进”的政界的人物,却要充当“政治家”式的政界的中介人,不能遵守作为义务的自律,把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作为教育的特权和当然的任务,正是这样的傲慢自大,会导致大学走进死胡同……这就是马克斯·韦伯,以及他眼中的德国大学! 本书是韦伯的论文集,汇集的主要是当年他在《法兰克福报》等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涉及韦伯自身参与的贝恩哈德事件、米歇尔斯事件争论、在德国大学教师会议上的言论以及“社会科学方法论”和“以学术为志业”两篇文章中的相关部分。
  • 儒教与道教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作者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在本书中,韦伯所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韦伯以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韦伯将儒教与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批判施塔姆勒

    作者:马克斯·韦伯

    本书是马克斯•韦伯对鲁道夫•施塔姆勒(Rudolf Stammler)《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观念与法律观念:一项社会哲学研究》一书第二版所作的细致评述与批判,也是韦伯继《罗雪尔与克尼斯》之后又一重要的方法论(元理论)著作。 在对施塔姆勒的批判中,韦伯意在通过考察社会文化科学领域之一的法社会学的逻辑特征,来维护自己有关解释性社会文化科学、也即秉持理解论题的社会文化科学的观念。本书揭示了许多关键联系:《罗雪尔—克尼斯》专著与《经济与社会》的问题意识之间的联系;韦伯的方法论与当代诸多方法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包括彼此交叠的常人方法学、现象学社会学、诠释社会学以及日常生活社会学等学说。 韦伯认为,任何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在五十年内必然会过时。这是科学进步内在辩证的结果,也是科学分工日趋精细的结果。但韦伯方法论(元理论)著作背后的意图,是要去发展一种“新工具”,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研究逻辑,一种可以定义社会文化科学主题、问题、方法与理论宗旨的新范式或问题意识。 本书译自由重要韦伯研究专家盖伊•奥克斯翻译,自由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权威英译本,是不可多得的韦伯研究译著。
  • 罗雪尔与克尼斯

    作者:马克斯·韦伯

    《罗雪尔与克尼斯:历史经济学的逻辑问题》是韦伯的第一部元理论著作,是一篇论述社会科学理论构建与系统化的方法论文章,开启了他对社会科学哲学雄心勃勃的研究。韦伯这部论著由论述数位作者的系列文章所组成,这部著作关注的都是同一套“逻辑”和“方法论”问题。
  •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作者:马克斯·韦伯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本书内容:收录了韦伯《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第二部《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一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似乎已无须再有过多怀疑。然而,伴随其名著身份的,这却也是一本相当麻烦的书——从编辑的角度来看:因为,它的注释长度几乎已接近本文的2/3。连韦伯自己在书中也半开玩笑地说道:“陷读者连同我自己于恶性肿胀的批注之荼毒。”(第一部第二卷第一章75页注结尾)
  • 学术贵族与政治饭碗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学术贵族与政治饭碗》内容简介:1919年,应慕尼黑大学学生会的邀请,韦伯发表题为《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两次演讲。作为一名“精神贵族”式的德国知识界领袖,他在讲演中对其身边的思潮做出了十分个性化的回应。或者可以理解为:前者提出他的终生命题,后者作为回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唯一在作者生前发表的论文。1897-1903年,韦伯因病痛缠身而辞去教职,赴美国休养兼考察。此行促成了这一重要著作的诞生。《学术贵族与政治饭碗》将这三种译本编辑成册,期待读者能把握韦伯的思想的精华。
  • 经济与社会

    作者:(德)韦伯

    《经典通读(第2辑):经济与社会》主要内容:《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经济与社会》:分析中国社会,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绕不开韦伯的这部著作。
  • 马克斯·韦伯传

    作者:玛丽安妮·韦伯

    《马克斯·韦伯传》是德国大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传记,记录了韦伯一生的学术业绩及生活轨迹。由于作者玛丽安妮·韦伯与韦伯的特殊关系(韦伯之妻),该书为后人研究韦伯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社会科学方法论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本书以严谨的逻辑结构探讨以下内容:1.理想与价值判断之科学批判的意义;经验知识与价值判断的原则区分。2.文化科学认识兴趣的根本意义;文化科学中理论考察方式与历史考察方式的关系;理想典型概念形成的逻辑结构:经验社会认识的“客观性”的意义;文化价值理念和文化科学兴趣的易变性,以及历史因果考察中的客观可能性与恰当的因果关系;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价值阙如”的意义;“目的”与“手段”之批判;“伦理学”的界限;价值讨论和价值诠释;“发展趋势”与“适应”:“进步”的概念;理性的进步;规范性因素在经验学科中的地位;关于经济的科学学说的任务。
  • 印度的宗教

    作者:Max Weber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内容简介:这一套《韦伯作品集》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从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新桥译丛》中精选出来的十余种韦伯论著组成,即包括了韦伯“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以及“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的全部著述,囊括了这位学术大师一生的思想与研究精髓。我细审本丛书的书目和编译计划,发现其中有三点特色,值得介绍给读者: 第一,选目的周详。韦伯的“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系列,即《宗教社会学论集》,包括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古犹太教》、《印度的宗教》和《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其“度论与社会学”系列不仅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济与社会”《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支配社会学》、《法律社会学非正当性的支配》,也包括《学术与政治》等。
  • 韦伯作品集XI:古犹太教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古犹太教》是《宗教社会学论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犹太教都是从宗教学的角度,以文献考证来看待古犹太民族与现代基督教的关系,而韦伯则用社会学的方法重新梳理史料,把古犹太教放在西方和近东整个文化发展交汇点上审视这一宗教历史的内在理路,从而揭示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对立宗教文明盘根错节的难解因由。
  • 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

    作者:本迪克斯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学家,他在宗教比较研究和政治社会学领域都做出了重大的学术贡献。本书追溯了马克斯.韦伯一生的轨迹,着重探讨了他早期关于德国东部农业工人的研究和有关证券交易所的研究,考察了他的宗教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并且集中分析了韦伯的统治类型学及法律社会学和政治著述。本书是解读马克斯·韦伯思想的经典之作。
  • 儒教与道教

    作者:马克斯·韦伯

    《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儒教与道教(最新修订版)》收录了韦伯生前设计的比较宗教社会学宏篇巨著《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前三篇:《导论》、《儒教与道教》和《过渡研究》。在书中,韦伯所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韦伯以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韦伯将儒教与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伦理之业

    作者:马克斯·韦伯

    《伦理之业:马克斯·韦伯的两篇哲学演讲(最新修订版)》收录了韦伯在慕尼黑对大学生的两个演讲《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诚如当代韦伯研究大家沃尔夫冈·施卢赫特所言,这是两篇哲学演讲,讲的是治学和从政的伦理。韦伯反对把政治掺进学术,他提出的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划分,至今影响西方政坛。
  • 儒教与道教

    作者:马克思·韦伯

    《儒教与道教》内容简介: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儒教与道教》是马克思•韦伯即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后的第二部宗教社会学著作,《儒教与道教》中以儒家伦理为核心,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论证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与西方的新教相比较,试图去寻找中国在各种条件都好于西方的情况下,资本主义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 中国的宗教

    作者:马克斯·韦伯

    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中,韦伯长篇大论地分析了中国的国家、法律、城市、行会、士人阶层、正统礼教、异端信仰等等,无非是想借此构筑出:中国人想的是什么(例如:传统主义的价值取向、巫术性的世界图像)、做出的是什么(例如:家产制政体、家族社会、家族经济组合),以及所想与所做的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主导此一辩证关系之进行的儒教官绅知识阶层,于韦伯所构筑的传统中国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使得中国整体文明进展之与西方大相径庭的坚实活力。 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韦伯的研究虽然仍属历史范畴,其途径却与一般史学者惯常采用的稍有出入。简言之,韦伯较注重的是贯穿于整个文明中一些较为不变的现象。因此,尽管王朝屡屡更迭,官制也代代有差,在韦伯看来,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家产制支配后,中国基本上就是个家产官僚制国家,具有家产官僚制的一般特性(而置诸如君权相权消长等问题不谈)。
  • 经济与社会(上卷)

    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是行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是当代西方颇有影响的学者。《经济与社会》一书是在他去世之后,由他的夫人玛丽娅娜·韦伯整理、出版的。之所以说是整理后出版,其一是韦伯生前没为此书给出一个总体结构的计划;其二,后一部分,即为“具体的”社会学部分的写作是先于前一部分,即“抽象的”社会学部分(根据所标出的写作时间,第一部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18-1920年的期间写的;第二部分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大约1911-1913年的期间写的)。所以第一版的前言里说,各章的先后顺序只好由玛丽娅娜·韦伯及她的同事们来安排、决定。而那些没有完成的章节,就只好保留原样了。关于本书名的变故,整理者们在出版前言里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与说明。
  • 论俄国革命

    作者: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本书是其研究“俄国革命”的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