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史部

  • 白话战国策

    作者:何建章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东观汉记校注

    作者:[东汉]刘珍 等撰,吴树平注释 解说词

    《东观汉记校注(繁体竖排版)(套装全2册)》是东汉几代史学家相继撰修而成的记载东汉历史的重要史书,记事起于光武帝,终于灵帝。该书早期流传阶段,为世所重,人们把《史记》、《汉书》、《东观》合称为“三史”。比它晚出的东汉诸史都取材于《东观》。 吴树平先生在前人基础上,重新翻检了大量古类书、史书和古注,辑得遗文数百条,又利用各种资料比勘互校,使一些鲁鱼亥豕歧异舛误的文字得到了厘订。同时,对人物事迹的编次更加合理,每条遗文都注明了出处,从而使《东观》一书的辑佚工作臻于完善。为便于阅读,又作了较为详细的校注。
  • 晋书斠注(全两册)

    作者:[唐]房玄龄等撰,[清]吴士鉴、刘承幹注

    《晋书斠注》系浙江钱塘吴士鉴所著,共一百三十卷。此书是《晋书》注本中最完备者,为集注体,汇集各家旧晋书佚文,和清代学者卢文弨、钱大昕、王鸣盛、赵翼、洪颐煊、张熷等诸家校勘及考订成果,凡前人有关《晋书》的资料、议论、校语尽量收入,引书三百二十余种,前后二十余年,用力甚勤。编成《晋书斠注》。1928 年由刘承幹出资刊刻,所以他也列名为作者之一。是相关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此书过去印数较少,目前较难找到。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据民国十七年吴兴刘氏嘉业堂本影印出版。
  • 国语集解

    作者:徐元诰

    国语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所记内容以春秋史事为主,不少记叙与左傅相表裹,汉书苏文志将其与左傅亚列入“春秋家”,故自汉人以下,或径称之为“春秋外傅”,而称左傅为“春秋内傅”。唐刘知几作史通,始别左傅与语为两种不同的体裁,而以国语作为“六家”亦即诸种史学著述中的一家,即今所称“国别史”之首。清四库全书总目于史部下无“国别”一项,而将其列入“杂史类”。无论何说,国语长期以来被视为一部基本的史学著作,是没有异义的。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国语实际并是一部史,它的目的并不在于纪事;以国分类,亦不是它的主要特色。国语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部“语”,“语”的本义是议论。说文云:“语,论也。”其解“言”字曰:“直言曰言,论难日语。”是国语本为一部议论总集。 本书为竖版繁体。
  •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司马迁 著,裴骃 集解,司马贞 索隐,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一百三十卷,其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59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领衔整理的《史记》点校本出版,以其分段精善、校勘审慎、标点妥贴,有关技术处理得当,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最为通行的《史记》整理本,中国历史典籍整理标志性成果。 此修订本历时8年,是二十一世纪最新学术成果和学术水准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