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科文献甲骨文

  • 海盗共和国

    作者:[美]科林•伍达德(Colin Wood

    1715年至1725年,暗礁密布的加勒比海,黑胡子、“海盗王子”贝勒米,以及查尔斯•范恩等船长集结海盗,创立飞帮,建立独特却又短命的海盗共和国。他们天生反骨,不论阶级,不问出身,要当领袖靠票选,抢到财宝就均分——官方说海盗是烧杀掳掠的魔头,平民则当他们是劫富济贫的海上罗 宾汉。 英国皇家海军的伍兹•罗杰斯,矢志铲除海盗共和国。一场场斗智斗勇的对决,由谁胜出,有谁活命? 引人入胜……不只告诉你来自遥远过去的欢乐冒险故事,还提供了解真实海盗的机会——感谢上帝,至少最糟的海盗现已不存于世。 ——《纽约时报》 步调紧凑的叙事,热爱海盗传说以及跑到巴哈马度假的人士,将特别感兴趣。 ——《出版商周刊》 忘掉《加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忘掉迪士尼电影游乐设施的海盗。今年夏天最好的海盗娱乐是这本你可以带到海滩上的书,而且里头的故事是真的。 ——《新闻纪录报》 令人欲罢不能……公海上的行动,精彩的生活,古老的船只,为时数月的海上之旅,带着你前行。 ——《多伦多星报》 伍达德运用来自英格兰、西班牙语美洲的档案资料,述说加勒比海盗真正的故事。他们的历史虽短,他们对抗自然与帝国。 ——《丹佛邮报》 不要管《金银岛》吵吵闹闹的海盗,不要管迪士尼工厂精力充沛的恶棍,不要管《潘赞斯海盗》歌舞剧里唱唱跳跳的小伙子:这里有货真价实的加勒比海盗,事实和小说一样丰富有趣又令人兴奋。 ——《柯克斯评论》
  • 革命之夏

    作者:(美) 约瑟夫·J. 埃利斯

    本书是对美国历史中一个高潮时刻独具匠心的讲述,作者是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J. 埃利斯。 1776年的夏天见证了美国建国故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系列事件。十三个殖民地走到了一起,纷纷赞成从大英帝国分离,而英国则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打算横跨大西洋将这场叛乱扼杀在摇篮之中。大陆会议和大陆军被迫接二连三地做出决策,临时的举动却让他们造就了历史。埃利斯以生动而流畅的叙事手法,详细地考察了在这个进展顺利的时刻中的大部分重要人物,包括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及英国方面的海军上将理查德•豪勋爵和威廉•豪将军。他将政治的和军事的进展作为一个故事的两条线索编织在了一起,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事件之间的前后关联。 《革命之夏》用全新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其独特之处令人顿感妙趣横生、不忍释卷。 通常,约瑟夫•J. 埃利斯会将生动的叙述和令人信服的分析结合起来。他对1776年关键的夏天的讲述向我们展示了政治的和军事的事件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并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阅读这本书会让你理解美国如何诞生。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作者 埃利斯再一次将美国革命这个话题从造作粉饰和虚伪的爱国说辞中解放了出来。他在1776年夏天这个话题里纵横驰骋,他所描绘的独立的诞生过程是纷乱的、权宜的,有时甚至是凭借奇迹的。不论是对新入门的读者还是行家来说,这都是一本清晰明白、富有启发的读物。 ——托尼•霍维茨(Tony Horwitz),《阁楼上的同谋者》(Confederates in the Attic)作者 在《革命之夏》中,埃利斯凭借生动的叙述,清楚的分析,以及对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和亚当斯的精彩的描绘,为我们呈现了1776年的精神。最出彩的是,他抓住了大陆会议在费城滔滔不绝的崇高言辞和大陆军在纽约九死一生的险境之间那种微妙而复杂的互动关系。这本书是对美国革命战争丰富文献的珍贵补充,值得我们品味、思考和欣赏。 ——若恩•切尔诺(Ron Chernow),《华盛顿的一生》(Washington: A Life)作者
  • 隐形军队:游击战的历史

    作者:﹝美﹞马克斯•布特(Max Boot)

    《隐形军队》是一本记录了近五千年“非传统”军事冲突历史的著作,畅销书作家及军事历史研究者马克斯•布特在书中追溯了游击战争和恐怖主义从远古时代一直到现代的历史。作者认为,从古典世界首次出现反抗强权——从亚历山大大帝到罗马帝国——的反叛势力出现开始,人们就发现游击武装比正规 军更难对付。 无论是来自波斯高原的毁灭了美索不达米亚有史料记载以来第一个帝国的游牧民族,还是推动了罗马帝国毁灭的冷酷无情的匈人,古人的无数经历无不证明了这一观点。而在现代方面,布特认为,虽然属于国家的强力军队越来越多,但游击武装和恐怖组织所掀起的战争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还介绍了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开风气之先,利用宣传武器来击败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后世的许多反抗分子(包括恐怖分子)也把这种手段用到了美国身上。在二十世纪,公众舆论的力量以及游击武装对公众形象的重视,几乎超过了人的因素,使得游击战和反游击战双方的斗争变得更为多元化。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游击战领导人和反游击战领导人,使得游击战的历史更加精彩纷呈。 本书引领读者穿行于历史之间,同时将二十一世纪游击战和恐怖主义可能带来的挑战融入其间,可以说是非常规战争领域的一本关键性专著,被认为“是一本无论学者、军人和政府官员还是感兴趣的读者都必读的好书”。 本书构思大气磅礴、缜密严谨同时又不拘一格。马克斯•布特撰写的《隐形军队》是一部非常重要且引人关注的著作,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类是如何开展战争行动的。 ——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普利策奖得主,《破晓的军队》作者 马克斯•布特以严谨的态度和无尽的激情,撰写了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战争史上绵延不绝又无可回避的挑战:游击战争。 ——乔恩•米查姆(Jon Meacham),普利策奖得主,《美国雄狮》作者 天才而富有洞察力的马克斯•布特在本书中讲述了关于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这是一本严肃的、令人警醒的史诗般著作,无论军事历史爱好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应该读读。 ——云力(Jay Winik),《一八六五年四月》作者 引人入胜……一本出色且颇具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里面满是个性鲜明的人物。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 郁金香热

    作者:【英】迈克·达什

    世界上最受人追捧的花朵及其掀起的非凡热潮的故事 在17世纪30年代,成千上万的荷兰人被卷入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交易热潮中。 他们之中既有腰缠万贯的富商,也有沿街叫卖的小贩。 他们投机的商品既不是石油,也不是黄金,而是刚刚从遥远的东方引入荷兰的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精妙雅致的花朵——郁金香。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稀有郁金香球根的交易价格甚至可以超过一栋阿姆斯特丹的房产。 很多人一夜暴富,但是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 郁金香市场从顶峰到彻底崩溃只用了不到一年,给参与者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本书作者迈克•达什通过追溯这场不可抑制的繁盛和接踵而至的毁灭性的崩盘,优美得呈现了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代风貌。 (达什)凭借其讲故事一般的生动文笔,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喧哗燥热、烟雾缭绕的哈勒姆酒馆……本书无愧于对郁金香这种非凡花朵的一次华丽的致敬。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次对人性中的贪婪无度和自欺妄想的迷人探索,同时也为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美好事物而致敬。一部让人不忍释卷的作品。 ——德博拉•莫盖茨 扣人心弦……丰富有趣的细节描写。 —— 《卫报》
  • 特拉法尔加战役

    作者:﹝英﹞朱利安•S.科贝特(Julian

    1805年10月21日,作为拿破仑与英国之间一系列博弈的结果,由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外的海面相遇。激烈的战斗了持续5小时,法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而英军主帅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 这场海战被视为海军 史上最为著名、最为辉煌的胜利。 《特拉法尔加战役》是一部关于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全景战史。作者科贝特兼具海军历史学家与海军战略学家的双重身份,他的著作将细节的把握与精密的思考相联系,通过对这场著名海上战役的通贯叙述,呈现出拿破仑战争时代庞大纷繁的政治军事史图景,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关于海军战略原则的种种思绪。 科贝特写作本书时使用了大量档案文件(政府档案及海军部档案)及参与战斗的舰艇日记、航海日志、将领的书信等一手材料,再加上对当时战略环境、英法两国的斗争、海军将领们的行动的描述,还原了特拉法尔加海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发生过程,并对海军战略和战术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自1910年首次出版后,该书多次再版,至今仍被公认为对这场海上战役最为精良的研究作品。
  • 午夜将至

    作者:[美]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

    《华盛顿邮报》《圣路易斯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1962年的10月正值冷战的高峰,美利坚合众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相互扞格,几近核冲突的边缘,而其焦点就在于如何处置古巴境内的苏联导弹。《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迈克尔•多布斯的这部“编时史”作品,记录了这几个紧张的日子里的时时刻刻,揭示出我们曾经离世界毁灭是多么近在咫尺。 本书首次披露的如下内容均扣人心弦,包括赫鲁晓夫企图摧毁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计划;古巴境内的苏联核弹头的处理办法;以及一架迷路至苏联上空的U-2侦察机的精彩故事,而彼时正是导弹危机升级至顶峰的时刻。 《午夜将至》的笔触尽管犹如一本惊险小说,但它对这段被小阿瑟•施莱辛格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为危急的时刻”的描述参考了最详尽的研究材料,同时还是这场古巴导弹危机的定调之作。 “精彩非凡……情节扣人心弦,堪比任何小说。多布斯真是位无懈可击的学者和记者。”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我本以为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书已经写到头了,可这本写得真好。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前美国国务卿 “本书发人省醒……洞见颇丰,必将改变专家对待这段历史的看法,亦将对新一代有所教益。” ——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纽约时报书评》 “对导弹危机的描述引人入胜,分秒入微。同样的题材无出其右者。”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作者
  •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

    作者:(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

    重述《战争与和平》的战役和故事 200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大奖 2009年达夫•库珀奖最终入围奖 《星期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 《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1812年夏天,欧洲的主宰者拿破仑率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军队进军俄国,相信他会横扫面前的一切事物。然而,他的帝国不到两年后就沦为废墟,俄国则赢得了胜利。这是第一本深入探究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关键角色的历史著作,再现了两大帝国之间前所未有的史诗性战斗。 “令人手不释卷……出色的故事讲述方式的胜利……让人惊叹和印象深刻的非凡成就”—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标准晚报》 “杰作”——迈克尔•戈夫,《星期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这是)历史学家版本的《战争与和平》……高水准的军事史,让我们投入龙骑兵猛冲、髭须翘立的世界,在那里,有史以来集结规模最庞大的军队惨败于莫斯科城外的冰雪之中。”——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每日电讯报》年度图书 “一本里程碑式的图书”——《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 “关于拿破仑怎样被击败,(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假设。”——安德鲁•罗伯茨,《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不朽之作”——奥兰多•菲格斯 “多米尼克•利芬为世人提供了此前所缺乏的,对俄国外交、行政和军事领导层清晰而详尽的记载……他的著作无疑会成为拿破仑战争中俄国视角的权威记述。” ——杰弗里•霍斯金,《伦敦图书评论》 “权威著作……《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是一本极好的精巧图书。” ——亚历山大•M. 马丁,《文学评论》 “两位迷人人物,两个庞大帝国,两种不可调和的世界观间的史诗性斗争。利芬以他作为爱好者的一切激情和优秀学者的全部博学讲述了这一故事……这是学术成就与迷人叙述的完美结合。” ——亚当•扎莫伊斯基,《支点》 “这本博学而非凡的历史研究著作……是伟大的故事,依托于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资料来源与细节。” ——查尔斯•克洛弗,《金融时报》 “真正开拓新领域的书籍并不经常出现……《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既富有可读性,又是一本划时代的历史著作……是对拿破仑战争学术研究的重要补充。” ——戴维•奥马奥尼,《爱尔兰观察家》 “利芬完成了一本令人瞩目的著作,表明当代西方世界对拿破仑时代解读的最大空白在于俄国。” ——艾伦•马林森,《观察家》 “它带来了真正的崭新领悟……其中有广阔的智慧,结合了源自对这一题材完全掌握的文雅幽默和轻快笔调。作者依次表现出刺激与散漫,条分缕析与极度诙谐。他的判断既简练又具备决定性。” ——艾伦•福里斯特,BBC历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