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勇

  • 重新认识近代中国

    作者:马勇

    本书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梳理,是以现代化为主线展开的,解读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和一个共和国雏形的诞生,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给予了与以往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注意到,中国近代曾有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机遇,但由于历史包袱的沉重,最终丧失了转型的机遇。
  • 坦然面对历史的伤

    作者:马勇

    1、研究晚清政治越发感觉现在处于轮回时期。——马勇 2、社科院马勇首次完整叙述晚清70年,找寻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3、海外稀见版画插图本
  • 大变革时代

    作者:马勇

    《1895-1915年的中国:大变革时代》作者以现代化的理念去探讨1895—1915年问的中国思想史,获得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前的中国在经受了鸦片战争及其之后的短暂困难,至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已基本上步入近代化的轨道,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军事实力方面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尤其是精英阶层产生“世纪末”的恐慌,中国向何处去一时间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各种新思潮蜂拥而至,在政治层面则先后爆发戊戌维新及袁世凯帝制自为等一系列运动。
  • 中国历史的侧面

    作者:马勇

    《中国历史的侧面》由马勇所著,假如九年立宪按部就班,假如宋教仁能够多活十年,中国的历史又该怎样发展……当年的统治集团大清皇族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清末的司法改革是否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晚清政府是如何管理媒体的?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民国四公子的真实一面又是怎样……对比如今火热的斗剧,真实的后宫又是怎样的一面?到底该如何重新解读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又该如何理性看待中日关系……马勇教授将穿越历史时空,为我们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不一样的人和事。
  • 1898年那场未遂政变

    作者:马勇

    1898年秋,多愁善感的康有为发觉自己所期待的政治变革愈趋无望,他所仰仗的光绪帝或许已被慈禧、荣禄所废黜。康有为将想象当事实,筹划了一场政变,准备用袁世凯的新军和唐才常的江湖英雄捉拿老佛爷。结果,朝廷意外获悉这场阴谋,轻而易举地予以制止。 对于这场未遂政变,清政府曾有明确结论,被处死的谭嗣同等人也供认不讳,然而由于康梁后来的话语强势,将一场未遂政变说成反动势力的镇压。一切都被颠倒了。 本书依据新旧史料重新建构这场政变的来龙去脉,结构宏大,叙事严谨,高潮迭起,悬念连连。著者创造性回答了究竟是谁走漏了政变消息。 日本、英国、俄国人在这场政变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谭嗣同为何坐以待毙,张之洞为何救杨锐,荣禄为何救林旭,特别是李鸿章为何出面保护政治对手张荫桓,袁世凯究竟有没有泄密,翁同穌究竟是被谁罢免的。对这些历史悬案,作者提供了与传统说法很不一样的解读。
  • 戊戌政变的台前幕后

    作者:马勇

    这是一部对著名的戊戌政变重新解读的通俗性学术著作。1898年秋。康有为发觉自己所期待的政治变革愈趋无望,他所依仗的光绪皇帝或许已被慈禧、荣禄所废黜。康有为把想象当现实,策划了一场政变,准备用袁世凯的新军和唐才常的江湖英雄捉拿慈禧。结果被朝廷察觉,轻而易举地制止。这场未遂的政变导致了一批维新人杰的流血牺牲。这场未遂的政变因为康有为和梁启超多年来的强势话语被认为是反动势力的镇压,一直影响着历史的结论。 本书依据新旧史料重新建构这场政变的来龙去脉,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研究功力创造性地回答了究竟是谁走漏了政变的消息,日本、英国、俄国人在这场政变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谭嗣同为何坐以待毙,张之洞为何救杨锐,荣禄为何救林旭,尤其是李鸿章为何出面保护政治对手张荫桓;袁世凯究竟有没有泄密,翁同龢究竟是被谁罢免。作者对这些困扰人们的历史悬案提供了与传统说法和不一样的解读。本书叙事严谨,高潮迭起,悬念连连,可谓多年来已不多见的历史读物。
  • 1898年中国故事

    作者:马勇 著

    1898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感念的一年,在那年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细说的故事,中国一度成为世界舆论的中心,尤其是中国的政治变革不仅将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新的时代,而且也使西方国家欢呼雀跃。然而仅仅一夜之间,中国的政治发展突然转向,慈禧太后举手之劳就成功地阻止了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等人开启的政治变革,中国的政治发展似乎又回到老路上去了。这一年的故事一直引起百年来史学家的重视,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体上是遵循康有为、梁启超一系的“话语强势”进行解释。 本书依据新旧史料重新架构戊戌维新与戊戌政变的叙事模式,以“同情的了解”评析那一年中的风云人物、是是非非,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著者多年来提倡的“善待先人”的学术理念,为一切关心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读者提供历史学的思想资源,再现1898年那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历史场景。
  • 晚清二十年

    作者:马勇

    《晚清二十年》讲述了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新政改革、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晚清二十年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随之终结了一个衰败的王朝,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让清史专家带着我们,一起观看历史的潮起潮落,领略时代的风云际会,体察身处变局的各色人物的心路历程。
  • 容忍历史不完美

    作者:马勇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员学研究员马勇近年来重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精粹。作者怀揣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从人物性格、背景的细节出发,历史照进现实,叙说为什么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变革是真诚的,也是有效的;义和团运动与清廷选接班人有关;袁世凯开缺回籍并不简单是权力斗争的产物,而是列强在远东竞争的必然结果……从而给国人一个完整、正确的概念和一段真实的记忆。
  • 清亡启示录

    作者:马勇

    编辑推荐: 百年前的一百天,如何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 身处变局的各色人物,又如何决定了中国此后的走向 那被妖魔化的晚清十年,真面目究竟为何? 更重要的是,这个危机启示了什么? 马勇做过古代史研究,做过儒家经学史研究,最终兴趣点却落在晚清70年。他一方面对此前的主流研究充满疑惑,一方面觉出现实与百年前的诸种关联,认为有必要从来路中寻出答案。 怀着一份对先人的温情与理解,他重新讲述 100年前的历史。 ——《独立阅读》 内容简介: 《清亡启示录》讲述了一个王朝为何会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 历史无法遗憾,也不必惋惜,走过的就是走过了。只是一百年后回望大清王朝,特别是分析这个貌似强大的王朝为什么在一场危机面前不堪一击,这个过程究竟有哪些教训可以汲取?这是这本《清亡启示录》探究的问题。 2012是清帝退位的100周年,《清亡启示录》重点叙述分析了清朝最后十几年走过的路,从1894年开始的维新时代到1901年开始新政到之后的君主立宪预备,清廷挣扎着改革,以试图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然后最后清廷的几个失误使得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最终使得大清走进历史。
  • 1911年中国大革命

    作者:马勇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美利坚合众国,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法国大革命的剧本在演出,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职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辛亥革命后半场放弃了法国大革命的老套,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其实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不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