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国宪政

  • 宪法决策的过程(套装上下册)

    作者:(美)布莱斯特 等著

    《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套装上下册)》的出版将有助于国内有志于宪法学的学者和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美国宪政的历史全貌。事实上,我们作为译者已经从翻译过程中获益了;通过《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套装上下册)》,我们首先接触到许多第一次以中文形式出现的宪法资料,加深了我们对美国宪政过程的认识。虽然这些收获本身未必是每个译者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始意图”,它却足以使我们相信,为它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更何况一旦它和读者见面之后,从中获益的将远不止是译者。 《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套装上下册)》在美国宪政的背景下探讨了许多有意思的社会问题及其宪法解决方式。有些问题是世界共同的,有些也许是美国特有的。不论如何,请允许我们借用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其《美国的民主》一书前言中的一段话,作为《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套装上下册)》的开始:“让我们面向美国,不是为了盲目地复制她为自己设计的机构,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适合我们自己。让我们在那里寻求教诲,而非模式;让我们采纳她的原理,而非法律细节”。
  • 吉迪恩的号角

    作者: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

    在刑事案件中,正是律师决定着正义的质量,但是如果我们承认权利的实现是需要成本的话,我们也应该承认,由于无力支付成本,穷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根本无需加以限制,就往往会处于被“自动剥夺”的状态。美国宪法的正文和修正案极为简洁,字里行间,根本找不到贫困阶层可以拥有“免费律师权”的任何微言大意。而吉迪恩这个无权无势、文化不高、一贫如洗的潦倒穷汉,却大胆上诉最高法院,挑战刑事审判程序,使得“美国法律历史的整个进程随之改变”……
  • 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

    作者:[美]迈克尔•扎科特

    封底: 这是一本足以同时唤起政治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兴趣的杰出著作。在书中,对作为美国建国理据的政治哲学,迈克尔•扎科特提出了新的观点。他全面研究了辉格党或反对派传统在英格兰的发展情况,论证了事实上存在着三种反对派传统:新教徒的、格劳秀斯的和洛克的传统。在英国内战前,找到“一个真正的新教政治”的努力激发出了第一种反对派,他们的努力在王位空缺期行将结束之际被认为是失败之举。复辟期间出现的辉格党找到了一种为政治提供理论基础的方式,脱离了先前阶段的宗派神学冲突。辉格党特别受到荷兰的自然法哲学家格劳秀斯的影响。然而,正如扎科特所指出的,到十八世纪中叶,洛克已经取代格劳秀斯成为辉格党的哲学家。扎科特的分析以对约翰•特伦查德和托马斯•戈登(两人合用“加图”为笔名)的敏锐考察而结尾。据他辩称,加图将洛克的政治哲学与先前的辉格党政治学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一个全新有力的合成体——正是这种“新共和主义”成为美利坚共和国的创始人离开欧洲大陆的哲学依据。 这部历史重构的典范之作将极大地改变我们对美国早期政治思想谱系的理解。任何论述18世纪盎格鲁—美利坚政治传统的学者,都无法回避扎科特通过艰苦的文献工作而建立起来的独创重释所带来的挑战。该书既宏阔又严谨,是一个罕见的学术成就,将迫使我们所有人另起炉灶重作研究。 ——Thomas L. Pangle,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这是一部充满着严谨学识的、极为博学的著作。……通过阐明洛克学说和共和理念得以融合的过程,扎科特有力而详实地阐述了美利坚共和国的起源。 ——Richard Vernier,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共和译丛”(应奇 主编) 《共和的黄昏: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已出)应奇、刘训练 编 《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已出)[美]迈克尔•扎科特 《自治的踪迹》[美]弗兰克•米歇尔曼 《人同此心》[澳]菲利普•佩迪特 《心同此理》[澳]菲利普•佩迪特 夕阳西下的哀鸣,抑或一阳来复的期盼?——写在《共和译丛》之前1 序言1 致谢1 绪论1 引论1 两场革命,两种宣言3 契约与《权利宣言》15 洛克和两场革命17 洛克和美国人21 第一部分新教徒 第一章亚里士多德的君主主义和宗教改革的专制主义:君权神授论 35 君权神授论的特点37 统治的比喻42 宗教改革的态度和亚里士多德的改变50 父权制与宗教改革的态度55 第二章亚里士多德的宪政主义和宗教改革的契约论:从古代宪法 到原初契约64 古代宪法66 混合宪法73 诸种契约论83 原初契约和宗教改革的态度:菲利普•亨顿85 原初契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亨利•帕克93 第三章契约和基督徒的自由:约翰•弥尔顿100 两场革命,两种契约论:弥尔顿的《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和《独 立宣言》103 弥尔顿的政治学与宗教改革的态度108 弥尔顿的基督教共和主义118 两种契约论,两种根本态度121 第二部分辉格党人 第四章辉格党的契约论和权利127 复辟和辉格党人的出现129 废黜危机与辉格党的非契约论:格劳秀斯的守法主义132 辉格党的契约论与格劳秀斯革命:右派格劳秀斯主义者139 辉格党的契约论与光荣革命:左派格劳秀斯主义者148 诸种契约论152 第五章辉格党政治哲学的大师156 格劳秀斯和自然法的改革157 政治权力的源泉163 自然法的难题168 罗马法中的自然和社会习俗171 格劳秀斯与自然法传统的决裂179 格劳秀斯自然法中的自然和社会习俗194 第六章一个新哈林顿式的关键时刻?辉格党政治科学与古代 共和主义200 自由的政治:伯纳德•贝林203 有机共同体的政治:戈登•伍德208 “政治性动物”的政治:J.G.A.波科克213 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221 哈林顿和新哈林顿223 在新哈林顿主义者的工作坊中230 辉格党的政治科学237 第三部分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 第七章洛克与自然法的改革:关于自然法诸问题251 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和洛克252 洛克与无所不在的自然法262 自然法:自然的社会性和自然的道德273 超验的自然法277 第八章洛克和自然法的改革:《政府论两篇》288 《政府论两篇》中的超验的自然法288 托马斯主义的自然法和自然的执行权297 格劳秀斯的自然法和自然的执行权308 自然权利与自然的执行权312 超验的自然法:自杀321 第九章洛克和自然法的改革:论财产权329 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和财产权331 超验的自然法:财产权336 作为自然权利的财产权346 自然法和自然权利362 作为财产权的自然权利365 洛克的悖论380 第十章洛克和辉格党政治哲学的转变384 洛克的辉格党原则:“自卫的理由”388 “加图信件集”:一种洛克的政治哲学395 “加图信件集”:自然权利和古代共和主义409 “加图信件集”: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418 参考文献428 译名对照表447夕阳西下的哀鸣,抑或一阳来复的期盼?
  •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United States Declar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as the promise of a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the Constitution was the fulfillment of that promise. On July 4, 1776,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issued a unanimous declaration: the thirteen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would be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ree and independent of Great Britain. Drafted by Thomas Jefferson, the Declaration set forth the terms of a new form of government with the following words: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Framed in 1787 and in effect since March 1789,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ulfilled the promise of the Declaration by establishing a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 with separate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branches. The first ten amendments, known as the Bill of Rights, became part of the Constitution on December 15, 1791. Among the rights guaranteed by these amendments are freedom of speech, freedom of the press,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the right to trial by jury. Written so that it could be adapted to endure for years to come, the Constitution has been amended only seventeen times since 1791 and has lasted longer than any other written form of government.
  • 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上下)

    作者:李道揆

    美国建国以后,经过一个多世纪,到19世纪末已经由殖民地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再经过半个多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成为经济、科技、军事实力领先的超级大国。到今在,虽然由于多极世界的形成,美国的国际地位已经下降,然而它仍然是实力雄厚的国家。美国的这种发展,除了其它各种主客观原因外,作为上屋建设的政治元疑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因素。然则美国革命成功后究竟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为民主,这种政治制度和民主有什么特点、长处和问题,对于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卷?美国的政治制度为民主是否能够使政府和官员履行其职能,防止政府和官员滥用权力和独断专行?能否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公民在多大程序上和通过什么渠道和手段参与政治和行使民主权利?美国的政府是如何动作,如何制定策略的?美国建立的政汉制度和民主是否为人类文化增添了新的遗产,体现在哪些方面?本书将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以增加我们对美国的了解。
  •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

    作者:[美国] 琳达·格林豪斯

    【“牛津通识读本”中的经典之作】 【普利策奖得主、美国最高法院事务30年报道者琳达•格林豪斯著】 【畅销译著《九人》《批评官员的尺度》译者、法政学者何帆法官译】 普利策奖得主、专事美国最高法院事务报道达30年之久的琳达•格林豪斯,在《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中向读者介绍了 该院事实上是如何运作的:在美国,官司是如何打到最高法院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如何判决?首席大法官的地位有何特别?法官助理如何发挥作用?通过描述大法官们面对深刻的宪法 问题和难解的法律涵义时的处理方式,作者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贯穿《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全书始终,作者检视了许多具体个案来阐明所讨论的要点,并且将美国最高法院与他国法院进行了有益的对比。
  • 最高法院的“喜剧之王”

    作者:琼·比斯丘皮克

    立场保守,却文笔犀利;争强好胜,但逻辑严密;性格狂放,可魅力十足,这些貌似矛盾的特质,却集中在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一人之身,使他呈现出复杂面貌。两百多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现过诸多富有个性的大法官,但像斯卡利亚这样将司法立场、人格魅力发挥到极致的,却独一无二。资深记者琼•比斯丘皮克通过扎实采访,以精彩笔触,为我们讲述了这位美国最具争议的大法官的成长之路、内心历程、多元个性,揭开了最高法院近20年来围绕死刑、持枪、堕胎、政教关系等重大议题的决策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