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云门舞集

  • 雲門舞集-《行草》

    作者:林懷民

    内容介绍: 肉身运笔,以舞抒情。林怀民的「行草」波磔跌宕,化肢体静动迴旋为点、捺、挑、撇,以内在呼吸外烁为劲,运锋乘势。天幕映出王羲之,怀素等名家手迹的大幅幻灯,素白舞台上玄衣的年轻舞者自在流转,千百年的岁月在淋漓酣畅的对话里凝为清丽绝色之美。 「行草」中罕见的精力与气韵,源自舞者追随导师熊卫研习「太极导引」,徐纪学拳,长久来的成果。以意导气、由内而外、绵延不绝的精力流动,让云门舞者完全掌握身体的自由度,再通过中国武术的刚柔并济,达成阴阳交融之境。「行草」之意,非以身体临摹笔墨间之走势与线条,而是进入两千年中国书法传统,汲取呼吸转折,开闔变化之神髓。 「行草」以中国音乐家瞿小松的作品为乐,始於虚空,沉稳雍容,终至声若奔雷,隐纳万物。气韵彷彿仓頡造字:「天为雨栗,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其势天地鬼神亦为之讚嘆。2001年12月1日台北国家戏剧院首演录影,「行草」最珍贵的历史纪录。
  • 雲門舞集-《九歌》

    作者:林懷民

    如果,要一语道尽隐含在屈原的『九歌』美丽繽纷曼妙歌舞后的真正意涵,那必然是硕大无朋的挫折。神祇从未降临,生命充满遗憾,所以生民不得不祭祀不断。於是,林怀民的「九歌」,成为一首祷歌,一场颂輓的慰灵祭。而引领我们游走仪式的,莫约是那身著西装,手提皮箱的旅人吧。 国际剧场设计大师李名觉的舞台,前辈画家林玉山的莲池,邹族的颂歌,藏乐,爪哇甘美朗,日本雅乐与剑道,以及贺兰山窟的人面岩画,都信手拈来成为「九歌」最令人动容的内在。从「东君」、「云中君」到「国殤」,神人间的对应关係,从骑乘生民肩上权威无上的神,渐次到为万民牺牲的烈士。舞作终幕以一盏盏灯蜿蜒而成的灯河,与台前清水盈盈的荷塘,洗涤抚慰了那些挥洒热血的青春灵魂。 林怀民十载构思,屈原的『九歌』於此不再是访古寻幽之旅,跨文化的素材取用,是云门九O年代蜕变的先声。最令国外舞评津津乐道,舞作独特的性格及舞者完美的技巧跃然眼前。本片录製於一九九五年中正纪念堂广场,细腻的DTS与5.1声音处理,更带来令人讚嘆的临场质感。
  • 跟云门去流浪

    作者:林怀民

    “传统文化,不管是民间故事、文学经典,或书法美学都是我的眷恋。” 云门的舞者很习惯奔波,仿佛舞者的生涯就是一出“流浪者之歌”。 去年的欧洲巡演过程中,老师每天写日记,记录幕后的点点滴滴。 这是第一次,我们可以窥见云门这个世界级的工作团队及舞者舞台下的真实生活,了解云门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并且借由老师的双眼,以一种宽阔的视野看舞,看世界,看云门。读者读到舞,也读到了旅途中的风景。 “希望这本书让大家对于这个‘逐水草而居’的行业,能够多一点认识。” 如果你对表演艺术,以及这个以世界为舞台的人生,有过想象和好奇,那么,就跟林老师,和云门一起,去欧洲流浪。
  • 舞动红楼梦

    作者:蒋勋

    在台湾著名美学家蒋勋眼中,曹雪芹的《红楼梦》,简直就是风靡时下年轻人的青春偶像剧的起源,同时也隐藏着“中国最早的女性主义观点”。配合台湾著名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作经典舞剧《红楼梦》演出,蒋勋在其刚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舞动红楼梦》中,结合舞蹈与文学,从“青春”和“情欲”的角度对文学经典《红楼梦》作了颇有新意的解读。 在《舞动红楼梦》中,蒋勋特意舍弃传统搬演《红楼梦》时的主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三角恋爱,认为《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阕“青春颂歌”。贾宝玉在书中的实际年龄只有十三岁,曹雪芹笔下的宝玉是不要长大的孩子,生命就停在十四岁,所有才华、美丽、荣华富贵都在此时展现,《红楼梦》是“全世界最华美的青春文学作品。” 他指出,古典文学里的宝玉是一代贵公子,但他对青春的探索,对肉体的迷恋,对伦理的反叛,却充满现代性。蒋勋写作时,也聚焦于贾宝玉为中心的青春情欲世界。比如《红楼梦》书中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出现遗精、性幻想及第九回与秦钟之间的同性恋情,描绘了“超越世俗性别”的少年之爱,都是西方古典文学少有的描绘,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青春中的性别议题。 透过“云门舞集”的《红楼梦》数十幅精彩剧照以及精挑细选的《红楼梦》刻本版画插图,蒋勋将他阅读《红楼梦》半世纪的点滴体悟,渗透进入字里行间,如实告诉我们:为何《红楼梦》是一本“慈悲之书”?为何阅读《红楼梦》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从繁华走向空茫,这一切所代表的又是什么意义?
  • 云门舞集与我

    作者:林怀民

    《云门舞集与我》是蜚声世界舞坛的云门舞集创始者林怀民的散文集,作者的文字与他肢体语言一样丰沛,道净对舞蹈的痴情,创业的艰辛,以及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收入文章25篇,内容包括《断简与残篇——舞蹈十五年的回想》、《现代舞蹈的滥觞——从垂死的天鹅到玛莎·葛兰姆》等。
  • 高处眼亮

    作者:林怀民

    本书是林怀民近四十年舞蹈岁月的告白,道尽他在不同时期的执迷、探索与启蒙。光环之下的他,和你我一样,也经历了彷徨、痛苦、挣扎。但他在“失足与起步”、“退出与复返”之间,不断跃进向前。他不时努力提醒自己要把头伸出水面,然后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对着苍穹憧憬梦想。 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镇的十五天。早九晚九地工作,录制专辑。夜里便细读带去的《高处眼亮》的文稿。飞回台湾十七小时的三万尺高空中,又读了一遍。高兴有三: 为自己能在这本书内看到“同胞”、“兄弟”、“凡夫”、“走卒”——伟大人民的浮影、图像而高兴。我将在以后的许多歌中唱出他们。 为年轻朋友们可在十月新书丛中和它握抱而高兴。它将是你永远诚挚的益友,提醒着立下志向的你,一丝不茍、全力以赴地干!关怀它,更能明白林怀民是如此的“怀民”。 为己履志而跳,或计划未来将“跳”的朋友们高兴,因它是一本助跑助跳的书! ——胡德夫(台湾著名民谣歌手) 文釆风流的林怀民,多年来作品却如凤毛麟角。读他《高处眼亮》里精选的文章,好像和他一起走回共同成长的艺文年代。 他在《失足与起步》详述自己如何因缘际会走上创办云门舞集的不归路;《从排队上车做起》,我们知道为什么云门一开始就做到准时开演、让迟到的观众必须再等待才能入场的苦心和理念坚持。而《馆前路四十号——怀念俞大纲先生》一文,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精釆的时代氛围以及人才群聚和跨界合作的重要。我们更可以从他闯荡江湖四十年的所见、所闻、所思,读到他的彷徨、痛苦和成长。 虽然这本书还不是大家迫切等待的“林怀民自传”,但这些文字已足够让我们了解,一个台湾英雄为提升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 ——王荣文(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