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古典文学

  • 小窗幽记

    作者:陈继儒

    《小窗幽记》、《幽梦影》、《幽梦续影》三种,《小窗幽记(外2种)》以[幽]字贯穿,汇成一部悟书,悟得世间真情,悟得人生真谛;又如香醇酽茶,从中可品味出古兰幽香、文士雅韵。书中警句迭出,妙趣横生,读之益智清神,洵为一乐。
  • 世说新语(上下)

    作者:朱碧莲,沈海波 译注

    世说新语(上下册),ISBN:9787101079401,作者:朱碧莲,沈海波 译注
  • 唐宋传奇选

    作者:张友鹤

    《唐宋传奇选》收录了唐宋使得的传奇故事。唐代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一块里程碑。早在唐代初年,大约公元七世纪的二十年代,王度的《古镜记》已经突破了六朝志怪粗陈梗概的窠臼,开辟了传奇体小说的蹊径。稍晚一些,在诗国高潮的盛唐时期,来源于辞赋与民间说唱文学的新体小说《游仙窟》和蜕化自志怪小说而又赋予新貌的《补江总白猿传》”亏夕、《梁四公记》等作品又相继问世。牛肃则写出了十卷本的小说集《纪闻》,成为写小说的专业作家。随后张荐的《灵怪集》、戴孚的《广异记》又开创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论《聊斋志异》语)的先河。这时期的小说虽然仍以神怪故事为主要题材,但是在写作方法上注重文采和意想,加强了细节描写,因而篇幅曼长,显然不同于以往的志怪小说,后人就称之为传奇。 传奇是唐代小说的一个别称。把它作为书名的是晚唐人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在他之前的元稹《莺莺传》也曾被人称为“传奇”,不过未必是作者自己采用的原名,很可能是宋朝人擅改的新题(最早见赵令峙《侯鲭录》引王锤《传奇莺莺辨证》)。北宋古文家尹洙曾讥笑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对语说时景”是“传奇体”,据陈师道《后山诗话》的解释说:“传奇,唐裴铡所著小说也。”当时人所谓的“传奇体”还是特指裴铡《传奇》一书的文风,它的确是以“用对语说时景”为艺术特色的。但《传奇》的内容也有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以神仙和爱情相结合的故事为主要题材。南宋人习惯于用“传奇”专称爱情故事,逐步把书名变成了某一 类小说的通称。说话人把《莺莺传》、《卓文君》、《李亚仙》、《崔护觅水》等故事列为传奇类,与灵怪、公案、神仙等并列对举(见《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可见它只是小说的一个类别:谢采伯在《密斋笔记》自序里说:“经史[疑脱及字]本朝文艺杂说几五万馀言,固未足追媲古作,要之无柢牾于圣人,不犹愈于稗官小说传奇志怪之流乎?”更明白地把传奇和志怪并举,作为这一类型小说的通称了。
  • 老残游记

    作者:刘鹗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插图本)》批判晚清社会的腐败,其视角比较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老残行医游历各地的所作所为,反映了作者医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书中揭露了清末政治的腐败,而揭露“清官”的残害百姓,属中国文学作品的首创。小说的语言追求创新,其中对大明湖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读来颇具艺术感染力。
  • 世说新语译注

    作者:[南朝·宋] 刘义庆

    一、《世说新语》流传的版本很多,主要有影印南宋绍兴八年董刻本,明嘉靖袁耿嘉趣堂翻刻南宋陆游刻本,清道光周氏纷欣阁重刻袁本,清王先谦据纷欣阁本校订重刊本。 二、《世说新语译注》包括三部分内容,原文点校、译文和注释, 三、《世说新语》菜36篇,本书对每篇的基本内容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可称题解,置于篇首,仅作参考。 四、刘孝标注重点在于搜罗事实以增补正文,而不在训解文字。 五、本书译文力求准确通畅。 六、本书在校勘,注释和翻译中,借鉴和吸收了前人与时贤的研究成果,除重要的独家见解外,一般不引证原文资料,不特别注明依据,出处。 七、为了便于查找书中人物,书后附《世说新语》人名索引。
  • 姜白石词笺注

    作者:[宋]姜夔 著,陈书良笺注

    白石词,南宋著名词人姜夔著。本书以夏承焘校定本为底本,并参稽明清以来各种版本及相关文献,仔细比堪,认真考证,对白石词作深入的整理,分校记、笺注、辑评和评析四部分。书后还附录了《版本考》及各本序跋等。校勘严谨,资料详备,为研究白石词提供了极大便利。
  • 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在书中,作者不时表达出忏悔之意,不过,该忏悔的不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官阶的平民百姓,而应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和显赫一时的权臣。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仅是个人在忏悔,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忏悔。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著

    “羽翼信史而不违”,是古代文学评论家所认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小说中,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也许只有《东周列国志》了。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说巨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继“三言”之后的又一小说佳作。这本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据史实录,“事取其详,文撮其略”;“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面对此起彼伏繁杂错综的事件,你来我往既多且乱的人物,冯梦龙充分展现了其杰出的组织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叙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说信守史实,脉络清晰,堪称一部真正的历史教科书。
  • 二晏词笺注

    作者:[宋]晏殊 晏几道,张草纫 笺注

    晏殊、晏幾道父子为北宋词坛名家,他们创作的《珠玉词》和《小山词》深情婉美,是宋词婉约派之开创者和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对二晏词多有收辑,从明代毛晋、吴讷直至近代朱彊邨、林大椿均有辑刻,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亦收录二晏词,但校勘仍未尽完善。近代以来,二晏词或有选注本,对全集作笺释则极为少见。本书对二晏词的全部作品作了全面整理,除运用多种校本校勘外,对词中涉及的人物、年代、事件、名物、典章、故实等作了笺释考辨,还特意对词意作了讲疏,便于读者准确理解。书后收录前人对二晏词的评论,并撰有二晏简谱,对大晏、小晏的生平和创作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自序 珠玉词笺注 前言 谒金门 破阵子 浣溪沙 …… 附录一 存目词 附录二 晏几道诗及黄庭坚晁端礼 附录三 小山词序跋 附录四 小山词总评 附录五 晏几道部分事迹及作品编年
  • 金瓶梅詞話

    作者:蘭陵笑笑生 原著,梅節 校注

    《金瓶梅詞話》是中國著名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也是最具爭論性的小說。 梅節先生從八十年代中從事詞話的整理和校點,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可讀的、較少錯誤的、接近原著的本子。選擇以日本大安本為底本,覆以北京圖書館藏中土本,校以日本內閣文庫和北京大學之《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在兹堂本和崇經堂本之《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并先後參考鄭振鐸、施蟄存諸本,兼吸收姚靈犀、魏子雲等專家研究成果,先後進行三次校注。最近又進行第四次,即本書。用功之勤,成就本書為《金瓶梅詞話》的最佳的校注本。
  • 弁而釵

    作者:(明)醉西湖新月主人

    震古鑠今的男情真愛,興味盎然的情慾交纏 明末三大男色經典,唯一「終成眷屬」作! 從來沒有一部章回小說像《弁而釵》,大方肯定、頌揚男男之戀,主角個個勇於追求真愛,且結局皆大歡喜、幸福圓滿。 本書原刊於男風大盛的明末崇禎年間,由〈情貞紀〉、〈情俠紀〉、〈情烈紀〉、〈情奇紀〉 等四篇故事,共二十回所組成,作者署名「醉西湖心月主人」,真實身分已不可考。四篇故事中,主角皆是情感堅貞、一身俠烈的奇男子,在機緣湊巧下發生了妙不可言的同性體驗,卻能「始以情合,終以情全」,以秀好之色和高潔品格,與愛侶終身為伴。既是最解情的知己男友、也是床第間最得趣的情夫。 〈情貞紀〉的趙王孫,向來守身如玉卻被翰林風翔假扮的同學用計開苞,兩人日夜形影不離、遂成莫逆之交。雖因韻事敗露而兩人被迫分開,已高考重舉、位居高官的趙王孫卻在風翔遭判斬刑時,獨排眾議、大膽伸冤才免於一死,從此兩人棄官遁隱山林,兩家世世相好。〈情俠紀〉的張機,文武雙全、孔武俊俏,雖有妻妾各一,卻被仰慕已久的鐘圖南以酒誘姦,得嘗龍陽之美。兩人日後屢建戰功、官至伯侯,晚年亦辭官相伴,子女聯姻、世代相好。 〈情烈紀〉的文雅全,因感於雲天章救他於優伶場,願大方獻身而雲始終以君子之禮相待。不料,文因意外自刎身亡,死後魂魄不滅,還施法為雲天章化解無數劫難。 〈情奇紀〉的李摘凡出身妓戶,被匡人龍贖身解救,兩人終於廝守。當匡家遭遇滅族大難裡,李摘凡不惜改扮女裝數十年、養育唯一命脈,自己最後升天為神、恩澤百世流芳。 《弁而釵》裡的男男之情遍及朋友、同學、師生、主僕、孌童和嫖客等關係,充滿想像力的筆墨,映照出作者力圖替男風樹立「優良典範」,用文字構築出一個毫無歧見、美好的「男男理想國」。然因書中性愛場面描寫太過細緻露骨,令人讀得臉紅心跳、欲情勃發,亦使本書多次遭到禁毀。基本書坊在三百年後的今天重新編纂刊行,願讀者能領略它情色兼備,有情、更有義的絕奇精采 。
  • 寒山诗注

    作者:寒山

    《寒山诗注 附拾得诗注(繁体竖排版)》是项楚先生继《工梵志诗注》之后,关于唐代白话通俗诗歌校注、阐释的又一力作。《寒山诗注 附拾得诗注(繁体竖排版)》以四部丛刊影宋本为底本,校以日藏宫内省本、正中本、高丽本及四库本等傅世善本,堪称寒山诗最完整的定本。注释详明丰赡足《寒山诗注 附拾得诗注(繁体竖排版)》的最大特点,通过对生词僻典和佛家语的推源溯流式的考释,揭示寒山诗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化意蕴的承传流变,使《寒山诗注 附拾得诗注(繁体竖排版)》在文学史的价值之外,更具有了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和宗教史的意义。
  • 唐诗杂论

    作者:闻一多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他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唐诗的发展变化,冲破了传统学术方法的某种狭隘性和封闭性。这是闻先生唐诗研究的极可宝贵的思想遗产,是值得我们很好吸取的。
  • 小山词

    作者:晏几道

  • 长生殿(插图版)

    作者:洪昇

    《长生殿》是洪升戏曲创作的代表作,取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诗句作为剧本题目。剧本写唐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终日与杨贵妃游宴玩乐,不理朝政,朝中大权由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把持。七月七日,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上情意绵绵,盟誓世世代代结为夫妻。不久,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争权,发兵叛乱。唐明皇带杨贵妃逃离长安,官军将杨国忠杀死,又逼唐明皇将杨贵妃缢死。安禄山叛乱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后来,道士杨通幽运用法术架起一座仙桥,让明皇飞升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实现了他们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它一方面颂扬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批判了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祸害人民的罪恶,抒发出国破家亡的感慨。剧本艺术表现细腻而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作者善于用优美流畅、富于诗意的唱词,来描绘人物不同景况下情绪心理的变化。如《弹词》一出中,从金钗钿盒定情弹唱到銮舆西巡,低回深郁,曲曲动人。“破不刺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这些唱词很好地把环境气氛与人物性格特征结合起来,充满诗意。
  • 漱玉词·断肠词

    作者:

    在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发达的宋代,先后出现了李清照和朱淑真两位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她们生活的时代接近,文采相类,均属于婉约派,词风清新秀丽,婉转含蓄,共同点甚多。 本书中李清照词以《全宋词》中所收的为底本,朱淑真词以明毛晋《汲古阁》为底本,参校了《花草粹编》、《历朝名媛诗词》等,并广泛参考当今诸家研究之成果,对词作加以注释,并逐首集评。集评中除收入古代词评家的评点外,对今人具有创见的精辟分析亦加以录入,以助于读者在吟诵原词的同时,能更深入地体会词义,欣赏其词作艺术,从中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
  •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作者:叶嘉莹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幼年即学习古典诗词,后又在加拿大讲学多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西方文艺理论涉猎颇深。此书即是叶嘉莹先生融会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品评诗作,细数人生,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诗人和诗作。
  • 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

    作者:叶嘉莹

    阮籍流传下来的87首诗中,其中有85首题名“咏怀”,这是一个乱世诗人的悲苦写照。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时代的诗人。当时正处于魏晋之交,社会上一群文士从外表上看放浪、恣纵、旷达、不守礼法,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份内在的悲哀和痛苦。阮籍的诗寄托深远,而其志气狂放、纵逸,幽微、深隐,蕴藉深厚,在痛苦无人可诉的时候,把零乱、悲苦的内心感情用诗文表现出来。
  • 玉臺新詠箋注(全二冊)

    作者:(陈)徐陵 编,(清)吴兆宜 注,穆克宏

    徐陵《玉台新詠序》 考订姓氏 目录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原书序跋 附录 补序跋二十八篇
  •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

    作者:[唐] 王维 撰,陈铁民 校注

    《王维集校注(全4册)》主要内容包括:过秦皇墓、题友人云母障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洛阳女儿行、哭祖六自虚、李陵永、桃源行、赋得清如玉壶冰、臭夫人、从岐琵琶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燕衡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就教、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燕支行、少年行四首、登河北城楼作、宿郑州、早入荥阳界、千塔主人、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