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孙郁

  • 鲁迅与胡适

    作者:孙郁

    《鲁迅与胡适》一书,以性情、互往、爱欲、讥语、打鬼者、晚境、平民化等18个题目,运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对鲁迅与胡适进行了近乎全方位的比较,写出了自己的感觉和评判。但是,作者尽管写下了大量感觉式的文字,但同时也在以“学院派”的态度,对历史人物进行研判。
  • 混血的时代

    作者:孙郁

    木心在五下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之间,人在大陆,思想却停留在过去,这个民国的遗民,在暗暗与东西方古老的灵魂对谈,血脉从未交叉在同代人的躯体里。这个遗老式的人物保留了五四时期脆弱的温床,极其细心地呵护着那个残破的存在。他自信拥有的是属于自己也属于众人的遗产。 ——《木心之旅》 写历史的人,有诸多的笔法,司马迁算是一种,司马光也是一种。那些气象,为一般人所不及。但还有一类人,以亲历的笔触,讲述昨天,用血泪之吟,给远逝者招魂,既得史家精髓,又多诗人韵致。仿佛是旧迹的还原,其间烟水迷濛,有大的悲欣于斯。章诒和作《正在有情无思间》下是如此。 ——《最后的贵族章诒和》
  • 远去的群落

    作者:孙郁

    本书几乎省略了对政治家、经济学家以及某些重要哲学家的描述。对此,孙郁说,对他而言,要描述出他专业以外的大家,这无疑是一个难以胜任的工作。本书其实是作者为了印证早年对诗化哲学与艺术哲学的猜想,才选择艺术家作为历史的参照,并对张爱玲、鲁迅、陈独秀、老舍、孙犁等文化名人做了自我的见解。
  • 文人的左与右

    作者:孙郁

    谈读书,说掌故,讲人物, 这是一部徘徊在书与人之间的“文人”之书, 文坛往事娓娓道来,书中故人历历在目, 作者以其温婉大气的笔触,同情之了解的态度, 深入到中国文化肌理之中, 深沉深刻,感人动人。
  • 在民国(修订版)

    作者:孙郁

    ☆《十月》杂志创刊三十五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 ☆书写民国文人与狂士,带你回到风云际会的民国时代 ☆著名学者、散文家孙郁经典作品 作者描述了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故事,一批文人与狂士身处非常的时代,始终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作品通过章太炎、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张爱玲等人物在民国时期的所作所为,重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为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复杂而多彩的民国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 写作的叛徒

    作者:孙郁

    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4月26日揭晓,孙郁凭《写作的叛徒》一书荣膺2013年度文学评论家奖。 一如授奖词的评价:“孙郁以其诚恳、敏锐而又体贴入微的言说,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既考证写作的叛徒,实为文学开新的先锋,也重申了文学及写作那不可移易的庄重品格。” 《写作的叛徒》收录了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孙郁的25篇散文随笔,散文多是作者对现当代作家的感悟,这些作家有鲁迅、孙犁、路遥、萧红,也有外国的作家丸尾常喜、坂东玉三郎和卡夫卡。作者用文字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他们内心的欢乐、激情、苦闷、忧郁展现给读者。此外,还有作家到世界各地 旅游的所感所得,颇似文化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 被亵渎的鲁迅

    作者:孙郁 编

  • 在民国

    作者:孙郁

    鲁迅博物馆馆长、著名作家、学者孙郁最新力作! 本书作者孙郁对民国文人们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梳理和回味。一群湮没在历史深处的狷介放诞的文人,在他儒雅温润的笔墨中重获生命;而在委婉深情的文字之中,饱含对斑斓多致的精神世界的痴迷与尊重。 荣获《十月》2006年度散文奖,摘得第八届十月文学奖桂冠! 民国不是一个好的时代,但却是有趣的人物众多的年月。在无聊的时光里,能有几个或一些让人感念的人和事,也就连带为那个时期带来了颜色。本书作者孙郁对民国文人们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梳理和回味。
  • 鲁迅与胡适

    作者:孙郁

    鲁迅与胡适,在我的视野里是两个窗口,一个通向深邃冷寂的长夜,一个连着开阔、暖意的春的原野。推开第一扇窗户,内心便有凛凛的寒意袭来,但在那彻骨的清凉里,却有反顾己身的快活,不再迷于人间的幻象;推开另一扇窗户,有春的气息弥向空中,仿佛自己也有了奔跑的活力,这时候便有了奔向户外的欲望,好像光明也不再远逝了一样。两个窗户连接着人间的两极。但在那暗夜后亦有亮色,阳光下也有阴影。通向鲁迅的路时常燃烧着火炬,那热浪中可以感到人性的魅力;而在鬃适的世界里,常常有崎岖的山路,你几乎找不到一条平坦的大道,在荆棘遍地的所在,似乎亦有鲁迅那里的苦涩……
  • 周作人左右

    作者:孙郁

    《周作人左右》内容为:苦雨斋是周作人书房的名字。上世纪20至30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周作人左右》以随笔形式,并辅之以百余幅图片,自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化心理、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这一《周作人左右》酝酿的时间已很久了,但下笔的时候,就迟疑起来。要写的人物,是那么异类,用传统的视角不行,但换了新法,又常常不得要领。在中国,写一个“叛徒”,是冒险的事,类似的书,不正受到种种指责么?所以,几年来,作者时断时续,观点呢,似乎也在渐渐修改,內心的冲突,从未断过。但作者终于还是鼓足了勇气,想将自己的思绪,长久地沉浸在这个人的世界里。作者们中国人,是愿意以纯粹的方式打量他人的,似乎眼中,揉不得杂色。而这个世界,正是以杂色构成的。周作人之于作者,一方面在学识上是个参照,现代以来,像他那样博览群书的人,十分少见。另一方面,他的逆于常人的空漠,散淡后的绝望,让作者产生了熟悉的感觉,似乎那里,也映着作者们这代人的某些影子。中国的读书人,有许多徘徊在苦与乐、明与暗之间,內心流动的,就有周作人式的情调。虽然这一情调隐隐地含着灰色,但那不经意间闪动的意绪,恰好写着文人的宿命。有一段时间,作者们的思想界是禁谈他的名字的,原因自然复杂得很,这里主要遇到了道德问题。后来思想解禁,周作人忽地又热了起来,其出版物,从历史的封尘里走了出来。作者自己,也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这个远去的灵魂有了交流的机会。那时作者还在鲁迅博物馆工作,接触到《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心里为之一亮,好似久违了的朋友,在那温馨的文字里,感到了悠长的亲情。作者体味到了另一种情感,它像宁静的湖面涌动的波纹,给人浑朴的力量。作者发现了自己和他的某种共鸣,他的文字唤起了作者的一种长眠的情感,这些本应流出的情愫,不知为何从未开启过。那时作者暗暗地感谢着他,如果不是读了这类文字,作者还不会发觉自己存在着非冲动的、岑寂的审美偏好。实在地说,周氏提供给人的享受远不及鲁迅,倒是他的智慧表达式,那种不露声色的情感的喷吐,使作者看到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文化的某种缺失。而周氏的价值,或许正在这里。
  • 百年苦梦

    作者:孙郁

    本书系孙郁先生以20世纪中国文人为考察对象,撰写的一部20世纪心态史。上起晚清的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始,经近现代的鲁迅、胡适、茅盾、巴金等,直至20世纪末的当代作家与评论家张承志、钱理群、王晓明等,论述了他们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经历的百余年风雨,为读者提供了一幅20世纪中国文人的全景图画。   本书以感悟的方式,对近百年文人和文化进行了一种散点透视,是文学史、思想史的一次有趣的穿越。作者被无数沉重的话题缠绕着,从近现代至今,一些重要的精神闪光在此汇聚着,且形成了对话的底色。不安的、骚动的激情与矛盾的、困惑的语序,隐含着历史的明与暗,人性的曲与直。无数悲怆的灵魂被重新唤起了,游荡在今人的思绪里。作者从那些直面现实和不断抗争的知识群落里,提炼着今天有参照意味的因子,旨在于此寻找精神的另一种可能。全书苍冷沉郁,在历史的长影和当下的风雨问,折射着读书人的犹疑和坦然。
  • 鲁迅书影录

    作者:孙郁

    《鲁迅书影录》以鲁迅为线索,将所写的短文汇成一册。点染百年的文化转化,是个特别的视角。鲁迅一生与书相伴,内容是深广驳杂的。鲁迅不仅创造了文本的奇迹,也书写了出版史的奇迹。相信《鲁迅书影录》是读懂先生,接近先生灵魂的好书。
  • 走不出的门

    作者:孙郁

    本书为散文随笔,主要内容涵盖了五四时期在京漂泊的“文青”、“京派”及其传承等,并对王国维、老舍、章太炎的众弟子、王小波等人的成就作了品评。让当代青年听到“五四”的声音,是本书的主线。
  • 读木心

    作者:孙郁,李静

    越来越多的人在读木心,《读木心》是这个过程的结集。在这里,陈村、陈丹青、何立伟介绍了与木心的因缘际遇,童明认为木心以世界性美学思维振复了汉语文学,孙郁视木心为“游走于世界的狂士”,李静读出“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李宗陶分析了木心的文体家特征,刘春、春阳、仲青、陇菲、许志强、赵鲲等细读木心作品,网友也热情发言,读木心如一番奇遇,木心文字太不像文学却真正走进了文学。
  • 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

    作者:孙郁

    本书包括 八道湾十一号、京派营垒、狂士、真人、“鬼谷子”、老友、同路者、聪明人、弟子之一、弟子之二、弟子之三、弟子之四、京派将领、南国真人、一点涟漪、绍兴帮?、聚会的场所、书肆之乐、六朝之风、平淡的文章等内容。
  • 张中行别传

    作者:孙郁

    张中行的文字,静静的,像冬夜悄然落地的雪,安宁里有些清冷,一切都是暗无声息的。记人记事,有古风,似六朝的短章,也夹带晚明小品的笔意,颇有苍凉的况味。当然,还有老子的盘诘、庄子的恣肆,以及周作人的平和与废名的幽玄。 有时见到他不动声色地在街巷闲步,从容地在书房谈天说地的样子,就被那种超然的神色所打动。他那里是清寂的所在,如水边的小屋,在月光下亮着灯,照着四边的野趣。尘世的喧闹消失了,你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和这个老人对视的时候,心是静的,仿佛被水洗了一般。
  • 鲁迅与周作人

    作者:孙郁

    《鲁迅与周作人》出版以后,孙郁沿着研究新文学一文化先驱者的思路,以鲁迅为参照,不断拓展领域,现在鲁迅,周作人,胡适和陈独秀都研究一过;又拓展到苦雨斋里的人物,成绩斐然,领域既已扩大,对于“人”的认识随即加深。他反过来又深入“人”内心,心性与性格,探究鲁迅与周作人的不同特质。这次再版,就增加了新研究的成果。并不是“炒冷饭”。责编希望保留我的原序,作一点改动。我觉得已经写出的东西,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也是“历史”的东西,带着“过去”的痕迹是无所谓的:不必后悔,惭愧就可以了。因此,重读旧序以后增补几句,作为新序。又因为原序印在书上时,不知道原先的责编出于什么考虑,删掉了其中的一段,那是我对孙郁运用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微辞。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他的语言风格,我还愿意保留这点批评。
  • 鲁迅忧思录

    作者:孙郁

    百年来最受尊崇也最受误解,一生中几次彷徨更几次呐喊。 中国,七个鲁迅: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 不读鲁迅,无以知中国;不读“忧思录”,无以知鲁迅。 从鲁迅的忧思,到忧思鲁迅,百年中国凝结于一个人的命运,孙郁以刻刀般的力度和精准,为鲁迅绘下木刻画的精神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