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赵鑫珊

  • 建筑面前人人平等

    作者:赵鑫珊

    建筑可以说是人类第一门艺术,因为人类改造的第一处蔽身之所就可以称得上建筑了。建筑收容了人,于是宇宙空间收容了人类,从此漂泊的人类在宇宙大建筑框架中有了容身之所。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原始古老建筑代表了建筑的起源,那种壮阔粗犷实际体现了人类一种大孤独和大悲愤,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人与建筑开始彼此塑造。 什么是建筑面前人人平等呢?穷人住贫民窟,富人住豪宅,这是平等的吗?这里的“平等”是指人对建筑本体论的思考平等。因为人类思考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它在建筑面前也是人人平等。 作者还从母命题(时间、空间、物质)得出子命题(时间、空间、建筑)。因为人在时间和空间是平等的,所以在建筑面前也是平等的。 作者认为,建筑的本质、原点乃是“收容”一词。民居和寺庙,前者使人身安,后者使人心安。而建筑就是要以此为根本,回到原点,才不会迷失方向。现在人们对一些现代建筑的批判,正是因为它们背离了建筑原点。建筑师在建筑时使用了过多游戏原则,带有过多功利目的。西方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更是叫嚣离析建筑,比如将民居设计得像一堆混凝土板,外墙是歪的,内墙全部涂成黑色,室内空旷无物,低矮压抑。人住在这样的房屋里能睡得着觉吗?这样病态的建筑是违背人性的,要坚决抵制。 当然,这些建筑即使再病态,也是符合建筑力学的,否则就会坍塌。每一幢建筑都是由神圣的数学公式支撑的,这是它最有力的支柱。一幢优秀的建筑是一首数学的哲理诗。而病态的建筑则是践踏韵律和谐的歪诗。 和谐要有人的身心和谐和建筑场的和谐。建筑场是非常重要的。大漠的金字塔令时间畏惧;草原上只能是流动的蒙古包;爱尔兰村庄只能是低矮的小木屋;碧海蓝天下应是白色而不是蓝色的建筑;庄严、肃穆的教堂;月光星辉下的伊斯兰建筑……这些就是和谐的建筑场,无视这种原则,就会破坏场的统一性。 建筑是能够反映人的思想和道德的。西欧的神庙和教堂是“单纯的高贵和静穆的伟大”;纳粹集中营充满了人类的罪恶,只能作为反面教材;光怪陆离的巴黎蓬皮杜中心则是西方现代流派的展览馆,曾饱受人们非议。人的喜怒好恶结合在建筑中,使建筑成为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可以说建筑的存在就是人的存在。人的思想决定建筑的思想。 高尚的建筑使人震慑,丑恶的建筑引人犯罪。建筑对人的心理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诗人、作家处在优美的建筑场中,这必定对他们的性情有陶冶作用,激起他们创作的灵感。哲学家们也从中燃起思想的火花。现代人追求摩天大厦,世界第一高的记录已经屡次刷新。之所以如此,从人类的心理来讲,是为了追求一种崇高感,崇高的建筑能使人产生崇高感。 对建筑本质的探索是本书第一大主题,这其实也是对人类本身的一种探索。本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建筑不应偏离原点,也不应一成不变,否则会步入中国古建筑的后尘,几千年风格始终如一,最后无法顺应时代的变迁,受到很大的冲击。 赵鑫珊先生这部著作包罗万象,思想深邃,感情热忱,有着人类哲学家的责任感,读之令人感动。我选择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思想。相信喜欢建筑或哲学的朋友读了也会产生共鸣,有所启发。
  • 人类文明的功过

    作者:赵鑫珊

    人类文明的涵盖面极广大深微,像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技术、艺术、哲学、语言文字等,而本书的焦点则是对科学技术(机器)文明的功与过作出评估,特别是对当代机器文明社会及其人进行病理学的解剖、分析和研究。书中从始终是文明的中心的人出发,述往事,论当今,思来者,考人类文明盛衰之理,察人类文明的功过得失,旨在探讨一种健康的经济学和伦理学:人应该过怎样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得到幸福,又不动摇我们的生存基础?
  • 人脑·人欲·都市

    作者:赵鑫珊,周玉明

    《人脑·人欲·都市》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图的对应关系”、“世界城市历史哲学”、“汽车哲学和汽车世纪”、“从音乐原点到摇滚乐”等。在本质上,我们这本书是一篇长长的以当代脑科学为指导的有关“城市”的“报告文学”或调研报告。有许多事物,我们自以为非常熟悉,但由于熟视无睹,我们最不了解的,反而是这些事物,比如城市。我们采访的对象是“城市”。它既具体,又抽象;既是形而下的,又是形而上的,哲学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的,人欲的,人性的。但它唯独不是旅行社的“旅游”指南。
  • 人和符号

    作者:赵鑫珊

    《人和符号:符号世界高于现实世界》主要内容有:符号学和语言学、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从当代脑科学看符号学和语言学、德国纳粹运动是一场政治符号运动、让我们都做诚实的商人——从商品这个符号看世界、纸币这个抽象符号的伟大、作为符号的地图、异化的符号或符号的异化、关于语言和方言的消失等。
  • 三重的爱――赵鑫珊随笔

    作者:赵鑫珊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部分优秀的随笔小品文字的结集。全书分 为四辑:闯过人性的昏暗点;世界忧虑及其他;艺术与人生 底蕴;构筑自己的洞穴。 本书内容丰富,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思想课题相当广 泛而深刻,其最基本的主题如作者所说,乃是“把当代世界 哲学化,或将哲学当代世界化,诗意化”。 本书文字清丽、文笔流畅,语言富有哲理。充满思辨色 彩,不失为一本高层次的学术性随笔集。
  • 是逃跑还是战斗

    作者:赵鑫珊

    此书很值得一读。这是一位诗人在向你倾诉他的哲学情怀。全书共十章,诗人哲学从剖析人类十大“恐惧症”切入,赫然构建了一个气势浩瀚深邃的哲学大框架,其基点是:要把对大自然传力的恐惧变成敬畏;要研究天高地厚,这是哲学;敬畏地邀艺术神长伴生命,人的一生值得一过。 信佛得洒神之赐,全书一气呵成,昴扬酣畅,文采斐然;理性的光芒的感情的焰火同样耀目,宇宙的奥秘地把哲学、科学、艺术的乳液酵成醇醪,如果你细细品之,会感慨良多,收获良多。
  • 赵鑫珊文集(1-3)

    作者:赵鑫珊

  • 我有家吗?

    作者:赵鑫珊、周玉明

    鸟筑巢,人建屋,家也。家是个大圆圈,家庭是个小圆圈,大包容小,小是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是家的一个部件,构件。本书是关于家及家庭问题的探讨,让我们一起走进周玉明、赵鑫珊这对伉俪所合著的《我有家吗?》中!   我的爱和心在哪里。我的家便在哪里。“我寻找家,故我在。”家。需要我一生去追求。因为秋冬之夜,北风撼窗,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扪心追问一下,拷问一下自己:“我有家吗?”这里的家既不是指房屋,也不是指家庭。在本质上,这一追问不属于社会学范围,而是重重地落在了很深的哲学层面。没有回答。只有心灵山谷里的一个很模糊的回声在久久回荡“我有家吗?”……本书是关于家及家庭问题的探讨,让我们一起走进周玉明、赵鑫珊这对伉俪所合著的《我有家吗?》中!
  • 天才与疯子

    作者:赵鑫珊

    【目录】 散落满地的思考碎片 语言的转换 ——本书的由来 天才和疯子的根本区别 ——同一枚硬币的两个不同 疯子的语词新作和天才的组合创造 强迫症 强迫人格 使命感 哦,强迫性穷思竭虑 抽象思维障碍 记忆障碍 逻辑倒错型思维 大忧郁营养了天才的创造力 三位精神错乱的日本大作家
  • 哥特建筑

    作者:赵鑫珊

    本书是著名作家赵鑫珊先生继《罗马风建筑》后,关于世界人文建筑回顾的第二本力作。"哥特"是世界文化史上非常重要,且影响力巨大的风格,以建筑为主,欧洲大地上至今仍矗立着众多著名的哥特建筑,其中绝大多数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成为人类建筑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我国读者对哥特建筑的认识相对比较少,也很简单。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现了哥特建筑之由来及其璀璨的历史画卷,细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众多哥特建筑及其风格形成的特点,包括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 全书内容扎实,配图恰当,堪称图文并茂,且四色印刷,排版和印刷无不精美,相信是喜欢建筑文化、人类历史和旅游的读者都必看的优秀读物。 另:《罗马风建筑》自2008年出版以来,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应,也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
  • 历史哲学深谷里的回音

    作者:赵鑫珊

    《历史哲学深谷里的回音》是著名作家赵鑫珊先生关于人类历史和哲学问题的最新力作。一如其惯有的风格,全书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和智慧,并以充满热情的笔触表达了其对人类历史深刻的洞察力和极富责任感和思索,无论对人类的自然生存状态,还是对战争所具有的人性根源,都有独到的剖析和精湛的论述。
  • 希特勒与艺术

    作者:赵鑫珊

    关于希特勒,人们只知道他是纳粹头目、战争狂人,他与艺术有什么关系,却鲜为人知。 本书详细介绍了希特勒的艺术梦、艺术观以及纳粹时期艺术和政治的关系,以及纳粹时期艺术家的命运,其中有世界著名的指挥家托斯卡尼尼、作曲家施特劳斯、作家茨威格和最后成为希特勒情妇的导演李斯芬达…… 目录: 题记八则 几句开场白 道德和艺术 毒蛇的蛋毕竟还没有毒 人类艺术史上最大煸动家 希特勒发动的文化革命 希特勒与绘画艺术 希特勒与建筑艺术 希特勒与雕塑艺术 希特勒与音乐艺术 其他艺术的纳粹化和现代广告心理学 人只有他是历史的时候才是现实的 附录
  • 人类文明之旅(上下)

    作者:赵鑫珊

    站在高山之颠,以一颗赤诚的心,一种博大的胸怀,以文理兼通的非凡智慧,仰观宇宙万象,俯视人类古往今来的风云变幻……   本书是著名作家赵鑫珊先生在他的新作《人类文明之旅》中给我的深刻印象。在人类文明漫长的旅途中,那一个个踉跄颠踬的足迹,一个个忧患迷惘的灵魂,一桩桩震古烁今的事件……我们可以在赵先生极具跳跃性的思维轨迹中体味人类成长的惊喜和悲壮,体味今天这一切存在的戏剧性和来之不易。   确实,我们生为地球人,当为人类生命的载体——地球之得以生成的无数奥秘而感激大自然上帝的伟力,为生命本身,这个上帝最伟大的杰作而自豪。但是在人类成长至今的七八千年中,正是人类自己,又为地球和生命带来了多少灾祸和悲剧?!也许我们已经不屑去多问这些看来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觉得,只要人类在地球上存在一天,这样的感慨就会时时出现,它应该是恒提恒新的一个问题。在赵先生写作此书的前期,每次与他对话,关于这样的问题最能打动我,也最能引起我的共鸣。从以一个人的个体生命来追问生命存在的意义,大到追问宇宙存在的意义,或者这样一个无限的存在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是人类的智力尚未能知道呢还是果然便如此呢?宇宙中确实只有我们地球上有这么轰轰烈烈的生命现象吗? 哦,岂止轰轰烈烈,更是气势磅礴、绵延不绝、惊风雨、泣鬼神的一条漫长旅程啊。   在赵先生已出版的数十本著作中,这本《人类文明之旅》是篇幅较大的,而且由赵先生自己精心选配了上千幅图片。从图文并茂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赵先生对人类文明的浓郁情感。他那饱蘸情绪和热情的笔触,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一定会同样感染无数他的读者。
  • 我是北大留级生

    作者:赵鑫珊

    近来,著名作家、学者纷纷加入明星“写真”行列,图文展示自己的心灵自传成。本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体自传《我是北大留级生》,就出自精通四国外语的我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赵鑫珊先生之手。作者沉郁而深情地追忆当年自己在北大5年的坎坷经历和真实感受,袒露心底秘密:我是北大留级生!
  • 人屋世界

    作者:赵鑫珊

    作者将建筑世界哲学化、美学化,人性化,在他看来,人生最幸福的状态是身心两安,好的、诗意化的建筑场便提升了人的精神,收容、安顿了人的灵魂,是人的至爱亲朋和生死眷恋的对象。 本书从独特的视角判屋之美,析屋之理,用文学的笔触,揭示隐藏在建筑深层构造里的哲学与美学原理。 本书讨论的空间不是自然(物理)空间,而是建筑空间。前者很大很大,后者范围有限。 本书涉及的时间是牛顿物理学的绝对均匀时间,不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力学的时间。 本书所陈述的事件是与建窨有关的事件。 一部人类建筑史便是这些事件的总和。 本书稿所谈论的事件是业已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在本书讨论的范围。
  • 建筑是首哲理诗

    作者:赵鑫珊

    作者是一位颇有灵性的学者,他对建筑,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热爱。每次路经上海外滩,昂首凝视那一座座直指蓝天白云的欧式建筑,他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胸中都会涌荡起莫扎特幽雅而流畅的乐曲。创作此书他调动了几十年来感情,人生体验和学问的积累,有许多思想的火花在闪烁,有许多艺术的灵感在进射,堪称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作者称此书为他致建筑世界的一封公开的情书。 本书取材新,知识新,见解新,图文并茂,激情荡漾,是赵鑫珊的代表作。
  • 病态的世界

    作者:赵鑫珊

        当你打开这本书,你听到的是忧患的心声,思索的痛苦和沉重!    或许,这本著作将为你开启一门新的学科――人类文明精神病理学。它将让当代人类文明或我们的世界住进一座四周没有围墙、无建筑物的无形“精神病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 我感·我叹·我思

    作者:赵鑫珊

    读我的书不要求有什么学问,只要求去掉心上的那层浮躁。所以我在扇页上写下了这样两句:“浮躁的心,翻不动我的书。”   如果一个高中生的心是静的,自然可以翻动我的著作。如果他(她)的心是浮躁的,即使是博士生,那肯定翻不动。因为我笔下的世界人生不是“快餐”。翻开书的力气不是生理上的物理力,而是心灵上的精神力。   人生世界有一道很厚重的大门。   敲开这门的唯一方法是善于动用我们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我们先要全面调动这五种感官知觉,并深深地去感受、惊叹人生世界的结构,然后才会有所思,并理解、把握它。于是才有这了本书的书名:我感·我叹·我思!   没有揪心揪肺、感天动地的惊叹,何来触及深层面的思索?   感叹思的丰富程度、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生命的长短固然重要,其质量也许更重要。
  • 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 上、下)

    作者:赵鑫珊

    本书内容包括:题记十一则、什么是建筑哲学家或建筑思想家、右脑半球与建筑、建筑语言五种不同的句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