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刘绪贻

  • 中国的儒学统治

    作者:刘绪贻

    自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皇室日益依靠、重视、奖掖儒生,扩大儒生阶层,儒生则通过研习、讲述、演绎儒学,极力为皇权辩护,扩大和强化皇权,并使皇权神圣化;皇室和儒生阶层逐渐从儒学中获取日益深厚的既得利益。为保护和扩大他们的既得利益,也是从西汉起,皇室和儒生阶层就相互合作以抑制和镇压其他学说和社会群体(比如工商业者、科技工作者、游侠等),使中国社会永远处于一种靠皇权和宗法制度维持秩序的小农经济状态。这种统治阶级各组成部分既得利益一致社会分层模式,使得统治阶级既得利益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抵制社会变革的力量。这就是儒学在中国统治二千余年的原因,也是中国社会难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 美国通史(六卷本)

    作者:刘绪贻,杨生茂等编著

    一套集学术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中国学者编著的《美国通史》,是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者多年来所梦寐以求的。为此杨生茂教授、刘绪贻教授和邓蜀生编审等先生倾注了将近1/4世纪的精力。值得庆贺的是,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迎来她的23周年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开幕之际,我国美国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经过23年的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夜以继日的学术攻关,终于在2002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300万字的六卷本《美国通史》。这是一个令人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者感到十分振奋的喜讯。 《美国通史》的编写策划于1978年,1979年开始启动,该通史计划先出《丛书》分卷,再在单卷本的基础上合成《通史》。全书由刘绪贻教授、杨生茂教授任总主编,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邓蜀生编审任全书的责任编辑。1989年《战后美国史,1945-1986》于1989年6月出版。该卷在2002年4月出版了增订版《战后美国史,1945-2000》。《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981—19世纪末》于1990年6月出版。《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980》出版于1993年9月。《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出版于1994年12月。《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和《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98—1929》两本均出版于2001年9月。在6个单卷本出齐的基础上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美国通史(六卷本)》合集。 《美国通史》共6卷。第1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由李剑鸣教授所著,被认为是:以他多年潜心研究美国独立前近200年的历史的心得的成果,把习称的“美国殖民地时代,准确概括为“美国的奠基时代”,全面地论述美国独立以前北美的人文地貌、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的变迁,是一本视野广阔,见解新颖,论述精辟、资料丰富的高水平学术著作,是我国研究美国早期历史的新的丰硕成果。 《美国通史》第2卷《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980》,由张友伦教授任该卷主编,南开大学等单位的美国史研究者参与编著。全书叙述自美国18世纪70年代的反英独立战争,到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前的建国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中,美国经历了独立后的多次重大考验,怎样摆脱英国统治时期的阴影,今后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统一的联邦,还是对立的分裂局面;要奴隶制还是资本主义等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为此后美国迅速发展奠定基础。”该卷集中了编著们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美国通史》第3卷《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981—19世纪末》,由丁则民教授任该卷主编,丁则民教授和东北师大的美国史研究者,经过八年的教学、研究、反复修改后成书。“全书比较全面地叙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到19世纪末的40年的‘镀金时代’)这是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为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美国通史》第4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98—1929》,由余志森教授任该卷主编,他和华东师大等单位的美国史研究者,对于19-20世纪之交(1898-1929年)美国的巨大转变年代,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读者将从本书中清晰地了解到美国从一个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怎样迅速发展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历程。崛起和扩张是20世纪美国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也为美国历史空前的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埋下了火药和导火索。” 《美国通史》第5卷《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由刘绪贻教授担任主要撰稿人,李存训教授参与合著,该卷对罗斯福“新政”的论述,全面而精辟,作者提出了“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观点和新论证,是我国学者研究美国史的一个独特见解。“作者讲第32届美国总统罗斯富主政的史无前例的十二年单独作为一卷,在于强调这一时期对美国历史的重大影响,也是中国部分学者对美国近代历史分期的一个创见。” 《美国通史》第6卷《战后美国史,1945-2000》,由刘绪贻教授担任主编,韩铁、李存训两位教授参加编著,该卷成书历时7载,该卷由刘绪贻教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1987—2000年间的历史和资料,“全面阐述和剖析了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和进程”。“是了解20世纪后半期(1945-2000)美国的一本力作。” 六卷本《美国通史》总主编刘绪贻教授、杨生茂教授2002年7月21日在《总主编的话》中说明了《美国通史》的一些特点:“首先,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要克服‘左’的教条主义,并结合美国历史实际进行实事求是的论述;要写出中国的美国史著作的特点,体现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最新水平。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纠正一些流行的对美国历史的错误和模糊认识;既要借鉴美国一些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又要消除人们对美国存的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三,要冲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未公开宣布但实际存在的界限,不能像以往美国史出版物那样只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今的美国。第四,要全面论述美国历史,不能只写成简单而片面的美国政治、经济史。第五,要运行比较丰富而新颖的资料。要附有全面扼要的外文参考书目和便利读者的索引。” 需要着重指出,六卷本《美国通史》的正式出版,不仅集结了中国美国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齐心协力、持续不断的研究心得,也和本书资深责任编辑邓蜀生先生的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发挥了高水平的编者、作者合作精神分不开。 邓蜀生编审在2002年10月17日写给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年会的新老朋友们的一封短信中说:“我们策划编写前后23年的《美国通史》(六卷本)终于在2002年10月出版了,效果不错,得到好评,前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同志打电话给我说:‘真是精品,不错,不错!’由于全书重5.5公斤,携带不便,只好请安年同志带上第一卷供朋友们评论。” 六卷本《美国通史》从策划到成书的时间恰恰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相同步。相信,这部通史的出版将有助于国人对于美国历史和社会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走向世界。
  • 簫聲劍影:劉緒貽口述自傳(上卷)

    作者:劉緒貽,余坦坦

    一个年近百岁的老教授回忆他的前半生。从穷乡僻壤的私塾到省会著名中学,到享誉世界的西南联大,又到大洋彼岸的芝加哥大学;在战火纷飞中学成归国,成为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这是一条艰难的个人奋斗之路: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儒学旧传统、五四新文化、马列世界观,铸就了他的性格特征——既倾慕龚自珍更追随五四先驱,勤奋好学,特立独行。中西文化的碰撞,新旧礼俗的转换,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更有异族男女的婚外情,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 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后续发展,那两代知识分子的成就和风范,那些真正的精英、大师如陈达、吴文藻、谢冰心、潘光旦、费孝通、吴宓、冯友兰等,一个个呼之欲出;还有中国教育史上应该突出记载的蒋梦麟、张伯苓、梅贻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是一本个人传记,也可以看做是历史文化专著。
  • 箫声剑影

    作者:刘绪贻

    书名《箫声剑影》来自清人龚自珍的诗。龚自珍在多首诗里写到箫和剑,抒发他的“箫剑情怀”;一种既沉郁苍凉又激越昂扬的情感意蕴。刘先生自幼爱读龚自珍的诗文,后来更是仰慕这位爱国的先觉者的思想和人品。既忧国忧民,又愤世嫉俗,这是大转变时代中国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特征,相距百年而同处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刘绪贻和龚自珍,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箫韵幽忧,剑气如虹。¬——姜弘《与“五四”同行》摘自《读书》2009年第12期 本书是百岁文化老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刘绪贻教授的口述自传,一个世纪的动荡人生和精神奋斗都浓缩于笔端,历经民国-抗日-内战三个特殊时期,在平实严谨的文字下面讲述的却是历史变幻的波澜与社会、民族、群体、家族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刘绪贻是一个缩影,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个风云变换时代中国学者的命运,尤其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披露了大量现代中国文化名人、政界名人的身影、性格、事迹,各种理想、主义和政治、观念的冲突让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