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弘一

  • 弘一法师日记三种

    作者: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皈依佛门后,易名演音,号弘一。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市河东区地藏庵前陆家胡同二号一望族家庭。父亲李世珍,字筱楼,同治四年(1865)进士,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即辞官,回天津从商,主营盐业,后来几乎垄断了天津内外的盐业,成为津门巨富。 弘一法师生母王氏,名凤玲,原为李筱楼的丫环,后收为三姨太。略通文字,笃信佛教,对弘一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五岁那年父亲撒手西归,家庭有此变故,渐显败象。19岁那年因“六君子”被害,与妻奉生母离开天津到上海避祸,自此即定居上海。26岁,生母王氏病故。同年获南洋公学文凭,赴日本留学。31岁那年,清政府因盐制改革,将盐业改为“官盐”,李家在这一变革中逐渐走向衰败。是年,弘一在完成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学业,并中止了在音乐学校的学习归国,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1912年7月,应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顾之邀,赴杭任教,在以后的几年中,为艺术领城培养了一大批教育人材,学生中后来卓有成绩的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李鸿梁、蔡丐因等人,皆出自弘一法师门下。38岁那年年初到杭州大慈山虎跑定慧寺断食。次年(1918年)八月十九日,正式剃度落发,并立誓学戒弘律,将失传已久的律宗发扬光大。 现代在佛教界里有两个人物因为他们绝代的才华和奇行,颇受同仁的尊敬,这两位人物就是苏曼殊、李叔同(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而弘一的一生,更富有色彩。他能文擅诗,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并以扮演茶花女、创设春柳社、提倡新剧著名。他所涉入的每一行,都成绩斐然,为同行所瞩目。正当他在艺术征途上如日中天时,又从绚烂的人生归人於平淡,立意埋名遁世,过着芒鞋藜杖的艰苦生活。这一巨变,无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和谜团,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本书收入了弘一法师生前的三篇日记,即《断食日记》、《惠安弘法日记》、《壬丙南闽弘法略志》。这三部分日记分别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收入《弘一大师文钞》及《觉有情》杂志外,没有专门结集过。另又收人法师出家以后的一些演讲稿、铭言、题记。并在后面同时编人与法师出家以后活动有关的纪念文章数篇。试图通过这些文章,对法师出家后为弘扬佛法,精研律学,尤其将国内中断七百多年的“南山律宗”得以复兴光大,被佛门尊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及那种知难而进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那种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崇高道德情操给世人一个真切的展示。
  • 大师读心经

    作者:弘一法师

    《大师读心经:发现我们的心灵十位高僧大德,解析 的奥秘》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字数最少的佛教经典,也是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的—部佛教经典。《心经》历代的译本共有十四种,在大正藏中共收录了八个不同的汉译本。虽然各个译本的文字表述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义理没有差别。各种译本中,流传最广的是玄奘大师的翻译本,共二百六十字,言简意深,朗朗上口,便于诵记。 《大师读心经:发现我们的心灵十位高僧大德,解析 的奥秘》十位高僧大德所讲《心经》皆采用玄奘大师翻译的版本。这十位高僧有着极高的佛法造诣,并在佛教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心经》的奥秘。
  • 呀!弘一

    作者:林清玄

    《呀!弘一》讲述了“清癯如鹤,语音如银铃。”这是日本商人内山完造第一次见到弘一大师的印象。在我们看来,弘一真是人中之鹤,他仿佛穿着白衣,走过夕阳的田园,给我们一种非凡之美的印象。他不是为了同俗而生,他是为了拔高而生,他优雅地走过红尘,使我们看见那卓然的颜色,忍不住自内心发出一声赞叹——呀,弘一!
  • 李叔同诗词集

    作者:李叔同

    《李叔同诗词集》首先辑录了弘一大师所做的律诗、绝句,以及按古词牌填写的词作;其次为弘一大师所创作的歌词;最后是弘一大师为其得意门生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所题的词,是目前收录弘一大师诗词较齐全的一部书,有助于我们了解弘一大师的心路历程。
  • 悲欣交集

    作者:金梅

    本書是學界前輩金梅先生研究弘一生平事蹟及佛學成就的結晶,對弘一研究中的若干疑點和問題都做出了獨具慧眼的考證與剖析。書中隨處可見金梅堅硬扎實的文學史學功底,對音樂、戲劇、金石、書畫及佛學的廣泛涉獵,注重史料考據的學術風格,對學問精益求精、對傳記寫作一絲不苟的精神,其研究視野的廣闊與學術見解的深刻無不令人折服,可謂目前所能見到的弘一傳記中最為厚重的一部,稱得上集大成之作。
  • 悲欣交集

    作者: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