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现代文学

  • 似水流年

    作者:张恨水

  • 她是一个弱女子

    作者:郁达夫

  • 风萧萧

    作者:徐訏

    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一书中有三个重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她们为了争夺西门庆的宠爱而明争暗斗,无独有偶《风萧萧》里也有三位美丽的女子——国民党的白苹、美国的梅瀛子和日本的宫间美子,不过她们都是间谍,为了自己一方的利益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 四世同堂(上下)

    作者:老舍

    《四世同堂(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 卡夫卡集

    作者:卡夫卡

    在卡夫卡的世界里,没有游戏规则,没有时代,没有法律,没有人类现行的一切规章制度.也可以说,在这里,一切规章制度都图有虚名,仅此而已.这会让你无法看下去.但又控制不了,自然而然的卷了进去,跟着他的思路前行。
  • 秧歌

    作者:張愛玲

  • 将军底头

    作者:施蛰存

  •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作者:汪曾祺

    本书包括《复仇》、《老鲁》、《落魄》、《受戒》、《岁寒三友》、《七里茶坊》、《羊舍一夕》、《看水》、《骑兵列传》等16篇短篇小说。 
  • 鲁迅小说全编

    作者:鲁迅

    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本)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鲁迅先生(1881-1936)的全部小说——鲁迅先生自己编定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小说集中的全部作品和早期的文言小说《怀旧》,共33篇。 《呐喊》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14篇,自序1篇。《呐喊》贯穿着充沛的反封建热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和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彷徨》收入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其“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法的“圆熟”,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故事新编》收入鲁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的小说8篇,序言1篇。《故事新编》将神话、传说及史实“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古为今用,以漫画化的勾勒和速写以及夸张手法,针砭流俗,批判社会。
  • 穆时英全集(全3册)

    作者:穆时英,严家炎,李今

    《穆时英全集(全3册)》第一卷小说卷收入《南北极》《公墓》两种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交流》为新发现的穆时英处女作。穆时英,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善于以主观感觉色彩独特的语言反映大都市繁华、喧嚣、快节奏的生活,刻画“悲哀的脸上戴了快乐的面具”类的人物,抗战时期受国民党“中统”委派去汪伪政权内做地下工作,后遭国民党“军统”暗杀身亡。 第二卷收入《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两种短篇小说集,其余均为新发现的小说。最后一组为穆时英倾全力创作的长篇小说《中国行进》,按不同刊物上发表的顺序分别列出。 第三卷收入新发现的穆时英的散文理论与评论和译文,其中包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进行商榷的长篇论文。《附录》收入有关穆时英生平,创作的重要回忆和评论文章。
  •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无处告别

    作者:陈染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与往事干杯 无处告别 沙漏街的卜语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 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 破开 角色累赘
  • 二月

    作者:柔石

    《二月》是柔石最出色的作品。可以说,《二月》是柔石的代有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写于1929年的《二月》,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以后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彷徨。作为主人公的萧涧秋,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到了芙蓉镇以后,面对陶岚和文嫂两个女性,他卷入了痛苦的漩涡之中。现实如四布的陷阱和黑洞,使他寸步难行,甚至无法立身。他同情文嫂的悲惨遭遇,竭尽全力救助她的一家,然而流言四起。孩子病死,文嫂自尽,使他人道的愿望如幻影破灭。聪明而美丽的陶岚爱他,他本可接受这上天的安排,而纫绔子弟钱正兴因看中陶岚而与他死皮赖脸百般纠缠,脆弱的他便落入了悲哀的迷茫之中。 在一般意义上讲,中篇小说通常是就小说的篇幅而言,它是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体裁。对于中文作品来说,人们一般将三到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叫作中篇小说。 在英文中,长篇小说称为novel,短篇小说为short story,各自拥有独立的称谓,而中篇则是novelette,是一个在词义上具有依附性的衍生词,字面意义可以理解为小于长篇的小说。这表明中篇小说本身还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中篇小说概念的形成是伴随着其创作的产生而逐渐清晰的。鲁迅先生创作于1921年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意义上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这之后陆续出现了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萧红的《生死场》,巴金的《憩园》等优秀的中篇作品。这种影响一直接续不断,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篇小说更是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以致有研究者认为,中篇小说代表了近三十年文学的高端水平。 篇幅与内容含量的适中,既便于艺术操作又易于阅读传播的优势,使得中篇小说很快能在读者中产生影响。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编选了这套“中国现代中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择1919-1949年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经典作品,既从源头展示我国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也为读者的阅读和收藏提供一个精良的版本。
  • 檀香刑

    作者:莫言

    「我在這部小說里寫的其實是聲音。也許,這部小說更適合在廣場上由一個嗓音嘶啞的人來高聲朗誦,在他的周圍圍繞著聽眾,這是一種用耳朵的閱讀,是一種全身心的參與。」 「檀香刑」是一道駭人聽聞的酷刑,也是一齣精彩紛呈的華麗大戲。嬌媚風流的狗肉西施孫眉娘,親爹「貓腔」戲班主孫丙誤殺德國技師,犯下彌天大禍。與眉娘暗通款曲的高密知縣錢丁,奉山東巡撫袁世凱與膠澳總督克羅德之命前來捉拿,精通歷代酷刑的刑部大堂劊子手趙甲,準備把「檀香刑」上……以德國人修建膠濟鐵路,義和拳亂起,八國聯軍兵臨京城的動盪山東為背景,莫言有聲有色地敘述了一段民間以傳誦、歌詠方式記憶的傳奇歷史。
  • 金庸作品集(36册)

    作者:金庸

    1、《金庸作品集(新修版)》作者金庸大师31岁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48岁完成封笔大作《鹿鼎记》;55岁才将连载多年的十五部巨作《金庸作品集》集结出版,隔年,修订版问世。从连载、出版、修订、再出版……数十年岁月荏苒而过,尽管金庸大师对外宣称封笔、却没有一日停止检视自己的著作,至今仍膺服前人“我最好的作品始终还没完成”的信念,以八十岁高龄,于1999年开始了其全部作品的第三次大修改,再诠笔下武侠世界,并完成这十五部作品最终的定本。 2、封面装祯现代飘逸: 封面选用著名画家董培新的金庸小说主题国画,现代飘逸。其中如《乔峰血拼聚贤庄》、《乾隆皇西湖选美》等,磅礴惊人,笔力千钧,金庸也叹为观止。
  • 离婚

    作者:老舍

    老舍创作过各种以市民社会和知识分子为对象的小说,本书即以此为题材的作品集。其中写于一九三三年的著名长篇小说《离婚》,通过旧北京财政所科员张大哥及市民知识分子老李等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喜剧性矛盾,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灰色人生和卑微灵魂;以该谐幽默的笔调,嘲讽了灰色人物的妥协、懦弱、折中、敷衍、息事宁人、自欺知足等市民哲学。小说以其对市民社会具体而鲜活的刻画描绘,扩展了中国新文学的题材领域,显示了老舍现实主义创作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 作者:茅盾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分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着自己,也毁灭着别人;另一人物史循,则由怀疑、颓废以致求死不得。“理想与事实不相应合”,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后得出的共同结论。
  • 暴风骤雨

    作者:周立波

    《暴风骤雨》成功地塑造了赵玉林、郭全海、白玉山、白大嫂、刘桂兰等贫苦农民的可爱形象。热情、开朗但又爱吹牛、好面子的赶车把式老孙头的形象尤为丰满、鲜活。在对这个人物塑造上,作者显然受到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的影响。老孙头与舒卡尔老爹在气质、脾气、性格上,是多么相似!同样,对恶霸地主韩老六及其狗腿子韩长脖等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极有力度,不落俗套。 1946年,东北战场上,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5个多月的战斗,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但在美帝国主义所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暂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了在东北广大农村里站稳脚跟、巩固后方。我军在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同时,抽调2.5万名干部下乡,“到农村中去到群众中去”,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掀起了一场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暴风骤雨,为我军将来转入全国反攻创造条件。
  • 骚动之秋

    作者:刘玉民

    《骚动之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既是描写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从省市县委领导的关注到全国和省级报婚的社会舆论的宣传,从李龙山的古老传说到李王庙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鹏程和大桑园的名字……但同时,也着重写了岳鹏程内心的种种骚动,他和儿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见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冲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导致与妻子的冲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他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大胆、果断、魄力、远见等等,的确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又的确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受到不正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了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
  • 海滨故人

    作者:庐隐

    本書為“中國現代文學名著原版珍藏”系列叢書之一種,收錄廬隱女士 一個著作家、一封信、兩個小學生、靈魂可以賣嗎、思潮、月下的回憶、或人的悲哀、彷徨、海濱故人、淪落、舊稿、前程等多篇作品,具有史料和版本價值,可供閱讀、研究、收藏。 ※ 目錄 ※ 一個著作家 一封信 兩個小學生 靈魂可以賣嗎? 思潮 余淚 月下的回憶 或人的悲哀 麗石的日記 旁徨 海濱故人 淪落 舊稿 前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