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现代文学

  • 沈从文精选集

    作者:沈从文 著,陈骏涛 编选

    《沈从文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以名家联袂名作的方式,检阅和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还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 小城三月

    作者:萧红

    如果要举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那么,一座是张爱玲,另一座无疑就是萧红。然而萧红悲剧性的命运注定她与众不同。民国时期的才女中,冰心有着学者的沉静与母性的温柔,张爱玲是没落贵族的高傲与冷漠,苏雪林才气横溢,有时咄咄逼人。她们都有着高雅的生活,有丰富的内涵与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冰心与苏雪林都享高寿,成为海峡两岸文坛祖母。而萧红,永远是31岁,她的人生定格在那一刻,她悲剧性的命运,她沉郁的悲哀铸成了她作品的丰碑,却也如同一片秋后的枫叶,萧萧而下,在雨中零落成泥。
  • 我这一辈子

    作者:老舍

    一个风趣而又饶舌的老巡警在还没饿死之前自述��打小聪明,却只是在幼年上过学,十五岁到冥衣铺学徒,但不能靠当裱糊匠为生,当上了巡警,一个月只能挣六块钱,总算娶了个媳妇,可到了她却跟师哥跑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巡长的位置,新来的局长却不让干,矿村警察分所所长也干过一阵,但很快就被人顶了下了,到河南去当盐务缉私队的队兵,又死了儿子……
  • 爱情的三部曲

    作者:巴金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的《前记》是一九三八年七月作者从广州回到上海,在上海一家小客栈里为开明书店重排本写的。 《雾》、《雨》、《电》合订本一九三六年在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时候,书前有《总序》五十六页,书后有“附录”三十三页。开明书店的重排本里也保留了它们。现在全部删去。 《雾》是一九三一年夏天在上海写成的,同年冬天单行本在新中国书局出版。《雨》是一九三二年年底在上海写成的,单行本出版于一九三三年,由良友图书公司发行。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在北京写完了《电》,但这部小说的单行本到一九三五年夏天才由良友图书公司刊行。单行本中有几处以黑点为记的被当时的审查老爷删去的地方,后来在合订本中均由作者补足了。 作者巴金为单行本写的三篇《序》都没有收在开明书店的重排本里面。但是这次的新版本却把它们保留下来了:三篇排在一起,印在合订本的卷首。
  • 中国现代小说史

    作者: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有相当影响、也是有相当争议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学术著作,可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还的治中国现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这部著作的影响。当然,由于该书作者系美籍华人,长期在美国工作,其理论立场、观点、思想倾向和我们不尽相同,因而该书的观念和批评标准也与我们不同。为了繁荣学术研究,扩大学术交流,出版一些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不同倾向的学术论著是很有意义的。
  • 彷徨

    作者:鲁迅

    《访惶》从《祝福》开始到《离婚》结束,收录了1924年至1925年间的11篇小说。当时《新青年》内部产生分化,有很多战友中途变节,鲁迅先生的处境是“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他自己也承认《彷徨》中的小说“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但他仍真诚地看取“人生”,摒弃了传统文学中的“瞒”和“骗”,深入大胆地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尤其是他敏锐地感悟到了文化启蒙者与国民之间无法沟通的新的历史悲剧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参与者未能走出历史怪圈的自身悲哀。他的作品不愧是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不愧为现代文学的典范。有人这样评价说,没有读过“鲁迅”,就不能算是读过中国文学;不能理解鲁迅,就不能理解中国文化,不能理解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成就和价值。 在鲁迅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还没有真正塑造农民形象的作品。鲁迅的最真情始终倾注在农民身上,但他更重于挖掘旧中国农民的精神残疾和国民性格中的奴性。这在《访煌》中也有深刻的体现。 《彷徨》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1925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大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作品以“表现得深切”、“格式的特别”开创了小说现代化的特征。鲁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强烈忧愤、崇高情怀、精湛艺术都凝聚其中。
  • 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这是一部老舍先生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学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与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主杰作。
  • 断魂枪

    作者:老舍

    《老舍小说:断魂枪》精选最能代表老舍艺术水平的长、中、短篇《骆驼祥子》、《月牙儿》等。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强调塑造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重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北京市井风味,体现出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 鲁迅小说全编

    作者:鲁迅

    《鲁迅小说全编(丁聪插图)》收入了迄今为止发现的鲁迅先生(1881-1936)的全部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共33篇 《呐喊》贯穿着充沛的反封建热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和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其“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法的“圆熟”,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故事新编》将神话、传说及史实“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古为今用,以漫画化的勾勒和速写以及夸张手法,针砭流俗,批判社会。
  • 作者:巴金

    《秋》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 桥·桃园

    作者:废名

    《桥桃园》只选小说,其实废名的诗歌、散文与小说都是一体。尤其是《桥》,经常被选入各种散文集子。短篇选自各集。北方谚语云,“后后有席”,“好饭不怕晚”,等待不是没有补偿的。相信包含了废名全部已发表稿和未刊稿的全集,一定会提供后人真实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废名,了解他一生将现代文学“中国化”的持续的、不管不顾的努力。
  • 林家铺子

    作者:茅盾

    《林家铺子》选收茅盾短篇小说四篇。《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小说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由《春蚕》、《秋收》、《残冬》组成的农村三部曲,每篇各自独立又前后衔接,时代背景和《林家铺子》基本相同,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苦难的加深而逐渐觉醒、抗争的过程。以老通宝为代表的老一辈,希图用诚实、勤奋的劳动来改变厄运、换取生存的梦想已经破灭;而以多多头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严酷现实面前终于觉醒,最后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昭示了中国农村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几篇小说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步步深化的冲突中塑造了三十年代初期农村农商界的艺术典型。篇幅不长,思想深远,既有现实的画面,又有历史的动向,在同时代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
  • 北京,北京

    作者:冯唐

    《北京,北京(最新未删版)》内容简介:1994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个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也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这是冯唐作品中气势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这位语言的魔术师,以汹涌澎湃、聪明灵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边说笑着,一边使坏着,当你惊叹着渐渐沉迷时,却突然发现巨大的悲伤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后,只有淡淡的缕缕清烟。这是梦想中的书。嚣张,迅烈,胆大妄为。
  • 竹林的故事

    作者:废名

    本书包括《竹林的故事》、《枣》和《桥》几部作品并附录拾遗部分。这几部作品体现了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用诗化的语言、散文的笔触描写了优美的意境和童心未泯的人物,情、景、意的水乳交融,清清淡淡地弥漫着三分的禅意和平凡人物的美丽心境。
  • 死水微澜

    作者:李劼人

    《死水微澜》中农家少女邓幺姑来到天回镇当上了杂货铺的老板娘(蔡大嫂),丈夫蔡兴顺愚钝,被人喊作“傻人”。“罗歪嘴”彪悍豪侠,与邓幺姑你来我往,暗生恋情。因争风吃醋被罗歪嘴赶出天回镇的陆茂林密告罗歪嘴勾结义和团反洋人。四川总督派兵砸封兴顺号,蔡傻子锒铛入狱,罗歪嘴逃得无影无踪。顾天成怀着复仇心理来到乡坝打探罗歪嘴行踪,不想被落难的蔡大嫂所吸引,提出要娶她为妻。为了救出狱中的丈夫,为了儿子的前程,为了情人不再遭追杀,她慨然应允。罗、顾二人争夺蔡大嫂,最后顾胜罗败。她的丈夫蔡傻子自然无法保证她安然地生活下去。因此,对于能有一个可以“保护”她的男人的渴求,也就在蔡大嫂的心中激起了“微澜”。
  • 萧萧

    作者:沈从文

    本书为沈从文短篇小说集。阅读本书,沿着这条温情脉脉的情感细流,在忆往里捕捉都市人生中无从寻觅的静谧与宁和,面对孤独并进而坚守,深化了沈从文敏感的体悟力,并进而凝炼成一种自觉的人生探索。《牛》、《菜园》以及同期的《柏子》、《阿金》等小说,显示出沈从文从早期乡土追忆的印象式书写向现实主义深入刻画的转变。不同的故事重复一个相同话题——偶然事变完全改变生命进程,由此萌芽了沈从文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对偶然、必然的思考,起始于他的早期创作,并一直延伸到他成熟期的创作。面对偶然的不同人物,层出不穷地散见在作者的文学世界里,他们既无法更改过去也不能把握未来,生命堕入注定的悲剧。
  • 长河

    作者:沈从文 著,黄永玉,卓雅 插图

    民国二十三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那点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民功的一种唯实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没了。 长篇小说《长河》的文稿曾遭长时间审查扣留,经大量删削后才得以发表。作品第一部的文稿大部分在1938年8月至11月间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副刊上连载。个别篇章留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第二部末能写出。 1945年1月,作者对上述已发表过的篇章作了大量非情节性的增补,字数由《星岛日报・星座》连载时的6万余字增至10余万字,各章均拟出了篇名,交由昆明文聚出版处出版单行本。1948年8月又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 此版据文聚出版处初版单行本,另增加有关《长河》的三封家书和新发现的《〈长河〉)自注》。
  • 京华烟云(上下)

    作者:林语堂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它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本书译为《瞬息京华》。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 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作者:萧红

    天才的女性作家萧红的名声近年来与日俱增,原因之一在于其文字的感觉之美,其二是其让人同情爱怜的身世。年仅30岁便孤独辞世香港的萧红遗言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看了”。本书可让你领略凄美无比,充满抒情气息,而又扯到人心灵的萧红的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