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张君劢

  • 中华民国民主宪法十讲

    作者:张君劢

    本书讲述了中国宪法的十大基本问题:国家为什么要有宪法,吾国宪法何以至今没有确立,人权为宪法基本,国民大会问题,行政权(总统与行政院),立法权(立法院等),司法独立,民主国政党,立宪国家财政,朝野上下之大责任等。 商务印书馆再版,特邀广州大学副校长、著名宪法与行政法学者董皞博士撰写了导读文章——激变社会、漂泊人生、宪政思想,以方便学人参考阅读。
  • 政制与法制

    作者:张君劢

    本书分为国家民族本位、修正的民主政治、国家社会主义下之计划经济、文化政策等五编,追思欧美列强的近代历程,历数其治道而求政道;标举人物以探寻思想,由经济、政治和法制,到文化、教育与信仰;自解析其结构与功用,进叩其价值与审美。
  •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

    作者:张君劢

    1923年张君劢以一篇《人生观》的发布,激起了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又称“科玄论战”)。这场论战所涉及的问题,即科学与人文、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论辩中,张君劢被丁文江斥为“玄学鬼”,此实为张氏之深深误解。之前及之后,张君劢均大倡科学研究在其时中国的建立与发扬,而张氏见解之深远实在超山时人,故在此误解。论战之后十余年《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刊布,此书集张君劢于1931年至1935年所作之二十余篇文字,总结张氏在论战爆发十年的心路历程,这些文字可视为张氏将论战中之稳痛发而为对科学精神之更深刻阐发及对中华人民族存绪之际文化路向的清醒见地。今日读是书,可为重估张君劢学术思想之整体提供重要契机;由张氏其人被误解之一段现代学术史公案,庶几可见时思想界之总体思维趋向以及张君劢坚执学术信念的可敬可佩。
  • 明日之中国文化

    作者:张君劢

    在《明日之中国文化》一书中,张君励将世界文化分成中国、西方、印度三部分,并试图从三者的比较中探求中国文化的出路。全书共十讲,前半部分对于欧亚两洲文化的起源、欧洲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发展和特性都作了介绍,着重论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其为什么能够在今天成功的原因。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从政治、社会、学术、宗教、艺术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中国文化的设想。
  • 义理学十讲纲要

    作者:张君劢

    《义理学十讲纲要》是张君劢先生旅美期间,在旧金山孔教会的演讲。作为新儒家的代表,本书集中体现了张君肋先生对于义理学的理解,并从思想、政治、伦理、社会生活等方面对义理学作了新的阐释,为一个民族的独立与现代化寻找理论依据。书中还附录了其他一些张君肋先生关于儒家思想理论研究的文章,以及他走卜学术之路的个人回忆录。
  • 儒家哲学之复兴

    作者:张君劢

    本书收集了张君劢在20世纪50—70年代发表的关于儒家哲学复兴的文章十篇。行文中对儒家文化传统与源于希腊罗马的西方文化哲学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说明,鞭辟入里地论述了儒家哲学复兴之西方渊源依据。作者认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之要件是儒家哲学的复兴,并为之提供理论证据——宋代有儒学兴复兴的先例,进而从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阐述复兴的设想,在此基础上,又综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以期在更深层次上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 新儒家思想史

    作者:张君劢

    本书所谓“新儒家”,乃相对于先秦原创性儒家而言,是指生发流变于中唐韩愈以迄晚清曾国藩间大约一千年之久的儒学新思潮。作者审慎而详尽地考辨这一始终涵淹着道统认同却又不无新精神创发的思潮的檀演,意在为文化危机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儒学再度复兴的历史启示。
  • 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

    作者:姚中秋 (秋风)

    从华夏历史的归属出发,秋风先生对法国式自由主义或唯理主义进行了解构式的批判,赓续英国式保守自由主义的传统。在他的思想中,这种审慎的自由从未中断,张君劢的思想考察便是本书的主线。但不得不说的是因为客观条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本书无意对此一保守-宪政主义传统进行全面梳理,甚至无力对张君劢的思想进行系统研究。而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即作者所说的保守-宪政主义传统对中国的现代国家之构建的思想与实践。
  • 宪政之道

    作者:张君劢

    本书辑录张君励先生主要的宪法学著述,概分为三部分。上部“国宪议”为先生1922年应邀参加“国是会议”,起草国宪大纲时所著;中部“中华民国民主宪法主讲”为先生1946年参加政协会议,起草宪法草案后的讲稿,两者均可谓“宪法草案”的学术疏仪;下部所辑文章,为先生西式宪政与中国实践两相关照下,谋求我国现代治道与治式的学术努力。全书冠名“宪政之道”,既因先生为文,实录了中国宪政历程,又困先生所述,道出宪政之精义,同时彰显了先生一生在学与政治之间的徘徊。
  • 张君劢传

    作者:郑大华

    张君劢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活跃了半个多世纪,在许多方面发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张君劢传》对张氏的思想和一生的重大活动都有较详细的分析评述,态度客观公正,是目前海内外第一部全面研究张氏的较好的著作。
    本书材料相当丰富,就笔者所见而言,作者在占有材料方面确是超过了前人。这是此书取得成功的主要前提。同时在写法上,作者能抓住张氏一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线索,采取“一以贯之”的手法,将其思想、言论
  • 张君劢传

    作者:郑大华

    张君劢一生充满着矛盾。他既被国民党绑架和软禁过两年,又是蒋介石的座上客,支持过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他既与共产党有过很不错的关系,61岁生日时周恩来曾送过他一块“民主之寿”的寿匾,又与共产党人势不两立,被毛泽东宣布为最后一名头等战犯;他既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为民主同盟)的创建人之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又违背民主同盟的政治原则,被民主同盟勒令退盟;他既热情地宣传介绍过俄国十月革命,现在人们通用的“苏维埃”一词就是他首先使用的,又对俄国十月革命进行过肆意攻击,一生以反对中国走俄国人的道路为目的;他从小进的是新式学堂,留学过日本和德国,却得到过秀才和翰林的功名;他掌握和精通三门外语,用德国文和英文写有著作,却拒绝使用白话文,他发表和出版的中文论著都用文言文写成;如此等等。 张君劢是在近现代中国复杂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复杂的历史人物,以往对他的生平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作为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张君劢生平思想的传记著作,力求以客观纪实的手法,向读者展示张君劢漫长而又充满矛盾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