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旅行

  • 远行

    作者:[美]大卫·梭罗,[美]爱默生

    ★★★★★启发了《在路上》的经典杰作 精彩程度超过《瓦尔登湖》 ★★★★★ 美国精神之父 爱默生亲自导读 梭罗经典作品纪念版首个中文版 ★★★★★每个旅行者都在践行的心灵之旅 一辈子一定要读的举世经典 本书收录了梭罗九篇关于远行的文章,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可以说,《远行》中的文章写出了最深刻,也最宽广的自然世界。他的这些文章深受爱默生、甘地、马丁·路德·金等人的赞赏。也直接启发了《在路上》等伟大的旅行文学的创作。 这本书在西方被誉为最伟大的旅行文学作品之一,可与梭罗最知名的作品《瓦尔登湖》媲美。 就我而言,我觉得自己在世界的边境,过着与自然相关的边缘化的生活,对于那个世界,我只是偶尔做片刻逗留。我像个沼泽地的流寇一样,忠诚地热爱着自己流落而至的国土。为了过一种自然的生活,在没有月光和萤火虫照亮道路的情况下,哪怕让我追随着一团鬼火穿越不可思议的沼泽和泥潭,我也心甘情愿。 ——梭罗 在尘土最肆意飞扬的路上,也有对最风尘仆仆的旅人的慰藉——他(梭罗)时而爬上高峰,时而走入幽谷,他的双脚勾勒出的路径便是人类生活的最完美的象征。 ——爱默生
  • 旅行箱

    作者:[法] 维罗妮卡·奥瓦尔黛 等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首度公开家传档案库,打开探险家、画家、魔术师、流浪者、收藏家,以及时空旅人的旅行箱,揭示一段段不为人知的秘密,邀集11位才华横溢的作家,重现这些耀眼而神秘的旅程。 这些作家来头不小,他们是文学奖、读者票选大奖的常客,更有一些是一流的跨界艺术创作者。他们文风多变,故事横跨旅游文学、犯罪、科幻、间谍以及书信小说,更是触及魔术、皮件工艺和时尚思潮等领域。 知名导演维孔康蒂为电影走访世界,回到家却从不取出行李,因为他深信有旅行箱的地方,就是家;旅行箱里尘封1/4个世纪的稀世手稿,竟禁锢了海明威的创造力;一趟有去无回的越洋旅程,竟让旅行箱成了战栗的犯罪证据;当逃脱艺术家遇上“不可能撬开”的旅行箱,两大传奇将以毕生名誉为赌注…… 在他们的笔下,每个LV旅行箱里都暗藏着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有关童年的纯真梦想,有关无法完成的逃离,有关一场痴心的爱恋,有关国际阴谋、犯罪与凶杀。 那么,你最想窥视的是哪个旅行箱呢?
  • 远方的鼓声

    作者:[日] 村上春树

    《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 的里雅斯特

    作者:[英] 简·莫里斯

    的里雅斯特(Trieste),意大利一座海港小城。在历史长河中,它曾经悄无声息,一度繁荣而后又趋于平静。 意大利人、德国人、斯拉夫人都曾在的里亚斯特这一“无名之地”留下残酷的战争烙印与丰厚的文化遗迹。 “的里雅斯特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子民多哲思,这里的落日闪耀着金色的余晖,这里教堂的钟声也庄严肃穆。”马塞尔•普鲁斯特如是说。 乔伊斯曾在此辛酸度日,潦倒中写就《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日后他追忆道:“的里雅斯特,吞噬了我的肝脏。”;弗洛伊德在此地的生物实验室解剖鳗鱼数百条,实验虽然失败,却激发了他对“阉割情结”的兴趣;不幸的温克尔曼游至此城,几天后离奇被杀,但其中原委至今仍属迷案……的里雅斯特就这样与各式迁客骚人结缘,其中故事引人入胜。 《的里雅斯特》一书是简•莫里斯的巅峰之作。简•莫里斯重新发现并书写了的里亚斯特,她的文字不疾不徐,倏尔远逝,令这座意大利海港小城的沧桑底蕴跃然纸上,犹如一部优美的传奇。读者不妨借由本书深入到的里雅斯特的历史与文化中去漫游一番。
  • 带一本书去巴黎

    作者:林达

    作者在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 人在故乡为异客

    作者:[美] 比尔·布莱森

    “少小离家老大回”。大胡子比尔·布莱森年轻时离开故乡美国,漂到英伦三岛,做编辑写书成家生子,乐不思蜀。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他又举家迁回美国,却发现时移世易,保留在他年轻记忆中的美国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他虽人到中年,眼光仍如稚子一般天真烂漫。在他眼里的美利坚故土,处处皆新奇,事事皆文章。于是,我们能见识到邮局、五金店、汽车旅馆、免下车露天电影院、车牌标语、公路边的蹩脚展览、餐车店、新英格兰地区的特殊口音和方言,还有超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填字游戏、垃圾食品、秋日登高、租车、看棒球赛、看电视看电影、买房置业、就餐、喝咖啡、厨房秘籍、汽车杯托这些美国生活中不为我们中国读者常见的点点滴滴在布莱森的笔下一点也不琐碎枯燥,他的文字总是有种让读者身临其境的魔力。待你阅读完后掩卷回想,一幅美国普通人生活的长卷便在你的脑海里慢慢展开。 这七十篇精彩短文的合集涵盖了比尔与美国重逢后五味杂陈的心情,以及他力图重新认识美国的“歇斯底里”的过程。最吸引读者的仍然是他的招牌俏皮文字,冷不丁地在结尾处挠到读者的笑穴,让你忍俊不禁喷饭之余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手不释卷。
  • 幽暗国度

    作者:(英)V.S.奈保尔

    ★ V.S.奈保尔将深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受世俗侵蚀的探索融为一体,迫使我们去发现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有一种人远离了故乡,却比故乡的任何人都更了解那里。V.S.奈保尔就是这里面最杰出的人。——时代周刊 ★ 在许多方面,与其说《幽暗国度》是关于印度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奈保尔自己的书。——Gillian Doolye ★ 印度之行使奈保尔发现了他真实的无家程度。——保罗•索鲁(美国作家) V.S.奈保尔首次踏上印度——他祖辈的家园,这个隐藏在幽暗阴影中的国度。奈保尔从孟买上岸,一路经过德里、加尔各答、克什米尔,最后来到外祖父的故里。这个有着暧昧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失落。在奈保尔一贯的嬉笑怒骂与孤傲冷漠中,后殖民情境中这个幽暗国度所展现的乱象令人何等无奈,何等绝望! 一年的印度之旅,唯一的收获是:印度属于记忆,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
  • 機場裡的小旅行

    作者:Botton, Alain de

    全球矚目的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最具想像力的作品!倫敦希斯洛國際機場首度大曝光,引爆話題的跨界文化創意!2009年夏天,狄波頓獲邀擔任倫敦國際機場的「首位駐站作家」,並被授予史無前例的無限制通行權;他結識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訪談行李搬運工、飛行員、高階主管,乃至機場牧師等人物,以他風趣和智慧的筆觸,寫出這部探討旅行、工作、人際關係以及日常生活的非凡冥想之作。才子粉絲蔡詩萍推薦序狂熱推薦!
  • 旅行的艺术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

    《旅行的艺术》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长踞英美畅销书排行榜。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 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一缕幽香; 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心灵深处共鸣的悸动了; 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旅行的艺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 东西莫辨逛欧洲

    作者:[美] 比尔·布莱森

    比尔•布莱森曾于七十年代初期背着行囊横越欧洲, 二十年多之后,这位因《万物简史》和《“小不列颠”札记》而声名鹊起的畅销书作家,决定再一次经历他在青春岁月中所走过的旅途——于是他背起行囊,带上旧地图和旅行指南以及一份被二十多年的成人经验磨得像刀般锋利的尖刻机智,从奥斯陆出发到达欧陆最北端的城市哈默菲斯特,再一路经过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丹麦、瑞典、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最后抵达雄踞亚欧大陆的伊斯坦布尔。这段旅程成就了本书《东西莫辨逛欧洲》,也成为了比尔•布莱森的扛鼎之作。 书中,布莱森以他坦白得几近残酷、而且幽默绝顶的旅行者之眼,呈现出一个别样的欧陆世界。尽管他的文字风趣横生甚至有些粗俗,甚至丝毫不掩饰行程中的尴尬和低落——他眼里的欧洲一点儿也不完美,瑞典小镇的冬天冷清得要命;意大利极其吝啬出钱维护博物馆;奥地利人民完全忘了二战的血债;瑞士小城昂贵而没意思;南斯拉夫穷得揭不开锅;土耳其太脏太乱……可是他笔下的旅程却又如此令人神往,对布莱森而言,旅行的乐趣远远不止在每处名胜上打钩签到,而是在于陌生的城市、陌生人、陌生的语言所带来的一个崭新的世界。穿插文中记述的另外一段旅程,是他年轻时跟一个性格独特的朋友行历欧洲的纪录,时隔二十多年,虽然他字里行间偶尔也会缅怀旧事,但更多时候仍有孩子气的固执,让人发觉平凡事物和激动人心的东西之间,所差的只是好奇的眼光而已。 本书配有多幅精美照片。
  • 幽黯国度

    作者:(英)V.S.奈保尔

    1962年,奈保尔首次踏访印度-他父祖辈的家园。从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再到他外祖父的故乡,这个有着暖味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与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疏离、鄙夷与失落。春了一贯的冷嘲热讽与孤傲尖酸中,后殖民情境中的印度乱象是那么的令人无奈与绝望。这一年的印度之旅其实也是他企图探询自己的历史与身份认同的内心之旅,而他的收获却是看到:印度属于黑夜-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一段漫长的旅程。本书被奈保尔写得像画家做的画,可以说,不论他以何种文学形式书写,他都是个大师!
  • 西班牙主题变奏

    作者:[英] 毛姆

    在西班牙,人就是诗歌,是绘画,是建筑。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哲学。这些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人生活着,感受着,行动着,但他们并不思考。他们追求并发现的是生活,是骚动的、热烈的、多样的生活。激情是他们生命的种子,激情也是他们绽放的花朵。 ——毛姆 毛姆迷恋西班牙风光,迷恋西班牙人。他一直想写一部西班牙的小说,最后写了黄金时代的西班牙。《西班牙主题变奏》毛姆以旅行者的身份,带读者走进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亲历那个繁华世纪的宗教、文学、戏剧、绘画、建筑、文化、城市、饮食和生活方式。 毛姆为读者讲述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塞万提斯、圣特雷萨的故事,还有风流情种唐璜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 不去会死!

    作者:[日] 石田裕辅

    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羨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谷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体悟,是梦想带给石田最珍贵的礼物。
  • 我们的国家公园

    作者:[美] 约翰·缪尔

    这本插图纪念版《我们的国家公园》是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中文版本。记录了全美最经典的国家公园。对今天疲惫不堪地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部至高无上的指南,所有去过美国国家公园的人们,以及有一天将要去那里旅行的人们,都会被缪尔的描述迷住。让我们与约翰•缪尔一起聆听瀑布、小鸟 和微风的歌唱,读懂岩石,学习洪水、风暴和雪崩的语言,与冰川和野外的公园熟识,尽可能地去靠近世界的心灵。 【勒卡人文】第一部:《夏布埃尔的薰衣草》,作者昂放。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73803/ 【勒卡人文】第二部:《我们的国家公园》,作者约翰·缪尔,译者郭名倞。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05557/ 【勒卡人文】第三部:《这个星球上最动人的名著》(6卷本)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91817/ 【勒卡人文】第四部:《66号公路》,作者昂放。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945864/
  • 左岸琴声

    作者:[美]赛德·卡哈特

    作者以一位客居巴黎异乡人的经验描述出他眼中的巴黎,充满异国情调。从巴黎人的生活观、生活形态、作息、口头禅,到天气景致的变化,娓娓道来,随着时序变迁呈现出了不同色彩和律动感的巴黎风情。他经由一间坐落于塞纳河左岸的钢琴铺,揭开了巴黎人的神秘面纱。
  • Eat Pray Love

    作者:Elizabeth Gilbert

    At 32 years old, Elizabeth Gilbert was educated, had a home, a husband, and a successful career as a writer. However, she was unhappy in her marriage and often spent the night crying on her bathroom floor. After separating from her husband and initiating a divorce, which he contested, she embarked on a rebound relationship which continued for some time but did not work out, leaving her devastated and alone. Afterwards, while writing an article on yoga vacations in Bali, Gilbert met a ninth-generation medicine man who told her she would one day come back and study with him. After finalizing her difficult divorce, Gilbert spent the next year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The trip was paid for in advance with a book deal from the publisher. She spent four months in Italy, eating and enjoying life ("Eat"). She spent four months in India, finding her spirituality ("Pray"). She ended the year in Bali, Indonesia, looking for "balance" of the two and found love ("Love") in the form of a dashing Brazilian factory owner.
  • 世界

    作者:[英] 简·莫里斯

    作为游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步入耄耋之年的简·莫里斯回顾自己半个世纪的历程,写下《世界:半个世纪的行走与书写》一书。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作为媒体记者和游记作家的简·莫里斯的足迹踏遍世界各个角落:见证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到亲历二站后对战犯的审判;品尝了西班牙的贵腐葡萄酒又体验了中国的神奇药膳;从众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到名不见经传的北非村庄,简·莫里斯已经超越了旅游者的身份,而更似一位形貌低调的当地居民。她不写名人政客,只写斜阳下匆匆回家的士司机的会心一笑、街头巷尾值得流连徘徊的小风景,她笔下的那个城市经她雕琢而散发出别样光芒。正如莫里斯在访谈时所说,她常无目的地闲逛以及像狗一样咧嘴微笑在城市里行走,正是这样的一种姿态使得她的游记散文洋溢着斑斓色彩、渗透着智者的哲思。
  • 风沙星辰

    作者:[法]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Ant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自传,讲述只属于他的沙漠与狐狸 不死的欲望,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这本书是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之外最有名的两部作品《风沙星辰 》和《夜间飞行》的合集。 《风沙星辰》是圣埃克苏佩里在为法国航空公司执行飞行任务中的旅行见闻和哲思,《夜间飞行》讲述的是一位飞行员与风暴的搏斗,充满无尽的勇气与哲理。 这两部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满天乌云里寻找停靠站,在璀璨星空中追寻自己的星球———生的喜悦。
  • 大海与撒丁岛

    作者:劳伦斯

    文字和城市,幻像与真实。且随文学的脚步,神游遥远的异邦。探访墨西哥谷地,徜徉威尼斯市街,访毕蒂伏里的命相家,前往安达卢西亚的小客店…… 戴·赫·劳伦斯、弗·纳博科夫、川端康成、约翰·厄普代克将是您的旅伴。打开书页,《世界文学》地理文粹邀您共赏大师们的钟灵文字。 翻译名家、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余中先博士撰序推荐。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获奖画家Günter Mattei绘制封面画作。
  • 摩托日记

    作者:(古巴)埃内斯托·切·格瓦拉

    手记式的文字记录了1951年切·格瓦拉和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两度靠骑摩托车和在公路上拦车,在南美洲五国漫游的旅程,以及他的观察与思考。两位年轻人在旅程中体味到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种事物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看法。格瓦拉亲眼看见了人间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进而悟出自己生命的方向。就在这场发现之旅之后,切加入了古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