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

  • 悲伤与理智

    作者:[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历史的本质、流亡诗人的双重困境等一系列颇具广度与深度的话题,思维的触手延揽古今,上及古罗马贤帝马可•奥勒留, 下至现当代诗人托马斯•哈代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将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探讨与对诗歌美学的炽烈情愫糅合锻造为继《小于一》之后的又一部世所罕见的奇作。 收入文集的二十一篇散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文写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的“天鹅之歌”。 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翻译出版的《悲伤与理智》是这部佳作的首个国内中文译本,在翻译文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以及不可替代的文学与学术价值。
  • 姑苏食话(新修版)

    作者:王稼句

    就镟内箝去其骨,然后用葱椒拌洁白肥猪油厚铺其面,人锅再墩数沸,视猪油融人镟底,乃出供客。此味最浓厚,贪于饮食者一言及,口中津每涔涔下也。而颍川氏曰: ‘是未足奇也。’春初刀鱼,先于总会行家下钱,凡刀鱼之极大而鲜者,必归陈府,令治庖者从鱼背破开,全其头而联其腹,先铺白酒酿于镟中,摊鱼糟上,隔汤墩熟,乃抽去脊骨,复细镊其芒骨至尽,乃合两片为一,头尾全具,用葱椒盐拌猪油,厚盖其面,再蒸之,迨极熟不更置他器,举镟出供,味鲜而无骨,细润如酥,至未及举箸,而客先欲染指而尝矣。鲥鱼本美味,为南方水族中贵品,向用蒸,或用煮,自厨夫徐姓者,约略如王氏蒸鳗、陈氏蒸刀鲚制,但加洁白洋糖,不切段,不去鳞,味更腴而鲜洁,视他种煮法,尤觉风味不同,人皆争嗜之,然春尽则有,夏尽则无,未能常继也。乃邵氏宴宾,虽在秋冬皆具,客问何来,邵日: ‘其来不易。’春将暮,命仆之善腊鱼者,携银钱及洋糖、椒末、飞盐、上好藏糟等料,舟载至海头,坐居亭主人家,俟渔人一得鱼,即去肠留鲜鳞,用洋糖实其腹中,搽之鳞上,随用藏糟厚铺瓮底,加椒末、飞盐若干,放入鱼,又用糟厚盖其上,又加椒末、飞盐若干,积满瓮口,手拳皆实,细泥封固,至家必掘地窖贮之,恐炎天溃败也。客述主人言如此。然此犹未若食河豚者事更烦日重也。虞邑边海,春H多河豚,人皆知其有毒,食之者少。自李子宁起家牙行,讲于饮食,隔年取上黄豆数斗,拣纯黑及酱色者去之,复拣其微有黑点及紫晕者去之,纯黄矣,必经他手再拣,逐粒细验,乃煮烂,用淮麦面拌作酱黄,六月中入洁白盐合酱稀少,作罩,晒之烈日中,酱熟人瓮,覆之瓮盆,用灰封固,名日河豚酱。据云,豆之黑色、酱色及微有黑紫班者作酱,烧河豚必杀人,而晒酱时或人烟尘,烧河豚亦有害,故必精细详慎如此。其治河豚也,先令人至澄江,舟载江水数缸,凡漂洗及作汁等水,皆用江水为之。河豚数双,割去眼,抉出腹中子,刳其脊,血洗净,用银簪脚细剔肪上血丝尽净,到其肉,取皮全具,置沸汤煮熟,取出纳之木板上,用镊细箝其芒刺,无遗留,然后切皮作方块,同肉及肪和骨,猪油炒之,随用去年所合酱人锅烹之,启镬时必张盖其上,蔽烟尘也,用纸丁蘸汁。
  • 东京留学忆记

    作者:李永晶

    ★ 一段东京留学生活的真实记忆,一种 日本社会人情风物的全景式展现。 ★ 图文并茂,理性的审视思考与感性的人文情怀在笔端自然流露,阐释了另外一种日本论的可能。 ---------- 这是一部关于过往生活的记忆,故事发生的场景主要在日本。书中讲述了作者在东京留学期间点滴生活片段,从一个对异域文化的旁观者到一个融于异国社会生活的亲历者,心境与观念所发生之变化。在这本回忆性质的随笔集中,他用一种观察者与体验者交织的视角观察日本社会和国民生活,小到对日本友人的言谈、处事的描绘,大到对日本的政界更迭、社会事件的评议,虽平淡、细微,却是日本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 -------------- 他乡生活与故乡情境的重叠、个体人生际遇与天下国家的交错、理性与情感的紧张…..这一切都以某种圆融无碍的方式嵌入于作者在日本多年亲历的修学生涯之中。书中大多写的只是一些普通人,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在其平淡可亲的笔调之下,日本社会生活的本质特质已然得到全景式的展现。作者对于这段记忆的重新书写,带有鲜明的个人化色彩,这种对文化的自我叙述方式也即重新书写从个体到群体的生命状态;它既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共同的“乡愁”,亦能勾起人们对内心深处的“故乡”与“家园”的寻觅与呼唤。
  • 那些无言的离别忧伤

    作者:柯裕棻 主编

    《那些无言的离别忧伤》是台湾知名学者散文家柯裕棻主编,五十四位两岸名家共同执笔的《九歌一〇二年散文选》。选篇既收录两岸名家杨绛、毕飞宇等人的篇章,亦有中生代骆以军、陈雪、朱天文等人的作品,同时辑录新锐青年作家言叔夏、陈栢青、房慧真等人的创作。
  • 《我是一只骆驼》

    作者:王小波

    你知道吗?我是一只骆驼。我说过的话我是不会反悔的。你大概发现我特别迟钝,又很不会说话。可我是忠诚的啊。 ——王小波 《我是一只骆驼》是王小波最浪漫而诚恳的思想独白,从“我所理解的生活”“我的人生哲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的精神家园”“附注:我爱你”,全景展现了这位浪漫的自由思想家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话题涉及文化状态、知识分子、东西方文化差别、个人尊严、人生态度等等。王小波以他独特的坦率与深刻、机智与黑色幽默,构建起独特的精神家园,使我们可以共享思维的乐趣。 李银河首度亲自作序,王小波最诚恳的灵魂独白。冯唐、柴静推崇的自由思想家。读王小波,读懂自由。
  • 生活志

    作者:亦舒

    《生活志》是亦舒著名的散文集之一,全书共收录了将近200篇散文。 这些散文是亦舒围绕着自己的工作、生活、朋友以及一些社会现象展开的,抒发她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思考。 书中亦舒以轻松诙谐的笔墨描写了女性的人格独立、经济独立,展现出亦舒不平凡的生活智慧,为现代女性指明了智慧的生活之路。 这些散文的文字辛辣深刻,发人深省,同时也展示亦舒的才情与性情。相信本书一定会满足喜爱亦舒的广大读者对亦舒散文作品的需求。
  • 舒云集

    作者:亦舒

    亦舒一直以小说为人称道,寥寥数笔便勾勒一个故事,三两句话已是缠绵悱恻,令读者顿生无限遐思。 其实,亦舒的散文中才真见风骨。散文“随心”系列,精选亦舒为《明报》等报纸的副刊专栏写的杂文。 无论是电台采访、封面设计大赛这样的公众新闻,还是家有小女、生日礼物这样的私人生活,在亦舒的笔下,都能成为一篇简短的专栏文字。 题材皆来源于生活,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看做是亦舒本人的私生活记录。文字简练,一目了然,然而那些世情、人情,皆现于字里行间。
  • 各自爱

    作者:黎戈

    《各自爱》是作者的随笔精选集,收入“侘寂贴”“白色俄罗斯”“四季歌”三个小辑共六十六篇作品,其中“侘寂贴”收录了一些个人静心素文;“白色俄罗斯”谈了谈作者为什么深爱苏俄文学;“四季歌”写了作者平淡的日常生活,加了一些民俗饰纹,不为怀古,只为感念旧时那种与季候相依的温暖感觉。
  • 时间会证明一切

    作者:辉姑娘

    爱过,错过,都是经过。好事,坏事,皆成往事。 生而为人,红尘浮浪,免不了世间一番摸爬滚打。也曾迷茫,也曾彷徨,虽抵不过少年白发,却终可见淬火成金。尝遍人间滋味,领略万种风情,然后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是时间。 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 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 时间会证明一切。
  • 边城客

    作者:姜北树

    这是一本写大理的书。全书由十几篇独立的文章构成,写了大理的风景、风物、风俗,也描写了很多慕名而来到大理的人,写了这些人在大理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之前不一样的人生。每篇文章都独立成篇,但合起来又呈现出了整个大理。大理是令无数流浪骑士、背包客、艺术家与生活家们为之神往的地方。 “它在中国边缘,却离世界很近。”是当下城市与生活方式的最佳参照和反思。它,就是大理。
  • 从世界看中国

    作者:周有光

    本书收集周有光先生八十五岁退休之后的所有重要作品。周先生自“离开办公室”后,就告别了语言文字的专业研究,开始撰写大量思想文化随笔,内容涉及中西历史、文化、政治思想等,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些随笔除了来自阅读积累之外,还结合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周先生以其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清通晓畅的语言,论述了诸多深奥的问题。文集荟萃了作者以小见大,微观中显现宏观的晚年代表作。
  • 阿波罗之杯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本书收录了三岛由纪夫在其欧美之行途中,写下的众多游记式的文章,分为《美洲游记》、《阿波罗之杯》两部分。不同于以往的文体形式,他带着明朗的心情记录了旅行中的收获,他的旅行地,主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南美、意大利和希腊。他历访南北美之后,到了法国巴黎,遭遇偷窃后,最终到达希腊。尤其热衷于希腊,对希腊的艺术体验进行了多篇的描述。用三岛本人的话表现,就是“这是我的‘希腊热’达到了绝顶的时期。”
  • 刹那芳华

    作者:亦舒

    亦舒一直以小说为人称道,寥寥数笔便勾勒一个故事,三两句话已是缠绵悱恻,令读者顿生无限遐思。 其实,亦舒的散文中才真见风骨。散文“随心”系列,精选亦舒为《明报》等报纸的副刊专栏写的杂文。 无论是电台采访、封面设计大赛这样的公众新闻,还是家有小女、生日礼物这样的私人生活,在亦舒的笔下,都能成为一篇简短的专栏文字。 题材皆来源于生活,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看做是亦舒本人的私生活记录。文字简练,一目了然,然而那些世情、人情,皆现于字里行间。
  •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作者:[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 远远的村庄

    作者:宁远

    《远远的村庄》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小人儿书”。宁静的乡野,肆无忌惮自由生长的小时候,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静谧光阴。内心的丰盈和物质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通过文字与手绘插画,展现了一段高尚又纯真的童年乡村生活,给生活在快节奏和重压力中的你我一缕平静的温暖,让疲惫的心灵得到安宁。合上书,抬头看世界,世界也变得明亮了。作者说:“我希望我即使走不动了说不出话了眼神不好了还能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还能惊叹雨点落在瓦片上,还能听到春天花开的声音,感觉到冬天雪花的温柔,还可以被“像在墙上钉钉子”这样一句简单的话震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是一本被细节填满的小书,沉下心来,慢慢进入,你会被书中像珍珠般圆润的文字和笨拙又真诚的插图打动,“那些美好的细节才是生活的本质。”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描绘的自然生态下的乡村生活正在消失,城市化正在毁灭农耕文明,“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在这变化中的当下,也许,书写是最好的纪念。
  • 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十五年前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十五年过去,龙应台不仅成为华文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枝笔,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而这本书也给无数读者带来感动和启迪。 在《孩子你慢慢来》出版十五周年之际,三联书店推出全新简体版:大开本彩色印刷,精美呈现数十幅龙应台私家珍藏照片;特别收录龙应台的孩子:少年华飞、青年华安在该书出版十周年时所撰的跋——看华文世界最受瞩目的女性,原来她是这样做妈妈的。
  • 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

    作者:黄鑫

    本书的访谈对象,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女性。她们对自身的某些情感行为感到困惑,渴望充分了解自我,获得心灵成长。作者通过与这些女性真诚坦率的互动,了解她们的烦恼,解析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理,希冀用温暖的文字,带动心灵的疗愈。序言之后,是十五篇访谈案例,每篇访谈,都由两部分组成:【独白】+【回响】。 【独白】即访谈者的自述。以第一人称写出访谈人物的烦恼与困惑。 【回响】即我的解读。作者从倾听者角度,对谈话内容进行情感反馈及心理评述。 本书最后的附录为作者读完弗洛伊德的传记与著作之后一篇十分有分量的总结性文章,可以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以很好的启发。 本书是写给女性的,是写给有成长需求的女性的,这一类女性,知性与感性并存。而此书就内容而言,感性与理性并存,事例中的女性有着林林种种的困惑,但此书是明朗、温暖、有定力、有理性思考的。它提供给读者思考的方向,自我观照的方式,给读者以清亮的天地。 ◎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蜕变,正如作者所说,“世间所有的爱憎,都源于自我的伤痛”,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只有直视这些伤痛,才能慢慢放下,放了自己,便敞开了心扉。 ◎在这熙熙攘攘的尘世中,我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与困惑,那种精神的,情感的,专属于一个女性的内心的隐痛。读罢此书后,我们恍然大悟,女性真正的魅力源自对自我的充分了解,我们发现,只有真正懂得自己,学会深入分析自己,才能放下内心沉重的包袱,轻装上路,在漫长的生活之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这本书,仿佛无垠大海中远处灯塔上那缕微光,它不耀眼,不张扬,但却在你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时,让你看到前方的光亮,燃起对未来的希望,不轻言放弃,不暗自消沉,让自己的内心慢慢充盈
  • 梅樱短笺

    作者:钱婉约

    《梅樱短笺》共分两篇。上篇梅之篇是作者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的一己心得,穿越古今;下篇樱之篇是基于作者的日本中国学研究,对一些著名的日本中国学家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描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梅樱短笺》作者深情回忆与祖父钱穆相处的点点滴滴,感念祖父对自己多方面的影响,实为精彩之篇。
  • 旧味

    作者:胡竹峰

    在老百姓看来,不过是“千里做官,为了吃穿”而已。因此吃字在中国,不单是人生头等大事,也更是政府一等要务。所谓改朝换代,大抵是由胃——人体内这个隆异的器官鼓捣的。于是这本《旧味》,假使易名为“中华胃小传”,在胡竹峰看来也是蛮可以的。世间的胃饱饱的,就使那类“王天下”的品种很失望,因为他们没法发动群众喽。他们期盼天旱水灾,最好出现易子而食的口实,以便他们加速启动“济苍生”的工程,实现“澄清宇宙之志”的梦想。所以在先秦诸子文献里,在唐诗宋词明清话本里,写吃,或以吃字来喻事明理,是一个惯常的手段。周礼呀,礼仪呀礼数呀,说穿了不过是在吃吃喝喝时的一系列臭等级。否则,“爵位”二字匪夷所思。概言之一个吃字,是华夏的最大宗教,中国的最大政治,我族的最大文化。
  • 画火御寒

    作者:流沙河

    本书收录流沙河先生的随笔精华。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流沙河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从他的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和自强不息的流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