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郑逸梅

  • 纸帐铜瓶

    作者:郑逸梅

    《纸帐铜瓶》分人往风微、梅庵识录、纸帐铜瓶、艺林览赏、游踪偶寄、花果疏影、清娱食趣、味灯散叶八卷,对郑逸梅先生的散文做了介绍,让读者比较全面的认识郑逸梅先生。
  • 艺林散叶续编

    作者:郑逸梅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五一期间推出《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待出)。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 近代名人丛话

    作者:郑逸梅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五一期间推出《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待出)。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 尺牍丛话

    作者:郑逸梅

    本书是掌故大家、补白大王郑逸梅的最后一部未刊作品,主要记载了收藏名家信札的知识、趣闻、收藏流变情况等,以及《淞云小语》等小品集五种, 附吴湘帆小传。
  • 清末民初文坛轶事

    作者:郑逸梅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郑逸梅先生前结集成书四十余种,去世后,其家人又从遗稿中整理出若干著作行世。然凡此单行本多出版有年,坊间已不易寻见。今中华书局征得作者家属同意,择其代表作品,汇辑为《郑逸梅作品集》,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印行,以飨读者。 《清末民初文坛轶事》,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初版;199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曾将此书收入该社所编《郑逸梅选集》(第二卷)中。今据学林出版社1987年初版重新录排,并酌加校订,插图亦多所增补。
  • 文苑花絮

    作者:郑逸梅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郑逸梅先生前结集成书四十余种,去世后,其家人又从遗稿中整理出若干著作行世。然凡此单行本多出版有年,坊间已不易寻见。今中华书局征得作者家属同意,择其代表作品,汇辑为《郑逸梅作品集》,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印行,以飨读者。   《文苑花絮》,中州书画社1983年初版;199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曾将此书收入该社所编《郑逸梅选集》(第二卷)中。今据中州书画社1983年初版重新录排,并酌加校订,插图亦多所增补。
  • 南社丛谈

    作者:郑逸梅

    本书讲述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团体南社成立、发展及衰落的历史,介绍了马叙伦、柳亚子、黄侃、胡朴安、包天笑、吴梅等一百多位近现代学者、文人的生平及撰述情况,保存了大量富有价值的文化史料。本书是郑逸梅先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为了解近现代文化界状况的重要参考著作。
  • 书报话旧

    作者:郑逸梅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五一期间推出《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待出)。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 郑逸梅选集(1-6卷)

    作者:郑逸梅

    先父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自1913年起,即投身民初时代的报界,笔耕了整整八十个寒暑。他去世后,港澳文化人士曾提议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因纵观中外作家,无有在九十八岁尚能著述,且日尽二三千言的,况八十年的写作史,也是无人可及的。我国章士钊先生寿至九十有四,但在九十二岁时,即长期养病住院,不再执笔了。英国的高寿作家罗素,于九十七岁去世;萧伯纳谢世时为九十岁;邱吉尔九十一岁;毛姆九十岁。这些著名的高龄作家,未必都在逝世当年,仍有作品问世。先父却在临终前夕,完成了一篇七千字长文《画家潘天寿》,嘱我于次日发往海外,不料这竟是他的绝世之作了。
  • 艺林散叶

    作者:郑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