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吉登斯

  • 社会的构成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

    本书是吉登斯的社会理论纲领,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在书中,吉登斯对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提纲契领式的总结,论述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上的理论。本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打破了以往的二元方法论,确立了“结构二重性”理论。一方面,社会结构本身既是由人类的行动建构起来的,因此,它应当受制于人的活动,另一方面,经过人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结构又是行动得以建立起来的桥梁和中介。
  •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

    作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

    本书是吉登斯著名的“社会理论三部曲”的开山之作,是20世纪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代表作,同时也反映了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对于社会学核心问题的深入探索。 本书一方面延续了吉登斯重新诠释经典社会学家著作的传统,立足当代,借助各学科的最新发现来批判和反思历史唯物主义。他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解释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非阶级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的诸多现象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吉登斯在海德格尔哲学和现代地理学著作的启发下,将时空关系引入社会理论的核心,并与权力的产生相联系,考察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商品化、城市化等在晚期现代性语境下的表现,以期对当代历史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的认识。
  • 超越左与右

    作者:安东尼·吉登斯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为理解原教旨主义的崛起、民主的复兴、性别分工的持续以及暴力的规范政治理论问题提供了强大的解释力。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找到一条崭新的路径来理解21世纪之初我们面临的政治挑战的人来说,《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案头著作。 应该怎样理解当今政治激进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可能?政治激进者通常被看作是偏左的人,反对留恋过去的保守主义。然而,在当今世界里,左翼已经转为守势,而右翼变得激进,倡导市场力量要打破阻挡其前进的传统与习俗的障碍。 怎样解释这两种观点如此奇怪的扭结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吉登斯建立一个新的激进政治框架。他从他所说的“哲学保守主义”那里汲取营养,但是把这种观点服务于通常属于左翼的价值。生态危机是其分析的核心,但是他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将危机理解为是对现代性作为社会和道德奇迹已经耗竭的世界的回应。自然作为独立于人类干预的实体已经终结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也终结了。这些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利用以及应付的力量。
  •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

  • 政治学、社会学与社会理论

    作者:安东尼·吉登斯

    吉登斯深刻地讨论了政治学、社会学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联,对主要的社会理论大师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旨在对经典社会理论和最近的思想流派中的一组议题予以一系列的整合性反思。该书的出版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论的脉络及其对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影响。
  • 社会学

    作者:[英] 安东尼·吉登斯

    本书是安东尼·吉登斯撰写的有关重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专著,意在提供一个反映社会学当前发展的导论。 全书着重阐述社会学兴起的背景、社会学的使命,探讨和分析经典社会学家的现代社会思想、社会发展的脉络、民族国家的特征、现代城市和家庭特征等重要内容。本书不仅在吉登斯本人的思想发展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推动20世纪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书综合介绍了社会学领域内的社会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新近发展,文字简洁、生动,不玩弄术语,非常适合学生和一般读者。
  • 社会的构成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

    目录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社会论丛”译序 作者自序 引言 第一章结构化理论要点 1.行动者与能动作用 2.能动作用与权力 3.结构与结构化 4.结构二重性 5.制度的各种形式 6.时间、身体与日常接触 第二章意识、自我与日常社会接触 1.反思性、话语意识与实践意识 2.无意识、时间与记忆 3.埃里克松:焦虑与信任 4.例行化与动机激发过程 5.在场、共同在场与社会整合 6.戈夫曼:日常接触与例行活动 7.序列性 8.谈话与反思性 9.定位过程 附论:弗洛伊德论失言 第三章时间、空间与区域化 1.时间地理学 2.几点批评 3.区域化方式 4.前台区域与后台区域 5.暴露与自我 6.具有普遍意义的区域化 7.时间、空间与情境 8.反对“微观”和“宏观”: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 附论:福柯论时间安排和空间安排 第四章结构、系统与社会再生产 1.社会与社会系统 2.涂尔干等人论结构与制约 3.“制约”的三种意涵 4.约束与物化 5.结构性原则的概念 6.结构与结构性特征 7.矛盾 8.创造历史 附论:“结构社会学”和方法论个体主义 布劳:一种结构社会学 方法论个体主义:一种替代选择? 第五章变迁、进化与权力 1.进化论和社会理论 2.调适 3.进化和历史 4.分析社会变迁 5.变迁与权力 附论:帕森斯的进化观 第六章结构化理论、经验研究和社会批判 1.重申基本概念 2.对策略行为的分析 3.意外后果:反对功能主义 4.结构二重性 5.结构性制约问题 6.矛盾和有关冲突的经验研究 7.制度稳定性和变迁 8.融会贯通:结构化理论与各种研究形式 9.共同知识与常识 10.社会科学中的概括 11.社会科学的实践内涵 附论:社会科学、历史学和地理学 结构化理论术语表 译者说明 参考文献
  • 社会学

    作者:(英)吉登斯

    《社会学》(第5版)是一部带有教科书性质的著作,世界上许多大学都将其作为社会学系的首选教学参考书,目前有多种语言的译本。与本书配套的还有网上的参考资料。该书的中文版第4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学术和市场影响很大。
  • 社会学(第4版)

    作者:安东尼・吉登斯

    对于第四版《社会学》内容的修订比本书以往所有版本都更为全面。书中所有的经验数据都经过彻底的修订和更新。像前三个版本一样,作者努力使本书既具有可读性和娱乐性,同时也处于本学科的最前沿。本书大量使用了学术研究的成果和专业期刊作为研究资料的来源,为了使教材尽可能具有时事性,也精选了一些报纸和杂志作为最新的资料来源。本书新增了许多部分。通过把新增内容与那些可靠的、经过检验的部分相结合,尽可能地保持了本书权威级社会学绪论的声誉。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1989年,从几个角度开辟了新领域。第四版的创新性在于它是包括了有关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其他变化是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透彻研究的第一本教材。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事实上遍布每一章。巨变时期也带来其新的风险,风险也是本教材探讨的一个持续的主题。
  • 失控的世界

    作者:[英] 安东尼·吉登斯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从政治、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对全球化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论述了不断增长的全球依赖性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每一个人的。书中相继考察了伴随全球化而来的风险、传统、家庭以及民主这些人人关心的普遍性问题,告诉人们应当如何适应正在被全球化完全改变着的新的现实生活。
  • 现代性的后果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

    简介: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本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导读: 本书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古典社会学家以来的社会思想传统,并且让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对手相互竞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他的理论不仅建立在整个传统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赫伯特·林登伯格 结 语 最后,让我对这本书的论题作一个简要概述。首先,在工业化社会中,某种程度上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正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它摆脱了传统中的稳定关系的支撑,而且,也丧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显得如此固定的(对于“内部”和外部的人均是如此的)“优越地位”:西方的统治。尽管现代性的组织者在寻找某种确定性去取代从前确立的教条,现代性还是有效地融入了制度化了的怀疑精神。在现代性条件下,所有的知识,自身都是循环性的,尽管“循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在前者,它考虑的是这样的事实,即科学是纯粹的方法,所以“业已接受的知识”的所有基本形式原则上都是可以被抛弃的。社会科学假定了一种双重意义上的循环,它们对现代制度来说是极其关键的。社会科学创造的所有知识,原则上都是可修正的;并且,当它们循环性地往来于它们所描述的环境时,实际上它已经是“修正”过的知识了。 现代性内在就是全球化的,而且这种现象的不确定后果与它的反思特性彼此循环,构成了一种由事件组成的领域,在其中风险和伤害有着独特的品质。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它们在地方和全球两极所发生的变迁的复杂辩证法中,把个人同大规模的系统联结起来。许多经常贴着后现代性标签的现象,实际上关系到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经验,在那里在场和缺场以历史性的独特方式交融在一起。进步变得空洞无物,而现代性的循环却生了根。而且,从侧面来看,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每天摄入的信息量有的时候简直就势不可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碎化及其消解于无中心的“符号世界”。在存在着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因而麻烦不断的背景下,这同时既是主体转变也是全球社会组织转变的过程。 现代性内在地是指向未来的,它以如此方式去指向“未来”,以至于“未来”的形象本身成了反事实性的模型。尽管也可以有别的理由,但我仍然以此作为乌托邦现实主义概念的基础。期待未来本身成了现在的一部分,因而它与未来将怎样发展重新关联在一起;乌托邦现实主义将“打开窗口”以迎接未来,并与正运作着的制度化倾向连接起来,正是由于这种倾向,政治的未来才内在地是在场的。这里我们再次回到本书以此开篇的时间问题上。就最初提到的作为现代性的动力基础的三个基本部分而论,一个后现代世界可能会像什么?因为,如果有一天,现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超越了,那么它们也就有必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作为结论,只须对此略加评论就够了。 乌托邦现实主义的理想,与现代性的反思性与短暂性二者,都是对立的。乌托邦的预期对事务的未来状态划定了一条底线,这条底线阻断了现代性的无穷无尽的开放特性。在一个后现代世界,时间和空间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再也不用听命于历史性了,很难说它是否暗含了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宗教复活,但可以想像,将会有一种关于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稳定性,它会令人回忆起传统的某些特征。这种稳定性反过来提供本体性安全感的基础,由于意识到社会的普遍性是受制于人类对它的控制力,这种安全感再度加强了。这将不会是一个“向外崩溃”并变成分散的组织的社会,但毫无疑问,它将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将地方和全球交织在一起。这样一个世界将包括时间和空间的重组吗?似乎有这样的可能。然而,考虑到诸多不同的反应,我们应该切断乌托邦的沉思与乌托邦的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但是,同本书这种类型的研究相比,它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了。
  • 亲密关系的变革

    作者:[英] 安东尼·吉登斯

    安东尼·吉登斯在《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中阐述的是他所一贯追求的民主观:每个个人都应尊重他人的能力;不滥用权威和武力,以保证决策的协商性;个人参与决定相互联系的条件;个人能有效地实现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