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流行音乐

  • Like a Knife

    作者:Andrew F. Jone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hinese popular music in a Western language. Drawing on extensive interviews with singers, songwriters and critics, as well as cultural, sociological, musical, and textual analysis, the book portrays the disparate ways in which China's state-run popular music industry and burgeoning underground rock music subculture represented by Cui Jian have been instrumental to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truggles that culminated in the Tienanmen democracy movement of 1989. It also examines the links between popular music and contemporary debates about cultural identity and modernization, as well as the close connections between rock music, youth culture, and student protest.
  • Yellow Music

    作者:Andrew F. Jones

    "Yellow Music" is the first history of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popular music and the larger urban media culture with which it was closely associated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Centring his study around an account of the affinities between the genre derisively referred to by critics of the time as 'yellow' or 'pornographic' music - a 'decadent' fusion of American jazz, Hollywood film music, and Chinese folk forms - and the anti-colonial mass music that challenged yellow music's commercial and ideological dominance, Andrew F. Jones radically revises previous understandings of race, politics, popular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Th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histories of three musicians in particular are the focus of Jones' discussions of shifting gender roles, class inequality,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salvation, and emerging media technologies: the American jazz musician Buck Clayton; Li Jinhui, the creator of 'yellow music'; and, leftist Nie Er, a former student of Li's whose musical idiom grew out of virulent opposition to this sinified jazz. In contemplating the emergence of global media cultures in the postcolonial world, Jones aims to undermine the parochialism of media studies in the West. He teaches us to hear not only the American influence in Chinese popular music but also the Chinese influence on American music and, in so doing, illuminates the ways in which both cultures were implicated in the unfolding of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tudents and scholars of modern China, twentieth-century history, media studies, and jazz history will be informed and engaged by "Yellow Music".'"Yellow Music" is a fantastic, one-of-a-kind read: a beautifully written, theoretically rich, and empirically grounded stor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n jazz music and the politics of colonialism and modernity in China during the interwar years. Andrew F. Jones puts the question of music at the center of debates about the role of the popular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 Ralph Litzinger, author of "Other Chinas: The Yao and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Belonging".
  • 光天化日下的流行

    作者:金兆钧

    读这本书,很是新切,因为书中所涉入物事件,多为我所悉,甚至也是新历的。与旁人看,或许只是一些简单的文字,于我,则多了不少至今萦绕的气息。中国流行音乐、说起来是个轰轰烈烈的大题目,但对身边处其中的人来说,则是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村落。要说其中的事情,视野所及,人资格以新历者身份说的人不多,我以为,兆钧肯定算一个,而且很适合的一个。
  • 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

    作者:任达敏

    《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是一本专门研究流行音乐和爵士乐的和声技法及规律的专著,目的是为有关的创作者、滨奏者、演唱者以及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有关和声理论的指导。《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篇—基础理论,主要涉及必要的预备知识,如音程、和弦、和弦标记及声部进行等。第二篇—流行音乐的和声,主要涉及功能和声的理论,流行音乐的和声规律、和声模式以及曲式等内容。第三篇—爵士乐的和声,主要涉及爵士乐高度复杂和弦的松成理论,和弦替代理和声模式以及旋律即兴方式等内容。为了方便自学者,《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在大多数的章节后留有练习题,并在书后附有参考答案。
  • 古典之外

    作者:吴南

    《古典之外欧美流行音乐大观》是曾是电台DJ的吴南先生,在十三年的时间里,连续主持了一档介绍欧美流行音乐的节目——《风从西来》,深受听众欢迎。在这档节目中,他和听众分享了形形色色的欧美流行音乐,更确切地说,是欧美坊间流传的非古典音乐。在不断地搜集、提炼后,吴南为听众理清了每种流派独特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精确的分类和定义,其实是在无意间做了系统的研究整理工作。和学者做学问的区别是,他是带领大家在聆听中放飞心灵,接近自己的内心。在离开电台走入影视领域后,吴南写下此书,以让这些非古典的欧美音乐在电波之外流动。
  • 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

    作者:张铁志

    《时代的噪音》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製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歷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这些音乐人包括Pete Seeger, Woody Guthrie, Bob Dylan, John Lennon, The Clash, Bruce Springsteen, Patti Smith, Billy Bragg, U2。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划不同歷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零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七八零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零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爭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只是摇滚乐迷,而是一本反抗的文化史。 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影响了我们对摇滚与政治的认识,《时代的噪音》则以更诗意的文字与更深刻的分析,深化我们对摇滚文化、抗议行动与歷史变迁之间关係的理解,而將成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摇滚书之一。
  • 五年顺流而下

    作者:李皖

    本书是李皖写于2001至2005年间的音乐评论结集。善于点评的李皖用如刀的利笔把朴树、黄舒骏、齐秦、王菲、罗大佑、U2、Nirvana乐队等一个个与音乐有关的名字解剖给你看,但思考并未仅止于此,这一次的李皖更加成熟,从音乐的表象背后透视了若干的相关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 作品目录(2001-2005) 1、一点儿正经没有 ——高晓松其人 2、快乐是个什么东西 3、难得主流 4、乐评:中国现实文化一种 5、灵魂苏醒的一些方面 ——兼对2000后歌曲歌唱性的考察 6、果味VC成份分析 7、深渊,或深渊下的火焰 8、形而上之美 ——写在《1963年的格林尼治村》旁边 9、我不想批评罗大佑 10、激情流失 11、曾经与天一样高 12、不相信两栖类 13、市井活宝艺术 14、在黑夜热爱 15、以音乐的名义说出平庸 ——第14届台湾金曲奖流行类奖项印象 16、理性看待音乐奖 17、男或女,二人转或摇滚 18、1995年的变迁和一颗伤逝的心 19、三年 ——略论苏芮和苏芮时代 20、从磊到泵到城 21、新的!新的!新的!新的在哪儿? 22、无聊生活:准节奏变形记 23、耳朵是这样开放的 ——20年境外音乐影响觅踪 24、20年境外音乐影响的简明辞典 ——编年史或关键词、人物或事件、掌故或秘史 25、历史的有和无 26、好听不好说 27、又见那个脆弱的人 28、风雅颂和艺术的业余精神 ——概论台湾校园民歌 29、比烟花更落寞 30、《镜花缘》,脱离思维飞去 31、我的2003年度作品 32、让艺术艺术,让娱乐娱乐 33、谁来书写我们的时代 34、胡吗个的不插电和不插腿 35、按说真理不该与数量多少有关,但是…… 36、话只说了一半 37、摇滚平息,摇滚不死 38、对不起大家,这不是历史,是误会 39、超一流的菲艺术家王菲简史 40、DJ·低阶·主持人·打碟师 41、2000以前和2000以后 42、听到了法国的香味儿 ——《好听不好说》之Lisa版 43、Eddi Reader结的缘,就像梦一样 44、丢了金武林,像丢了魂 45、齐豫唱佛歌,我佛非你佛 46、女人的眼睛,以黑夜的方式观看 47、有时候我觉得这空气中是有种很逗的气氛 48、香烟、巧克力奶和民谣父子兵 49、齐豫、嗓子或毫无意外的深度作品 50、黄霑,黄霑,中国背影渐去 51、呵!停不住的爱人,停住的罗大佑 52、碟评一束(1) 53、娱乐下面 ——2004年流行音乐一瞥 54、十年过去了 ——再评罗大佑《美丽岛》 55、邓丽君与靡靡之音 56、碟评一束(2) 57、陶喆老弟,这就是力量? 58、“零点伪摇滚”,是个伪问题 59、假如这图画里也有声音 ——80年代唱片封面设计12张 60、严肃的人学会了幽默 ——一听崔健《给你一点颜色》 61、置身新时代的现场 62、放下,拿起,转变 63、叛客的骨,民谣的血,重金属的肉 ——Nirvana乐队综述 64、凤飞飞,凤飞飞,凤飞过,两重天 65、比杂色崔健更杂色 66、碟评一束(3) 67、听傅聪武汉演奏会印象 68、轻得飞起来 ——序安然《听爱》 69、许巍,走着还是坐着 70、投降派许巍 71、超级娱乐 72、那些在黑夜里噼啪作响的声音
  • 歌词的背后

    作者:卢国沾

    香港“词坛圣手”、《雪中情》《万里长城永不倒》作者卢国沾首部内地文字作品 歌如人生,梦如人生,一词一句,都是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攀越! 《歌词的背后》在香港著名词人卢国沾在内地出版的首部文字作品,涵括卢氏从1980年代至2014年间陆续写就的创作随笔,谈及歌词多达一百首,其中即有《小李飞刀》《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地恩情》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卢氏于书中坦陈创作细节,剖白彼时所思所想,追忆歌曲传唱过程中的种种故事,与读者分享填词生涯的辛酸与喜悦,下笔有情,文字鲜活畅达。读者可于歌词背后,窥见香港歌坛的黄金时代,华语乐坛近半个世纪的风流云聚皆在其中。 人说我笔下常透露了一些内心的秘密,这是圈里的共识了。而我自己也不中止这个做法,为了有时确然有种恳切的需要,想尽力绘出当时或刹那间的感受,生怕有些感受,一过去便忘掉。忘掉了太可惜,因此我放任自己,在词里呈现我内心的某些秘密。 ——卢国沾 无论分析和创作,林氏作品都会较易着手:着力处显而易见,章法有规可循。卢式歌词则有反璞归真之势,论其情歌则可能变成爱情问题分析,谈哲理歌词又会演化为哲学论文,只因卢国沾已不再依恋于匠气迫人的阶段,升华到真璞的境界。 ——林夕 重温卢国沾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写的歌词,也许会让很多读者深感粤语歌词今不如昔。因为卢氏得(金针)奖,很自然地重温了一些他填词的名曲,感觉是恍如隔世。现今的曲风是不会这样的,为曲所囿限的填词家,其词风也没可能回到以前的卢国沾时代。 ——黄志华 香港填词界泰斗有两个“沾”,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充满侠情的“老怪”黄沾,一个是看透风云变幻的“变色龙”卢国沾。两人风格各有千秋,棋逢对手。 ——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