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利科

  • 从文本到行动

    作者:蒙甘(法)

    二十世纪的法国思想界可谓人才荟萃,群星灿烂。 尽管这些一思想家们的思想、经历、理论旨趣相迥各异, 但他们却共同继承了法兰西人文精神的传统,,他们那样热 切地关注着人的现实,关注着人的命运与未来,探求着解 释‘人’这个千古难译之谜的道路…… 他们追求看来并非‘有用’却极崇高的东西。为着这 ‘无用’又‘无功利’的信仰,他们苦苦探索,历尽心灵的种 种磨难,宁愿付出任何代价,给人类文明留下了最珍贵的 精神财富。
  • 利科北大讲演录

    作者:杜小真 编

    《利科北大讲演录》:其中包括中北大的两次演讲录、与师生的两次座谈、与北大著名学者楼宇烈教授的对话录、一次长篇采访。另外,还收入了四篇中国学者有关利科的评论文章,文章都不长,但读者可以从中略见近年来我国法国哲学思想研究的一点进步。
  • 诠释学与人文科学

    作者:保罗•利科

    本书是由保罗•利科的论文翻译过来的论文集。在这本书中,利科提出了其现象学诠释学的观点,提出了这一观点与其传统前辈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诠释学的历史、核心主题及其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利科在第二部分提出了自己当前的建设性观点。文本概念的提出构成了语言和解释的系统化理论的基础。第三部分探讨的是有关社会学、精神分析和历史等领域中的理论意义。
  • Temps et récit, tome 3

    作者:Paul Ricoeur

    Temps et Récit explore, après La Métaphore vive, le phénomène central de l'innovation sémantique. Avec la métaphore, celle-ci consistait à produire une nouvelle pertinence de sens par le moyen d'une attribution impertinente. Avec le récit, l'innovation consiste dans l'invention d'une intrigue : des buts, des causes, des hasards, relevant à des titres divers du champ pratique, sont alors rassemblés dans l'unité temporelle d'une action totale et complète. La question philosophique posée par ce travail de composition narrative est celui des rapports entre le temps du récit et celui de la vie et de l'action affective. Plusieurs disciplines sont convoquées à la barre de ce grand débat entre temps et récit, principalement la phénoménologie du temps, l'historiographie, et la théorie littéraire du récit de fiction. Temps et Récit 3 démontre tout d'abord que la phénoménologie, en s'approfondissant, de saint Augustin à Heidegger, aboutit, en regard de la sociologie, à une incontournable Aporétique du temps. La seconde section montre comment à ces impasses de la pensée, la Poétique du récit répond en mobilisant, par le canal de la lecture, les ressources entrecroisées de l'histoire et de la fiction.
  • 承认的过程

    作者:保罗.利科

    《承认的过程》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保罗•利科逝世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初版于2004年,系利科在奥地利维也纳人学研究所和德国弗莱堡大学胡塞尔档案中心所作的三次报告的结集。《承认的过程》从哲学、词源学、词典编撰学、思想史、比较语言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承认”这个词的词义演变过程,展现了“承认”一词的有规则的多样性与思想史事件的对应关系,阐述了“作为认识的承认”、“对自我的承认”、“相互承认”的内在机制,呼应了著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对“承认的政治”的理论探索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领袖霍耐特对黑格尔提出的“为承认而斗争”的命题的发挥。 《承认的过程》适合西方哲学、法国哲学研究者,对“自我认同”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 从文本到行动

    作者:[法] 保罗·利科(Paul Ricœu

    《从文本到行动》汇集了利科在20世纪70—80年代发表的重要系列论文,这些文本代表了利科研究诠释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现象学到诠释学,从文本诠释到行动诠释;对话语和叙事作出反思,并对意识形态与处于城邦核心的人的行动进行追问的同时,利科强调了介入这两者之间的诸种关系。 在《从文本到行动》中,利科逐渐摆脱了要在其他学科面前捍卫诠释学的焦虑,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关系以及诠释学自身的历史看到了自己研究的独特角度和价值:立足于文本理论建构一种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甚至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且将之应用于解释人的行动、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建立新的政治和伦理。
  • 论现象学流派

    作者:(法) 保罗·利科

    读者会发现,《论现象学流派》汇集了作者在学生时代所著的一些文章。其中,大多数文章专门研究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位思想导师中的一位:胡塞尔。这些文章充分论证了这本文集的标题:《论现象学流派》,现象学的称号在这里已经与继黑格尔之后的第二位奠基者化为同一了。尽管《指导性观念导论(第一卷)》以及对1950的译本所作的阐释没有列入这本文集,但是《指导性观念(第二卷)》,尤其是《笛卡尔式的沉思》和《危机》在这本文集中得到充分的评论。在这本文集中也加入了两三篇更具有作者个人研究特点的论文。但是,所有这些文章都是胡塞尔现象学流派的构成部分。 保罗·利科曾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南戴尔大学(巴黎十大)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哲学。他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现象学与诠释学研究所所长,翻译和诠释了胡塞尔的《观念》。利科既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又和存在哲学的思想紧密联系。
  • 哲学主要趋向

    作者:(法)保罗·利科

    本书的组织构架是按作者个人的哲学编纂学观点建立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利科本人的思想在西方以兼容并蓄著称。在西方哲学范围内,他同时研究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在欧陆哲学范围内一向兼顾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而在法国哲学范围内兴趣也涉及各个流派。这种学术背景使他被推举为这样一部哲学综述论著的主编。
  • 作为一个他者的自身

    作者:[法]保罗·利科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利科后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其在1968年学生运动后“自我放逐”30年的思想的结晶。在此书中,利科关注于个人同一性的问题。在他看来,个人的同一性既不是笛卡尔的“我思”,也不是尼采的“对自我的瓦解”,而是“自身与他者的交织”。利科在此书中,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个人的同一性:描述、叙述与规范,即,谁在说话和行动?谁再叙述故事?谁负责任?对于利科来说,这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因为,人的生存与罪恶感这类问题都可以归为“人是什么?”的问题,也即“个人同一性”的问题。
  • 解释的冲突

    作者:(法)保罗·利科

    该书由22篇重要论文组成,内容涉及解释学、现象学、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宗教现象学、符号学、语义学、存在论等。利科渊博的学识、缜密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历史与真理

    作者:(法)利科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保罗・利科继其《意志哲学》之后的第二部主要著作,是一部论文集。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性的,中心点是历史和历史学家的真理。第二部分是事件性的,讨论文明和文化的各种主题,如工作、暴力、言语、焦虑等等。作者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基础,阐述其关于历史研究的观点,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的历史观,对一系列政治事件和背景作了深入探讨。由于这部论文集,利科获得了历史哲学家的称号。
  • 活的隐喻

    作者:(法)利科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继《意志哲学》和《历史与真理》之后的第三部主要著作,是关于隐喻的专著。全书由八篇论文组成,分别阐述了隐喻与符号学、修辞学、语义学、诗学和诠释学的关系与理论。作者系统介绍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西方近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一直到现代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看法,并从词汇、句子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这一千古之谜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正是基于对隐喻问题在语言哲学和诠释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利科从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和诠释学的角度对隐喻作了深入的研究。1975年出版的《活的隐喻》一书便是这一研究的具体成果。这是迄今为止阐述隐喻问题的最为详尽的著作,也是利科在70年代写的最为重要的著作。它是意志现象学与成熟的哲学诠释学之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活的隐喻》由八篇各自独立的论文组成。利科在该书前言中指出:“每篇论文都是一条独特路径的一段,这条路径始于古典修辞学,经过符号学和语义学,最后达到诠释学。从一门学科向另一门学科的过渡与相应的语言学实体,即,语词、句子,话语的过渡相一致。”在这本著作中,利科再次显示了他的博学多识和出色的分析技巧以及由小见大的远大眼光。
  • 恶的象征

    作者:(法)保罗・里克尔

    本书综合运用现象学和释义学方法,描述了恶的原始象征系列以及成因,探讨了神话的动态联系及由此产生的哲学思想。作者将哲学家甚少关注的界域,诸如言语、诗、梦、神话、宗教史料、习俗等圈进思想领地,叙述了亵渎、有罪和恶的起源,暗示人的原本清白的存在向邪恶的现实的转变,从而考察了伦理—法律方面的惩罚与责任的关系;伦理—宗教方面的良心背谬;心理—神学方面深受诅咒和谴责的良心。由此,“径由害怕而不是经由爱,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此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的前沿水准。
  •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第2卷)

    作者:(法)保尔・利科

    《时间与叙事》三卷集(1983—1985)是保尔·利科继《活的隐喻》(1975)之后又一部探讨语义创新现象的力作。本书是《时间与叙事》的第三篇(第二卷)《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它对应于第二篇《历史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旨在扩展、深化、充实和开放亚里士多德的情节安排概念;在模仿活动II的范围内,探讨在虚构叙事(此处专指文学作品)中时间塑形的特征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