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间信仰

  • 中国乡村与墟镇神圣空间的建构

    作者:(法) 劳格文,(英) 科大卫 编

    本书为2011年11月举行的“中国乡村与墟镇的建构空间——神圣之角色”研讨会的论文选集,内容涉及山东、山西、江西、安徽、广东、广西和湖南,文章所展示的不同地区的礼仪空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即当地宗族都有一套说辞,作为它们控制当地神龛和庙宇的理由;虽然不是每篇文章都描述宗教仪式,但从中可以看出,乡村都有交给仪式专家承办的宗教仪式;佛寺在礼仪空间内扮演重要角色,与祖先祠堂和庙宇呈三分天下之势。
  • 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

    作者:朱海滨

    宋代以来,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得到加强,为了能更有效地支配全国各地,中央王朝通过制定祭祀政策对各地民间信仰现象进行干预、指导,加强了正统意识形态向民间社会的渗透。那么,在中央祭祀政策实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分布于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到底又是如何去“适应”王朝的祭祀政策的呢?民间信仰领域又曾出现过什么样的“洗牌、重组活动”呢?而这其中的主角,即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集团在参与、主导其变化呢?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此尚无专门研究。本书将地理范围锁定在浙江地区,利用碑刻资料、地方志中的祠庙志、文集笔记以及民俗学的调查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现象作为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
  • 宋代日常生活中的卜算與鬼怪

    作者:劉祥光

    宋朝是中國歷史的大轉折時代,令人意外的是「怪力亂神」在宋代也有了新變化。卜算成了「全民運動」,上至皇帝任命官員,下至一心想發財的百姓與埋首啃書的讀書人,都要借助算命。「風水」一詞於宋代也應運而生,居所與墓地都要看風水,風水不對,生靈與亡魂同感不適,宋代出版了許多算命、風水書籍,讓人可以自學卜算。 鬼魂也常出現在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少鬼故事反映出亡靈須小心對待,而鬼魂招引的麻煩中,來自於冥間異性的勾引是令男性最難招架,與這些熱情艷美的女鬼翻雲覆雨的代價卻高得難以負擔。 以上情形今日看來雖然不無可笑之處,然而當代的「怪力亂神」可以說和歷史上的這段發展有直接間接的關係。
  • 帝国的隐喻

    作者:[英] 王斯福

    《帝国的隐喻》是一部享有盛誉的宗教人类学著作,作者以中国东南地区的民间宗教和信仰为案例,用“他者”的目光,客观考察了如上现象,为人们理解中国人日常生活及其信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对中国人而言,在社会生活与历史方面有着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地域崇拜及其节庆的制度。这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巅峰状态.突出反映了一种生与死的感受,并且于其中呈现出来一种中国人政治关系的整体图画。
  • 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

    作者:皮庆生

    本书是复旦文史丛刊中的一种。张王、祠赛社会、祈雨、祠神信仰传播、正祀与淫祀五个个案为例,将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置于唐宋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全面考察祠神活动存在、演变的真实状况,及其复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检讨并纠正了前人的若干观点,如正祀、淫祀二元对立,商人是祠神信仰传播的主要力量、社首与会首混淆等,将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 中国大众宗教

    作者:[美]韦思谛

    本书收录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大众宗教的相关优秀研究论文。书中论文的研究对象均为在中国民间已大体消失的宗教崇拜,而非现存的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如:白莲教,以及对天后(妈祖)、关帝、碧霞神君、五通神的崇拜等。对于以上各种民间宗教,各篇论文都有独特的研究视角,使读者在宗教沿革之外得以了解:白莲教通过师徒和家族联系的传播网;天后(妈祖)和关帝作为神的形象有着丰富内涵而不仅仅是国家鼓励的那一种标志;对碧霞神君的崇拜因为与女性行为联系密切使儒家文人对之带有疑虑和敌意;五通神虽然被认为是公认的恶神,但演变成一个普济的财神是和中国明末请初的迅速商业化分不开的;宗教崇拜和中国人如定居台湾的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此外,本书还因为对文化移植的复杂性和困难的关注,收录了有关“孔夫子”这一名称的创造的论文。 《中国大众宗教》目录 序言…………………………………………………………………………韦思谛 反叛间的联系:清代中国的教派家族网…………………………………韩书瑞 中华帝国后期白莲教的传播………………………………………………韩书瑞 神的标准化: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詹姆斯•沃森 刻划标志:中国战神关帝的神话…………………………………………杜赞奇 泰山女神信仰中的权力、性别与多元文化………………………………彭慕兰 财富的法术:江南社会史中的五通神………………………理查德•冯•格兰 共有的信仰:清代台湾南部客家人的会所、社区与宗教…………迈伦•科恩 北京妙峰山进香:宗教组织与圣地………………………………………韩书瑞 “孔子”与其汉文别称“孔夫子”的创造…………………………… 詹启华 译者后记……………………………………………………………………陈仲丹
  • 宋代民间巫术研究

    作者:刘黎明

  • 神格与地域

    作者:刘屹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四章十五节,从不同角度集中讨论了中国古代信仰世界中神格和地域两大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曾经作为单篇文章论文发表。本书对任何一个专题所涉及的史料,都先进行史源学辨析,然后尽可能深入地探寻史料中所蕴含的每一个历史信息。
  • 变迁之神

    作者:韩森

  • 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作者:郑振满,陈春声 编

    导言/郑振满 陈春声(1) 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 造像记所见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国家观念 ——北朝村里社会研究之/侯旭东(10) 宋明时期潮州地区的双忠公崇拜/陈春声(42) 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与乡土观念 ——以潮汕双忠公崇拜为例/黄挺(74) “建构”政权,“解构”迷信? ——1929年至1930年广州市风俗改革委员会的个案研究/潘淑华(108) 社会风俗与民众心态 “虚耗”鬼的由来与禳除习俗 ——中国岁时节日体现的民众心态/常建华(123) 明清以来妇女的宗教活动、闲暇生活与女性亚文化/赵世瑜(148) 神祗崇拜与地方社会的变迁 近世江南金总管考/滨岛敦俊(183) 传统商镇主神崇拜的嬗变及其意义转换 ——江西吴城镇聂公崇拜的研究/梁洪生(222) 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分类信仰与分类械斗/颜章炮(263) 乡村庙宇与家族组织 方仙翁庙考 ——以淳安县方储庙的宗祠转化为中心/朴元熵(281) 村庙祭典与家族竞争 ——漳浦赤岭雨霁顶三界公庙的个案研究/张宏明(302) 社区组织与村际关系 明清福建里社组织的演变/郑振满(335) 香港长洲岛的神庙、社区与族群关系/蔡志祥(354) 群体与对立之象征 ——香港新界地方天后崇拜活动/廖迪生(382) 祭祀圈与民间社会 ——以平阳县腾蛟镇薛氏忠训庙(大夫殿)为例/钱杭(399) 大洲岛的神庙与社区关系/刘志伟(415)
  • 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

    作者:侯旭东

    本书是以造像记为中心对5、6世纪北方民众的佛教信仰进行研究的学术专着,作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材料,独述己见,可谓是对中国5、6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着作,对于佛教思想研究由偏重精英与社会思想,民众思想并重的转化,开辟了新途径,新领域。
  • 神道人心

    作者:余欣

    本书仔细清理了宗教史、社会史研究的各种理论,提出“民生宗教”的概念,企图以此为主要线索,从社会生活实际的层面,来诠释唐宋之际郭煌民众的信仰世界,揭示其丰富的内涵。作者几乎穷尽了所有相关郭煌文献,并有机会走访牛津、剑桥、伦敦、巴黎、莱顿、柏林、京都、台北等学术中心,亲自校核原卷,且于欧美、日本、港台的研究成果多有吸纳,使理论思考更趋成熟,文献考证更加缜密,扩张了敦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拓了敦煌学的新领域。
  •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

    作者:(日)滨岛敦俊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运用了上至十二、十三世纪反映南宋史实的文献资料,下至20世纪90年代社会调查所获资料等广泛的材料,对元朝后期至19世纪清末为止的中国江南农村社会的民间信仰现象首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文版序/陈支平 写在中文版刊行乏际/滨岛敦俊 日文版原序/森正夫 序章/(1) 第一节 主题和研究史 第二节 被捆绑的神灵 第一章 诸神的来历(一)——苏州府常熟县 小序 第一节 总管 第二节 李王 第三节 周神(周孝子) 第四节 猛将(刘猛将) 小结 第二章 诸神的来历(二)——常州府江阴县 小序 第一节 知县黄傅和正德《江阴县志》 第二节 江阴诸神 第三节 江阴陈总管(一)——显灵传说 第四节 江阴陈总管(二)——传说批判 小结 第三章 由鬼向神的转变——产生总管信仰的契机和结构 小序 第一节 “神”的要素——义行、灵异、封爵 第二节 巫孙——萨满和诸神 第三节 漕运和商船——总管信仰形成的社会基础 小结 第四章 明朝的祭祀政策与乡村社会 小序 第一节 祭祀体系的整备 第二节 州县一级——“城隍”的当为与实态 第三节 乡村一级——里社和土地庙 第四节 庙界——土地庙和聚落 小结 第五章 商业化和城市化——宗教结构的变动 小序 第一节 商业化和乡脚的形成 第二节 施米神——总管传说的变化 [附]关于明末江南白莲教之乱的意义 第三节 “解钱粮”——信仰社会组织的变迁 第四节 镇城隍庙的出现——作为宗教中心的市镇 小结 终章信仰和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史料篇 附录浙江省萧山县小城隍庙调查报告——城隍庙研究纪要(一) 自跋/滨岛敦俊 地图目次 地图1道光年间昭文县抗租暴动参考地图 地图2清末常熟、昭文县城图 地图3青浦县朱家角镇马家埭行政村简图 地图4青浦县练塘镇泖甸行政村简图 地图5湖州市双林镇兴隆桥行政村相关地名参考图 地图6清末常熟、昭文两县镇城隍庙分布图 地图7长洲县黄埭镇城隍庙全图
  • 郊庙之外

    作者:雷闻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主要讲述了:一门学问要发展,一方面需要保持住已有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更新,开拓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目前中国史学的发展,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发展和转变的阶段,既有保持传统的优秀著作,也有勇于创新的理论探索。在传统的积累更加丰厚的隋唐史学界,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传统的课题仍然是主流,而新的探索还需要加倍努力。可喜的是,现在有一批年轻的学者,既能够从前辈那里继承优良传统,又善于利用新的工具和手段,大力吸收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渐渐结出一些新的硕果。这其中,雷闻的这部专著,就是隋唐史新著中的佼佼者。 国家祭祀反映了一个时代对于天、地、鬼神的观念,也反映了皇权在天、地、人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是各个时期信仰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隋唐国家祭祀这个课题曾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主要成果还是集中在围绕皇帝所进行的郊庙祭祀活动,《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则在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和社会这个课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 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

    作者:刘永华 主编

    社会文化史强调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将社会史分析和文化史诠释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不能忽视相关人群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或这些现象之于当事人的意义,唯有如此,社会史分析才不致死板、僵硬;在诠释文化现象时,不能忽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唯有如此,文化史诠释才不致空泛、玄虚。 本书按主题分成五编:一、认同,二、神明信仰,三、宗教仪式,四、历史记忆,五、感知、空间及其他。这些主题远远没有囊括社会文化史触及的所有课题,但应该说眼下比较重要的论题,大体已经涵盖在这些主题之下。 在选编论文过程中,编者考虑到论文触及的区域和时段,注意体现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史领域触及的区域、时段的广度。不过,不难看出,就区域而言,本书所收论文,对南中国的讨论多于对华北的讨论;就时段而言,对明清的讨论多于对其他时段的讨论,这种不平衡并非出自编者的研究偏好,也不意味着这些区域和时段才是社会文化史分析的有效研究范围,而是大体反映了目前研究界的现状。
  • 中国神仙排行榜

    作者:黄晓峰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在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追寻一己之福

    作者:蒲慕州

    宗教史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在设法了解一个宗教传统中人们的生活与宗教的关系。如果某一种宗教传统能够在一群人之中流传长久,除了其教义之外,必定是由于这种宗教信仰能够与人们的生活契合。本书运用大量的文献、考古材料,并结合西方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及其以前的中国民间信仰的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梳和辨析,追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发展的大势,从人外力量的性质、感应式的宇宙观、死亡与死后世界、人的神化等方面来看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提出从官方、知识分子、民间三方面解读古代宗教现象的方法,为更准确地理解佛教、道教形成之前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是我国第一位埃及学博士,先为台湾“中研院”研究员,中学和西学的双重视角,使本书成为中国上古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著作。
  • “民间”何在 谁之“信仰”

    作者: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编

    中国民间信仰领域的研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从研究方法、研究资料、研究理论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具备了跟国际学术界对话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邀集十几位对这一领域素有研究的学者共同深入探讨有关民间信仰的话题,希望将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本书就是这一过程的记录。
  • 四大门

    作者:李慰祖,周星 补编

    所谓“四大门”,乃是对四种灵异动物即狐狸(“胡门”)、黄鼠狼(“黄门”)、刺猬(“白门”)和蛇(“常门”)的总称,在华北地区广泛流传着关于它们的民俗信仰。这篇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本科论文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自觉重视“局内观察法”和“民俗语汇”,站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比较宗教研究的立场上,以严谨认真和超脱公允的态度,详细地描述了北平西北郊一带农民信仰的实际情形,进而讨论了当地民众所信仰的“四大门”宗教及其对于农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尤其着力分析其社会功能。论文写成之后,在学界声誉卓著,被认为超过了现在很多的博士、硕士论文水平,却一直没有公开出版。此次经典重提,实为初刊,以飨读者。
  • 灵验·磕头·传说

    作者:岳永逸

    《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主要内容简介:范庄龙牌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庙会?它承载、表达着怎样的民众信仰?言说着华北腹地乡民怎样的心性、习惯,世界观或者说文化观念,它是怎样适应着当下的社会,并日渐兴旺,直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潮中的弄潮儿?……繁杂的中国民众信仰,以神神、香烛纸炮、磕头、看香、许愿还愿和行好为表征,以灵验为核心,这些长期被定性为负面的、阴性的和消极的传统与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和谐的乡村发展是否存在良性互动的可能?当政者、智识精英究竟应该有一种怎样的理性的态度?是要高高在上的、貌似亲民为民着想的“眼睛向下看”,还是要首先真正地尊重并平心静气地了解这些风俗习惯的“平视”?这些都是《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关注并试图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