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刘小东

  • The Richness of Life

    作者:刘小东

    In this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Liu Xiadong, one of China's most celebrated artists, reveals to us the inspiration behind many of his most iconic paintings. An album consisting of personal photographs taken between the years 1984 and 2006, these are the images that have stayed with Liu, inspiring and informing his art throughout the past two decades. Deeply personal and politically engaged, The Richness of Life reveal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great extent to which Liu's paintings borrow from the discipline of photography, making his art the final product of a complex project involving interviews, photos, sketches and analyses, with little to do with easel painting. Essays from leading scholars illuminate the actively rebuilt nature of Liu's work, while in-depth interviews provide Liu's own perspective on the process and passions involved in his painting.
  • 刘小东:金城小子

    作者: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一石文化 编

    刘小东,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著名画家,当代艺术家。本书是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刘小东:金城小子》的展览画册。2010年,刘小东回到其故乡辽宁金城,以其故乡和刘小东在故乡生活的童年伙伴的现时生活为主题,创作了最新的油画作品。在油画创作的同时,刘小东以日记的方式记下了每日所思所感。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也为此全过程创作了电影纪录片。本画册全面收录了金城小子项目中的画作、日记与纪录片内容,展现出艺术家所思考的城市化、友谊、时代变迁等诸多大主题。刘小东的工作方式很像一个电影人。在纸张、画布、视频和电影上,他记录着创作的方式和过程,抓住瞬间的动机、观察和印象,使每个因素都成为最终作品的一部分。他是画家里的导演,画笔下的人物是演员,张望观察的我们就是观众。内文为中英文双语。
  • 行动中的绘画

    作者:巫鸿 编著

    提起画笔,我在想些什么?艺术史家巫鸿剖析“行动绘画”,刘小东十七年笔记文本首次完全收录 将行动注入绘画,是刘小东十年来艺术创作的逻辑原点。 2004年以来,刘小东奔赴世界各地,从三峡到和田,从耶路撒冷到伯利恒,他把绘画变成由创意、现场实施、展览流通组成的全过程。形影不离的笔记本突然间充满了文字,刘小东关注移民群体与民工群体,关注海峡两岸各九位大兵,关注地震后的灾区,关注不同信仰人群的共性,关注东北老工业区平民的生存状态与远游客回归故乡的本真。现场具有戏剧性的魔力,讲述出小说家无法编织出的现实,在笔记中留下刘小东生命的痕迹,也记录下画家对绘画对象生命力的欣喜。 本书包含艺术史家巫鸿对刘小东艺术道路的全景综述,访谈“睁大眼睛看现实”,并首次系统整理刘小东1998—2014年间17本笔记本的全部文字内容,反映出艺术家观察世界和艺术创作方法的持续性变化,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材料与历史原境。全书包含图版150余幅,其中作品近60幅。
  • 刘小东在和田与新疆新观察

    作者:刘小东,侯瀚如,阿城,杨波,欧宁,黄振伟

    4月8日下午,《刘小东在和田与新疆新观察》新书发布会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刘小东在和田”是艺术家刘小东的一个现场绘画项目,他通过田野走访的工作方法,在新疆和田找到一些采玉工及他们的家属,以玉龙喀什河为背景,进行现场写生,创作了四幅油画作品,于2012年8月25日至10月8日在乌鲁木齐国际展览中心展出。和田玉的开采和销售,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波及不同阶层的经济链,艺术家从这个链条的低端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探讨新疆这个独特的地域与广阔内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为了给这个项目提供一个平行的思想资源,策展人侯瀚如和欧宁启动了一个为期十天的调研,在北疆和南疆分别走访了很多当地的作家、历史学家和民间艺人,并在2012年 8月26日在乌鲁木齐举办了“在新疆:艺术与社会”的第一轮研讨会,在调研的基础上,动员更多智慧力量,为理解新疆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一个多元化、跨学科的智力拼图,并从不同层面探讨在新疆展开艺术与社会互动的可能性。 “刘小东在和田”项目的第二站于2013年1月12日至2月23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刘小东在乌鲁木齐展览基础上增加更多新绘作品,而前期调研以及在和田创作过程中的很多文献资料亦参加了展出。2013年1月13日在北京,第二轮的研讨会以“在中亚:历史与现实”为题,把视野从新疆拓展至中亚地区,从一个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和文化背景,来凝视“刘小东在和田”项目引发的学术议题。 《刘小东在和田与新疆新观察》一书由策展人欧宁和侯瀚如编辑,是对以上项目的总结,收入所有刘小东在和田的现场绘画及后来新增的绘画、他的创作日记、关于此项目的纪录片资料,侯瀚如的策展论述,欧宁的新疆观察,阿城的评论,还有对新疆作家李娟、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刘亮程、董立勃、阿拉提·阿斯木和木卡姆艺人依力哈木·热依木的采访,以及乌鲁木齐和北京两场研讨会的发言萃要。全书含中文内容10万字,其中一半配有英译,作品及摄影图片160张,共480页,2013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 一公分

    作者:刘小东

    别人仅仅把我当成具象画家,其实,在我写生的过程中有日记,有电影,它们和绘画一样都是艺术痕迹。艺术是有限制的,在这段被限制的时间内,一切皆为艺术。 2013年我游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画了一批画,每张画都由两块画布组成,中间是一公分的距离,暗示无法愈合的巴以关系。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理想总是有些距离,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这些距离。索性这本书就叫“一公分”吧。但愿这一公分的距离给我们更多的猜想,更多的努力,充实这短暂的虚幻人生。 ——刘小东 本书收录刘小东十年来的绘画日记,起于《十八罗汉》,止于《向南飞》,如作者自己所说:“绘画不仅仅是图像,它更是手感留下的痕迹。”日记亦为此类“痕迹”之一种,它记下了金门海边无名酒馆的黑社会,也记下了三峡库区拆迁过程中意外身亡的农民工,这些文字如实反映了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心理状态,也如同那些广为人知的画作,是个人对于时代的承担、抵抗和表达,可视为刘小东作品除绘画和电影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