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温儒敏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作者: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分为29章,相当于29个课题。这划分大致参考了教育部指定的现代文学教学大纲,并依据教育部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章节结构与基本内容,因为29章基本上已囊括现代文学教学的主要课题,若配合其他版本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内容只需稍加调整即可。 中国现代文学是各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一般都在低年级开设。因为内容比较多,刚踏进大学校园不久的年轻的学生,又还没有文学理论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准备,学习这门课可能有诸多困难。现今各种现代文学史教材,又都偏重历史线索的勾勒,而不大考虑大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所以,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碰到一个既要使用教材,又要照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问题。就钱理群、吴福辉与笔者所合作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部教材来讲,学术性较强,而对于一般大学低年级的同学,也可能深一些,内容繁复一些。其他几种比较通行的现代文学教材,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不少老师与同学都希望能有一本指导学习的书,与教材配套,根据低年级同学的知识结构特点,指导他们阅读作品、理解教材与听老师讲授,以学会鉴赏评论作品,逐步养成审美的能力和文学史眼光。具体一点来说,能辅导同学有效地预习、复习和参加考试。这本课程学习指导,就是为此目的而编写的。
  •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作者: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既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梳理研究的状况与学科的理路,又尽可能从文学史理论与方法高度总结经验,探讨得失,以期对这门学科建构原则、研究模式与存在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或者说,不只是给大家一张标示学科研究方位的[地图],还要通过反思这门学科,对这站学科的研究水平有整体性的了解与评判。
  • 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

    作者:温儒敏 主编

    《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的意图是较全面考察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影响,强调在当代价值重建中“新传统”(相对古代的“大传统”而言)的意义。重点有两个,一是历史梳理,考察新的文学传统如何在不断的阐释中被选择、沉淀、释放和延传;二是分析当代文坛中“现在”与“传统”的对话。
  •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作者:温儒敏

    本书主要谈的是现代中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虽然也必然会涉及文学社团、流派、创作、批评和论争等等,但都是从思潮角度去讨论。其实这是一种思潮史的研究,中心线索很明确,但涵盖的范围可能又比较宽。在本书初版的“小引”中我曾经提到,本书采取的办法是“史述”为主,从繁复的文学历史现象中选借一些最突出的“点”,去把握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三十多年间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轨迹,考察它与其他思潮流派的关系,它所以成为“主潮”的原因,它对整个新文学所起的推进或者制约的作用,以及它在世界文学发展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色。写这本书时,作者除了查阅大量史料,也尽量了解了中外关于现实主义的各种理论。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作者: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目标不是全景式地扫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详细地貌,而是集中展示批评史上一些最为重要的“景点”,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现代批评史的轮廓。 批评史不等同于文学史,也不等同于思想史,虽然彼此有关联,批评史应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它所关注的是对文学的认知活动与历程,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发展、文学创作的不断阐释与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选取王国维、周作人、成仿吾、梁实秋、茅盾、李健吾、冯雪峰、周扬、胡风、朱光潜、沈从文、李长之、梁宗岱、唐湜是共计14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通过对其理论个性、批评特色及其对文学运动与创作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细密入理的分析,对各派批评的得失及彼此间对立、互补、循环的结构关系的描述,勾勒出多元竞存互补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轨迹。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作者:温儒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共16课,涵括了现代和当代两大部分。基础课主要学习有相对稳定性的知识,这种专题课则要深入一步,就一些比较集中的课题,让大家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向,包括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课题中某些方面的重点分析,引发对不同研究角度与方法的探讨,从而拓展我们批评和鉴赏的眼界,学习如何评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也许还有一个很实际的目标,那就是引起同学们对某一研究课题的兴趣,或者可以从中找到做毕业论文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