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类书

  •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作者:

    据朝鲜刻本影印
  • 海录碎事(上下)

    作者:[宋]叶廷珪

    本书是叶廷圭编撰的一部中型类书,它为读者提供检索语词典故、风物、制度之便;书中保留的宋代以前的散佚古书片断,还可用于辑佚;所引诗文,对校勘古书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意林校释(全2册)

    作者:王天海,王韧 撰

    梁庾仲容杂取周秦以来子学典籍107种,撮举要语,成《子钞》一书,启子书辑佚之风。唐代马总在庾书基础上踵事增华,所纂《意林》,辑文达111种之多,具有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此次推出的《意林校释》,是对《意林》的全面系统整理。正文各篇分题解、原文、校释。题解旨在考证作者、版本、流传、存佚之大略,力求言简意赅地传达文献的基本信息。校释重在校勘文字,比较版本异同,间或施以是非判断,并对相关事典、名物、制度等进行注解。除六卷正文外,书末附录有《意林逸文》、《意林附编》、传记资料及一些重要序跋、考证、著录等,很有参考价值。
  • 宋本册府元龟 1-4册

    作者:(宋)王钦若著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采摭铨择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总序,言其经制。历八年成书,总计有一千卷,诏题名《册府元龟》。“册府”是帝王藏书的地方,“元龟”是大龟,古代用以占卜国家大事。意即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由于该书征引繁富,也成为后世文人学士,运用典故,引据考证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 《册府元龟》北宋本已无前帙,南宋本仅存八卷,明钞本舛错颇多,至不能句读。 陆心源藏有北宋残本四百八十三卷,与崇祯本校勘,将宋本多出页数、条数撰成《<册府元龟>题跋》,后其书流入日本静嘉堂。张元济东渡访书,向静嘉堂借照四百四十四卷,又向国内藏书家借照一百零六卷,共五百五十卷。傅增湘据照相毛样校于崇祯本上,该书藏于北京图书馆。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崇祯本,据陆心源跋所载,将宋本多出的页数、条数、校于每卷之后,即今通行本。 、《册府元龟》 1000卷,(宋)王钦若、杨亿等编。有中华书局1960年、1985年影印本。 该书特点在于:取材一正史为主,间及经书、子书,小说、杂书一律不收;类目以人物、事类为中心,不及其余;专收上古——五代的君臣事迹,尤重唐、五代。 全书分帝王、将帅、学校、刑法等31部,每部下又分门,共1104门。每部前有“总序”、门前有“小序”,属概述性质,对于了解有关内容有所帮助。
  • 册府元龟(全十二册)

    作者:(北宋)王钦若等编

    《册府元龟》共1000卷31部1116门,它虽与《太平御览》卷数相同,但各卷容量较大,所以总字数约超《太平御览》一倍,有940 余万字,在《四库全书》中是仅次于《佩文韵府》的第二部大书。这部书的编纂目的是“欲载历代事实,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编纂的特点是所采资料不改旧文,不恰时原文下加注,资料范围都是正经正史,每部前有总序,每门前有小序,言简意赅,有助于使用本书。但因所采多为常见书,不注资料出处,以至自宋至清不为学者所重视。直至近代,始为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所注意并予以肯定和提倡。这部书材料丰富,引文整篇整段,自上古至五代,按人事人物,分门编纂,以年代为序,凡君臣善迹、奸佞劣行、礼乐沿革、法令宽猛、官师议论、学士名行,无不具备,可以说概括了全部十七史。它所收的史书又都是北宋以前古本,可用来补史校史,清朝辑佚家未加利用,实属遗憾。从此以后,利用此书者方日益增多。
  • 事林广记

    作者:陈元靓

    《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类型的中国古代民间类书。作者署名为陈元靓。据清季著名藏书家陆心源考证,陈氏为南宋末年福建崇安人。此书原本失传,现存元、明两朝和日本刻本多种,都是经过增广和删改的。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影印了元至顺间(一三三0二二一二二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香港某出版社和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均据中华书局一九六三年影印本再行影印。一九七六年,日本东京汲古书院又影印了日本元禄十二年(一六九九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京都今井七郎兵卫等人的刻本,编入《和刻本类书集成》第一卷。这是当代常见的两种本子,特别是中华书局影印本,更为学术界经常引用。 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影印本载有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所写的《前言》。这篇《前言》,可以说是自《事林广记》问世以来头一篇对此书进行总结性的深入研究的优秀论文。文中对陈元靓的生平及其著作,对《事林广记》的内涵、版本,均作了明晰的分析论断,其中创见极多。至今,此文仍然是研究《事林广记》的起点站。因此,我们这次影印元后至元六年郑氏积诚堂刻本和日本元禄十二年翻刻本时仍然将胡先生此文作为附录后,有许多问题,胡先生文中已经解决了的,我们就不再辞费了。    日本的学者森田宪司先生用了许多年时间,以个人之力,继胡先生之后,对于《事林广记》的版本进行过深入的调查。他所写的论文《关于在日本的 诸本》(载于一九九二年八月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对《事林广记》的诸多中日版本逐一进行描述,是有关此书版本等问题的第二篇重要论文,亦为研究《事林广记》者所必读。    一九六三年的中华书局影印本,系据抗战前商务印书馆以故宫博物完藏本摄影所制的底版印行。胡先生文中有两点说明.这个本子的摄影原版保存已历数十年,部分版面有模糊缺损之处,由于原书现存台湾无法对证,故未加描修;前集第五卷缺,前集卷一一两仪图说『、』两曜图说『及卷二第十六页亦缺,悉仍原样不补一。斤都是先天性的缺陷。此外,由于当时只是「利用原版」,除了胡先生利用出版之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外,其它出版前的进一步的直接版本调查和出版时可以作的补苴滹屚工作,概未进行,这都给这个影印本带来缺憾。    胡先生和森田先生都提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元后至元六年三四)氏积诚堂刻本,但当时他们都无缘得见。森田先生见到过与北大藏本属司一版本内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据森田先生文中所记,在日本佐贺系武雄市教育委员会还藏有同版本的零本一册。    我们用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影印元至顺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后至元六年郑氏积诚堂刻本比对,发现其中异同之处甚多,约举之,如:    目次编排不同。北大藏本分十集二十二卷,细目五十二项,其前后编排与故宫博物院藏本大为不同,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比对,不赘述。    北大藏本的甲集上卷天文类中第二幅两仪两曜之图,可补故宫博物院藏本之缺。历候类、节序类文图俱全,可补故宫博物院所缺卷二第十六页。当然,这两个本子的文字、内容、行格等并不完全一致。又据森田先生记述,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与故宫博物院藏本是同一系统但非一版的版本,且系*精印,保存状况良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它们与北大藏本的关系要近得多,也许此藏本能直接补足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缺欠。限于我们的条件,没有见过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只可寄希望于将来。    内容与字句方面,两个本子不一致之处颇多,这也影飨到行格的安排,明显的例子,如「儒教类」、「文房类」、「禅教类」、「官制门」等门类中,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书中插图也有多幅不同,也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比对,亦不赘述。    北大藏本有抄补,如“幼学类”最后一页,“文房类”第一页,均系抄补。    总之,这两个本子的内容可称大同小异,编排则很不相同。    此次新印,我们考虑到,由于故宫博物院藏本依然无法取得新的摄影底版,原底版也存在可能越印越模糊的问题,且已有三种影印本行世,而北大藏本近在咫尺,制作底版比较容易,学术界过去见到过这个本子的人也不多,因而决定影印北大藏本。据国内各种书目反映,我国内地各大图书馆,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大连、南京、湖北各省市图书馆,均存有完整或残缺的《事林广记》日本影印本,大体上都是日本元禄十二年(一、六九九年)翻刻本。关于此本,森田先生文中有较详细的描述,亦请参看,不赘述。森田先生文中有云。这部书在卷数的构成、个别记事的内容,比较他种《事林广记》的中国刊本基本上不一样。这个日本翻印本,是现知《事林广记》刻本中最晚的一种。我们觉得将此本一并影印,俾使读者能就我们的新旧两种影印本参稽比对,不但可以互相补充,更能就此研究两种现存的最早刻本和一种最晚刻本,从这三种海内外版本之异同,进而初步探讨《事林广记》一书的增广删改过程,不是没有意义的事。
  • 册府元龟(全十二册)

    作者:(宋)王钦若等编纂 周勋初等校订

    《册府元龟》所录材料,先按部门,再依年代先后排列,共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史料学上的价值。《册府元龟》主要是抄录五代以前的史籍(主要是正史)而成。隋代以前的正史虽然流传至今,但《册府元龟》所见皆为唐宋古本,可用来校订正史流传中产生的讹误。另外,除有关历史事件的记叙外,《册府元龟》在典章制度方面,也有很多的原始资料。②校勘学上的价值。《册府元龟》中依据的正史,从版本的角度来说,都是比之目下流行的版本更为接近原书面貌的古本。因此,就以一般的正史材料而言,也有校勘学的价值。其中的许多材料,可用以补史、校史与辑佚。③学术史上的价值。 我国的史学传统,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编纂,而对其他门类的学术史,则相对来说不太重视。《册府元龟》容量大,对于各类问题,资料的搜集更见完整,编纂更系统。利用其中的材料,可以分门别类地编写多种专题历史。 《册府元龟》虽是一部巨大的文献宝库,但使用者相对比较少,这是因为《册府元龟》从来没有一个完善的整理本,宋本残缺,明本讹误极多,且无相关索引。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在著名文史专家周勋初教授的主持下,集中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从1994年起,历时十个寒暑,终于完成了此书的整理工作。此次整理,以明刻本为工作底本,以宋本参校,写下详细校记。如遇宋、明两本皆不明晰处,则推寻这些文字的本源,参以唐五代以前的大量子史文献,力求恢复这些史料的原貌。全书编制了详尽的人名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 明代通俗日用类书集刊(全16册)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室

    《明代通俗日用类书集刊(套装全16册)》内容简介:类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卷帙庞大,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然而,对于类书的定义,有很多说法,我们在此综合各家观点,认为类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彙编资料,述而不作,主要是对前人著作的引用编纂;二是分门别类,编辑成书;三是供人检索,便于引用。
  • 事物纪原

    作者:[宋]高承

  • 宋本艺文类聚 (全三册)

    作者:(唐)欧阳询撰

    《艺文类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性质的类书之一,保存了我国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许多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全书一百卷,分四十六部,每部又分子目,共七百二十七类,引用古代文献一千四百余种,其中十分之九的典籍今已不传。全书编纂极具特点,故事居前,诗文在后,大致按作品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所引故事,都注出书名,所引诗文,都注出时代、作者和题目,并按不同的文体用黑体字醒目标出。此书流传主要是明正德、嘉庆、万历年刻本,错字脱文较多。上海图书馆藏有国内仅有的宋刻本,现据以影印。分上、中、下三册,精装,便于研究、检索和收藏。
  • 中国古代的类书

    作者:胡道静

    类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工具书性质的图书,被称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近代以来,类书农渐被各种百科全书和新式辞典所取代,但在原著湮灭的今天,类书中保存的大量古代原始文献就显得尤其珍贵。因此,了解和掌握古代类书的知识,对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简明系统地介绍我国类书的性质、起源、类型和作用,并详细介绍魏晋南北朝至北宋时期近二十种类书的编纂经过、体例、版本和流传情况以及各书的价值和作用,是关于中国古代类书的一部很价值的著作。
  • 佩文韵府(1-4)

    作者:张玉书

    类书,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清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敕编撰。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开始编写,康熙五十年(1711年)成书。“佩文”是康熙的书斋名。其正集四百四十四卷,单字约一万个,引录诗文词藻典故约一百四十万条。 《佩文韵府》以元 阴时夫《韵府群玉》和明 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再汇抄类书中有关材料增补而成。本书按平水韵分平、上、去、入四声,每一声按韵目依次排列,每一字下注出反切音和较早的字义,下收尾字与标目字相同的词。收词又分“韵藻”、“增”、“对语”、“摘句”四类,每类以构词字数排列。“韵藻”为阴氏、凌氏两书原有部分;“增”为阴氏、凌氏两收未见补之词;“对语”为二字、三字对使词;“摘句”为以该字为尾的五、七言诗。同字数的词以经、史、子、集为序,兼顾时间。每词下引古书用例,少一二条,多者数十条,引文一般只注书名,引诗只标作者。每一韵部後有“韵藻补”一项,收不见于阴、凌两书之字。 《佩文韵府》所收之词,上自先秦典籍,下至明代文人著作,至今仍然是人们查阅古代词语、成语和典故出处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书,对于语言学习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因为它所引书证,卷帙过于浩繁,编制欠精,所据资料又多辗转抄袭,讹误不少。且引书不注篇名,使用不便。所收语词全按倒序排列,也不便查找。商务印书馆和上海古籍书店的影印本,书後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和笔划索引,可供不熟悉古韵的人使用。
  • 太平御览(全九册)

    作者:[宋] 李 昉 等撰

    《四库》本
  • 初学记(上下册)

    作者:徐坚

    《初学记》,三十卷,是唐人撰修的一部类书。唐玄宗为方便他的儿子学诗作文时引用典故和检查事类,而命集贤院学士徐坚、张说等编辑此部类书。这是一部以知识为重点的类书,既有豊富知识,又便于临文检查。因其目的主要是为因应皇子们初学诗文的需要而编辑,所以取名《初学记》。全书共分23部,313个子目,每个子目内部又分「叙事」、「事对」、「诗文」三部分。内容豊富,包罗万象。而且此书与其它类书不同的是,其它类书只把材料按类摘抄,条与条之间,几乎没有联系,仅仅是资料的汇编。而此书则经过精心编撰。把类事连贯起来,成为一篇文章,其体例更近似现代的百科全书,其知识性非常高,故被视为评价较高的一部类书。 目录: 《初学记》卷一·天部上 《初学记》卷二·天部下 《初学记》卷三·岁时部上 《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 《初学记》卷五·地部上 《初学记》卷六·地部中 《初学记》卷七·地部下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 《初学记》卷九·帝王部 《初学记》卷十·中宫部 《初学记》卷十·储宫部 《初学记》卷十·帝戚部 《初学记》卷十一·职官部上 《初学记》卷十二·职官部下 《初学记》卷十三·礼部上 《初学记》卷十四·礼部下 《初学记》卷十五·乐部上 《初学记》卷十六·乐部下 《初学记》卷十七·人部上 《初学记》卷十八·人部中 《初学记》卷十九·人部下 《初学记》卷二十·政理部 《初学记》卷二十一·文部 《初学记》卷二十二·武部 《初学记》卷二十三·道释部 《初学记》卷二十四·居处部 《初学记》卷二十五·器物部 《初学记》卷二十六·器物部 《初学记》卷二十七·宝器部 《初学记》卷二十七·草部(附) 《初学记》卷二十八·木部 《初学记》卷二十九·兽部 《初学记》卷三十·鸟部
  • 永乐大典(精装十册)

    作者:解缙 等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 唐代四大类书(全三册)

    作者:董治安

    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之资料,定方法编排,以便于寻检、徵引的工具书,兼具“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双重性质,故《四库全书总目》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  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源远流长,一般认为,魏文帝曹丕时编纂的《皇览》乃中国类书之祖。自《皇览》以下,中国历代王朝均有述作,惜六朝以前者皆已亡佚,今传世者以成书于隋末唐初及唐中期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为最古。这四部类书,保存了大量的唐以前的遗文秘笈,而这些典籍十之作良知今已不传,所以在校勘古籍、辑录佚文及查找唐以前诗文贼和文献资料等方面,其作用十分巨大且无以替代。
  • 三才圖會(全三冊)

    作者:[明] 王圻,王思義 編集

    《三才图会(上中下)》由明朝王圻、王思懿编著而成,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下册附录了全书的图名索引编例以及索引首字笔画四角号码对照表,介绍了明朝各种人、事、物的特征及用途等内容,是研究古代文集的重要作品之一。
  • 七修类稿

    作者:郎瑛

    《七修类稿》为明代学者郎瑛的一本笔记体著述,是他致力于学问考辨的一部专著。该书考论范围极为广阔,以类相从,凡分七门。内容或测天地之高深,或明国家之典故,或研穷义理,或研穷义理,或辨证古今,或掇诗文而拾其遗,或捃事物而章其赜,以至奇怪诙谑之事,无不采录。考论严谨详明,能驰骋古今,贯穿子史。且有许多内容,为史书所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太平御览

    作者:李昉

    《太平御览》是我国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赖编纂,妈于太平兴国二年,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而其中十之七八己经散逸,这就使本书显得尤为珍贵,被称作辑佚工作的宝山。这次点校横排出版,采用简体字,选择最佳底本,合册编定目录,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阅读和查检。 《太平御览》保存的大量古书遗文,十之七八今已亡佚,其中汉人传记百种,旧地方志二百种,更是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故被人们誉为辑佚工作的宝山。
  • 锦绣万花谷(精装4册)

    作者:佚名 编

    《锦绣万花谷(套装全4册)》半叶9行,每行内印双行,行17字,白口,四周双边,版心上印“弘治岁在玄困敦” 2行,下印“会通馆活字铜版印行” 2行。玄困敦即壬子,为弘治五年(1492)。华燧字文辉,无锡人,制铜活字版印书,名其居曰会通馆,人称会通君。生平事迹见明邵宝《容春堂集》中《会通君传》。 明代无锡华氏以铜活字印书知名。除华燧外,弘治时尚有华印的陆游《渭南文集》,正德中燧之华坚印的《春秋繁露》、《艺文类聚》、《白氏长庆集》、《蔡中郎集》等书。华燧所印书多鸿篇巨帙,印制工整,纸墨俱精。弘治八年 (1495) 又印宋洪迈所撰《容斋随笔》、《二笔》、《三笔》、《四笔》、《五笔》。还印有宋赵汝愚所辑 《国朝诸臣奏议》、 宋谢维新所辑《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宋潘自牧所辑《记纂渊海》宋高似孙所辑《文苑英华纂要》等书。燧于经史之书,亦多涉猎,曾集九经单辞为一编,名《会通馆集九经韵览》,于弘治十一年(1498)以铜活字印行,书甚罕见,仅见《天一阁书目》著录。华燧印 《锦绣万花谷》 有两次印本,一即此本,另一铜活字印本,字较大,版心上有“弘治岁在阏逢摄提格”,即甲寅,为弘治七年。此书双行小字印,于华氏铜活字印书中,时代较早,堪称华燧印书中代表之作。 《锦绣万花谷》为中国宋代所编大型类书之一,共计一百二十卷,分前集、后集、续集各四十卷。作者姓名不详,书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知为南宋孝宗时人。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此书,谓“门类无伦理,序文亦拙”。各集所录资料虽不免琐屑芜杂,而其中亦有久经散佚之书。此书旧有宋刻,惜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