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史

  • 中国家庭史(共5册)

    作者:王利华,张国刚

    本书体例、视角独特。作者通过长期的探讨,确立了对家庭史的论述的内涵和边界,建构起一种颇富创意的家庭史体例。所写出来的家庭史已不是一般的社会史、社会生活史和社会风俗史。而是从法制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多重维度建构中国家庭史体系。 各卷在一般的框架叙述之外,注重把握和突出本时代的特色与阶段性特征。如第一卷考察了家庭的起源,论述了家庭从家族组织中分离出来历程。 第二卷重点探讨了中古社会与家庭的变迁相互影响、考察了家庭伦理(礼法文化)的下移问题,第三卷注意分析不同民族和政权下家庭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家庭内涵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特色,第四卷指出了明清家庭的典型性与传承性及晚清家庭形态的变迁,第五卷考察了近代家庭的变迁和家庭的地区性差异。 尽管本书是以叙事为主,但作者并未一味沉溺于讲述细碎的家庭故事,而是致力于家庭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历史关联。“讲故事”的同时,不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中国家庭史学术框架,而且从“细胞”观察入手,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演变的历史进程与文化特质,开辟了一条新的学术路径。 第一卷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绪论 第一章 传说时代:家庭起源及其初始形态 第二章 古典时代:家庭组织笼罩下的家庭 第三章 春秋战国:传统家庭模式的奠基 第四章 传统家庭伦理体系的逐步建立 第五章 秦汉时代的家庭面貌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 结语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第二卷 隋唐五代时期 绪论 第一章 家庭规模与结构 第二章 婚姻与夫妻关系 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四章 家庭财产的析分 第五章 家庭生计 第六章 家庭教育 主要征引文献 第三卷 宋辽金元时期 绪论 第一章 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 第二章 “户”与家庭经济阶层 第三章 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 第四章 家庭中的女人们 第五章 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 第六章 家庭关系和功能的扩展 附录 宋辽金元家庭史研究述评 第四卷 明清时期 绪论 第一章 明清家庭基本形态 第二章 家庭的成立与解组 第三章 家庭生计 第四章 家庭生活 第五章 家庭伦理关系 结语:明清家庭的概貌与近代变动 主要征引文献 第六卷 民国时期 绪论 第一章 家庭规模与结构 第二章 婚姻与家庭生活 第三章 家庭中的政治与权力——民国家庭关系分析 第四章 分家与财产继承 第五章 家庭生计与日常生活 第六章 家庭转型与社会变迁 结语:对家庭转型号研究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主要征引文献 附录:解放前中国婚姻家庭善调查问卷 后记
  • 1963年的格林尼治村

    作者:[美] 萨利·贝恩斯

    1963年是西方文化史上的重要时刻,就在这一年前后,在纽约的格林尼治村,出现了以先锋派表演为中心的大量艺术现象,而正是这些现象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源头或者基础。贝恩斯讨论了这些现象本身,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后现代主义所关注的那些主题。
  • 西方妇女史

    作者:裔昭印 等著

    本书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性别的理论与方法,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对西方妇女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考察的对象涵盖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女性,如上层社会女性、中产阶级女性、下层劳动女性,修女、女巫、寡妇和妓女等;探讨的内容涉及女性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战争、家庭、身体等;话语体系囊括不同时代的家庭、婚姻和性别观念、传统的男权主义及新兴的女权主义等。从不同侧面和视角,展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西方妇女生活经验的图景,既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内涵,亦深化了我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 市民与妓女

    作者:洛蒂·范·德·珀尔

    《市民与妓女:近代初期阿姆斯特丹的不道德职业》采用文化人类学和法国年鉴派微观史学的方法,从下层社会的视角讲述了荷兰十七八世纪发生在黝黑小巷里收入微薄的性爱交易。阿姆斯特丹作为“娼都”,有大量海员出没,带来了娼妓业的繁盛和罪恶,从中世纪以来,至十七纪后成为一门职业,为洗衣妇、佣人、酒店老板、门房,以及音乐家提供就业机会。 作家深入梳理了大量的历史文档,巧妙地采用了五花八门的资料——几千个有关妓女的判案纪录、囚犯的供词、游记、海员的劳动歌谣以及绘画,对妓女、嫖客、卫道士、医生,还有法警和法官,都做了清晰而深刻的描绘,从中揭示出荷兰当时贫困妇女的悲惨处境和社会问题。
  • 明清皇室与方术

    作者:杨启樵

    神道方术始终是游荡于深宫皇室的一个幽灵,又常以统治者个人的喜好,融入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帝王治道和社会风尚产生重要影响。惟许多具体情况,官修正史乃至列朝实录,往往失之记述简略,或干脆讳而不书。本书在详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旁证博引,细密辨析,用流畅可读的语言和脉络清晰的结构,揭示了大量湮没在神秘迷雾后的真相,实为一部专题性的良史。
  • 时间的故事

    作者:克里斯滕•利平科特,翁贝托•艾柯,贡布里

    本书中文初版被人民日报、人民网评为2010年度最有影响力10本书之一 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之一 2013年版采用软精装,便于读者阅读与收藏。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与英国国立海事博物馆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别具一格的展览,名为“时间的故事”。这场展览得到全球数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及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个人藏家的鼎力支持。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克里斯滕•利平科特女士邀请各领域顶尖学者参与盛事,并策划了这本主题图文书。每位学者撰写一篇相关领域以时间为主题的文章,配以相关展品图片及解说,经过精心编排,汇成一部集科学、哲学、天文学、医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多学科跨文化的大成之作。 《时间的故事》一书绝无仅有。它多学科、跨文化地探讨了地球上从文明之初到第三个千年伊始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凭借世界各地杰出作者的原创之作,它探究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并反思全世界各种文化对待时间的方式。全书搜罗了400多幅彩图以表现著名的器物和画面,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历法以及提香的寓意画到萨尔瓦多•达利笔下扭曲的时钟以及哈勃望远镜最近拍摄的深空照片。 《时间的故事》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时间的创造:分析不同的创世神话以深层揭示各种文化关于时间结构的想象。 时间的度量:人类不断寻求,以发现记录、划分和度量时间流驶的方式。 时间的表现:东西方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如何表现时间。 时间的体验:我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如何体验时间,从老化过程到音乐感受、从入定和梦境到讲述未来。 时间的终结:关于时间终结和永恒的种种观念,包括各种关于死后生活和宇宙终结的世界性信仰。 谁若想要涉足这一最为常见但却神秘的主题,《时间的故事》将为他提供极具启发和教益的引导。本书的出版配合了在格林威治国立海事博物馆王后之屋举办的一个主题展览,以及皇家天文台的新千年庆祝活动。皇家天文台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和本初子午线之家,是新千年开始之处。
  • 文明的口味

    作者: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餐桌前的愉悦属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天;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愉悦携手前进,甚至比它们更为持久。当我们失去其他的愉悦时,它却仍伴随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感到欣慰。 通过本书,我们在餐桌上认识了整个世界。盘中物透露出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秘密:我们的角色、关系和社会地位。从茹毛饮血到饕餮盛宴,人类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食物进化的历史。绅士也好,野人也罢,究其根源,吃莫不是人类对上万年来受制于自然的反抗和恐惧,而这种反抗又触发了古老的问题:吃什么?怎么吃?人类上万年文明的进程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做了最好的脚注。
  • 巴黎秘史

    作者:[英]安德鲁•哈塞

    本书探索了巴黎这一世界名城在形成及发展的道路上形形色色的历史,从社会、宗教、政治和文化多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巴黎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全书配有精美插图。
  • 法国文化史(卷一)

    作者:让-皮埃尔·里乌,让-弗朗索瓦·西里内利

    本书是法国四卷本图文并茂的重头图书,是迄今为止法国最完善、最权威的文化史著作,在法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全书由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启蒙前夜(16、17世纪)、启蒙与自由(18、l9世纪)和大众时代(20世纪)四卷构成。
  • 民族主义政治口号史研究

    作者:王建伟

    《民族主义政治口号史研究(1921-1928)》从民族主义视角切入,以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几个主要口号为例,探讨当时的政治文化。内容包括:1920年代关于“反帝”口号的论争;1920年代“打倒军阀”口号的历史遭际;年代关于“反帝”口号的论争等。
  • 革命与霓裳

    作者:汤晓燕

    汤晓燕所著的《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记述了:女性与服饰,看似与革命、政治相去甚远,但不论是法国旧制度晚期的汹涌暗流,还是大革命时代梢纵即变的政治局势,法国女性服饰无不被卷入历史的洪流,记载着非同寻常的时代里人们的情感与心态。 性别研究、表象研究是当前史学领域的前沿阵地。汤晓燕所著的《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考察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女性的时尚服饰,深入细致地分析时尚文化与政治事件、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机制。作者立足于图像实证材料,从2万多幅图片中选取资料,以图为证,给人以直观印象;同时运用西美尔和布尔迪厄等社会学名家的理论学说,通过服饰材料和外观的改变,来探究其背后的政治文化变迁。
  • 义旨之争

    作者:魏希德

    中国的科举考试沿袭了一千多年,对国家政治、士人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深远。特别在南宋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几乎是普通文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选择。本书着重研究科举规范在南宋的变迁,运用文化场域的理论,探讨朝廷、教师、考生、书商等群体之间围绕着科举话语权展开的竞争。作者认为,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最终代替了永嘉学派成为科举考试标准的制定者,科举也因此成为理学兴起的历史原因之一。
  • 中国文化史(上下)

    作者:柳诒徵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可说传授最广,解放前各种中国文化史无不滥觞于此。全书引用资料自六经、诸子、二十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至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无不详为选辑,共得六百余种之多。阐述中国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强我民族自尊心,抉择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勖勉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是先生写这一部文化史的根本宗旨。
  • 從黎明到衰頹

    作者:巴森 Jacques Barzun

    ◎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專文導讀 ◎ 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郝譽翔推薦 ◎ 本書榮獲第29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 ◎ Amazon讀者四顆星強力推薦 ◎ 紐約時報書評評為絕世之作 ◎ 入選美國國家圖書獎2000年年度非小說好書 ◎ 2004年博客來【知性人文類】暢銷書年度百大 ◎ 2004誠品好讀回顧.年度之最重量出版 ◎ 2004誠品好讀回顧:立緒文化總編輯 鍾惠民 年度最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當我打開這本書從頭讀起,就忍不住想要繼續閱讀下去,直到終卷,都還不能罷手,絲毫不會因為它內容的深厚,感到厭倦,或者是疲乏。──郝譽翔 《從黎明到衰頹》是為喜歡閱讀藝術、思想、風俗、道德、宗教,以及其社會背景的讀者而寫的。──鄭明萱 在大買場買了這本書後,手上就拿著邊走邊看,有時停下來,就坐在一樓的冰櫃旁的櫃簷看,看了兩小時,欲罷不能。──4664部落格格主 民主政體、社會主義、個人自由、女權運動、性解放、工業化社會、原子彈、網際網路──西方文明帶來的美德與罪惡,幾乎已經完全滲透全球每個人的生活,你可知道這一切從何開始?讓二十世紀碩果僅存的史學大師巴森帶你回到過去,細說西方文明如何在五百年中漸漸開花結果,帶來我們如今所見的世界;又如何盛極而衰,面臨再生的瓶頸…… 巴森認為西方有四場「真正的革命」:宗教改革、君主集權、法國大革命、俄國革命;大師以此為主軸,詳述這些變革對思想與物質層面所帶來的衝擊,這些衝擊又如何交互作用出今日我們所見的世界。在巴森流暢的文筆之下,五百年的歷史故事也能像《紅樓夢》一樣,出場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劇情」高潮迭起,無處不精彩!不論是名列史傳卻面目模糊的名士,或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巴森都能還他們有血有肉的真面目;書中有爆炸性的大事件,也有乍看瑣碎卻寓意深遠的瑣事,經過大師提綱挈領,五百年來多不勝數的種種事件人物,逐漸融合成一幅屬於西方文明的立體圖像。 五百年時空之旅到了尾聲,巴森敏銳地指出現今面對的問題:除了科學與技術之外,文化發展似乎陷入停滯。文化進入衰退期了嗎?未來還有希望嗎?打開這本書,走過五百年,你會發現整本書就是對這個問題的絕妙答案。
  •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

    作者:李仁淵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ISBN:9789867862778,作者:李仁淵
  • 世紀末的維也納

    作者:卡爾.休斯克

    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空氣中瀰漫著對於社會與政治將形解體的震顫,時下的思想創新者——表現在音樂與哲學上、經濟學與建築上,當然還包括了精神分析——都想與那些曾培育他們成長的十九世紀自由主義文化劃清界線。 本書作者卡爾•休斯克運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來析論十九世紀末維也納的文學家、建築師、畫家、音樂家從童年到成年的成長經驗,研究他們的作品(詩、小說、建築、畫作、音樂)中所透露的感傷與期望。休斯克發現,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知識分子呈現出一種驚人的同質性,他們都在「反叛父親」。反映在政治上,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秩序;在文化上,則是反對資產階級庸俗的文化。他們從政治界退縮,轉而投入於藝術面來寄託自己的靈魂。 休斯克就是想從這些人轉變時所呈現出的「共同特質」,來看出一個「歷史趨勢」,那就是從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整個奧匈帝國的政治氣候與文化氣氛。
  • 柳宗元与唐代思想变迁

    作者:陈弱水

    这是第一部用西方语言写成、对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和知识分子柳宗元(773—819)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它探究了柳宗元的重要的生活经历和主要作品,涉及的方面包括:他的家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他和中唐的“古文运动”和新经学的关系,他的社会评论和政治评论,他对儒教学说的一些观点,他关于个人领域的感触和思考等等。 但本书中的研究超出了这位重要的思想家的“生活和创作“的范图。作者着重强调了柳宗元的思想和中唐思想变迁之间的联系,以此为主,作者提供了对唐宋思想演变根源的一种新的解读。传统观念认为,韩愈(768—824)和柳宗元领导的中唐儒学复兴是宋代新儒学之发端。通过对比柳宗元和其他主要儒学思想家的观念,陈弱水先生修正了这一观点。他提出;中唐的儒学运动主要是儒学旧有形式的复兴,柳宗元的思想有力地表达了这种倾向。但是这场复兴运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尤其是韩愈及其追随者秉持的观点,最终促成了宋代新儒学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的萌发。
  •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作者:李泽厚

    本书由正文4篇、附录3篇构成,其中2014年新作3篇。全书从古代中国文化、哲学的源头出发,揭示所谓巫史传统,进而讨论巫对中国“大传统”的影响,形成了礼,礼的发展则生发出仁,巫与“小传统”的结合,则形成时至今日尚存的巫术,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内在里路进行了系统化地阐释。
  • 天才、狂人与梅毒

    作者:[美]德博拉·海登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部首先讲述在大航海时代,梅毒被殖民者从新大陆带回欧洲,并逐渐在欧洲散播的故事,以及人们对付这一绝症的手段。其次,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这一疾病的根源和病理特征,以及现代治疗手段。下部讲述近代以来,诸多名人均不能在此一疾病中幸免,其中包括希特勒、尼采、王尔德、梵·高、林肯、贝多芬等等。梅毒在给他们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死亡之外,同时又刺激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一部分人获得非凡成就,而另一些狂人则给人类世界带来灾厄。
  • 西方儿童史(上卷)

    作者:[意] 艾格勒·贝奇,[法]多米尼克·朱

    《西方儿童史》是一部以儿童研究为主题的论著,按时间顺序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从古代到17世纪,下卷自18世纪迄今。全书一方面从不同时期社会对儿童的不同定义及对待、年龄段的划分的变化、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儿童的社会角色、儿童礼仪、家庭环境、学习规划、活动场所等角度,构成完整的儿童史框架;另一方面,以细节丰富、论证翔实的专题史形式,研究现代弃儿、儿童务工、残疾儿童等问题,深化了对西方儿童史重要主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