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代史料笔记

  • 玉堂丛语

    作者:[明]焦竑 撰

    《玉堂丛语:元明史料笔记》所记述的内容,许多是作者的耳闻目睹,有些采自有关人物的传状、碑铭和年谱,也有些出自文集、笔记和杂著,凡引他书,皆一一注明出处。其所引各书,有的已经亡佚,其中的史料赖以流传。这部书保存了不少有意义的真实史料,可作为研究明史的参考。 夫国家二百年来,名臣硕老,强半出自玉堂精选。以故得其寸楮双字、一事片语者,信之若著蔡,珍之若夜光。笺笺世儒,安所得全帙一荘诵乎?焦先生脑库茹纳万有,业架珍藏万卷,能裒集,更能衷裁。抽精骑於什伍,拣粹腋於衆白。都内好事者,往往祈得而梓行之,俾千古后学,不致慨我明馆阁无成书,因而补苴国史之弗备也。先生之功,于是为大。不佞粗知易者也,闻之易大畜象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德惟一耳,不多也。以不多借资于多,究 且化,多而还一,则善畜德者乎!以跻於笃实光辉之盛宁远乎!夫学者得先生所集显语一善畜 之,弘裨身心,匪浅鲜者。讵惟国典朝章、前言往行之蠡测已也。余以是窥先生裒集之深心,敢为之弁其首云。
  • 师友谈记 曲洧旧闻 西塘集耆旧续闻

    作者:(宋)李鹰 朱弁

    师友谈记 曲洧旧闻 西塘集耆旧续闻(唐宋史料笔记),ISBN:9787101023657,作者:(宋)李廌撰(宋)朱弁撰(宋)陈鹄撰;孔凡礼点校
  • 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

    作者:梁章钜

    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是清代后期名臣梁章钜(1775——1849)的著作。《浪迹丛谈》十一卷,作于1846至1847年,杂记清末时事、人物、典章制度和扬州一带的名胜掌故等,还涉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订,古代诗歌、碑铭、书画的评介,甚至傍及方药、及诗作。 《浪迹续谈》八卷,作于1848年,多记温州、杭州、苏州等地的名胜、风俗和物产,及明清某些戏曲、小说的旧闻和掌故。 《浪迹三谈》六卷,作于1848到1849年,内容多杂考古代的名物、年号、饮食等。 本书记载翔实,考订精当,文笔尚佳,也适合闲读。
  • 春渚纪闻

    作者:(宋)何薳

    此书10卷,前5卷题为《杂记》。记述仙道异事、民间奇闻,宣扬人生寿夭、官位爵禄乃前知前定:谶语、经文、梦境、道术的灵验神效,多属荒诞无稽之谈。但从中可以了解宋时士大夫的迷信观念及民间习俗。其中也偶有可资参考的史料,如卷四“宗威愍政事”条所记靖康之变后开封物价涨跌情况等。卷六为《东坡事实》,所引诗、文,往往是苏轼诗文集中所没有的,多为辑佚者所取。卷七为《诗词事略》或杂记唐人及本朝人诗词轶事,以本朝为详;或订正前人诗句中错误。卷八、卷九为《杂书琴事》(《墨说》附)、《记砚》,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卷十为《记丹药》,则颇有不经之语。此书最初刊入《宝颜堂秘笈》,仅5卷;后毛晋得全本,复收入《津逮秘书》中。但《津逮秘书》本于第9卷仍缺一页,故以后出的《学津讨原》本为最全。卢文□有《春渚纪闻补阙》1卷,收入《抱经堂丛书》。 本书为竖排繁体。
  • 湘山野录 续录 玉壶清话

    作者:(宋)释文莹,杨立扬,郑世刚

    玉壶,隠居之潭也。“潭”作“笔”。文莹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自国初至熙宁閒,得文集二百余家,仅数千卷。“仅”一作“近”。其閒神道碑、墓誌、行状、实录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说之類,倾十纪之文字,聚衆学之醇郁。君臣行事之迹,礼乐害章之范,“害”一作“文”。鸿动盛美,“鸿”一作“洪”。列圣大業,关累世之隆替截,四海之见闻。“见闻作“闻见”。惜其散在衆帙,世不能尽见,因取其未闻而有勸者,聚为一家之书。及纂江南逸事“逸”一作“遗”。并为李先主昪特立传,釐为十卷。釐”一作“离”。且夫黄帝之时,世淳事简,尚有风后、力牧为史官,藏其书群玉山中。古之所以有史者,“古之所以”作“知所以”。必欲其传,无其传,则圣贤治乱之迹,都寂寥于天地閒。当知传者,一“知”字下有“其”字。亦古今之大勸也。书成於元丰戊午岁八月十日,馀杭沙门文莹湘山草堂序。补校:“截四海之闻见”,“截”吴本作“载”。
  • 龙川略志 龙川别志

    作者:苏辙

    龙川略志 龙川别志,ISBN:9787101017632,作者:(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
  • 治世馀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

    作者:[明]陈洪谟 撰,[明]张瀚 撰

    松窗梦语,ISBN:9787101017212,作者:(明)张翰著;盛冬铃点校
  • 青箱杂记

    作者:吳處厚

    《青箱杂记:唐宋史料笔记》由朝散郎知汉阳军吴处厚撰,共十卷,多记宋及五代朝野杂事、诗话及掌故,书中引到的魏野、李淑、王禹伪、王安国、等人诗词,大多数在其他书中没有被提到过,卷九详记燕肃作莲花漏之法,是研究科技史的宝贵资料。
  • 朝野类要

    作者:[宋] 赵升 编,王瑞来 点校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朝野类要(繁体竖排版)》是一部宋代官场小型百科全书,“征引朝廷故事,以类相从”。全书共五卷,20小类,尤其详于官制、考试、礼制等方面,极富资料价值。整理者在点校全书的基础上,详细考述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朝野类要(繁体竖排版)》编纂者赵升的生平、成书经过、版本流传等,并通过对《四库》底本的细致比勘,揭示了《四库》馆臣改动底本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值得学界重视。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朝野类要(繁体竖排版)》书前有彩色书影,中间为文本点校与相关研究,书后有?引,使用方便,在已出的史料笔记中独树一帜。
  • 四友斋丛说

    作者:何良俊

    四友齐叢说,明何良俊撰。初刻於一五六九年(隆庆三年),仅三十卷,后又续撰八卷,合并为三十八卷,重刻於一五七九年(万历七年)。后来沈节甫摘钞其中的明代掌故,编为六卷,刻入纪录彙编中。邓秋枚又摘取其论曲之语,刻入古学彙刊二集中。现在流傅的,都是这两家的删节本,很难看到全貌。此次重印,系根据万历刻足本,加以断句。 全书分十七类凡经四卷,史十三卷,杂记一卷,子二卷,释道二卷,文一,诗三卷书一卷,画二卷,求志一卷,崇训一卷,尊生一卷,娱老一卷,正俗二卷,考文一卷,词曲一卷,续史一卷。明朝的学者,大都矜尚广博而忽略了专精的一面,所写笔记一类的书,总是兼收並蓄,细大不捐,四友齐叢说也不能例外。 作者何良俊,字元朗,松江华亭(今江苏省松江县)人。嘉靖中以岁贡生入国学,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弃官归家后,適值倭寇侵扰,复移居苏州,与张之象、文徵明诸人交遊。明史称其‘少笃学,二十学不下数楼’四友齐叢说自序亦云:‘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在明代学者中,其博学多闻,仅在杨慎、胡应麟、王世贞诸人之亚。此书搜採既广,间有傅闻失实之处,且沾染明季文士习气,参杂了一些月適无聊之语。惟包含着很多明代史料、苏松等处地方掌故,以及各类专门性的考證和批评,对於研究史学及文艺的读者均有裨益,是明代综合性笔记中较有意义的。
  • 芦浦笔记

    作者:刘昌诗

    本书是“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由宋刘昌诗撰。刘昌诗生卒不详,主要活动于淳熙八年(1181)至嘉定八年(1215)间,即宋孝宗、光宗、宁宗期间。这部笔记虽仅十卷,但其内容却较广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至先秦典籍,下至宋代曲章制度,以及作者之所闻见之遗闻轶事,都有记载或考证。由于作者知识广博,态度认真,文中颇多创见。
  • 清嘉錄 桐橋倚棹錄

    作者:[清] 顧祿 撰,來新夏,王稼句 點校

    《清嘉录》是清代苏州文士顾禄的著作,此书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大量引证古今地志、诗文、经史,并逐条考订,文笔优美,叙事详实,有保存乡邦文献的作用,是研究明清时代苏州地方史、社会史的重要资料。 《桐桥倚棹录》亦为顾禄所撰,且有“清嘉录以时间为经,桐桥以空间为纬”之说,遂合并为一册。此书以苏州一带风景佳地、古今名人遗迹为纲,集建筑、掌故、诗文为一编,与前书角度不同互为补充。
  • 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

    作者:(宋)张邦基 范仲

    《墨庄漫录》本书卷一兄弟相代北扉乃盛事条提到伯父宾老(文简公)倪老,卷五廖明略汝坟驿壁题诗条提到从伯康孙(曼老),卷七砚石评条提到伯父毅老。 本书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里有诗词欣赏:着重举出当代人的作品(或完整地举出,或摘句),并概括评论,评论颇具见地。有诗词考释,如谓杜甫玄都坛歌“王母画下云旗翻”之“王母”乃蜀鸟,谓李商隐锦瑟中四乃形容瑟谱四曲,谓苏轼儋耳山“君看道傍石”之“石”当作“者”,或出自个人发明,或祖述他人,往往有独到之处。有文的评论;如谓苏轼、黄庭坚善题跋,属散文;谓孙觌(仲益)、汪藻(彦章)工四六,属韵文,谓张舜民(芸叟)、秦颧(少游)文法干愈(退之),属师承渊源。皆可资参考。有文人轶事,如关于苏轼者,即达二十则,除个别则外,皆不见他书。以上四个方面加在一起,略及本书一半篇幅略多。 本书还包括《过庭录》、《可书》。
  • 分甘馀话

    作者:王士祯

    《清代史料笔记:分甘馀话》作者王士祯(一六三四-一七一一),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出身于官僚世家。 王士祯一生勤于笔耕,著作颇多。仅以其所所撰笔记而言,就先后著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等,《清代史料笔记:分甘馀话》只是他所撰笔记中之一种。是一部记见闻和谈学问兼而有之的笔记。《清代史料笔记:分甘馀话》共四卷,篇幅不长,但记叙内容却极为广泛,举凡先世著述、典章制度、诗歌品评、地名攷辨、文人轶事、字义辨析、古书藏佚、社会风俗、地方物产,以至治病验方等等均有涉及。 康熙四十八年序刊本是《清代史料笔记:分甘馀话》最早的刻本,七略书堂校刊本和民国间的石印本均由此出。此次标点,以初刻本为底本,对书中的引文有疑问的均作了查对,改正了书中的一些错字。增加或改正的字加号,原刻错字仍予保留。另外,为了便于读者查索,还补撰了每条的题目,进行了统一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