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廣州

  • 老广州

    作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老广州》原名《羊城寻旧》,内容包括街市景观、名胜古迹、经济掠影、教育概况、社会生活和民生习俗六个部分,以图文对照方式,介绍旧时广州的社会文化风貌。《老广州》自200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各大书店常销书。
  • 广州城坊志

    作者:黄佛颐

    一、此书以原日广州府城及附郭为范围,意在考见城坊沿革中迹,故详古而略今。民国后各变迁,当别为记载。 二、此书所征引,悉注明原书于下;其附列管见,则低二格加“按”字以别之。 三、引用各书,时代不同,故语气各异;兹为存真,概不改削,望阅者分别观之。 四、城坊街道,间有无事迹可考者, 则阙之,未敢杜撰;如考查有得,当俟续编。 五、此书拟附沿革详图,因考绘未竟,以俟他日。
  • 广东新语

    作者:屈大均

    《清代史料笔记:广东新语》(上下)作者屈大均,是一本较有价值的清代笔记。全书二十八卷,每卷述事物一类,如天、地、山、水、虫鱼等,凡广东之天文地理、经济物产、人物风俗,无所不包。其所以名“广东新语”者,据自序说“吾于《广东通志》,略其旧而新是详,旧十三而新十七,故曰‘新语’。是书则广东之外志也。”可见本书之作,在于补《广东通志》之不足;而其所补者,又不仅“考方与,披志乘”,且“验之以身经,徵之以目睹”,故“其察物也精以核,其谈义也博而辨”。但“新是详”“新十七”,是新的外表,而不是新的实质。盖大均处明清交替之际,痛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新语》一书于论述之中,尤着重于经济效果与民生关系,随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束缚生产力的种种苛政,与一般地方志有所不同。故屈氏自序又说“此书不出乎广东之内,而有以见夫广东之外;虽广东之外志,而广大精微,可以范围天下而不过。”这是他写《新语》的主旨所在。且本书在如实反映当时的社会情況,揭露矛盾,以及所记物产民俗等方面的材料,比较丰富翔实,作为明清之际的经济史、思想史读也无不可。 屈大均生于明崇祯三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三○一六九六),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明诸生。清军破广州,遁入空门,行遊南北,交结遗民,不久又棄禅归儒。其在会稽,与魏耕善;在陕,交顾炎武、李因笃。魏耕通消息于郑成功,大均与谋;吴三桂反,又一度从其军于湖南,旋以不合谢归。三藩既平,隐居著书,述作甚富,其诗尤负盛名。本书成于屈氏晚年,作者处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时以反清复明为念,书中颇有借古讽今,指物喻志者。及其去世七八十年以后,清代文字狱再起,两广总督李侍尧于一七七四年(乾隆三十九年)罗织检举,奉旨以屈大均“托名胜国,妄肆狂狺,其人实不足取,其书豈可复存所有著述书版一概焚毁。还要发棺戮尸,因没有找到墳墓而作罢,竟将收藏其书的两个不识字的孙子“从宽”处斩。然而,有价值的著作,決不是暴力可以禁绝的,所以今天仍能看到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木天阁原刻本和另一种乾隆年间的翻刻本,惟后者错字较多,“木天阁”亦刻成“水天阁”。
  • 《广州这个地方》

    作者:徐晖

    城中每人都是繁华市声的匆匆过客。本书作者从事新闻传媒工作,他出于职业习惯而从“杂多”的角度抒发对这座城市的情感,追寻一个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迷梦。他还以最普通的相机和最普通的技术拍摄这座城市的图景,取景的角度是生活于这城中的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寻找的。 目录: 11第一篇:追寻僻远的南方古城走向近代国际都会的足迹 24一、广州在哪里——从任嚣城到赵佗城 31 二、南洋遥远——两汉六朝时期的海上历程 36 三、唐朝的广州生活 42 四、宋朝:广州城市建设的辉煌时期 46 五、五百年故侯安在——镇海楼头望广州 55第二篇:广州三百年:那些似觉清晰却依然迷蒙的往事 一、黄埔大舶映云日 二、十三行的变幻人生 三、近代报刊双城记:从广州到马六甲 四、荔湾深处 西关人家 五、“一声炮响,义律埋城”——重寻故迹三元里 第三篇:古城的衰落 110 一、粤海余晖:一个被迅速抛离的残旧之城 118 二、在最边缘处重归宁静 127 三、呵!中轴线 135 四、恬淡于漫长的沉寂 143 第四篇:20世纪末的历史契机:最好的和最差的时机 154 一、走向复兴——重燃历史之光 161 二、广州需要有多大? 166 三、哪里是城市的中心? 172 四、在市民中间 177 五、城市细节 183 六、东风路——城市败笔 186 七、骑楼与西关大屋的现代畅想 191 八、虚拟城市图景 195 九、晚望白云山下的亮光 203 第五篇:广州这个地方——在街区各处见到的场所 214 一、行走于历史中——越秀山下小北路与应元路之间的街景 218 二、老城尺度——财政厅前地 222 三、小巷市井本色——维新横的街景 225 四、城市的质朴与谦逊——黄沙詹天佑纪念广场 228 五、走向烦嚣——夕阳残照上下九 231 六、想起远航时代——沙面大街的街心花园 234 七、时间停滞于悠远时光——东山龟港大马路上的老城景致 237 八、在魅惑漩流中下沉——天河十字路口的维多利街场 240 九、深陷城市峡谷——珠江新城华夏路街头眺望 247 第六篇:古老的广州远去了 262 一、对这城市我们知道了多少? 271 二、广州作为一种生活观念 281 三、古老的广州远去了!
  • 老广新游

    作者:大话国

    《老广新游》是一本以热诚去绘制广州特色地方的作品,带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情,以地道广州人的角度介绍广州。穿梭传统中轴,倒数几代人的集体回忆;忘不了广州塔,在高空中俯瞰都市交响梦;骑楼下穿街过巷,寻觅诱惑味蕾的西关味道;新河浦散漫游荡,迷失于红房子的拐角处;静候沙面岛的午后,在西洋光影中流连忘返;深呼吸象牙塔的书卷气,抚摸中大校园的历史年轮;芳村市场一路淘宝,囊中羞涩也在所不惜;赏心悦目的手绘将会带着你畅游广州,浓浓的粤式风情一定让你乐在其中。
  • 湿碎广州

    作者:陈扬

    《南方都市报》“早茶”专栏合辑
  • 广州沉香笔记

    作者:王美怡

    《广州沉香笔记》讲述旧城广州的前尘影事,永不消逝的风物人生,宛若沉香的简静之美!《沉香笔记》试图“在正史的参天大树上寻找不小心被遗忘的细小花瓣”,其背后折射的是耐人寻味的历史观感。疏离由强势话语撰写的单线大写的正史,进而通过细节描写来对小历史和复数历史进行书写,以此来拆解和颠覆大历史,呈现历史面目的多元化,这正是《沉香笔记》与新历史主义的“小历史”观感互为契合之处,新历史主义批评家格林布拉特认为,新历史主义不是回归历史,而是提供一种对历史的阐释,为王者书写的大历史是充满谎言的、单线条化的;而小历史是具体的,它坚固地镶嵌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表现途径是多线条化的。因此,格林布拉特主张要将目光投向那些普通史家或不屑关注、或难以发现、或识而不察的历史细部,进行纵深开掘和独特阐释,进而构筑出各种复线的小写历史。小写历史的丰富具体性让微弱沉寂的历史事件发出了声音,让大历史丰碑遮蔽之下的人和事浮出了历史地表,从而展现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小历史,作为历史书写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使历史书写范式产生重大变化。近年,在赵柏田的《岩中花树》、王笛的《街头文化》等文本中都可窥见此种书写范式的踪迹。相比同类作品,《沉香笔记》的范式之新则更多体现为观察视角的独特化。视角作为建构文本叙事机理的首要元素,使文本在小历史的视域下,从区域史研究进入到一个更广大与密实的空间。这一空间便是特定历史中普通人生存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宏大历史空间中宏伟叙事的空泛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沉香笔记》向我们贡献了它的独特价值,即让“人”重回历史书写的重心,将人的生存体验的繁复性作为历史书写孜孜不倦表现的中心,体现出历史写作的人文取向,而非只将人物作为勾勒历史与事件的道具。 在王美怡笔下,细节“像串在日子上的花朵”,散发着历史的诗意香气:在《街巷》中,她不厌其烦地罗列街道的名字,因为“一座城市,因为有了这些地名,也就开始有了细节,有了故事。”如果说在这些篇目中,作者通过采拾细节表现历史,更多停留在叙述的表层经验与感性体验上,那么,文本中那些以历史人物为表现主体的篇目之中,细节则成为了作者观照历史的一种理性视角。 在《白云楼》中许广平的独特个性,通过她在修改《鲁迅年谱》时,将“以爱情相结合”改为“与许广平同居”这一耐人寻味的细节得以精妙的展现。细节以出乎意料的张力,使许多已被定格化的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细节相对于宏大事件来说更能显现人性心理的细微之处,它于大历史的隙缝中显现,要么弥补了大历史叙述下人性的模糊暧昧,要么颠覆了大历史演绎中人物的意识形态特征化,它以其细小尖锐的芒刺刺痛了大历史的神经中枢。 在《太史第》中,江太史起伏的人生际遇没能吸引作者更多的关注,叙事的触觉独辟路径,向这座深宅大院的日常生活层面摄照,太史第中美食盛宴一度辉煌,各种菜式在作者笔下通过史料得以精致细叙,而这位遍尝人间美食、深具美食家格调和情怀的人物在风烛残年,却被土改中的乡民强行用箩筐抬回南海老家进行批斗,一代美食家竟以绝食而终。筵开盛宴与绝食而终,写尽人世繁华之后,笔触迅疾而下戛然而止,人生之苍凉依托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得以意外地呈现,这种类似张爱玲笔下“反高潮”的艺术效果,正是借助以细节观照历史的独特视角得以实现。 小历史从大历史根部逃逸,细节在小历史经脉的滋长蔓延间展开复活之旅,在呈现历史史料的丰富与多样性的同时,它也使正史的根脉旁密布了众多的根枝节杈,单线历史从而呈复线化发展,城市历史的织体生长得更加密实与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