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张柠

  • 土地的黄昏

    作者:张柠

    这是一本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实验性著作。本书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乡土文化结构、乡村经验及其微观权力形态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时间、空间、器物、实践的符号分析,细腻地叙述了宏观权力结构在乡村经验各个层面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对乡土社会的“事实呈现”,该书进一步将分析引向农民心理学、乡土哲学和精神现象学领域,可视为一部乡土文化“小百科”。该书将理论逻辑融会于文学叙述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土地的黄昏

    作者:张柠 编

    这是一部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实验性著作。本书试图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方法,对中国乡村经验及其微观权力形态进行全面的文化分析。与历史学家和社会问题专家的宏观权力分析视野不同的是,本书从微观权力以及经验冲突角度入手,通过对时间、空间、嚣物、身体动作的哲学和心理学分析,更为细腻地叙述了宏观权力结构在乡村经验的各个层面(比如乡村器物——农具、家具、玩具层面、身份等级层面,乡村的时间体验和空间经验层面,微观社会学的身体姿态和表现层面等)的转化过程。本书涉及到乡村时空哲学、农民心态分析、器物现象分析等方法,但所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乡村微观权力形态分析的通道,也是重现(重新编码)乡村经验的方法。本书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理论逻辑融会于叙事过程之中的方式,全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再造文学巴别塔

    作者:张柠

    《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为“共和国文学60年”第1卷,内容涉及1949-1966年间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的简况。《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是作者在参与编撰《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过程中积累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一些重大问题主观评价较少,以客观材料的陈述为主。《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特别关注当代中国文学前17年的文学生产环境、作家队伍的形成、作家管理和培养模式、作品生产和传播方式、重大社会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以及在这种特殊的文学环境之中,文学叙事模式、抒情风格等文学形式和文体学的形成机制。从这一线索的梳理中,不仅可以看出一种“一体化”的文学格局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一体化”的文体风格的形成过程,以及作家想象方式的单一化过程。《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材料丰富,史论结合,并对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 文化的病症

    作者:张柠

    《文化的病症——中国当代经济研究》一书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作者张柠的批判理性,与那种自我闭抑的学院传统无关。他来自大众文化批评的前线,他是“修鞋匠”式的精细的观察者,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对文化时尚和市场运作了如指掌,在资讯的资源上具备了强大的优势。第一章《文学商品化的起源》是罕见的杰作,其中对农民、农贸市场和农民的市场趣味的深切读解,完全取决于他长达数十年的个人经验。张柠是从乡村走向城市的一个范例。他的个人经验和生命知识成功地融入了他的写作,使之散发出犀利而精确的显微镜式的魅力。所有这些都是闭抑的学院学术和学理所无法企及的。
  • 白垩纪文学备忘录

    作者:张柠

    本书以“白垩纪文学备忘录”为名,是因为作者认为,在媒介与科技畸形发达的今天,文学或诗的语言这个奇异的“物种”,或许会像白垩纪的恐龙一样濒临灭绝,但它同样会以特殊的形式混迹于新的语言和符号世界,并在其中播撒文学的基因。书的内容既有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评价,也有对古典作家和经典名著的细读和全新阐释,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媒介与科技高度发达时代的文学境遇。书在写作上一改书斋式的枯燥文风,偏重阅读感受和经验阐释,视野开阔,思考深刻,文字流畅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