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兰经

  • 古兰经故事

    作者:[叙利亚] 艾哈迈德.雅西尔.法鲁克

    《古兰经》中的这些故事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国家普遍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确实,先知们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任劳任怨、积极进取、洁身自重、临危不惧、宽宏坚忍、劝善止恶、敬老爱幼、赈困济贫、意志顽强、信仰忠诚……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不光是每一个穆斯林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典范,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准则。同时,从故事中讲述的古老部族的兴衰成败,告诫我们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 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

    作者:穆斯塔发·本·穆罕默德艾玛热 编

    圣训(al—Hadith al—NabaWi)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立教的言行记录。阿拉伯语“ الحديث”的意译,又称“逊奈”(Sunnah,即行为、常道)、“艾赫巴尔”(Akhbar,即消息、表述),有时亦称“伊特拉”('Itrah)。中国穆斯林学者还译作圣谕,有时亦称为穆圣的嘉言懿行。穆罕默德弟子谈论宗教、经训和实践教理的重要言行,凡经他认可和赞许的也被列为圣训的范围。圣训为伊斯兰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经辑录定本的圣训集被视为仅次于《古兰经》的基本经典,是对《古兰经》基本思想的阐释,它对整个伊斯兰教的教义、教律、教制、礼仪和道德作出了全面回答和论述。成为后世各派法学家立法、制法的第二位渊源和依据,也是历代教职人员、学者进行宣教和立论、立说的依据,故受到穆斯林的高度尊崇。
  • 古兰经译注

    作者:

    在伊斯兰世界里认为《古兰经》是安拉降给至贵圣人穆罕默德的经典。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宗教经典之一,但由于宗教信徒本身分布广泛,故而各国都有不同版本。这部约80万字的译注抛开了各种非阿拉伯语译本,注释所依据的注释参考书,都是从多种阿拉伯文版本中选出来的,力求使之成为当前最具权威的汉译注释本。 《〈古兰经〉译注》的护封、内封、环扉由回族青年艺术设计家程全盛先生设计,伊斯兰艺术风格明显,书卷版面右为阿拉伯文经文,左为汉文译文,对应排列,版面下方为简明注释,使人在阅读经文、译文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经文大意。此书即可在各种宗教活动场合诵读,又可翻译、讲解,这是一部有初中文化程度即可阅读的翻译和注释作品,译文通俗贴切,注释简而明了,从这部16开版面、840多页目、万言译文和一万一千多条注释组成的80多万字的书中,可以体味这位穆斯林老人的学识和信仰。
  • 古兰经注

    作者:伊本·凯西尔

    《古兰经注》在尊重原意的前提下,沿用了学术界约定俗成的一些译法,书中所出现的人名、地名和书名与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基本一致,且与阿拉伯原文本的格式保持一致。《古兰经注》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古兰经

    作者:

    古兰经据称是安拉在穆圣二十三年(公元610—632)的传教活动中适时地零星地用阿拉伯文降示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典。一千三百年来,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的各国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根本法典。它既是伊斯兰信条的源泉和教法创制的依据,也是一切穆斯林的行动指南和道德规范的准则。 古兰经有多种中文译本。本软件选用了马坚先生的译本。马坚先生(1906-1978),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他的《古兰经》译本译文忠实准确,文字简洁流畅,风格古朴清新,受到广大穆斯林的肯定和高度评价。1987年(回历1407年)经沙特阿拉伯王国朝觐义产部督导,马坚先生的译本随《古兰经》阿拉伯文原文一起出版,发行到世界各地,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影响最大的《古兰经》汉译本。
  • 古兰经故事

    作者:杨宗山

    《古兰经故事》是以《古兰经》讲述的故事传说为基础加工编写的融知识性和文艺性为一体的通俗读物,在选材上力求忠实于《古兰经》原文。故事内容的详略取舍,力求与《古兰经》及其经注相吻合,某些细节描写和气氛渲染,力求有所依据和参考。《古兰经故事》的重点是古代众先知的故事,人物按其所处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为了保持内在联系较密的多则故事之间的连贯性,《古兰经故事》把它们合并为一则,如“以色列三代君主”。
  • 中文译解古兰经

    作者:

    القرآن الكريم وترجمة معانيه إلى اللغة الصينية 中文译解古兰经 مجمع الملك فهد لطباعة المصحف الشريف 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刷局 译者简介: 马坚先生(1906-1978),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回族,中国云南省个旧市沙甸村人。早年曾就读于云南省昆明明德中学,后到西北宁夏固原,师从著名经师虎嵩山学习伊斯兰典籍。 1929年到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商埠和港口城市上海,入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专修阿拉伯语及经籍,兼学英语,1931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同年12月由中国回教学会选派,随中国首批留埃学生团赴开罗,1934年毕业于爱资哈尔大学预科,1939年毕业于开罗阿拉伯语高等师范学院。1939年至1946年期间辗转于上海、云南等地,从事伊斯兰文化教育,并潜心于《古兰经》的研究和翻译。1946年到北京大学工作,一直担任东方语言学系教授、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1949年曾作为中国穆斯林杰出人物,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从1954年到逝世前,连续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马坚先生还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后任该会常务委员,此外,还曾担任中国亚非学会理事等职。 马坚先生通晓汉、阿两种语言文化,兼通波、英两种语言,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毕生从事伊斯兰学术研究和阿拉伯语教学科研工作,其卓著成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马坚先生曾翻译出版过大量宗教著作,其中最重要和最具影响的是《古兰经》全译本。马坚先生毕生从事《古兰经》的翻译工作和研究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他的宿愿,传播伊斯兰教义,直接作用首先是帮助中国穆斯林克服语言障碍,领悟古兰真意,消除教派隔阂。早在1934年他在开罗发表《中国伊斯兰教概观》一书时,就曾对中国穆斯林中某些偏离教义的现象和教派纷争导致“老死不相往来”乃至“近乎引起流血冲突”的问题作过具体的分析。此后他又在1949年出版的《古兰经》汉译本(上册)译者序中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说“一般回民不能深切地了解《古兰经》,也就不能本着《古兰经》的教训精诚团结,互助合作,发扬文化,为人民服务。”因此,他把翻译《古兰经》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曾对好友纳忠先生表示,翻译《古兰经》是他一生要做的两件大事之一,表达了让天下穆斯林都能在古兰精神的照耀下同心协力、和衷共济的根本大愿。1939年,他从埃及学成归国后,潜心《古兰经》翻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经文前八卷译注本(即前面提到的上册)。但在此后的20年间,因忙于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发展以及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整个译稿的修改和加注工作未能持续进行,直到晚年他才得以完成全书的翻译工作。 马坚先生的《古兰经》译本译文忠实准确,文字简洁流畅,风格古朴清新,受到广大穆斯林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正如中国当代回族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所说:在忠实、明白、流利三者并举的要求下,我相信,这个译本“是超过以前所有的译本的”。马坚先生译的《古兰经》于1981年在中国出版后,发行量达10万册以上。此后,又于1987年(回历1407年)经沙特阿拉伯王国朝觐义产部督导,随《古兰经》阿拉伯文原文一起出版,发行到世界各地,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影响最大的《古兰经》汉译本。
  • 古兰经

    作者:

    古兰经据称是安拉在穆圣二十三年(公元610—632)的传教活动中适时地零星地用阿拉伯文降示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典。一千三百年来,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的各国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根本法典。它既是伊斯兰信条的源泉和教法创制的依据,也是一切穆斯林的行动指南和道德规范的准则。古兰经有多种中文译本。马坚先生的《古兰经》译本译文忠实准确,文字简洁流畅,风格古朴清新,受到广大穆斯林的肯定和高度评价。1987年(回历1407年)经沙特阿拉伯王国朝觐义产部督导,马坚先生的译本随《古兰经》阿拉伯文原文一起出版,发行到世界各地,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影响最大的《古兰经》汉译本。 我社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马坚先生的汉译本,一直畅销不衰,并远布海外,在国内外穆斯林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沙特阿拉伯定为国际汉文《古兰经》钦定本。此次应广大读者要求,新版重印,以全新的面貌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