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器物

  • 食器之美

    作者:[日] 高木教雄,[日] 石井宏明

    体现日本民艺大师柳宗理“实用之美”的白瓷酱油壶;传承两百年的小久慈烧煎茶碗;当代最受欢迎的工业设计大师马克·纽森充满未来想象的彩色沥水盘;法国设计鬼才菲利普·史塔克科幻感十足的外星人榨汁器…… 六十六件设计大师精心打造的食器,既有极简时尚的西方现代之作,也有古朴温润的东方手作好物;将温暖与自然的元素融入冰冷的工业设计,让“器物之美”进入日常生活。用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它们悠长的韵味。
  • 赤木家的食器柜

    作者:[日]赤木明登 / 赤木智子

    民艺家、生活美学家们会如何选择器物、处理日常饮食? 日本漆艺家、散文家赤木明登、赤木智子夫妇为我们精选自家食器柜中的200件器皿加以展示、点评。这些伴随他们生活三十余年的器物极具实用性又反映着不同年代的美学风格,牵动着二人从艺廊相识、结婚、儿女出世,到决心辞职做漆器、拜师学艺、举办出道展等诸多人生大事的回忆。食器之外,他们的料理笔记则记录着能登山野与大海中的各种自然美味与制作方法。食与器,审美与生活,自然与人在这里呈现出动人的调和。
  • 最美之物

    作者:[日] SML公司 编

    柳宗悦说,最美之物,并非诞生于天才之手,而是诞生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最美之物》是一场有温度的日本器物之旅,我们可以看到匠人是如何经受历练,又以怎样心绪成就一件最美器物;我们可以体会真实民艺职人孜孜不倦的坚持,又以怎样姿态面对日新月异的潮流;最美之物是朴拙日常之器,是温和、倔强的民艺之魂,更是认真生活的热忱之心。
  • 日日之器

    作者:[日]祥见知生

    祥见知生是这样一位作家和生活道具店主,她寻访各地陶作家,悉心使用并照顾他们的作品。透过使用而获得的体验和智慧,尤为珍贵。饭碗该如何使用、圈足该怎么欣赏、哪种器皿更适合应季的蔬食……祥见知生利用自然光线拍摄实物写真,更与陶作家交流学习。 这些与陶器相遇交流的意趣、方法、故事,成就了这一本《日日之器》,献给你。
  • 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中国家具

    作者:克雷格·克鲁纳斯

    《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中国家具》翻译自克雷格·克鲁纳斯所著,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系列丛书之《中国家具》。作者以维博历年所藏珍贵的中国家具为出发点,以家具功能分类为主线,以木材和家具制造中的拼接方法为副线,在探讨家具功能之余,更试图揭示不同类型的家具与时代和地域背景之间的不可分离、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英国的中国家具专家,克雷格·克鲁纳斯对中国家具的审视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角度,其从文学作品和版画中寻求线索、旁征博引,也使《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中国家具》更富有阅读的趣味性。此外,数十幅维博所藏中国家具的精美彩图,也使我们得以领略流失海外的家具珍品的原貌。《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中国家具》适宜于中国家具收藏者、爱好者和研究人士阅读。
  •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卷2)

    作者:本社

    装饰是人类的本能,它萌发于每一个健康的心灵,它活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古到今,只要有人类的痕迹,也必定留下装饰的痕迹。可装饰究竟是什么:装饰是一种物品?装饰是一种艺术风格?装饰是一种附属物?装饰是艺术的点缀还是艺术的精华?装饰决定一切还是装饰无关紧要?我们常常难以回答。我们只知道,要想把装饰从地球上剔除就像把水分从世界上挤干一样不可思义。 装饰可以是一种物件,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供人玩赏。装饰也可以是一种艺术风格,可这种特有的风格却开启了人们的内心视象,让人看到了一种夸张而修饰过了的自然景象。无论是作为供人玩赏的装饰品,还是作为艺术风格而起修饰作用,它附属的属性似乎在所难免。
  • 椀一式

    作者:[日]原研哉

    《椀一式》是一本介绍日本漆器的书。日本漆器最有名的产地是飞驒春庆,其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景德镇在中国陶瓷界的地位。但在工业化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当下,日本的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一方面是传统手艺人的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传统器具造型难以创新,大众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质疑;另一方面是设计师们对传统工艺望而却步,并不能将其信手拈入设计之中,究其缘由,则在于他们对于传统的造型经验性的理解之中。为了让日本设计师和传统手艺继承人一起解决这些困局,日本设计师协会邀请了日本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八位设计师与飞驒春庆传统手艺人一起设计制作了八套日用漆器餐具。
  • 文房清玩-笺纸

    作者:刘运峰

    《文房清玩:笺纸》从鲁迅给许广平的信谈起,介绍了笺纸的来历与演变,笺纸的制作、用途、题材以及绘制方法,并介绍了部分画笺名家、刻笺高手以及他们的作品,书中还通过几种著名的笺纸和笺谱,介绍了笺纸收藏与市场价值。
  • 食与器

    作者:王绍强,赖秋萍

    民以食为天,食物维系着亲情,食物带来了团聚。布餐就像一场演出,每次的用餐都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角色,餐桌上的美感和食物是否美味,一样重要。食器,是食物最好的伙伴,一刀,一叉,一匙,一筷,一杯,一碗,一碟,顺手拈来。这些食器总是默默无闻,循规蹈矩地充当着时光的配角,纵使说不上是视觉的盛宴,但一定是温暖的画面。 《食与器:一日三餐的视觉味道》细品国民陶艺设计才女李乐、日本玻璃工坊创始人辻野刚、生活器创作鬼才大治将典、隐世木食器大师 Daria & Jarek Berdak夫妇等13位国内外设计师、创意人的食器作品,一百多张高清彩图,从手稿、手作过程到器物成品,窥探最真实的食器诞生过程,领略从传统到创新的独特魅力,分享设计师和创意人的生活态度。听他们把自己与食器的故事娓娓道来。
  • 沈从文说文物·器物篇

    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 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以珍贵文物图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器物之美。 ◆美图美文,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有关器物类的考古鉴赏文章,将历史文献和实物考证相结合,对中国古代镜子、陶瓷、玻璃、犀角器等工艺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谈古代工艺对于现在的参考价值。
  • 骨董说奇珍

    作者:陈重远

    《骨董说奇珍》内容简介:琉璃厂街上古玩铺林立,比书铺还多,可没一家是二百年老字号。李德祥的父亲在博古斋学徒,从他嘴里说出博古斋是火烧圆明园前两年,即咸丰八年开的老字号,清末民初这家字号不见了。“九·一八事变”后,在琉璃厂街上又有了博古斋这家字号。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政策后,琉璃厂恢复一些古玩铺的老字号,博古斋设在东琉璃厂中间路北的文化街市上。
  • 奇器图说

    作者:

    《奇器图说:诸种奇异器物的制作与使用》内容简介:明朝末年,西洋教士邓玉函与中国制器奇人王徵共撰的《奇器图说》,是西方机械制造学与中国古代日用器具制造结合的第一部专著。卷一讲述了有关重心、重力线、比重、浮力、压强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定理、定律。卷二则把机械制造的常见元件分作六类,即天平、等子、杠杆、滑车、圆轮和螺旋等,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使用原理和计算方法。卷三为实用器械的制作图,包括起重十一图,引重四图,转重二图,取水九图,转磨十五图,解木四图,解石、转碓、书架、水日晷、代耕各一图,水铳四图,总计五十四图,并附有详细说解。 为了便于当代读者轻松阅读并运用其中的知识,我们对全书进行了白话精译,并参考《诸器图说》补入了更多器具的制造原理和方法,是了解古代制器的全面读本。
  • 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

    作者:伍嘉恩 Grace Wu Bruce

    《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作者伍嘉恩为香港资深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家,目前是明式家具高端收藏业中一位颇具影响的专业行家。本书以作者融收藏、鉴赏、研习于一身的独特视角,总结从业二十余年来经眼经手、几乎囊括所有门类的经典古典明式家具(以珍贵黄花梨材质为主)个例,分析家具结构造法与质料,联系明代生活背景及制造历史;更有趣的是,个例中往往迁及或有趣辗转或高潮迭起的收藏故事,皆为作者亲历,亦都一一收入附列于个例之后。 本书内容信息量广阔,与已有相关书籍相比,更囊括大量流散世界各地不为人知的明式家具经典个例,加之作者古雅的文风,以及古典明式家具与现代装帧完美结合的设计呈现,展卷而读,对个中好者而言将是一次别样的优美体验。 “在古典明式家具各种类中,挑选优秀上成的实例,略谈他们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变化,何为标准,何为特征,也说及传世品中哪种是主流,什么是稀少的品种。至于实例木材用料方面,主要是黄花梨,因为明末清初家具传世品,绝大部分是硬木造,而硬木制的家具,又以黄花梨木为主,其他硬木属少数。另外,在开篇与结尾就铺陈明式家具的中国与世界分布情况,及略谈他们的市场价值。 自1985年掀起中国明式家具热,在全球古董艺术中心,家具人开始举办或大或小各种明式家具活动,如展览、研讨会、拍卖会等。这些事宜,笔者不是直接参与,就是近距离观察,至少也得知事在进行中,所以文中也加插些这二十多年家具圈中的人和事,并在附录中以大事记式列出,做个记录。”——伍嘉恩
  • 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

    作者:徐中舒

    1947年中研院第一届院士评选,徐中舒先生以“用古文字与古器物研究古代文化制度”之重大贡献获得候选人资格,本书以“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为题,酌选徐先生在古器物方面的经典文章,重编一册,收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 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

    作者:子川

    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ISBN:9787500313687,作者:子川 著
  • 二战德国战利品

    作者:托马斯·M·约翰逊

    《二战德国战利品》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能与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相比,多彩而又壮观的军用物品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二战德国战利品》通过600张高清彩图,分为九个类别,详述二战中德军被缴获的战利品。具体内容有:军帽、制服和徽标、刀剑类、勋章和奖章、文件和纸制品、旗帜和军旗、金银瓷器、枪械、胸牌类。每幅图均有文字介绍,叙述该战利品的获得经过以及有关军事知识。 海报:
  •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作者:香港中文大学,第一历史档案馆

    造办处是清宫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于康熙年间成立,营运至一九二四年。造办处由皇帝特派的内务府大臣管理,先后设有六十多个专业作坊,与皇室的起居息息相关,除制造、修缮、收藏御用品外,还参与装修陈设、舆图绘制、兵工制造、贡品收发、罚没处置以及洋人管理等事宜,是宫中具有实权的特殊机构。造办处档案如实地记录了各类宫廷制品的名称、来源、时间、规格、用料、开销、工序、去处以及皇帝的旨意,为清代工艺制作研究和文物鉴定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而其中有关皇家宫殿园囿、各类典礼活计、贡品赏赐、洋人供职、匠役管理、查抄家产等记录,是研究清代宫廷文化、民族关系、宗藩礼仪、中西交流等问题最具权威的第一手资料。造办处档案完整地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按档簿类和折件类两大系列推出,系列内采用编年体例。第一期档簿类,辑录造办处档簿五千余部,总计出版一百十一册;第二期折件类,辑录造办处折件类档案七万余件,预计出版九十册,年代自康熙至宣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文物馆将联手进行深层次开发:按人名、地名、作品等编制中英文分类索引;档案与清宫藏品对照研究;翻译出版有关造办处的满文档案;建立「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研究文库」;与海内外有关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共同开展「造办处档案与清宫文物」专题研究;举行「清宫造办工艺特展」等,以推动清宫文化与文物研究。 全书共55册,定价:38000元人民币。 北京华翰轩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有售 联系电话:13146812822(陈先生) 010-84651957 QQ:25261020 电子邮箱:hhxy88@163.com 网址:www.hhxybook.com
  • 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器皿

    作者:陆锡兴编

    器皿的古今之变,虽然一时难有察觉,却是客观存在的。商周礼器经过春秋、战国,到汉代已经所剩无几,汉人对前代的铜器多不认识,所以后汉经学家制定礼器多不合古制。直到北宋,金石之学兴起,把古钟鼎彝器图写成书,追三代贵遗风,禆益庙堂,宋、元、明、清四朝,无不受其影响。古人笔记杂着零星记载的各种用器,大多语焉不详,缺乏研究,仅仅可以看作资料,器皿作为专门学问,应该从宋代的考古之学开始。 本书是广泛收列各种器物名称,包括正名、别名、俗称、古名、今名等:整体及部件名称。共收词五千九百二十五条,正文插图一千九百零七幅。
  • 中国古舆服论丛

    作者:孙机

    1951年,孙机先生师从沈从文先生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曾协助整理中国古代铜镜。进入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宿白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汉唐时期的中国文物。他所撰写的《中国古舆服论丛》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车制、马饰、冠、服、化妆作了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