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土耳其

  • 奥斯曼之影

    作者:[美]阿兰·米哈伊尔(Alan Mikhail)

    耶鲁大学历史系主任修正现代世界起源叙事的重磅新作。

    奥尔罕•帕慕克推荐,安德鲁•卡内基杰出非虚构作品奖提名作品

    以一位冷酷苏丹的生平为主干,勾勒出:

    ●奥斯曼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传奇历程

    ●奥斯曼帝国的宫斗大戏

    ●奥斯曼与波斯、埃及、西班牙在地中海和中东的缠斗

    ●大航海、宗教改革背后的东方推手

    【内容简介】

    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千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欧洲震动。随后半个世纪,奥斯曼人继续扩张。到了16世纪初,虽然扩张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奥斯曼仍是一个以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为主体的中等国家,直到它迎来了第九任苏丹:塞利姆一世(1470—1520)。

    塞利姆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孙子。作为非长子的他本与苏丹大位无缘。然而,由于哥哥与父亲反目,他借机通过政变成为苏丹。登上大位的塞利姆发动了三次东征。查尔迪兰战役,塞利姆击败了势头正盛的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开国君主伊斯玛仪,压制了萨法维的上升势头,也拉开了伊斯兰教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持续斗争的序幕。达比克草原战役,塞利姆一天便击溃了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马穆鲁克苏丹阵亡,阿勒颇、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等名城相继落入塞利姆手中。赖丹尼耶之战,塞利姆不到一个小时便再次大败马穆鲁克军队。不久,塞利姆在马穆鲁克首都开罗称哈里发,确立了在伊斯兰世界的至尊地位。短短不到4年,奥斯曼帝国就在塞利姆的领导下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帝国。

    塞利姆不仅重塑了奥斯曼帝国和中东的政治生态,在他带领下蒸蒸日上的帝国还将影响辐射到了全球。帝国对东西方商路的垄断,导致哥伦布等人冒险穿越大西洋,最终发现了新大陆。而殖民美洲的欧洲人也用他们在旧大陆与奥斯曼人打交道的方式,与印第安人打交道,从而引发了新大陆的一系列冲突。同时,帝国的扩张也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压迫感,一些欧洲人将欧洲相较于奥斯曼的劣势归因为道德堕落,主流信仰遭到挑战。因此,倘若忽略奥斯曼帝国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完整地理解大航海时代和现代早期的世界。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塞利姆的传记,充斥着手足相残、父子反目、诸子夺嫡等权斗故事,以及塞利姆的赫赫战功;也是一部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描绘1470—1520年全球历史的创新之作,强调了奥斯曼帝国在大航海、宗教改革等重大事件背后的作用,补全了我们对现代世界起源的认知图景。

    “奥斯曼之影”与“真主之影”永远投在了世界上。

    【编辑推荐】

    ●奥斯曼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传奇历程。短短不到10年时间,一个中等强国便成为横跨三大洲的世界帝国。扩张中的奥斯曼帝国、初创的波斯萨法维帝国、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垄断了欧亚商路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四股势力相遇,为何奥斯曼帝国最终主宰了中东和地中海?

    ●抛弃欧洲中心论,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重新书写1500年前后的全球史,重新解释现代世界的起源。欧洲人的大航海不再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主旋律,而是笼罩在奥斯曼帝国扩张的阴影下;哥伦布、达•伽马等人不再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主角,奥斯曼苏丹塞利姆才是;宗教改革、欧洲人在新大陆和印第安人的冲突,背后也都有一只东方推手;塑造现代世界的不只有欧洲,还有奥斯曼帝国!

    ●以一位冷酷苏丹传奇的一生,全景展现奥斯曼帝国的宫廷斗争和对外扩张。他出生于帝国边陲,从小便目睹了叔父和父亲的生死斗争;他年轻时便表现出了杰出政治家的能力,积极结交实力派,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本与苏丹大位无缘,却最终通过手足相残、逼父退位等手段成功上位;他在位只有8年,却大败波斯萨法维王朝,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使迅速帝国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他却经常被历史学家忽略,他就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九任苏丹:塞利姆一世。

    ●奥尔罕•帕慕克推荐。安德鲁•卡内基非虚构作品奖提名作品,《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出版人周刊》《今日历史》年度图书,《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选书。彼得•弗兰科潘、玛丽•比尔德、伊恩•莫里斯、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等诸多学术大咖倾力推荐。

    【各界人士及媒体推荐】

    米哈伊尔是一位非常有独创性的历史学家。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扣人心弦……一项引人注目的的重要修正。米哈伊尔对现代社会的重新解释是雄心勃勃的、带有挑战色彩的……正如人们对一位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所期望的那样,米哈伊尔的写作很有权威性。他的写作很生动,也很容易让人理解,这意味着这本书虽然学术,但颇具可读性,读起来津津有味、令人越快……一部关于大变革时代奥斯曼帝国的优秀入门读物。

    ——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

    奥斯曼帝国深藏在现代世界背后。米哈伊尔的这本新书很好地介绍了奥斯曼历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苏丹塞利姆一世。

    ——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作者

    本书充满了跨文化交流的细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米哈伊尔的另一个主题:奥斯曼帝国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他将他的这本书称作一种修正主义的解释……强调伊斯兰教在塑造欧洲历史、美洲历史和美国历史的一些基本面向时所扮演的角色。由此出发,他说,“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产生了,它将推翻主导了人类上千年的信念。不管政治家、学者和传统历史学家喜不喜欢,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由奥斯曼帝国塑造的”……这个故事总是很有趣……一本历史书所能获得的最大褒奖就是它将让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

    ——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

    米哈伊尔对苏丹塞利姆及其征服和改革的研究,正确地将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教置于早期现代史的核心地位。一本既重要又生动的作品。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得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马丁•盖尔归来》作者

    天才的历史学家阿兰•米哈伊尔讲述了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的一生,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堪比《权力的游戏》。通过宫廷阴谋、战争、手足相残和纯粹的马基雅维利式狡诈,塞利姆在16世纪从默默无闻一步步登上世界权力的顶峰。但是,米哈伊尔所写的历史远不止塞利姆非凡的一生。本书是对世界现代史叙事的一次激进式修正,认为奥斯曼帝国在刺激哥伦布航海,困扰欧洲民族国家的恐惧和野心,以及深刻影响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自我理解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沿着这条研究路径,米哈伊尔表明,塞利姆统治下的穆斯林文化在很多方面比基督教西方的文化更进步、更宽容、更具世界性。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普利策奖得主,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特聘教授,《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作者

    米哈伊尔的这部巨著是地缘政治方面的杰作,书中对西方自诩的主宰地位做了深入研究,对西方历史上以种族为中心的自大做了非常值得的、亡羊补牢式的修正。阅读本书是一场重要的学习经历。

    ——戴维•利弗林•刘易斯(David Levering Lewis),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得主,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真主的锻炉:伊斯兰和欧洲的形成,570—1250》作者

    像他的作品一样,米哈伊尔的野心是很大的,他将三四本书的内容融合进一本书里。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一部快节奏的传记,讲述了主人公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被控谋杀父亲,以及战场上的战功等故事,因此可读性很强。

    ——马克•梅佐尔(Mark Mazower),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巴尔干五百年》作者

    米哈伊尔的这本书是一部令人惊叹的全球史作品。通过考察天主教大西洋与伊斯兰教地中海之间漫长而纠结的互动,米哈伊尔提出了一个大胆且完全令人信服的新方法来思考现代世界的起源……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格雷格•格兰丁(Greg Grandin),班克罗夫特奖得主,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必然帝国:奴役、自由与新世界的骗局》作者

    米哈伊尔敏锐地重现了哥伦布时代一位土耳其苏丹的生活。塞利姆一心追求全球霸权,通过压制东部邻国和欧洲基督教势力,戏剧性地扩张了他的奥斯曼帝国。通过探索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过去的竞争和相互影响,米哈伊尔提供了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新见解。

    ——艾伦•泰勒(Alan Taylor),普利策奖得主,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企鹅美国史”第一卷作者

    作为耶鲁大学历史系主任和研究奥斯曼历史的专家,米哈伊尔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极具影响力的苏丹是如何定义他的时代并让世界臣服于他的……米哈伊尔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描绘了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中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贾斯廷•马罗齐(Justin Marozzi),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白金汉大学高级研究员,《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作者

    阿兰•米哈伊尔用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不是从欧洲各王国狭小的疆域写起,而是从1492年左右奥斯曼帝国的巅峰时期写起。当苏丹塞利姆和他的军队征服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大片土地时,哥伦布和少数几个同伴正在寻找绕过强大的伊斯兰势力的途径……本书会改变你对过去和现在的看法。

    ——戴维•奈恩伯格(David Nirenberg),芝加哥大学神学院院长,《邻近的信仰:中世纪和今天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这本深入研究和优雅书写的书恢复了奥斯曼帝国在世界历史上应有的地位。米哈伊尔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欧洲以外的领导人在塑造我们所知的世界方面发挥的强有力作用。

    ——安妮特•戈登-里德(Annette Gordon-Reed),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蒙蒂塞洛的海明斯一家》作者

    在本书中,米哈伊尔使读者重新校准了自己的历史感。在他对征服和探索时代的描述中,地位崇高的是奥斯曼苏丹塞利姆,而不是哥伦布或达•伽马。这位武士苏丹将自己统治的辽阔疆域扩大了一倍,使帝国成为三大洲的威胁。米哈伊尔追溯了这场震动从中国到墨西哥造成的全球影响,认为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充满野心的政治世界中的核心力量。

    ——莱斯莉•皮尔斯(Leslie Peirce),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东方皇后:一个欧洲女奴如何成为奥斯曼皇后》作者

    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书,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观……它挑战了传统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关于“摩尔人杀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新教改革导火索的叙事。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画面:奥斯曼帝国是一个“统一的庞然大物”,征服并控制了三大洲,而欧洲则是一个“争吵不休的政治马赛克”。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纯真物件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 跟随诺奖得主,逛逛他建造的博物馆!帕慕克耗时十余年所建,并为这座挚爱之馆撰写了导览手册。

    ☆ 抚摸怀旧小物件,追寻温柔旧时光。珍珠耳坠、木梨刨子、收音机上的小狗摆件、1970年代明信片……这些小东西里,藏着消逝的爱情和时光。

    ☆ 一本书看够伊斯坦布尔!自由穿行于故事与现实、时间与空间,透视伊斯坦布尔的今昔过往。

    ☆ 与帕慕克对谈艺术!书中穿插帕慕克对艺术与人性、历史与收藏、时尚与文化的评论,妙趣横生。

    ☆ 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完美复原纯真博物馆的真实面貌和老土耳其的生活魅力。

    ——————————

    帕慕克在《纯真博物馆》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1975年春,伊斯坦布尔,30岁的富家公子凯末尔与名媛茜贝尔订婚在先,却意外遇到出身贫寒的远房表妹——18岁的清纯少女芙颂。两人炽热的爱恋过后,凯末尔最终与茜贝尔解除了婚约,却发现芙颂早已离他而去。凯末尔追随少女的影子和幽灵,深入另一个伊斯坦布尔,穿行于穷困的后街陋巷,流连于露天影院。为了平复爱的痛苦,他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将它们珍藏进自己的“纯真博物馆”。

    在写作小说《纯真博物馆》时,帕慕克也在为修建一座真正的纯真博物馆做准备。《纯真物件》是帕慕克为现实中这座无与伦比的博物馆创作的一份藏品目录,它以《纯真博物馆》的情节为纲,按照与小说章节相对应的展盒顺序介绍了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物品、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的风情和传统。整部作品图文并茂,从日常生活的惊鸿一瞥到整座城市的全貌,令人回味不已。

    但《纯真物件》并非仅仅是对小说情节的补充和图示,而有独立的意义。书中详细记录了帕慕克筹建博物馆的过程,如:博物馆的想法如何成型、对世界上不同风格博物馆的评价、如何购买藏品,帕慕克将“后街博物馆”或“私人博物馆”作为个体叙事的日常生活的见证者,在其中注入更多人性内容,以此表达对时间与空间、艺术与人性、时尚与历史的独特看法,妙趣横生。

    ——————————

    纯真博物馆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开辟了一种新形式:规模精致小巧,讲述平凡个体的日常故事,保存独特的本土文化记忆。它以非凡的创意在博物馆领域树立了新典范.——2014年欧洲年度博物馆奖授奖词

    《纯真物件》一方面通过寻常物件的力量展示出广袤的叙述,一方面讲述了伊斯坦布尔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爱情故事。物品图像、理念感受、历史记忆、收藏心得互相交织,令人目不暇给,每一页都充满趣味。如果读者能在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中找寻威尼斯的踪迹,同样也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独一无二的伊斯坦布尔。 ——《纽约时报》

    日常的细琐之物总是容易被历史忽视,而纯真博物馆对这些物品的重视令人惊讶,在《纯真物件》里,那个时代最沉默的人群有了被倾听的机会。——英国广播公司

  •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

    作者:[土耳其] 阿拉·古勒 摄影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序

    阿拉•古勒之于伊斯坦布尔,如海伦•莱维特之于纽约,罗伯特•杜瓦诺之于巴黎,森山大道之于东京。

    古勒是启迪奥尔罕•帕慕克书写伊斯坦布尔的摄影师。帕慕克说:“每次我细细观看古勒的伊斯坦布尔照片时,我都会有一种奔回书桌去书写这个城市的冲动。”

    酒馆里出神的客人、贫穷但快乐的渔民、雾气迷蒙的街道、在天空摇曳生姿的煤烟……全书精选古勒拍摄的153张有关伊斯坦布尔的黑白照片,记录上百万人的城市记忆,见证半个世纪间的日常生活和不朽诗意。

    -----------------------------

    本书包含153张照片,是对1940年代到1980年代伊斯坦布尔日常生活的生动记录。透过“伊斯坦布尔之眼”阿拉•古勒精确的镜头,这个城市的忧郁之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发生震荡。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处,伊斯坦布尔的性格和它的历史一样层次丰富,而古勒的照片就传达了这一切。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黑白照片之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撰写的详细而深情的序言。这位作家和摄影师古勒一样,都生于伊斯坦布尔,他们年轻时都曾渴望成为画家。二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的故乡,通过图像和文字,捕捉了伊斯坦布尔的灵魂。

  • Masumiyet Müzesi

    作者:Orhan Pamuk

    小说的故事开始于1975年的伊斯坦布尔,大纺织厂老板巴斯马奇家30岁的少爷凯末尔爱上了自己的穷亲戚、18岁的清纯美少女扶桑(Füsun),孰料爱情来而复去,凯末尔欲再回头,一切已然太迟——扶桑死了。凯末尔爱扶桑的一切,也爱扶桑爱过的、甚至触碰过的一切。于是,他将心上人摸过的所有物品收集起来,理成爱情博物馆的珍藏,纪念永失的所爱。
  • 奥默与海豚

    作者:(土耳其)沙尔达·奥兹坎

    传说古代有个与天使结为朋友的小孩,写下一本意在拯救世界的“希望之书”,《奥默与海豚》介绍了天上的光明世界和那里的旅行见闻,并要求代代相传,传给能与海豚交流的孩子,当最后一个保管人打开书页,地上的世界就会被光明照亮,出现永久和平……
  • 行走的观点

    作者:徐洁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港之一。该城始建于公元前660年,称拜占廷,后经重建并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之后,改名君土坦丁堡,别称新罗马。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富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名城,又是充满生机的现代化城市。它那迷人的黄昏和夜景更是举世闻名。行走在伊斯坦布尔,你将感受到异国文化和历史沉淀带给你的别样风情!   在伊斯坦布尔,有古代遗留的宫殿和城堡,还有一座座庄严肃穆的伊斯兰清真寺,一派古色古香的风采,享有“千年古都”的称誉。本书从城市历史、建筑采风、城市散记等三大部分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具体的伊斯坦布尔。
  • 芝麻开门伊斯坦布尔

    作者:李宗芳

    在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里,一会儿在欧洲区与老城摩挲,到老街晃游,一会儿又搭上渡轮前往亚洲。旅人期待从接触到的两地人事物中,抽剥出丰饶趣味。每天都有这么多的可能,每天都有这么多芝麻新鲜事!这就是伊斯坦布尔,一个充满如此多可能的地方,等着你去发掘探索。 这本《芝麻开门伊斯坦布尔》由李宗芳文,萧顺益摄影,全书包含了“生活的伊斯坦布尔”,“美食的伊斯坦布尔”,如冰淇淋、棍子面包、土耳其烧烤,以及甜死人不偿命的甜点:“宗教的伊斯坦布尔”,如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建筑大师锡南的诸多作品;“风情万种的伊斯坦布尔”,如欧洲区,亚洲区;甚至是”文学的伊斯坦布尔”,按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帕慕克的记忆,寻找城市忧伤的风景等,这些都是作者深入探索伊斯坦布尔的印象,比别人多一点,甚至是别人所没有的! 这本《芝麻开门伊斯坦布尔》适合旅游爱好者阅读。
  • 土耳其完全旅行指南

    作者:

    土耳其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国度。它美丽又富于文化韵味,现代又不乏传统,给人以时空交错的跨越感,让人兴趣盎然。土耳其是世界上名列前10的旅行圣地之一,每年都要接待超过三千万的游客。 在本书中,您可以通过每章节的概况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精华,并通过景观部分感知这一地区的著名景点。在交通部分中,本书介绍了各种交通方式和价格,以及到达和离开的路径,甚至还有到土耳其周边国家地区的交通指南,如希腊岛屿,意大利。保加利亚,叙利亚等。
  • 完全自游土耳其

    作者:墨刻编辑部

    《完全自游土耳其》内容涵盖的区域除了必访的土耳其金三角:伊斯坦布尔、卡帕多西亚和棉花堡之外,还扩及到地中海、爱琴海、安纳托利亚等地区,以及比较冷门的土耳其东部和黑海地区。这样全面性的报道,也更能符合土耳其的多样面貌。《完全自游土耳其》是墨刻关于土耳其的第四个版本,除了资讯最新,涵盖区域最广之外,还收集了更多的住宿、餐厅、采购等实用信息,更能符合自助、自由行游客的需求,而且墨刻旅游书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特色,对参团的读者也十分适用。
  • 游走伊斯坦布尔

    作者:肖恩·希恩

    《游走伊斯坦布尔》全面记录了土耳其重要城市——伊斯坦布尔的风景、名胜、美食、购物、城市生活、风土人情及其他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信息,对有意前住伊斯坦布尔旅行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指南。此外,《游走伊斯坦布尔》还向读者描绘了伊斯坦布尔美丽迷人的城市风光、纷繁复杂的历史人文及悠闲淡定的生活方式,带领读者走近这座横跨欧亚大陆的神秘城市。即使没有亲自前往,也仿佛做了一次思想的旅行。
  • 土耳其手绘旅行

    作者:张佩瑜

    《土耳其手绘旅行》内容简介:一本可爱的书!每一个字都是佩瑜一笔一笔用心写的,用郁金香杯喝茶的土耳其帅哥,被小贩甩来甩去的冰淇淋,苹果蜂蜜口味的水烟,转动不停的回旋舞,又蒸又刷的土耳其浴,卡帕多奇亚的洞穴屋,特洛伊的笨木马,必须脱鞋才能爬的棉堡。
  • 土耳其

    作者:Lonely Planet公司

    在伊斯坦布尔古跑马场,想象拜占庭马队疾驰而过的情景。 乘热气球飘浮在卡帕多细亚的仙人烟囱上方,耳边还响着火焰喷射的嘶嘶声。 征服优素费利山谷中乔鲁赫河隆隆作响的激流。 喝rak1酒时学会怎样兑水,以减轻醉酒的不适。 8位作者进行了300多天的实地考察,绘制了123幅详细地图,消耗了无数的doner kebap(土耳其式肉夹馍),才完成了本书。 独具特色的“徒步游”一章内容极其丰富,由徒步游专家Kate Clow撰写。 从商队线路到挑战自我的冒险之旅,我们全面深入的旅行线路,可助你自由探索土耳其。
  • 相信进步

    作者:肖宪等著

    目录: 《世界改革史鉴丛书》总序 引言 从“东方马尔克”到欧洲大国 第一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一、“困难似乎难以克服 二、并非一日之寒——君主国内部发展的迟缓 …… 第二章 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稳健改革 一、行政和司法——“要使我的命令能在各处贯彻” 二、强兵之梦——“国运取决于军队的实力” …… 第三章 约瑟夫二世的激进改革 一、天降大任——约瑟夫二世和“约瑟夫主义” 二、行政和司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 第四章 覆辙可鉴 一、道是“无成”却“有成” 二、缘何壮志难酬 ……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土耳其和伊斯坦布尔

    作者:日本大宝石出版社

    《土耳其和伊斯坦布尔》主要内容简介:《走遍全球》是一套为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提供帮助的指南类系列丛书。从1998年至今,已出版了40余本,基本涵盖了中国公民足迹可到的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不断推出新的国家或地区分册的同时,我们对已出版的分册也尽可能在两三年内更新改版一次。所以,资料翔实,内容实用是《走遍全球》的特点;不断更新,继续完善是《走遍全球》的追求。
  • 土耳其

    作者:Lonely planet公司编

    土耳其有着辉煌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商旅、亚历山大大帝、尤利乌斯·凯撒和蒙古骑兵都从这里经过。特别是地跨欧亚的欧斯曼帝国,把都城设在了伊斯坦布尔。地中海和爱琴海的美丽海滩,伊斯坦布尔尖塔耸立的城市景观,特洛伊和以弗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遗迹,遍布“仙人烟囱”的卡帕多细亚,矗立着巨石头像的内姆鲁特山……还有土耳其美食,比如如耳其烤肉。跟着本书策划的路线,一定会让人有一个愉快又充满刺激的旅行。
  • 伊斯坦布尔.听见大圆顶下的细语

    作者:张耀 编

    《伊斯坦布尔,听见大圆顶下的细语》人们还记得《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喜欢闻空气里混杂着迷幻香料和大海腥风的气息,说起造大圆顶的建筑师来,崇拜的心情更加没完没了。
  • Istanbul

    作者:Orhan Pamuk,Alex Web

    In Istanbul: City of a Hundred Names, Magnum photographer Alex Webb displays his particular ability to distill gesture, color and contrasting cultural tensions into a single, beguiling frame. He presents a vision of Istanbul as an urban cultural center, rich with the incandescence of its past--a city of minarets and pigeons rising to the heavens during the early-morning call to Muslim prayers--yet also a city riddled with ATM machines and clothed in designer jeans. Webb began photographing Istanbul in 1998, and became instantly enthralled: by the people, the layers of culture and history, the richness of street life. But what particularly drew him in was a sense of Istanbul as a border city, lying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For 30-some years as a photographer, I have been intrigued by borders, places where cultures come together, sometimes easily, sometimes roughly." The resulting body of work, some of Webb's strongest to date, conveys the frisson of a culture in transition, yet firmly rooted in a complex history. With essay by the Nobel Prize winning novelist, Orhan Pamuk.
  • 伊斯坦布尔 安卡拉-世界都市漫步-建筑文化-欧洲部分

    作者:曹炜

    本书在介绍土耳其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将当地风土人情、奇闻逸事、文化百态采撷其中,使整书内容更加丰满,可读性更强,希望对读者更好地了解城市及建筑的演变会有所裨益。 本书寓教于乐,让喜欢阅读的人从中汲取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提高文化修养,准备出行的人能够以此作为预习的参考,对于从事建筑与都市设计的同行来说,则也是一个了解世界建筑文化艺术的途径。 奥斯曼士耳其建筑的巅峰出现在16世纪中叶,苏莱曼二世在位时期,代表性作品有伊斯坦尔布的赛沙德清真寺,苏莱漫清真寺和稍晚一点的苏丹艾哈麦德清真寺,它们的形制都仿自索菲亚大教堂,雄伟状丽,不过赛沙德清真寺和苏丹艾哈麦德甭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更清晰。 土耳其清真寺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内部装饰。伊斯兰教反对崇拜偶像始见于古兰经,而穆斯林神学家则进一步认为表现活物是对神的创造者的特权的侵犯。
  • 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研究

    作者:哈全安,周术情

    《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凯末尔主义的实践与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成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与一党制政治框架的形成,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权力来源的转移,一党政治的形成,国家主义与民族经济的发展,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经济状况,共和国初期的经济政策,国家主义政策的影响等等。
  • 18至19世纪奥斯曼帝国与欧洲文化交往研究

    作者:田瑾

    《18至19世纪奥斯曼帝国与欧洲文化交往研究》以18~19世纪奥斯曼帝国与欧洲文化圈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英国、德国文化的互动交往为研究对象,从两种异质文化的构成特点、交往背景及交流内容、相互影响、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奥斯曼帝国后期两种文化互动性交往的基本轮廓和历史意义,是研究奥斯曼帝国绵延百余年现代化改革的一部新作,可供历史、文化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