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二战

  • 最长的一天:我见证了诺曼底登陆

    作者:(英) 彼得 利德尔

    本书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的视角,同时描述诺曼底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书中个人叙述平实而逼真,大量图片真实而宝贵,并且粗中有细,将无论是决策的将军还是登陆的士兵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备战实况规模之伟大,叫人印象深刻;过程中做出的种种错误决定及这场浩大战役导致的大小事件,影响又极其深远。
  • 太平洋战争

    作者:儿岛襄

    一本书,读懂影响三百年世界格局的太平洋战争。日本长销40余年,再版近70次的战争史巨著!战败国对“致命伤”的挣扎与反省日、美战史资料深度解密日本战史权威儿岛襄详解日本“必败之战” 日本战史权威儿岛襄历时七年寻访日军决策亲历者并深入旧战场、全景式展示太平洋战争!日本长销40余年,再版近70次的历史巨著! 深度爬梳解密历史文献,看透每一个影响战局的转折点。一本书,读懂影响三百年世界格局的太平洋战争。 从空袭珍珠湾,到山本五十六之死,再到战舰“大和”和“武藏”的沉没—— 这是一本涵盖了太平洋战争所有战局转折点的书。 ——《读卖新闻》 日本战史权威儿岛襄历时七年寻访日军决策亲历者并深入旧战场、全景式展示太平洋战争。本书翔实介绍了日本政府、军方、民众对战争的态度,更深层次地阐述了战争的时代背景,更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细节。
  • 最伟大的一周:六天改变二战进程

    作者:比尔•耶讷

    “big week”空袭计划——二战史乃至20世纪军事史上的分水岭,二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big week”——“大礼拜”空袭是二战乃至20世纪军事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是二战结束的序幕。 空军力量第一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战略空军作为一种改变战争结果的方式正式诞生。 自“大礼拜”以后,一支成熟的美国航空队应运而生。 在通往二战胜利的大道上,“大礼拜”是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虽然“大礼拜”既没能粉碎德国空军,也没能捣毁德国的飞机制造业,但它却摧毁了德国人的骄傲自满, “大礼拜”没能宣告一场血腥战争的结束,却标志着战争达到了高潮。 “大礼拜”以后,德国空军再也无法宣称他们对德国领土真正拥有并行使着制空权。事实将证明“大礼拜”是战争获胜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二战进行到1944年初,希特勒凭借犀利的兀鹰军团,占尽空中优势,牢牢盘踞着欧洲大陆。盟军如果想要踏入希特勒的欧洲堡垒,就必须先从强大的德国空军手中抢过制空权。为此,美国战略空军制定了一项名为“big week”的秘密行动计划:在1944年2月20日至25日的一周内,美国战略空军第8军和第15军将会同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冲过世界上守卫最严密的交叉火力网,向十余个德国飞机制造基地发起摧毁性的轰炸,并尽量给德国现役战机造成损失。 在这六天里,展开了一场二战开始以来规模最大的轰炸行动,约1万吨炸弹被投下,如一场毁灭之雨,倾泻在德国各地,希特勒的飞机基地无一幸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复原。
  • 铁幕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

    本书记述了二战后期盟军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前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雅尔塔会议的顺利召开,苏联红军直捣柏林,德国法西斯的溃败和投降,美英与苏联的摩擦,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及波茨坦公告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同盟国内部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一系列国际会议虽然制定了新的秩序,但西方世界与苏联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从未消除。世界被“铁幕”无情地分成两半。
  • 血色夜空

    作者:韩磊

    《血色夜空:二战英德夜间空战实录》聚焦的是60多年前英德空军之间一场残酷的、持续了五年半的夜空鏖战。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在夜间空袭德国的战略、军事、工业设施及城市;在对德国总计大约40万架次空袭中投下了约130万吨炸弹,极大地破坏了德国的战争能力。打击了德国的士气和民心。为此,英国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超过1万架轰炸机被击落,损失了7万名机组成员。《血色夜空:二战英德夜间空战实录》作者现生活在德国,历经多年时间,广泛收集了有关这场夜间空战的各种文献及当事人的回忆录等丰富的第一手的德文资料;在此基础之上,生动而具体地描述、刻画了德军夜间战斗机部队抵抗英国皇家空军实施夜间空袭这个生死大搏斗的全过程。
  • 帝国精锐

    作者:马文俊//王懿

    《帝国精锐:二战德国特殊部队》内容简介:二战德军中有一些特殊的作战单位,它们编制特别,战斗力远高于一般部队。作为军中精锐,它们分别在战史中有自己的地位。《帝国精锐:二战德国特殊部队》精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部队,比如,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军)、独立第667突击炮兵旅、第501重型坦克营,及德国空军夜间战斗机部队等,客观地叙述和刻画了它们的组成、编制、武器装备及其典型的作战经历;尤其对德军山地步兵战史做了系统详细的记述。
  • 希特勒这样输掉了二战

    作者:[美]贝文·亚历山大(Bevin Ale

  • 二战的决定性战役(德国观点)

    作者:

    汉斯·阿道夫·雅各布森编著的《二战的决定性战役》(德国观点)是一本集体写作的战史。书中描述的10次重大战役,分别由10名德国作者撰写。这些作者有的是亲身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将领,有的是德国研究战史的专家。他们所搜集的史料以德国的为主,同时也采用了一些英美和苏联的资料。英译本专门冠以“德国观点”,说明这些作者是站在德国人的角度来探讨德国在各大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也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德国人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教训的战史。这本书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参考价值在于,它可弥补英美各国及苏联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图书所存在的某种局限性。阅读此书可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若干重大战役的经验教训有个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
  • 布达佩斯攻防战1944-1945

    作者:

    布达佩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漫长和血腥的城市攻防战之一,从苏军兵临城下到城堡山陷落,共经历了108个日日夜夜。与之相比,苏军攻占柏林仅花了两周,夺取维也纳只花了6天,至于发生在巴黎、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等首都的交战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即便是战争后期被宣布为“要塞”的德国城市中,也没有哪个经受了如此之久的战火洗礼:波森30天,柯尼斯堡77天,布雷斯劳82天,从交战规模上,它们同样无法和布达佩斯相提并论。 只要看一眼地图,我们就会对这场厮杀的动因一目了然。作为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地跨多瑙河两岸,是从东面进入奥地利和德国南部的门户。具有1900年历史的这座名城至少经历过15次规模不等的围困,但没有一次造成的破坏能与二战末期的这次相比。布达佩斯一战,交战双方有超过10万名官兵献出了生命,另外因未能及时疏散,有超过38000名平民在战斗中成为不幸的陪葬品。讽刺的是,城毁人亡的结局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站在进攻方的角度来说,城市攻坚战需要充分准备,但斯大林为了政治利益不惜提早进攻,使得原计划速战速决的匈牙利战役陷入旷日持久。从防守方的角度来看,守城并非目的,只是牵制敌军、稳定战线的手段,如果上述目标达成,那么就应尽快抽身而退,避免玉石俱焚,但希特勒却执迷于在布达佩斯城下扭转战局,这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直接触犯了用兵的大忌。1945年1月间,他一方面接连发动了三次功败垂成的解围行动,另一方面却禁止守军自行突围,最后冷酷无情地责令布达佩斯要塞血战到底——历史证明,这些疯狂命令的唯一作用,就是增加了交战双方和平民的伤亡数量。 而身处前线的士兵呢?他们肯定从战役伊始便预感到了战斗的艰辛,但对于杀戮、流血和死亡,他们没有任何怨言。在复杂的动机驱使下,德国人、匈牙利人、苏联人、罗马尼亚人在这座被誉为“多瑙河之珠”的城市中进行了史诗般的较量,他们都知道自己未来某天即将死去,但他们自视为大风中的一颗沙子,默默听从着命运的安排。枪林弹雨夺去了无数袍泽的生命,但幸存者仅仅是把手中的步枪握得更紧,等待下次战斗到来。抛开国籍和立场不论,那些勇敢的士兵,无论他们是已经逝去还是依旧健在,都有理由值得我们尊敬,他们共同拥有一种被称作“军人气质”的人格力量和一种被称为“袍泽之谊”的关系纽带,在65年后的今天,这种超越物质利益的品质已经变得格外罕见。 多瑙河之珠的一百零八天惨烈围困与挣扎 “党卫军的斯大林格勒” 2012年度最畅销二战战役专辑 ● 逾500张珍贵历史照片及精细地图。 ● 总232页,35万字,全铜版纸精美印刷,超厚光膜封面。
  • 东京审判

    作者:艾迪安▪若代尔

    本书是东京审判研究系列丛书的译著类作品,其完整地反应了东京审判的全过程,且对检辩双方主张、法官中多数派及持异议者的“意见”、对东京审判之后争执的主要见解等都有准确的记述。
  • 美国的耻辱

    作者:[美]托兰

    珍珠港事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珍珠港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美国政府是否本可避免?诸多疑虑至今难消,这个谜由于主要证据的“失踪”而成为旷世大案,直至今日尚无官方结论。作者通过收集阅读大量档案,采访当事人,将事件的台前幕后、听证会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关心这段历史及其后续影响的读者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 纳粹空中武库

    作者:陈位昊/席康/朱墨青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诞生不久的德国空军成为纳粹德国实施侵略的中坚力量之一。呼啸的“斯图卡”式,快速灵活的BF-109……一度主宰了欧洲的天空,许多机型成为经典的象征。直到战争结束前,德国空军和航空制造商仍在不断开发各种新机型和新概念飞机。虽然这些机型中的许多都未能投产甚至停留在纸面,但对战后的飞机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本书选择了二战末期德国开发的多种机型、空射武器以及战争中使用的有代表性的机型,作一详细介绍。反映了二战期间,德国航空工业和航空设计能力的水平;展示了纳粹德国高层崇“唯武器论”,企图以新式武器夺取战争胜利的荒谬心态;探讨了空军新机型的使用对空军战术变革的荒谬心态;探讨了空军新机型的使用对空军战术变革的作用以及新战术对战争进程和后世的影响;揭露了法西斯分子狂妄短视的本质。
  • 三個阿道夫(03)

    作者:手塚治虫

    1936年,奥运会于柏林举办。一个日本留学生在柏林大学附近的租赁处被杀身亡,原因是他掌握了关于“阿道夫·希特勒”是犹太人的秘密文件。 德国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于1939年入侵波兰,二次大战就此爆发。留学德国的大使之子“阿道夫·考夫曼”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纳粹军官,在与神户好友“阿道夫·卡密尔”的友情煎熬下,开始成为迫害犹太人的帮凶。因卡密尔获得希特勒血源秘密的文件,为了夺回这份文件,考夫曼奉派搭潜水艇穿越遥远的北极冰海前往日本。命运的安排下,两个阿道夫再度相逢……
  • The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

    作者:Hornfischer, James D

    “This will be a fight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 from which survival cannot be expected. We will do what damage we can.” With these words, Lieutenant Commander Robert W. Copeland addressed the crew of the destroyer escort USS Samuel B. Roberts on the morning of October 25, 1944, off the Philippine Island of Samar. On the horizon loomed the mightiest ships of the Japanese navy, a massive fleet that represented the last hope of a staggering empire. All that stood between it and Douglas MacArthur’s vulnerable invasion force were the Roberts and the other small ships of a tiny American flotilla poised to charge into history. In the tradition of the #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Flags of Our Fathers , James D. Hornfischer paints an unprecedented portrait of the Battle of Samar, a naval engagement unlike any other in U.S. history—and captures with unforgettable intensity the men, the strategies, and the sacrifices that turned certain defeat into a legendary victory. From the Hardcover edition.
  • 太平洋战争

    作者:董旻杰、张凯伦、周明

    本书通过对中途岛、硫磺岛等几个著名战役的描述,对太平洋战争时的美日决战进行了具体而详实的刻画。本书图文并茂,许多资料为大陆读者首次见到。 太平洋战争 美日对决 威客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荣耀 挽回面子的四条鱼雷 ——日军伊168号潜艇击沉美军“约克城”号航母纪实 中途岛海战世纪谜案 ——日本航母“苍龙”号沉没之争 菲律宾海海战 血妖硫磺 ——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登陆战 太平洋的弃子 ——关岛 太平洋坦克战
  •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上)

    作者:马文俊,周明

    《大德意志师(上)》是一部活生生的“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最后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逐渐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为军。参加了在西欧、南欧以及东线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赢得了德国国防军的最高荣誉:共有84人获得骑士勋章。被最高统帅部誉为"东线德军消防队"。然而它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总共有5万人阵亡,其中包括1500名军官。
  • 最后一击

    作者:(英)安德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这一影响至今在世界各地仍随时可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书系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特推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系列。 《二战重大战役》系列是由英国Amber公司引进版权,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大战场重大战役的进程,分别由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精心撰写,所配图片许多是独家首次发表,对读者了解这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本系列还配有历次重大战役的VCD光盘,各主要参战国的坦克、飞机、武器和士兵制服的图片,另有解释作战各方军事行动的详细地图。
  • 斯大林格勒

    作者:[英]安德森

    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是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按苏军作战性质,会战分为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两个阶段。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的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在顿河西岸的辽阔草原到伏尔加陡峭河岸之间的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的。 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军及仆从军不宣而战,背信弃义地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入侵苏联国境。德军沿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经1941年夏、秋战局,德军的进攻基本上被阻止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在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战局中,苏军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德军对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高加索的威胁。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开始反攻,消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德军统帅部趁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兵力,并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在夏季战局中苏军失利,7月中,德军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威逼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形成了复杂局势。 针对德军企图,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7月17日开始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军先后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和斯大林格勒市及其以南实施了两次防御作战,共持续了125天。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防御德军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 从7月17日起,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第六集团军进行激烈战斗,开始了方面军主要防御地带的争夺。德军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分的苏军两翼实施突击并将其合围,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顽强防御和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并迟滞了德军的进攻。至8月10日前,该部苏军退到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防御围廓,阻止了德军前进。在斯大林格勒的西南方向,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也实施了突击,但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暂时转入防御,至8月17日前,也被阻止于外层防御围廓南部地区。为便于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成斯大林格勒和东南两个方面军。 8月19日起,德军再次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实施向心突击,力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并出动几千架次的飞机对城市进行了密集的轰炸。德军一部分兵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逼近伏尔加河畔,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夺取该市。撤到西北方向上的苏军部队由北向南实施了反突击,将该部分德军阻止于西北郊区。苏军最高统帅部又从其战略预备队调集两个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地域苏军的一部分兵力再次对进到伏尔加河畔之德军实施了一连串的突击,这就迫使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大部兵力调向北面,大大削弱了其对斯大林格勒的突击力,在9月13日前该部德军被阻击在内层围廓之外。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接近地,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与苏军进行了激战,德军突破了防御,对苏军第六十四、第六十二集团军后方构成了威胁。这两个集团军奉命撤至内层防御围廓。这里的激战一直持续到9月12日。至此,德军统帅部以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同时出击,从行进间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计划破产了。 当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逼临城区时,固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向市中心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各兵团反复发动冲击,第六十二集团军与第六十四集团军的联系被切断。27日德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强攻,开始了争夺红十月村的战斗和巷战。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0月中旬,德军第三次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向拖拉机厂、街垒工厂和红十月工厂实施了突击。德军攻占了拖拉机厂并在2.5公里宽的地段上抵近伏尔加河畔。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处境极端复杂起来。固守每条街、每幢房屋、每寸土地的战斗展开了。此时顿河方面军为了援助斯大林格勒保卫者,在该市以北实施了连续反突击,第六十四集团军由南向德军进攻部队的翼侧实施了反突击。顿河方面军和第六十四集团军的反突击减轻了第六十二集团军所受的压力。11月11日,当苏军已充分做好反攻准备时,德军虽已突入市中七个区中的六个区,但最后一次强攻,仍未能占领整个城市。通过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和市区的激战,德军的进攻力已消耗殆尽。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防御战役过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战役由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同实施。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区之德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由三个阶段组成:合围德军集团;发展进攻和粉碎德军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歼灭被围德军集团。11月19日,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发起了进攻,揭开了反攻的序幕。次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开始进攻。经过两天战斗,苏军各方面军都突破了德军防御,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得到了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的机会。23日,西南方面军坦克第四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机械化第四军在苏维埃农社会合,封闭了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中间地区对德军第六集团军及坦克第四集团军一部共33万人的合围圈。继而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边逐步压缩包围圈,同时建立了合围的对外正面工事,以保障顺利地肃清被围之敌。 德军统帅部为了给被围德军解围,建立了“顿河”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司令官原打算在托尔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建立两个突击集团以解救被围德军。但预感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灭亡的希特勒,催促司令官不等部队全部集中完毕就发起进攻,于是科捷利尼科沃德军集团沿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铁路于12月12日向苏军发起进攻,但进展缓慢,随后被迫转入防御。24日,苏军对德军科捷利尼科沃集团发起坚决进攻并粉碎了该集团。16日,西南方面军和配属部队发起了进攻,粉碎了顿河中游地域的德军并进到德军托尔莫辛集团的后方。德军统帅部为制止西南方面军的迅猛突破,被迫耗尽了用于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预备队。这一进攻迫使德军最高统帅部最后放弃了解救被包围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的企图。 1943年1月初,压缩在包围圈中的德军态势急剧恶化,已经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为了停止流血,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顿河方面军领导人向德军第六集团军发出最后通牒,要德军根据惯例条件投降,但遭到德军拒绝。10日,顿河方面军开始了旨在分割并各个消灭被围德军的进攻,德军被分割成两部分。31日德军南集群被消灭,以第六集团军司令为首的残部投降。2月2日德军北集群残部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由德军及仆从军所组成的最大军队集团彻底遭到覆灭。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 注意!黑豹

    作者:徐辰,吴健,陈位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