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本土化

  •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作者:杨国枢

    1978年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们再度直接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中国人的观念冲突外化为文化虚无主义、复古式的国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在不同的阶段各领风骚。而这些思潮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然而,在种种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议论中,有一种视角值得我们关注,即海外和港台地区的华裔或中国学者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看法。  这种视角之所以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原因和教育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分析中国人和中国问题的独特切入点,与纯粹的西方学者相比,他们与中国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情感纽带,因此他们既置身事外又身在其中,别有深意。其二是台湾和香港地区又是东亚现代化奇迹的创造者。它们的成功丰富着现代化的模式,在丈化上和民族心理上更具意义。
  • 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

    作者:王思斌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工作教育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在社会变迁急剧、社会问题增加,进而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教育如何回应社会需要,促进自身发展是必须讨论的问题。本论文集就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年会和2004年社会工作发展策略研讨会于上述问题思考的记录。   本书由两个会议的论文组成,它们是从两个会议的论文中挑选而出,基本上反映了这两次会议的主要观点。现在将它们结集出版,以飨关心中国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的读者。另外,它也是学者们思考上述问题的记录。
  • 可操作的民主

    作者:寇延丁,袁天鹏

    南塘村的意义超过乌坎,越过小岗村,它昭示着中国真正民主时代的来临。 自五四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至今,九十多年过去了,“民主”作为口号深入人心,但实际操作起来仍困难重重。大家好像都很懂民主,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罗伯特议事规则规定了民主制衡的程序细节,体现的正是权利、法治和民主的精神。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谨慎仔细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人或者人群的权利”。总之,它提供了一种可以让“民主”付诸行动、拥有可操作的策略与程序的可能性。 但在中国,议事规则的精英特质和中国农村的草根现实相去甚远,因此,议事规则能够最终走进基层,并在基层决策过程中起到作用,尽管它可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能让民主真正由口号变为解决争端和分歧的有效实践活动,真正实现无权威状态下的平等自治。南塘实验的最大意义,在于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 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拿来讨论?——动议可行原则 总是“领导说了算”如何应对?——主持中立原则 有人不表态想当“老好人”怎么办?——弃权无效原则 老六(张立宪)、杨利川联袂推荐 精英与草根相结合,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让民主变成可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行为方式。 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孙中山(中国翻译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第一人) 中国人要民主要了上百年,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付出了血的代价。假如民主有一天真的来临,我们该如何拥有呢?我们该如何行使手中的民主权利?我们又该如何尽到民主的义务?这个时代不可能截然地分为没有民主的黑夜和拥有民主的白昼,在夜与昼之间,如果我们不进行学习,未经培训,那么民主的曙光也许永远也不会出现。 ——老六(张立宪) 人们都承认,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民主可以获得吗? 这本书告诉我们,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发乎人情,顺乎常理,本来就在民间。 不过,民主也是技术活,它也需要学习和训练。民主的细节决定民主的真实,没有操作细节的民主往往意味着欺骗,可操作的民主才是民主的真正落实。 南塘合作社的村民们,正在证明着这个道理。 ——杨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