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俄国文学

  • 上尉的女儿

    作者:[俄] 普希金

    贵族青年彼得·安得列伊奇·格里尼约夫去白山要塞服役途中,遇到暴风雪,幸得被官兵追捕的普加乔夫的帮助。为表示感激,格里尼约夫把一件羊皮袄送给普加乔夫。格里尼约夫在白山要塞服役期间,与要塞司令的女儿玛丽娅相爱。青年军官什瓦布林出于妒嫉,与格里尼约夫决斗。普加乔夫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白山要塞。要塞司令米罗诺夫上尉夫妇被处死,什瓦布林投降了普加乔夫的农民起义军。临刑前,普加乔夫认出了格里尼约夫,便将他释放了。投降农民起义军的什瓦布林威逼玛丽娅与他成亲。无奈之下,格里尼约夫只好向普加乔夫求救,普加乔夫在关键的时刻救了玛丽娅。 然而,起义最终失败,普加乔夫被俘。由于什瓦布林的告发,格里尼约夫因涉嫌与普加乔夫有过来往而被捕并判处终身流放。玛丽娅以上尉女儿的身份亲赴彼得堡,向女皇面呈真情,格里尼约夫后被无罪释放。 被判处绞刑的普加乔夫在临刑前,认出了围观人群中的格里尼约夫,向他点头示意,之后从容就义。
  • 少年

    作者:[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一部颇为重要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个涉世未深、深受罗特希尔德思想影响的少年阿尔卡其·多尔戈鲁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绘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的拜金主义对当时青年一代灵魂的腐蚀。
  •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作者:普希金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普希金经典文选》内容简介:普希金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普希金经典文选》精选了他在各个创作阶段中的优秀诗歌及小说作品,所选篇目均是俄国文坛流传百世的精品。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歌颂爱情,他热爱自由,他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普希金是众多读者所熟知的俄国著名的文作家、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始终向世人传达正面积极的力量,给很多人希望和曙光。《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普希金经典文选》将大家所熟悉的作品集合成书,让读者再一次感受这位文学大家的传世经典,相信选择好的宣传契机,定会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者:[苏联] 瓦西里耶夫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瓦西里耶夫的成名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五名苏联女兵在列宁格勒北部山村中,与4名训练有素的德国空降兵英勇作战的故事。小说发表后,很快改变成剧本搬上舞台和银幕。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作者:[俄国] 费·陀思妥耶夫斯基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塔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小说的严重缺点是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 前夜 父与子

    作者:屠格涅夫

  • 变色龙

    作者:(俄)契诃夫

    世界文学大师契诃夫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为后世留下了大量风格独特、结构严密、语言简练、讽刺尖刻的短篇小说。本书收入《变色龙》、《万卡》、《套中人》、《第六病室》等25个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十九世界俄国社会中所习见的凡人小事为素材,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从独特的角度,对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作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对小市民的庸俗、贪欲、投机钻营进行辛辣的讽刺,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寄予深切的同情。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促人深思,发人深省,既让你感到西酣畅淋漓的痛快,又让你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些短篇小说确有永恒的魅力,永远值得阅读。
  •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布面精装珍藏本)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不但是十九世纪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坛上最伟大的小说大师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矛盾、最伟大的小说巨匠之一。他以其卷帙浩繁的创作,在对于人类复杂的甚至分裂的人性以及心理乃至变态精神的深刻描绘和深度开掘上独树一帜、无人能出其右;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上海译文出版社布面精装本“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收入陀氏《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鬼》、《少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全部七部长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集《白夜》,共八种九卷,基本囊括了陀氏一生创作的所有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作者:契诃夫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在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契河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蒲宁精选集

    作者:蒲宁

    《里尔克精选集》内容简介:要想真正了解和熟悉里尔克,当然就要阅读他的作品,《里尔克精选集》为您提供了一种阅读的可能性,使您可以深入地与这位诗人作一番心与心的交流与对话。“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由我国著名的学者、理论批评家、散文家、翻译家柳鸣九先生策划主编的一套文学名著精选集。 “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目标,分批出版,每批十种。在已经出版了四十种的基础上,计划总共达到八十至一百种,以期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文经典文库。是展示中国外国文学翻译领域最高境界的一个窗口。柳先生说:这套选本“传承积累,为了一个人文书架”
  • 契诃夫精选集

    作者:李辉凡

    《契诃夫精选集》精选契诃夫中短篇小说佳作19篇,戏剧作品4篇,这些作品或嘲弄官场丑态,或调侃人生尴尬,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思绪万千。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 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跳来跳去的女人》、《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 屠格涅夫全集(全12卷)

    作者:(俄)屠格涅夫

  • 奥勃洛莫夫

    作者:(俄)伊万·冈察洛夫

    《名著名译插图本:奥勃洛莫夫》的同名主人公是俄国农奴制下闭塞落后的地主庄园生活与传统产生的典型人物——他不乏聪明才智,也有激情满怀的时刻,能够对未来画出宏伟的蓝图,可就是不能付诸实行一到该行动的时候,他的惰性就上来了,一推再推,怕“麻烦”如洪水猛兽。最后他只能躺着混日子,成为永远站不起来的废物和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及典型代表。
  • 叶夫根尼.奥涅金

    作者:(俄)普希金

  • 贵族之家

    作者:屠格涅夫

    俄国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他的作品在我国,和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一样,从来都畅销不衰。这里给您提供的,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贵族之家》和《前夜》。 屠格涅夫的全名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生于公元1818年,死于1883年;俄国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又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希腊文和拉丁文。他在19世纪中期俄国剧烈的政治思想斗争与冲突中,属于自由_主义派别,他反对农奴制度,却不赞成当时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观点,他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由于他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苦大众的深厚同情,以及他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受到广泛的肯定和喜爱,即使是沙皇政府和主张暴力革命的人士,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欣赏他优美的文笔,并且赞赏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屠格涅夫说:“……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和生活实况才是作家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和他本人的喜爱并不符合。”终其一生,他的确是坚守了这样的创作原则。屠格涅夫一生创作成果丰富,题材涉及俄国和西欧的广大地域,写了从最贫苦的农民直到上层贵族阶级的生活,体裁也是多种多样,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日记体小说,微型小说,剧本,抒情诗,叙事诗,诗体小说,笔记,杂文,散文,散文诗,论著,评论,书信等等,实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最为优美动人的一部,写于1859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一种入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屠格涅夫身为俄国贵族,但是他从不认为贵族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阶级。《贵族之家》这个书名如果直译,应是《贵族之窝》(书中也曾反复出现过“窝”这个字眼),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生动真实地看到,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俄国的老一代贵族怎样在他们的窝窠中苟延偷生,而新的一代又怎样在拆毁和改造这窝窠,使自己从灵魂到肉体都能随全体俄罗斯人民一同进入新时代。而新与旧的斗争往往又体现在同一个人的心中和身上,于是这窝窠的内外和周围又有着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人。这里有别斯托夫家和卡里金家那些老的一代,有苏洛奇卡和莲诺奇卡等新的一代,也有潘申、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米哈烈维奇、丽莎和拉夫列茨基这些中间的一代。尤其是这中间的一代,他们身上正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和新旧的矛盾。于是故事便主要集中在他们身上。 拉夫列茨基是故事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不甘于旧生活的束缚,满怀新生希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受尽生活折磨,处处碰壁,痛苦一生的人。他的悲剧遭遇是时代给予他的,他身上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主要的特征。他是一个当时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为数很多的“多余的人”。他思想多,行动少;顾虑重重,举步维艰;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却很少为祖国做出贡献;他欲爱不能。欲恨不能,似乎终身都被束缚在环境、教养和时代以及他自身所加给他的枷锁中。到最后,眼见新一代人欢乐歌唱,只能自嘲似的说一声:“你啊你,孤苦伶仃的老年!赶快燃尽吧,毫无用处的生命!”屠格涅夫在这个人物身上对这一类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不过,我们从《贵族之家》中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在批判多余人的同时,仍然对他们比较公正,他并没有把拉夫列茨基写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作品中所描写的拉夫列茨基与米哈烈维奇和潘申这两个人的矛盾值得读者留心。潘申无疑是作者否定的对象,从他的渺小卑微之中我们可以对比地看到拉夫列茨基(或者说所有多余人)的高大之处:屠格涅夫本人是一个西欧派自由主义者,而他笔下的潘申这个卑鄙下流之徒竟也是一个西欧派,从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钦佩屠格涅夫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真诚的公正。而米哈烈维奇这个人物则是作者有意写来传达时代与历史气息和衬托拉夫列茨基的。这位兴奋、夸张、浮躁同时又善良而富有诗意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派拉夫列茨基之间那一整夜的争论,很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者所想要在这本书里表达的东西。很多人在读这本书时往往忽略了对米哈烈维奇这个人物加以思考。 丽莎是作品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深沉、严肃、忠实、纯洁、善良。她身为贵族小姐,却和普通人之间并无间隔,她笃信上帝,最终成为一名修女。她对祖国和普通老百姓的热爱,让她和拉夫列茨基在心底里有了相互靠近的基础。可怜她一生一世只享受过那么一点儿爱的甜蜜,只在自己所爱的人怀抱里停过几分钟,只得到过他的一次短短的亲吻。当她知道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又来找到拉夫列茨基时,她连再让他拉一次手也不同意,为的是保持自己良心的洁白和对上帝的忠贞。在这里,读者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丽莎这个人过于固执、简单和迂阔,是她给她自己也给拉夫列茨基带来了这样大的(也许是并无必要的)不幸?其实,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不正是缺少像她这样真挚、顽强、坚定、单纯的人吗?是的,丽莎只是一个屠格涅夫笔下的理想少女,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人。写到这里,真觉得屠格涅夫不应该让丽莎的灵魂和身体披上那样一件沉重的宗教的外衣,这件外衣过分地遮盖和压抑了她作为人的自然本性,未必只有成为一个宗教信徒,一个人才能拥有这样完美的人性。 与丽莎强烈对比的是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科罗宾娜。这个浅薄、放荡、狡猾的,以追求肉体满足为人生唯一目的的女人,让人读过对她的种种描述之后禁不住一阵阵恶心。作家巧妙地把她安排为拉夫列茨基的妻子,而让丽莎成为拉夫列茨基真正所爱的人,又让那位丽莎的热烈追求者潘申最后和她勾搭成奸,形成两两交叉又相互对比的一个四边形。这是屠格涅夫这位作家艺术技巧高明之所在,也可见这位作家写小说时的良苦用心。 《前夜》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是他的小说中反映现实最及时、最迅速的一部;同时,它也和《贵族之家》一样,不仅深刻地反映现实,而且极其优美动人。它写于1860年,而1861年沙皇政府就在客观形势的逼迫下宣布了“农奴改革”,因此,作家所描写出的恰恰是俄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前夜”,女主人公叶琳娜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精神觉醒和争取自由、争取解放的渴望心情。叶琳娜所钟情的平民知识分子英沙罗夫,是一个保加利亚革命家,他性格坚定,目标明确,心头充满着民族解放的激情,这正是当时俄国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意识的青年人所共同拥有的思想特征。这种自觉的英雄人物,正是当时俄国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人。这个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19世纪50年代末俄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表明解放运动的主导力量已经逐渐由少数出身贵族的革命者转为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小说发表后,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立刻写了他那篇著名的文章《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他激动而兴奋地写道:“我们不会等待很久的。……前夜离开,随之而来下一天总是不远的,总共只有一夜之隔吧!……”他这话等于是说,俄国社会马上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动,而屠格涅夫的小说正是在预言这种变动。 但是,屠格涅夫虽然用他的作品客观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深刻的真实,而他本人的思想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这里恰恰表现出文学艺术和形象思维的伟大力量,出现了有趣的“形象大于思想’’的现象。他竟然拒绝接受杜勃罗留波夫的结论,并且要求《现代人》杂志(俄国的代表当时先进革命思想的刊物)不要发表这篇文章。 关于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我不想像前一部书一样在这里一一分析,读者参照以上所介绍的时代和文学历史的背景自己就可以有所评判。值得注意的是,屠格涅夫本人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著《六部长篇小说总序》,其中有很大一段文字谈到《前夜》人物的来历,我们把这篇名文也附在书后,请读者参阅。 不过,在这里,我想就屠格涅夫小说总体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再说几句话。屠格涅夫所有的小说都是爱情小说。爱情本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阴阳、正负、男女相互之间的差异和相吸,是整个客观物质世界构造的基础,文学既是写入的,便首先自然而然地要写到人的爱情。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不长于写爱情,否则他就不是一个作家。然而屠格涅夫这位作家与众不同的是,大家一致公认他是一位最长于写爱情的作家(这就等于说他是一位最有本领的小说艺术家)。读了屠格涅夫的小说,你会体味到爱的甜蜜,爱的苦楚,知道恋爱中的人有怎样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了解爱情发展的曲折和变化过程。屠格涅夫能让你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什么是爱情。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恋情,英沙罗夫和叶琳娜的恋情难道不让你心灵激动吗?至于他们的恋情到底是怎样展现的,请读者自己去阅读,并在自己的阅读中得到享受和启发吧。 其实,屠格涅夫对爱情的看法在根本上是悲观的,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爱情甚至不能算作是一种感情,它是一种疾病。”在屠格涅夫笔下,爱情的力量往往被夸大,往往是爱情支配入而不是人支配爱情;爱情往往不给人带来幸福,而是带来痛苦。有趣的是,屠格涅夫这位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和另一位与他基本同时代的、也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一英国的狄更斯,在这一点上却几乎相反,一个专写爱情悲剧,一个则专写大团圆。恐怕很难说他们当中哪一个全对,哪一个全错。但就《贵族之家》和《前夜》而言,这两对情人的恋爱结局是合乎人物性格特征也符合生活客观规律的。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教授、资深翻译家 智量 2006年1月
  • 罪与罚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伟大的代表作品之一,一部揭示人物内心道德冲突、善恶交替的心理小说,是作家完全走向独创性的一个成熟的标志。作品发表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被誉为“俄罗斯式的新长篇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欧洲最具原创力的作家之一,与巴尔扎克、狄更斯一起被誉为“欧洲小说艺术高不可攀的大师”。其作品侧重心理分析和意识表露,通过对人世罪恶的深入探究,对人性犀利的、无情的解剖,使叙事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体现了他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心理流派大师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并被许多现代文学流派尊奉为宗师。
  • 大师和马格丽特

    作者:布尔加科夫

    本书描写年轻美丽的马格丽特偶然与一正在创作鸿篇巨制的穷书生相遇,两人相爱了。她称他为大师,给他以柔情和鼓励。作品完成了,却发表无门,还受批判,大师毁稿出走。为了找到大师,她接受了撒旦的条件:变为女妖。撒旦虽恣意妄为,无法无天,但被这对年轻人真爱所感动…… 一场超现实主义的狂欢,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一种血脉贲张的讽刺艺术,一面映照一个时代精神世界的镜子,一份探访俄罗斯时行囊中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它以史诗般的规模、精妙的构思、离奇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俄罗斯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比肩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文坛大师的煌煌巨作,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 童年 我的大学(高尔基名著系列)

    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

  • 历史诗学

    作者:[俄] 维谢洛夫斯基

    《历史诗学》作者是俄国历史比较文艺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历史诗学》(1870―1906),集中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文艺观和方法论。他对文艺的起源、文学的样式和体裁的形成和演变,情节史、修饰语史,以及诗歌语言风格、对比手法等一系列诗学基本问题的范畴进行了追根溯源,鞭辟入里的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开拓性的创见,开辟了一条“从诗的历史中阐明诗的本质”,从而把文学史的研究和诗学理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文艺学研究的新方向、新道路。近几十年来,随着比较文学研究在东西方的复兴和推进,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探讨。以多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著名的美国批评家韦勒克认为:“维谢洛夫斯基是俄国比较文学的庇护者和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位首倡者”,他“为文学理论所做的重要贡献直至20世纪才引起重视”。俄国20世纪以来,许多不同倾向的文艺学流派,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派在内,都从他的学术遗产中获得营养和启迪。 维谢洛夫斯基生前只发表了《历史诗学》的部分章节。全书直至1940年才在苏联列宁格勒出了第一版,由日尔蒙斯基编注并作序。由于该书包括了大量作者生前未发表的讲稿、笔记、提纲、学术考察报告等,篇幅浩繁,内容艰深,不适于一般读者阅读,此后一直未能再版。苏联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89年推出了《历史诗学》的新版,作为向高校学生推荐的“文学学术名著丛书”之一。该书依据1940年的初版,删繁就简,以作者生前发表过的历史诗学章节为主,作为附录收入了部分手稿,并附有比较详尽的注释。我们就是根据这一新版本,将维谢洛夫斯基这一经典学术著作译介给我国读者的。
  • 白痴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家庭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她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善良、宽容的梅什金公爵无力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也不能为他们造福,这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的努力是徒劳的,表明作者企图以信仰和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