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苏联

  • 人·岁月·生活(全三册)

    作者:[俄] 伊利亚·爱伦堡

    1960年,苏联《新世界》杂志开始连载爱伦堡的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不久,这部作品便在苏联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论,成为苏联“解冻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七八十年代,其节译本在我国国内被列为高层阅读的内参资料,流入民间后被圈内人士私下传阅,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世界文学文库

    作者:高尔基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伟大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描写了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顶峰、走向革命的艰难道路,同时也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劳动者追求真理的曲折历程。三部曲展示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生活的风貌,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   《童年》回忆了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苦难童年。《在人间》描述了少年阿廖沙被外祖父逐出家门后到“人间”去自谋生路的坎坷经历。《我的大学》叙述的是: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有围墙的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 母亲

    作者:[苏联] 高尔基

    高尔基的名字在所有外国作家中,在我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之一。凡是读过高尔基书的人至少从课本里就知道他的《海燕之歌》、《母亲》。这位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学的奠基人曾带着神圣的光环被置于神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前苏联发生的那场巨变,霎时在俄国文坛上刮起一股大反高尔基的旋风,大有将他颠倒过来,“翻个个儿”的架势。以过一段时日,虽然至今对高尔基的评价已发生示同于昔日的变化,但是,他的作品还是赫然出现在最具代表性的外国文学史中,作为历史存在,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在作品中反复突出的“真理”、“理性”即马克思主义。作品通过弗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这一真理。巴维尔接受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了摧毁旧世界的斗争,成为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通过过去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尼洛芙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展开的。保尔出身于乌克兰的工人家庭,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在小学念书时,神父无理惩罚他,他把烟灰撒在神父厨房里的面团上,因而被学校开除。为了维持生活,保尔开始到车站食堂当小伙计。 十月革命爆发了,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保尔家住了几天,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使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原因,这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天,保尔在路口看到一个匪兵押着朱赫来走来,他猛扑上去,抱住押送兵,救出了朱赫来。保尔被抓进监狱,受尽严刑拷打,却没有泄露任何革命秘密。不久,他被敌人错放了出来,躲进了冬妮亚的家里。 冬妮亚是本地林务官的女儿,有一次,她看见保尔把蛮横无理的铁路工厂主的公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就喜欢上了这个倔强、勇敢的工人的儿子,两人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后来,冬妮亚向保尔表白了自己的感情,但是,保尔没有沉湎于个人感情,他参加了红军。 在红军队伍里,保尔阅读了许多革命书籍,思想觉悟提高得非常快。冬妮亚这个资产阶级小姐和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保尔毅然斩断了这份情感。 在工作中,保尔与优秀的共产党员丽达建立了真正的爱情,可他以为丽达已经有了爱人,不想陷入庸俗的情场角逐,就躲开了。后来,误会虽然消除了,但保尔认为革命者应该完全献身于事业,不能纠缠在琐碎的个人感情中,便抑制住自己,中断了与丽达的感情。 由于在战场上多次负伤,加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病情加重,彻底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了他的工作,送他住院治疗。为了重返工作岗位,保尔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可是,他几乎全身瘫痪,接着双目失明,终日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离开工作和集体,保尔感到极大的痛苦,一度想到自杀,但他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怯懦念头,他告诉自己:要活下去,继续为党和人民作贡献。 这时,保尔结识了一个女工达雅,他帮助她读书,提高思想觉悟,使她摆脱了庸俗的家庭,加入了党组织。后来,达雅成了保尔的妻子,虽然他非常需要照顾,但还是支持妻子做更多的工作,他为她的进步而高兴。 保尔潜心阅读了大量书籍,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他克服一切困难,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病魔,从事写作。1934年,小说终于出版,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保尔终于又回到革命队伍行列。他计划再写一部小说,在这一新的阵地上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日瓦戈医生

    作者:〔俄罗斯〕帕斯捷尔纳克

  •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作者:[俄] 索尔仁尼琴

    本书系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卷,共收录了《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房子》《克切列托夫卡车站事件》《为了事业的利益》《右手》等9部作品。《伊万・杰克索维奇的一天》是索氏的成名作,发表于1962年,曾经在得到赫鲁晓夫首肯后得以发表。小说叙述了“伊万・杰尼索维奇・舒霍夫”这个小人物在前苏联劳改营中的生活,成为“大墙文学”的开山之作,1965年曾受到过大规模的批判。索氏的中篇小说文笔精当,描写细致,构思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 秘密演讲

    作者:(英)汤姆·罗伯·史密斯

    1956年的苏联,斯大林辞世,一个暴力的政权开始解体,留下了一个警察即是罪犯、罪犯其实无辜的社会。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向全国发表了一篇秘密演讲。演讲许出的承诺:苏联将会改变。 在暴政面前,苏联国安局官员里奥选择了背叛。他冒死从枪口下救出两个女孩卓娅和艾琳娜,但她们却把他当成罪魁祸首之一,不肯原谅。而除了这两个女孩外,对里奥在国安局工作期间为虎作伥的行为“不能忘怀的”,亦大有人在。真相已被泄露,里奥和他的妻子以及他的家庭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 从风云突变的莫斯科,到恐怖的古拉格集中营,《秘密演讲》以惊心动魄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苏联风雨飘摇中的一段黑暗历史,这无疑是作者汤姆·罗伯·史密斯最振奋人心的作品之一。
  • 莫斯科情人

    作者:(英)约翰·勒卡雷

    三本破烂的手写笔记本,一位漂亮聪颖的苏联编辑,加上沉迷爵士乐、落魄街头的英国酗酒出版商,竟能搞得东西两方人仰马翻,上天下海调查一桩真假难辨的事件?! 《莫斯科情人》忠实反映八十年代末期冷战即将崩解时的国际脉动,是勒卡雷访苏之行的产物,既是虚构,也是真实。通过勒卡雷时而讽刺诙谐,时而深沉感人的笔调,引领我们循着故事脉络,跟随书中人物一同经历悬疑贲张的历史事件,感受他们面对个人抉择时内心交战的复杂心态,分享他们于冷战空壳下酝酿的爱与希望。
  • 静静的顿河

    作者: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部苏联文学名著,早在三、四十年代即由我国老一辈翻译家金人同志陆续翻译出来。解放前共印行过八版。一九五一年由光明书局出版了第九版。 一九五三年苏联出版了作者修改过的新版本。一九五六年我社出版的《静静的顿河》中译本,是译者根据这个版本修改的。直到一九八0年,我社印行的一直是这个本子。 苏共二十大后,肖洛霍夫又一次对《静静的顿河》进行了修改,于一九六四年出版。新版本与一九五三年
  • 静静的顿河

    作者:(苏)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通过对居住在顿河边麦列霍夫一家命运变迁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给哥萨克人带来的巨大冲击及他们在这一系列社会变动中社会和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小说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意蕴深邃,既展现了广阔而深厚的历史内容,有着史诗的沧桑与厚重,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性与爱情的深刻内涵,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

    作者:[苏]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南方色彩,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小说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以麦列霍夫的家庭为中心,反映哥萨克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另一条则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斗争为轴心。两条线索,纵横交叉,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者:[苏联] 鲍·瓦西里耶夫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主要内容是:小说写了五名年轻淳朴善良的苏联少女在战时的经历。德国入侵苏联国土后,这几位少女当了高射炮手与兽性的法西斯匪徒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献出了短暂的宝贵生命。小说讴歌了少女的纯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瓦西里耶夫告诉我,小说原名是《不曾有过的春天》,故事有他亲身经历的成分。他有意思把男兵改成女兵,目的是为了加强悲剧性与感染力。他说:“妇女的使命是生育,是延续生命,不是战争,不是死亡。杀害妇女是罪恶是反人类的行为。”他的语气里透露出对妇女的祟敬与爱戴,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僧恶。
  • 童年

    作者:高尔基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阿寥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甚至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这是一个典型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苏]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是一本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一部心灵史诗。保尔和冬妮亚之间产生了朦胧的爱情,可是他俩却属于不同的阶层,后来终于分手,保尔参加了红军。从此,无论是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还是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无论是在与达雅姑娘的友谊和爱情中遍尝甜酸苦辣,还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同托洛茨基派的斗争中徘徊摸索,保尔都咬着牙关挺了过来……无数的磨练使保尔变得成熟又坚强!小说既再现了与白军较量的血雨腥风,又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同时还饱含激情地描写了红军战士谢廖沙、丽达等的甜蜜爱情与崇高理想。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苏)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工程浩大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该文库由200种图书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
  • 母亲

    作者:高尔基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作者:(俄罗斯)索尔仁尼琴

    本书系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卷,共收录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玛特辽娜的家》《科切托夫卡车站上的一件事》《为了事业的利益》《一只右手》等9部作品。《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索氏的成名作,发表于1962年,曾经在得到赫鲁晓夫首肯后得以发表。小说叙述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个小人物在前苏联劳改营中的生活,成为“大墙文学”的开山之作,1965年曾受到过大规模的批判。索氏的中篇小说文笔精当,描写细致,构思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 我的大学

    作者:高尔基

    于是,我就去喀山大学学习了,起码也是这样。引起我上大学这个念头的,是中学生尼古拉·叶夫列伊诺夫。这个青年很讨人喜欢,也长得很漂亮,有一对象女人般温柔可爱的眼睛。当时他住在我们那一幢房子的阁楼上,因为常见我手里拿着书,他对我注意起来,于是我们彼此认识了。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 骑兵军

    作者:(俄)伊萨克・巴别尔

    《骑兵军》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巴别尔的一部名作。这是一部流传了八十年的奇书,也是用青春的铁和花,锻打成的文学瑰宝。作者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天才伊萨克・巴别尔。1920年,二十六岁的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1923年至1924年,他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有战地速写,也有军旅故事,这就是《骑兵军》。这曲曾经震撼过世界、畅销欧美的苏波战争的绝唱,既是一个带眼镜的犹太书生有关文明与暴力、征服与反抗的记录,也是一部霸气十足、豪气冲天、剽悍粗犷的哥萨克骑兵将士的列传。 全书以三十五篇散记的形式,记录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苏波战争期间,在波兰的苏联骑兵军的故事,以骑兵军士兵献身革命事业为前提,着力刻画了他们身上人性化的一面,真实地再现了布琼尼领导的骑兵军鲜为人知的风貌,揭示了内幕。其中关于残酷的战争场景及普通哥萨克既英勇又消极的真实形象的描写,在原苏联引起极大争议。 巴别尔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原苏联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高尔基说他是俄罗斯当代最卓越的作家。巴别尔作品具有巨大的生命力。1975年他的《骑兵军》重新出版,并陆续译成二十多种文字,震惊了欧美文学界。1986年,《欧洲人》杂志选出100位世界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名列第一。作为令人佩服的短篇小说大师,巴别尔受到众多名家交口称赞:海明威认为比自己更凝练;博力・赫斯认为如诗那样美;辛西娅・奥捷克认为他是和卡夫卡并列的优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