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历史

  • 史记

    作者:司马迁,韩兆琦 评注

    《史记》(上下评注本)(精装)内容简介:《史记》的记事,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既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巨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 《史记》是一道丰富多彩的生动的人物画郎,其中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不下一百多个,而这些人物形象又大都带有一种后代任何写人文学所没有的突出特点。《史记》悲剧人物、悲剧故事的整个基调是高亢激越的,它不但不使人感到消极悲沉,反而鼓舞读者的壮气。《史记》的悲剧人物都是有理想、有目标、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对历史的发展都作出过重要贡献,或者至少曾经对当时社会有某种震动,对后世产生过某种影响。总之一句话,他们都充分表现出了人生的价值。因此在后人看来,他们的死是值得的。这一点,《史记》和西方悲剧,和中国后代的悲剧故事也不尽相同。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作者:[宋] 司馬光 編著,[元] 胡三省 音

    《资治通鉴》是一部集体编写的历史巨著,主编是司马光,协修是刘恕、刘�和范祖禹,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它不仅给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所重视。
  • 龙凤之国

    作者:陈舜臣

    《龙凤之国》内容简介:“中国是由龙和凤组合所构成的国家,其民族,甚至其灵魂亦是。”作者陈舜臣先生如是说。基于此,他以其严谨的推理与丰富的想象,用龙与凤的此生彼灭来阐述中国的起源、形成以及统一的神奇过程。 “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个民族作为相同文明的继承者,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对自己的文明具有绝对信心,才会出现这种奇迹,即便遭受多次侵略也不会丧失这种信心。在周边没有像罗马和希腊那样充满朝气的文明国家,也是形成强烈中华思想的原因之一。”在作者这些平实温和的文字里,有对历史大事件、大人物的白描,有知识的凝聚,更有智慧的闪烁。于关节处的淡淡点评,尤有洞穿之效。
  •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作者:川本芳昭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作者:鹤间和幸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秦汉帝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最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华的角度视边境为夷狄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的记述不是以华夷思想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样性、并且尝试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的。
  •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

    作者:平势隆郎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殷周春秋战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录两个部分。前言,重点讲了本书新视角:“文化地域所拥有的历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讲“本书所涉及的时代”,强调了史料的价值问题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关于夏商周(西周)三代的历史。其中,第三、四章写法比较特别,作者的意图是利用各国成书于战国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国在战国时代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主观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历史渊源的内容。第六章讲“春秋的史实”。第七至九章,讲战国的历史文化。第十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注意引导读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实”,重视新资料的运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平势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一些历史观点。
  •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作者:【日】杉山 正明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 西夏 金 元”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 这个历史挺靠谱2

    作者:袁腾飞

    《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是由中国通俗讲史领军人物、百万级畅销书作家袁腾飞的成名作《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升级修订而成。生脆、凶猛、一语中的,是袁腾飞最大的讲史特色。而这种风格,在《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袁腾飞从清末一直讲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生动活泼地再现了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精彩纷呈地演绎了诸多著名历史典故,如"曾国藩湘军"、"林则徐虎门销烟"、"镇南关大捷"、"甲午海战"、"革命军北伐"、"台儿庄战役"、"孟良崮战役"、"三大战役"等。
  • 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

    作者:(日) 守屋美都雄

    本书为已故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守屋美都雄先生在史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著之一,收录了已故守屋博士晚年所撰论文中的主要作品,同时也涉及一部分早年代表作。本书分为三部分:国家篇、家族篇以及附篇,以家族研究为基础,着力探讨家族与中国古代帝国构造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的家族篇更是家族研究发展为家训问题的重要成果。
  • 蘭陵王

    作者:田中芳树

    兰陵王,一位骁勇善战的北国武将。因其面貌过于俊美,不足以威赫敌人,故屡次出兵都会戴上狰狞的面具。南北朝,一个动荡不堪的年代。战争频发、血洗大地。兰陵王虽有过人胆识,却终不敌嫉妒熏心的帝王。最终,这位被载入史册的名将以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既是一位英雄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本书由精通中国古代文学的田中芳树老师亲自执笔。书中不仅描绘了南北朝的混沌征战,更讲述了兰陵王与月琴的凄美爱情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兰陵王的悲剧色彩。 你可曾看到,在那狰狞面具之下,隐藏着一颗柔情似水的心。
  • 青山一发

    作者:陈舜臣

    甲午战争后,青年孙文转投革命,前途未卜。在《青山一发》中,陈舜臣以“说故事读历史”的惯用形式,跳脱定论,从大事件背后的小细节里,还原一个鲜活的青年孙文形象——密云急雨中,他有血性,有骨气,有愤懑,也有彷徨。正如鲁迅评价的那般,“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 为了重新认识青年孙文,穿越历史,《青山一发》浓墨重彩地复排了晚清的那些事,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及宫崎滔天等人,或顺势而起,或逆流而动,不同政见者在王纲解纽大潮里微妙博弈。而青年孙文之流亡之崛起,他的运动有两项目的,即走向共和,消灭大清。作为弱势大赢家,年轻的孙文就像“以时速四百公里雄飞的鹘”,迎向辛亥之路,那细长如一根发丝的青山中原便出现眼前,他也确信自己所期待的新国家,正强而有力地奠定并前进着。
  • 小说十八史略

    作者:陈舜臣

    這部書為旅日小說名家陳舜臣的歷史小說作品。人性面的探討,是《小說十八史略》的中心思想。全書二百七十七則故事,可說是含括了中國傳說時代至宋朝末年的歷史菁華。陳舜臣更以人性的角度切入各個歷史層面,使讀者在享受閱讀小說的樂趣之餘,也能賦予原本已熟悉的歷史事件及人物新的觀點,領略不同於以往的讀史趣味。全書共十卷,五冊,每冊各包括兩卷: 第1冊:(壹)傾國傾城(貳)易水悲歌 第2冊:(參)楚風漢雨(肆)大漢天威 第3冊:(伍)遍地皆皇帝(陸)三國群英 第4冊:(柒)江南風波惡(捌)日月臨空 第5冊:(玖)陳橋立萬歲(拾)草原風暴。
  • 世界帝国的往事:大元王朝与耶律楚材

    作者:陈舜臣

    楚材,是指“在外国被任用的人才”。 这是在自己的国家辽灭亡之后,仕于金国的父亲为他起的名字。 他擅长儒学、深谙佛法,当强不可挡的势力从北方草原横冲而来时,他立志必须保护生命和文明。 被成吉思汗召请的时候,楚材二十八岁。 他随军西征,一直到达了撒马耳干,他亲眼目睹了蒙古军的破坏性行为——“烧、杀、抢,然后弃之而去”。 在终日忙于东征西伐的蒙古帝国,楚材身置政权的顶点,他孤军奋战地致力于三权分立以及文教政策。 把蒙古巨大的破坏力转化成强大的保护民众的力量——这是他的最大目标。 然而,在成吉思汗之后,绝对信任楚材的太宗窝阔台也去世了。于是,围绕着汗位,一场激烈的争夺开始了…… 那是在他跟随了成吉思汗的二十三年之后,楚材五十二岁的初冬。
  •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作者:(日)宫本一夫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 鸦片战争实录

    作者:(日)陈舜臣

    本书以小说的笔触、实录的形式将鸦片战争的过程勾勒出来,文字精炼,史料选取独到,知识点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作品。这本书用最轻松的形式描绘了那段最沉重的历史。出版后一直是日本历史学家研究鸦片战争历史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鸦片战争实录》是作者陈舜臣在创作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并且对于祖国清末史实和人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的一本即兴之作。从这本篇幅不大的文学随笔式的著作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历史见地和作为一位历史学者的动人文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著作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于他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的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于书中所描绘、所剖析的那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人物产生真实而形象的感受。 第一章 衰世 ●走下坡路的时代 ●逃出首都的诗人 ●宣南诗社 第二章 午睡之友 ●畸形的通商 ●罂粟之妖 ●漏银 第三章 狭窄的门户 ●夷馆 ●公行 ●走私贩运 ●更换选手 ●律劳卑的失败 第四章 论争 ●广东的美梦 ●许太常奏议 ●引起反驳 ●严禁论的定本 第五章 点燃导火线 ●皇帝奋起 ●林则徐登场 ●“事势有难言者” ●南行 第六章 虎门之烟 ●行使实力 ●天之所厌 ●烟深海国 ●权臣在内 第七章 战火 ●驱逐 ●九龙及川鼻之战 ●北京与伦敦的强硬 ●蜂拥而来 第八章 为了鸦片 ●舰队北上 ●重返广东 ●南方与北方 ●不义之战 第九章 三棱镜的时代 ●星斗南 ●渔翁得利 尾声: ●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 不久前,卞立强同志告诉我,他所翻译的我国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先生的皇皇巨著、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即将在国内出版。这件事令我欣慰不已。虽然陈舜臣先生的著作在国内已经有过几种译本,有的作品,例如《郑成功》,在国内已经广为传播,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重视与赞扬,但是,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作家,由于他的许多代表性著作还没有在他的祖国出版,因而在自己的同胞中得到的荣誉和产生的影响,还没有在他所客居的国家一日本那样广泛和深入,这一点不免令人感到遗憾。因此,当我很高兴地获悉,陈舜臣先生的一本历史文学著作《鸦片战争实录》将要在国内出版的时候,我是很愿意在书前写几句话,借以表达我对于这位旅居日本的著名华侨作家的钦敬之情。 陈舜臣先生祖籍福建泉州,他本人出生在日本神户。他持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护照,但是除了汉语旧体诗以外,他的全部著作都是用日文写成的。这常常造成了一种误解:由于他著作等身,闻名遐迩,而又多次获得日本的文学奖,因此他的名字在国际文坛上有时被列入当代一些著名的日本大作家行列之中。然而,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虽然他只能讲闽南话而不能用流畅的普通话表达思想,但无论从思想气质上来说,还是从文化性格上来说,他都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作家——个精通祖国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大地有着深沉的民族情感的中国作家。这就不难了解:为什么陈舜臣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中国的历史和人物作为题材的。他是一位有很高艺术造诣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对于祖国母亲的光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湛熟稔的研究和理解的历史学家。有人曾说,陈舜臣先生既是富有高度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的历史学者,又是能够以洞彻明察的历史家眼光来看待生活、看待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优秀作家。我以为这并非溢美之词。 陈舜臣先生在青年时代和大学生活中曾经是一位研究东方语言的语言学者,他在文学征途上起步很晚,在1957年他年已三十三岁的时候,才创作并发表了他最早的文学作品。从此以后,他在文学创作上才思泉涌,后来居上。他在文学路程上的前进步伐,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在二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了数以百计的创作和著作。陈先生最早曾经以历史推理小说进入文坛。并因而获奖,但为他带来国际荣誉的,则是他的以中国和日本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的各种形式和体裁的小说。他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都是首先在报刊上连载,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以后才出版的具有史诗规模的鸿篇巨制。现在呈现于读者的《鸦片战争实录》,则是他在创作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并且对于祖国清末史实和人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的一本即兴之作。从这本篇幅不大的文学随笔式的著作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历史见地和作为一位历史学者的动人文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著作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于他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的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于书中所描绘、所剖析的那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人物产生真实而形象的感受。 最近几年,陈舜臣先生还写作和出版了一些用别开生面的方法写成的历史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五卷的历史巨著《中国历史》和两卷本的《中国五千年》。这两本著作,用优美、生动、幽默和富有哲理的文字,创造性地用引人人胜的文学语言,描写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历史道路。这些著作,反映了陈舜臣先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同时也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思。它们已经在日本广为传颂,并且被许多学校和部门指定为研究和了解中国的必读书或参考书。我希望,这两部书有一天也能够以中文版本和作者祖国的广大同胞见面。 我深信并且祝愿,陈舜臣先生的“彩笔”将永远在握,将永远以他旺盛的创作精力,写出更多的佳作来。 冯牧
  • 甲午战争

    作者:陈舜臣

    陈舜臣先生的历史小说《甲午战争》最初由日本著名的中央公论社出版,一问世便成为日本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本书从发生甲午战争的时代背景谈起,以袁世凯、李鸿章、日本的陆奥宗光、朝鲜的金玉均为中心,从中、日、英、俄、德、法、美等国际情势叙述甲午战争之所以爆发、战事的经过以至马关条约的签订。作者用淡淡而娓娓的笔致,描写出垂老的晚清是如何被青春萌动的明治日本打败,更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氛。 陈舜臣写历史小说,最难能可贵的是,一定自己亲自前往有关国度、地方做实地调查;一切有关资料和史料都一一过目,融会贯通。因此,他对历史真相的把握,远比一些历史学家要正确、有深度得多。韩国某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甲午战争》,许多韩国人这才明白那一段历史的真相。
  • 中國武將列傳(下)

    作者:[日] 田中芳樹

  •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作者:(日) 宫本一夫,(日) 平势隆郎,(日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
  • 中国历史风云录

    作者:陈舜臣

    本书原名《中国五千年》,是陈舜臣的代表作。五千年华夏历史的风云变幻、世事沉浮,从远古到近代,从荣光到黯然,从分裂到统一,一个个大的时代的起落,一个个王朝的兴亡盛衰,一个个民族的迁徙扩张,都被作者平静从容写来,视角非凡,笔触冷峻。这本书书写了中国的世界和世界的中国,具有史家的大手笔和大气魄。
  • 小说十八史略(全五册)

    作者:陈舜臣

    小说十八史略(全五册): 春秋战国 大汉王朝 魏晋南北朝 大唐帝国 两宋王朝 中国历史是一枚古币, 正面是《资治通鉴》,反面就是《十八史略》。官员爱读《资治通鉴》,百姓喜欢《十八史略》。 明朝时的历史必读书目,尘封四百年,日本史学大家陈舜臣重新铺衍成白话,畅销日本数十年。日本人是通过《十八史略》了解中国历史的。 中国人读史意在“用史”,希望从历史中学到“谋略”;日本人读史重在教养,旨在加增知识学养。陈舜臣作为华裔日本历史学家,汉学修养深厚,通五国文字,史观兼中日两国之长,其史学巨作《小说十八史略》堪称代表。 《十八史略》是一部被中国人遗忘了四百余年的史学著作。《十八史略》由宋代学者曾先之撰写,成书于元朝,有明一代成为史学畅销书,私塾必备的史学著作。后来大概于足利时代传入日本,跻身名望史籍之列,与《史记》、《汉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一道在宫廷、幕府内正式讲读,至德川幕府时期,《十八史略》被各藩官学采用为教科书。时至今日,《十八史略》仍然是日本人阅读最多的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