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梁宗岱

  • 梁宗岱译集

    作者:[德] 歌德,[英] 莎士比亚,[法]

    梁宗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法语教育家于一身的翻译家,也是法国象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影响的旗手。梁宗岱的翻译与文论为众多译家推崇备至,被视为一位高山仰止的前辈,但由于一些历史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这套八卷本精装版《梁宗岱译集》收录了梁宗岱一生所有翻译作品,全面而丰富地向读者和研究者呈现梁译经典作品。 ※ 文学翻译一代宗师 ※ 中国比较文学先驱者 ※ 梁宗岱译诗译文全集 这套《梁宗岱译集》包括梁宗岱所有翻译作品: 《一切的峰顶》(歌德 等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莎士比亚 著) 《浮士德》(歌德 著) 《交错集》(里尔克 等著) 《蒙田试笔》(蒙田 著) 《罗丹论》(里尔克 著) 《歌德与贝多芬》(罗曼•罗兰 著) 《梁宗岱早期著译》(梁宗岱 著)
  • 热爱生命

    作者:蒙田

    《热爱生命:蒙田试笔》主要内容有:论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同样的效果、论悲哀、论灵魂缺乏真正对象时把情感寄托在假定对象上、论闲逸钌、论说诳、论辩才的急慢私、论预兆、论善恶之辨大抵系于我们的意识、论恐怖甜、论死后才能断定我们的幸福、论哲学即是学、论想象的力量、我们的感情延续到死后、论凭动机裁判我们的行为、几位钦差大臣的特性、论隐逸、论教育、论凭人们的见识来评定真假之狂妄、我们怎样为同一事物哭笑、论友谊等。
  • 梁宗岱选集

    作者:梁宗岱

    梁宗岱生逢乱世,经历了二十世纪最动荡的年代,始终不改诗人、学者之道,孜孜不倦追求真与美。除了大半生从事大学教育工作外,文学创作成就骄人,无论年青时代才气横溢的新诗,创作高峰期独具真知灼见的诗论,以至字雕句琢的多种外语文学翻译,都带有独特的个人印记,历久如新,光芒永在。   本集所选的作品跨越梁宗岱各个创作阶段,高峰期占的篇幅较多,分为诗词创作、文艺批评、译诗和译文四部分。所有文章都按照梁氏生前最后过目的版本重新校对,并补上必要的注释。   梁宗岱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教授,创作广及诗词、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评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有深刻的印记。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作品长期尘封,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零散重印。“梁宗岱著译精华插图本”系列全面汇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满足文学爱好者的不同需要,并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   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是一部综合文集,分为诗词、评论、译诗及译文四部分。
  • 一切的峰顶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诗,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可译的。一首好诗是种种精神和物质的景况和遭遇深切合作的结果。产生一首好诗的条件不仅是外物所给的题材与机缘,内心所起的感应和努力。山风与海涛,夜气与晨光,星座与读物,良友的低谈,路人的咳笑,以及一切至大与至微的动静和声息,无不冥冥中启发那凝神握管的诗人的沉思,指引和催促他的情绪和意境开到那美满圆融的微妙的刹那;在那里诗像一滴凝重、晶莹、金色的蜜从笔端坠下来;在那里飞跃的诗思要求不朽的形体而俯就重浊的文字,重浊的文字受了心灵的点化而升向飞跃的诗思,在那不可避免的骤然接触处,迸出了灿烂的火花和铿锵的金声!所以即最大的诗人也不能成功两首相同的杰作。 这集子所收的,只是一个爱读诗者的习作,够不上称文艺品,距离两位英法诗人的奇迹自然更远了。假如译者敢有丝毫的自信和辩解,那就是这里面的诗差不多没有一首不是他反复吟咏,百读不厌的每位大诗人的登峰造极之作,就是说,他自己深信能够体会个中奥义,领略个中韵味的。这些大诗人的代表作自然不止此数,译者爱读的诗和诗人也不限于这些;这不过是觉得比较可译或偶然兴到试译的罢了。 至于译笔,大体以直译为主。除了少数的例外,不独一行一行地译,并且一字一字地译,最近译的有时连节奏和用韵也极力摹仿原作——大抵越近依傍原作也越甚。这译法也许大笨拙了。但是译者有一种暗昧的信仰,其实可以说迷信:以为原作的字句和次序,就是说,经过大诗人选定的字句和次序是至善至美的。如果译者能够找到适当对照的字眼和成语,除了少数文法上地道的构造,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译者用西文译中诗是这样,用中文译西诗也是这样。有时觉得反而比较能够传达原作的气韵。不过,译者得在这里复说一遍:因为限于文字的基本差别和译者个人的表现力,吃力不讨好和不得不越轨或易辙的亦不少。
  • 罗丹论

    作者:里尔克

    罗丹被视为自米盖朗基罗以来西方最伟大的雕刻家,有关他的书籍如恒河沙数,这本《罗丹论》别具个性。里尔克不仅详尽地看过罗丹的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而且有机会亲近大师,实地观察他的工作,深入交谈,所以剖析罗丹作品时能人所不能,深刻地揭示作品和作者的有机关系,披露作品包含的深沉精神力量。   梁宗岱翻译的里尔克作品不止《罗丹论》。1936年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他的译诗集《一切的峰顶》,收入了里尔克两首短诗《严重的时刻》和《这村里》。次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该集,补进里尔克另一篇重要作品《军旗手的爱与死之歌》。1943年,短篇小说翻译集《交错集》在广西桂林出版,面里选择了四篇里尔克《好上帝的故事》的短篇小说:《老提摩斐之死》、《正义之歌》、《欺诈怎样到了俄国》和《听石头的人》。最后这篇名气最大,以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刻家米盖朗基罗为主人公,写于1900年,距离他结识罗丹不过两年,很有点先兆的味道,现录入本书供鉴赏。   “梁宗岱著译精华插图本”系列全面汇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满足文学爱好者的不同需要,并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 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是一部译文集,包括《罗丹论》和里尔克小说《听石头的人》,新增罗丹作品图录。
  • 蒙田随笔

    作者:[法]蒙田

    在蒙田时代的法国,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使法国人民长期处于苦难之中,法国人厌倦了暴力,因此《蒙田随笔》成为许多法国“正直人的枕边书”,其智慧滋润过许多法国人的心田。 以博学著称的蒙田在《蒙田随笔》中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论述。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 蒙田试笔

    作者:(法)蒙田

    一部包含无限思想的书,造就了一个无限的蒙田。都说《蒙田试笔》的成功是作者人格的成功,两者是分不开的;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古老却永远现代。蒙田指出荷马诗歌的空前绝后,是最初的也是最完美的。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像《蒙田试笔》这样一本书,在散文世界中,可能会再出现,也可能永远不再出现? 首先将蒙田介绍到中国的,是梁宗岱老师。Essai一般通译为“随笔,漫笔、小品”,但宗岱师译为“试笔”,看来最为传神。1933年7月,他写成《蒙田四百周年生辰纪念》,连同一篇译文,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创刊号上。他对蒙田推崇备至,认为这是“一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和伦理思想。1935年郑振铎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库》收入了他的二十一篇翻译,以《蒙田散文选》为总题,分放第七至第十二册。 此后宗岱师继续翻译及修改,共得二十余万字手稿,可惜全部毁于“文革”,只有已发表的译文流传下来,也就是这本集子所收的三十六篇。数量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囊括蒙田全集第一卷的精华。译文古雅而不拘一格,尽得蒙田之风。
  • 诗与真

    作者:梁宗岱

    《诗与真(精华插图本)》内容简介:从许多回忆文中可以看出,梁宗岱先生是个富有人格魅力的诗人、学者、教授。魅力迷人,不是他的外形,而是他论诗说文时澎湃的激情,高远的识见,以及忘乎所以的沉醉状态。在艺术创作中,“神秘的颤栗”是梁先生的一个论点。这种迹近生理反应的论说,其实正道出艺术诞生的秘密。梁先生还说诗是“精神活动的一个奇迹”,把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诗篇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境界。是“奇迹”,则有焦灼的等待,妊娠的痛苦,沉睡千年的爆发,撕裂天幕的雷电;是“奇迹”,则是精神生活的创世纪,“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是的。梁宗岱先生是相信奇迹,并且把生命寄托于奇迹出现的人。晚年,他在历尽磨难,万念俱灰后,逢人便说他研制的药品是奇妙疗效,不就是要从化学反应中看到科学的奇迹,让生命有一连串的惊喜吗?——相信他年轻时对诗的痴迷。相信他与瓦雷里、罗曼?罗兰、徐志摩说的那些诗话,相信吧,梁宗岱曾登上“一切的峰顶”,得到了直经。 “梁宗岱著译精华插图本”系列全面汇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满足文学爱好者的不同需要,并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   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是一部文艺评论集,是旧本《诗与真》与《诗与真二集》合集。
  • 梁宗岱文集(1-4)

    作者:梁宗岱

    《梁宗岱文集》汇辑梁宗岱先生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分类五卷:诗文卷、法译卷、评论卷、译诗卷和译文卷。所收作品照录梁氏自编各集,未结集文字汇为“集外”,以发表时间序列,分置各卷之末。 本书以忠实呈现作品原貌为基准。除个别情况,文集悉以作者生前亲自修订的版本为底本,集外文字照初刊收录,并参考各种重印本和中外文原著校勘。除了更改明显的排印错误,重要异文以编注形式说明,脱漏文字以“[]”补回。 每部文集附有题注,包含版本沿革等资料,集外文字注明发表刊物及初刊日期,可备检索。
  • 十四行诗

    作者: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在世时唯一一部诗集,也是十四行诗这种文体的一部巅峰之作。同时,对于那些狂热的莎士比亚崇拜者来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无疑也是接近诗人的最佳途径。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说:“用这把钥匙,莎士比亚打开了自己的心扉。”
  • 罗丹论

    作者:[奥] 里尔克

    书中收录里尔克的《罗丹论》和《罗丹》两篇文章,对罗丹的为人和作品作了深刻和透彻的阐述。
  • 青年梁宗岱

    作者:刘志侠,卢岚

    梁宗岱(1903—1983)是中国近代诗人、翻译家、作家和教授。从一九三二年开始,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等知名学府。论著广及诗歌创作、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批评,他的新诗集《晚祷》,论文集《诗与真》《诗与真二集》,翻译集《一切的峰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 ,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作品曾经尘封多年,当重新发掘出来后,人们发现这些大半个世纪前的作品光彩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愈来愈多学者对他的作品展开研究。 但是他的早年生平,一向以来只有模糊的轮廓,不识其详。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作者近年致力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写成这本传记。 本书从梁宗岱的家世开始,叙述他出生于广东新会,在地处偏僻的广西小镇百色度过童年。十五岁返回故乡后,进入广州培正中学和岭南大学接受教育,数年间从一个满身野气的乡下少年,蜕变为现代青年诗人。一九二四年远赴欧洲游学,就学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国索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并在意大利游学,从一个文学青年迅速成熟为真正的作家。他结识了文学大师瓦莱里,成为他的弟子,和青年作家普雷沃、奥克莱和瓦朗热等结成好友,得到罗曼•罗兰两次在瑞士家里接见长谈。他在法国刊物发表英法文作品,出版了《水仙辞》中译和《法译陶潜诗选》,活跃在巴黎文艺沙龙和中国留学生群中,直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归国。 全书叙述均有所本,大量引用了新发现文献的原文:少作,书信,日记,手稿,同时期的中外出版物等。这些文献除了来自国内藏书外,相当多一部份保存在法国、瑞士和日本的图书馆手稿部和文学档案馆,非亲临斯处搜索而不可得,部份还须逐字辨认抄录,其中有梁宗岱英法诗歌佚文,致文学大师瓦莱里十六封信,罗曼•罗兰四段日记,普雷沃、奥克莱和瓦朗热的回忆,法国记者访问记等。 写作方面,以史实为重,评论从简,详尽介绍人物、事件和时代背景,具体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青年梁宗岱,他的成长过程,以及他的不平凡的文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