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禅宗

  • 禅与日本文化

    作者:铃木大拙

    本书译自《铃木大拙全集》第十一卷。 岩波书店,1981。
  • 逃向世界

    作者:杨煦生

    在周、孔、思、孟、荀、董的精神线索之外,道与禅是中国精神史的一个重要侧翼。本书从远古巫教遗存—道家—道教到作为中国传统生存论思想顶峰的禅宗思想,考察了中国精神史的这一侧翼,从精神气质(Ethos)的范式,阐发了精神史的这一脉所蕴含的中国特质,为跨文化的中国精神史诠释提供了探索性例证。 在分论及附论部分,作者从审美维度上对道家、中国佛学、中国绘画进行探讨,并对20世纪中国精神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王国维和徐梵澄的思想进行了个案阐释。 与全书内容相应,书中配以作者历年书法作品若干,从另一角度,彰显了本书的精神旨趣。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vs国际性的学术视野: 作者曾师从李泽厚研究美学,后于德国图宾根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在德国多所大学讲授汉学十余年,归国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语汉学研究中心、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主持工作。本书即以解释学、现象学等哲学理念与方法研究传统中国问题的一个完美典范。 ★ 学术精神以文本和书法艺术作为表达,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 本书一改学术书版式呆板的传统,不仅标题书目,每一篇章作者都结合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多年锤炼的文本。作者研习书法多年,曾在德国与中国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十余场,书法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本书的分论部分探讨道、禅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而作者的书法实践是这些文章的具体表达。文字与书法作品的结合不仅使得版式活泼,而且使得本书的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从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层面向读者展示道禅精神。二十余幅墨宝,此次随书奉献读者。 ★ “精神史”视角阐释道与禅,一大学术进步: 道、禅是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深远的两大文化传统,本书以全新的学术视角——精神史的阐释范式——对道与禅思想作出阐释学探索和现象学还原。以经典文本中的言说为切入点,描画道禅思想的精神气质。全面而细致的阐释了道与禅对人、世界、自由、自在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 20年锤炼累积,快意抒发: 全书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文献,并不冗长的篇幅内浓缩了系统性的阐发。但这并不会使本书显得“书呆子气”,反而让读者有快意之感。作者将其多年的思考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述出来,情感真挚,该颂扬处不惜笔墨,该批判处若疾风骤雨,该嘲讽处睿智幽默,行文流畅,酣畅淋漓。
  • 心经禅解

    作者:净慧法师

    《心经禅解》内容简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的总纲,也是佛法的总纲。佛法没有叫我们做什么别的事情,就只要求做这一点点事情。但是,往往这一点点事做一辈子也做不好。这一句经文可以浓缩成“照见五蕴皆空”这六个字。“照见”就是修行的功夫:“皆空”就是修行的见地:“五蕴”就是我们修行时时刻刻要超越的对象,要破除的执著,要克服的烦恼。我们学佛人的一切修行,就浓缩在这六个字当中,也就是要时时刻刻“照见五蕴皆空”。 《心经》教我们不断地突破自我生命上的局限性、认识上的局限性、思想境界上的局限性。所谓生命的局限性,佛教的名词叫做“我执”——我的执著。认识上的局限性,思想境界上的局限性,佛教把它叫做“法执”。破除了我的执著,破除了法的执著,才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空间、新的生命空间。
  • 六祖坛经

    作者:蔡志忠

  • 心经

    作者:蔡志忠

  • 苏东坡说禅

    作者:师雅惠

    本书以大家之言解说不立文字之禅悟,以躬行之道体验教外别传之禅说,以苏东坡参禅三境层递:"参禅前"讲述未臻禅境时的种种困惑,“参禅时”演绎谈佛论道的禅理机锋,“参禅后”揭出禅时烦恼净除的人生高境。令读者学会用平和清静去看待世界,处理生活。随书附录苏东坡年表,养生之道,美食食谱,以飨读者。
  • 禅宗与中国文化

    作者:葛兆光

    《禅宗与中国文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禅门境界论-平常心-佛家的十堂心理辅导课

    作者:马超

    《禅门境界论:平常心(佛家的十堂心理辅导课)》内容简介:佛门平常心、烦恼的根源是什么、执著是个贬义词、戒除分别心、愤怒是一种毒、情为何物、境随心转等内容。《禅门境界论:平常心(佛家的十堂心理辅导课)》的译者胡因梦老师在《禅门境界论:平常心(佛家的十堂心理辅导课)》的序言里如是写道。她说的这种状态,就是在培养出平常心之后,我们应有的生命态度和内心感受。
  • 花出青嶂

    作者:赵跃辰、释传明

    极具价值的“禅宗公案批判”(批注判断)! 禅宗实修核心方法披露! 禅宗公案有解答吗?有。 公案可以任意解读吗?不行。 公案有唯一的正确解答吗?不。 “夺所”“扯脱”——禅宗实修核心方法披露,是利是蔽? 网络佛教论坛传奇人物“二麻子”五百则公案现代语言全面导读解说,开显禅宗超越相对的精髓。
  • 禅说庄子(一)

    作者:冯学成

    《禅说庄子》(1)佛教里谈“观法”,谈“修观”,庄子《齐物论》里就有很多观法,其实都有修观的成分在里面,而且这个观法很妙,可谓是别具一格。 《庄子》里的寓言很多,议论也很多,但是全面系统地来谈“天地人心”,来谈大道的,首先就是《齐物论》。它不仅仅是《庄子》三十三篇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是解开整个道家思想的钥匙。
  • 生死请柬

    作者:刘丽朵

    禅是什么? 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跟禅有关的名词就已经多得让人眼花了,什么叫做禅定、禅修?什么叫做念佛禅、野狐禅?什么又叫禅宗呢?禅到底是宗教还是艺术,抑或仅仅是一种跟瑜伽类似的养生功夫呢?如何才能开悟?如何才能到达心灵的喜悦?禅到底是自由、宁静,还是疯癫?
  • 禅学的黄金时代

    作者:吴经熊

    吴经熊(1899~1986),一名经雄,字德生,浙江鄞县人,现代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法学家。1920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次年赴美留学,1925年获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后历任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及国内东吴法学院教授,一度任上海临时法院代院长。1939年当选美国学术院名誉院士,1946年任罗马教廷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1949年后,历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新泽文化学院、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及博士班主任,获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台湾中华学术院院士。逝于台北。著有《法律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法学论文集》《法律之艺术》《孙中山先生其人格及其思想》《禅学的黄金时代》等。 吴怡,浙江青田人,生于1939年,师从吴经熊。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士,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主任、哲学研究所主任,美国加州法界佛教大学中国哲学系主任。著有《中国哲学史话》《弹与老庄》《哲学演讲录》《哲学的三大柱石》《逍遥的庄子》《禅道与箭术》《公案禅话》等书。
  • 花开见禅

    作者:王溢嘉

    《花开见禅》是王溢嘉关于“禅”的一些小感悟。中国的禅宗源远流长,而“禅”,是要人悟的,在一问一答间展现凌厉的机锋,让你的脑筋急转弯、心理为之柳暗花明,七上八下,然后绝处逢生,悟出以前未曾察觉的道理,这是禅宗最值得称道的部分。本书以“禅”所触及的领域为脉络,以历代禅师们奔放跳脱、幽默而富有创意的问答及特立独行的举止为材料,添头加尾,引发联想,打破人们对人生百态的虚妄执着,解开世人闭塞的心灵,为生命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 思辨的禅趣

    作者:熊逸

    对于《思辨的禅趣: 视野下的世界秩序》这部作品,著者熊逸是这样阐释的:“本书从《坛经》入手,在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的时候难免会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许多人认为禅宗是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其实并不尽然,禅宗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里找到源头的。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尽量讲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这些说法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不合逻辑的信口空谈,而是有着一些比较复杂的佛学背景的。 “本书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文中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知识帮助分析,但大家可别以为我能猜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不但我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都做不到。”
  • 小和尚的白粥馆3

    作者:释戒嗔

    《小和尚的白粥馆3》内容简介:没有说教式的语言,没有晦涩艰深的思想,释戒嗔用舒缓自然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又相当有趣的小故事。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却带着神奇的功效,让为生活烦躁不堪的读者们,瞬间抛去了凡尘的压力和烦恼。 这是一本太好看的故事书,因为它的作者就是那个藏身于不知名的小山、不知名的小寺里,却又散发着无穷精神引力的小和尚释戒嗔。
  • 时尚佛学

    作者:马超

    马超编著的《时尚佛学》内容介绍:为什么要称为“时尚佛学”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通信工具的发展,高僧大德也在用互联网及其他通信设备来弘扬佛教文化,净化人心;佛学爱好者在微博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悟、心得;各种佛学知识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诸如法门之光夏令营和佛学兴趣小组也给大家带来了真正的好处,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放松身心的地方,所有的这些都要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起来翻阅《时尚佛学》吧!
  • 小和尚的白粥馆1

    作者:释戒嗔

    没有说教式的语言,没有晦涩艰深的思想,释戒嗔用舒缓自然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又相当有趣的小故事。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却带着神奇的功效,让为生活烦躁不堪的读者们,瞬间抛去了凡尘的压力和烦恼。 这是一本太好看的故事书,因为它的作者就是那个藏身于不知名的小山、不知名的小寺里,却又散发着无穷精神引力的小和尚释戒嗔。
  • 顾随说禅

    作者:顾随

    对于公众而言,顾随的名字可能很很陌生,但这丝毫不妨碍他的思想事实上已为许多文史爱好者所熟知。顾随的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周汝昌、叶嘉莹、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颜一烟、黄宗江、吴小如等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近年,叶嘉莹教授以老师晚年名号“驼庵”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以奖励后辈学子。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曾说“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这本《顾随说禅》囊括了《揣龠录》及许多知名佛经、禅理,顾随用其简练、雅致的语言对其进行阐述。 散文大家张中行在这本书的序中说“顾先生虽是在家人,讲禅却还是坐在禅堂之内;行文似是为上智说,轻轻点染,希望读者闻一以知十;顾先生的笔下真是神乎技矣,他是用散文,用杂文,用谈家常的形式说了难明之理,难见之境。我们读禅宗语录,都会感到,这些和尚都有个性,赵州是赵州,马祖是马祖;读顾先生的这部大著,这种印象尤其真切,只要一句半句,就知道这是苦水先生,绝不是别人。” 他是周汝昌、叶嘉莹、黄宗江等名家的导师,著名学者张中行作序,经典、独到的禅学笔记! 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周汝昌(著名红学家) 顾先生虽是在家人,讲禅却还是坐在禅堂之内;行文似是为上智说,轻轻点染,希望读者闻一以知十。——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大家) 古人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灵的启迪与品格的提升。——叶嘉莹(著名学者、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 禅外说禅

    作者:张中行

  • 门外谈禅

    作者:葛兆光

    这本谈禅的小书,收了长短不一的若干篇随笔,是从三部十几年前的旧作中抽取拼合而成的。这本小册子中所收入的十来篇文章,是作者平时读禅宗典籍时的“随笔”与“杂感”,禅宗的思想本来无法用“理性”去规范,它很活泼,也很奇诡,缺乏一种明确的“可理解性”,却充满了含蓄朦胧、匪夷所思的“模糊性”与“歧义性”,因此读它的时候,只能透过语言表层,在心灵中得到一种豁然透脱的感受,却很难把这种感受按某种条条款款清晰地表述出来,所以,作者在这里随手写下的,往往是零乱的感受,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想法。 禅宗是我二十年前特别有兴趣的课题,它一方面是学术研究,一方面却关系个人兴趣,于是在写严肃的论著之外,也随着遐想和感悟,写了一些随笔,这些随笔大多收在了这本《门外谈禅》里面,虽然多是感生的文字,却有当年理性的经历。——葛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