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陈寅恪

  • 陳寅恪與傅斯年

    作者:岳南

    在20世紀初葉成群而來的學術大師中,有些是單打獨鬥、依靠本身的研究成果對學術界產生巨大影響而為後人所懷念,有的除個人輝煌的學術造詣外,還留下了制度性的遺業,在學術界維持著歷久彌新的影響力,前者當以陳寅恪為代表,後者則非傅斯年莫屬。 陳寅恪先後留洋16載,通曉二十餘種語言,傅斯年乃五四運動健將,負笈海外7年,與陳寅恪在德國柏林大學共同度過了4年時光。二人學成歸國,陳氏進入清華國學研究院,成為聞名天下的「四大導師」之一;傅氏出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開南國一代學術新風。北伐成功後,被譽為「人間最希有的一個天才」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三百年來僅此一人」、「教授的教授」陳寅恪出任史語所歷史組主任。傅、陳二人這一歷史性的聚合,開創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學術流派。令人扼腕的是,由於國共分裂,這對同學加姻親關係的曠代天才,被無情地阻隔在海峽兩岸遙天對望而不能相聚,最後的結局是:一個無聲地倒斃在台灣省議會大廳,一個默默死於大陸嶺南病榻。並世成雙的奇葩凋落成泥,只有芬芳永留人間大地。 本書敘述了陳寅恪與傅斯年成長、留學以及在動蕩歲月中顛沛流離,執著學術事業的艱難過程,生動卓然地展現了知識分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紀上半葉知識分子心路歷程與事業追求的通俗作品,讀來感人淚下,悵然歎息。
  • 陈寅恪史事索隐

    作者:刘正

    本书对陈寅恪的生平、思想、交游进行深刻地剖析,很多史料是来自书信等第一手资料。对现在学术界对陈寅恪的造神运动无疑是一次理性的回归。既肯定了他的学术价值和贡献,也对当下陈氏之学的过热做了适度的批评。
  • 追忆陈寅恪

    作者:张杰 编,杨燕丽 编

    《追忆陈寅恪》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喜爱陈寅恪的读者来说,具有非常的阅读和收藏价值。陈寅恪的生存方式、治学道路、学人风骨、人文精神,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追忆陈寅恪》一书,广集陈寅恪的亲朋好友、同辈学人及门下弟子的种种回忆,真实地勾画了陈寅恪的生命轨迹,展现了陈氏在哈佛大学、柏林大学的留学生涯,以及他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成都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的教学与著述活动,反映了陈寅恪一生的坎坷和辉煌。
  • 闲话陈寅恪

    作者:刘正//黄鸣

    《闲话陈寅恪》内容主要有:一、陈寅恪先生的“恪”字应该怎么读、二、陈寅恪先生的列祖列宗、三、海内奇士陈宝箴、四、乾坤袖手人陈三立、五、龙兄虎弟出陈门、六、家族悬案角度下的陈冲恪、七、海外读书种子陈寅恪、八、晚清遗老遗少的陈氏父子、九、辉煌的清华时代、十、战乱时代的教书生涯、十一、风谊平生师友问:陈寅恪与王国维、十二、陈寅恪与白鸟库吉:一段历史公案的真相、十三、什么是不古不今之学等。
  • 陈寅恪先生遗墨

    作者:陈美延

    本书主要收录了陈寅恪先生抗战前任教清华时期的一批手迹。其中包括陈氏手稿一册,手录资料九册、散页三片,批注本一册(选页),史语所集刊抽印本一份两页。并附录陈先生暨亲属用印十六方,家藏字画各一件等。内容涉及多种外族文字,是陈寅恪先生手稿的首次结集出版,对国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陈寅恪“元白诗证史”讲席侧记

    作者:刘隆凯 整理

    鸡年新春之际,这本历经沧桑的听课记录,终于公开问世了。 笔者的《整理者言》,把该说的话差不多都说到了。不过,笔者止不住还想再说上两句。 一是再述笔者内心的欣慰。陈先生关怀与指导后学的教学实绩得以昭示后世,这是笔者一生当中最感快慰的事。前不久,中山大学迎来了它的80周年校庆。陈先生的铜像,恰当此时放置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内。笔者希望,有一天笔者能手捧此书奉献于大师铜像之前,以表后学深深缅怀与敬仰之情。 二是再表笔者由衷的感激。中山大学姜伯勤先生多年来对笔者不断敦促、鼓励和帮助,陈美延女士和蔡鸿生先生给予笔者诸多关心、理解和支持,使得听课记录的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特别要说明的,书前所附的照片,其中陈先生的生活照和工作照,是陈美延女士特意提供的;陈先生与夫人的合照和庐山墓地的照片,是从蔡鸿生先生所著《仰望陈寅恪》一书中转制的。三位情谊,笔者铭记在心。本书终于顺利推出,笔者要向为此书出版尽心尽力的湖北教育出版社的袁定坤先生和杨唐轩先生,再表笔者的谢意。笔者感激他们为纪念大师做了这件很有意义的事。
  • 仰望陈寅恪

    作者:蔡鸿生

  • 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

    作者:王永兴

    先生为文著述,从不空泛议论,人不发无根据的意见,本书述先生史学之源以及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必依据史实,并尽量广搜群籍,尽量避免单文孤证,从师教也。 本书述先生三部专著三篇文章之主旨,着眼于先生著书之用心所在及论述的特点,间或涉及书文的内容,但非重复其内容也。先生读两《唐书》札记千余条,实学习寅恪先生史学指示门径之著作也,为了便于初学者,谨略加疏证其中一小部分。
  • 中西學術名篇精讀:陳寅恪卷

    作者:陳寅恪

    本书收录了陈寅恪先生的三篇经典论文:《读莺莺传》、《敦煌劫余录序》、《记唐代李武韦杨之婚姻集团》,并分别邀请历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蔡鸿生、荣新江、孟宪实对论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分析。三篇点评文章对陈寅恪原文的深入解读,使学生得以切实把握学术名篇的价值,明了为什么好,又好在哪里,能够从大家文章和专家解读中得到很好的学术训练,逐步掌握规范、求实的治学路径。
  • 真理与历史

    作者:[德]施耐德

    本书为“阅读中国系列之喜玛拉雅学术文库”之一,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两位独具特点的学者——陈寅恪、傅斯年的分析论述,进而透视近代中国史学的变迁以及史家在社会当中地位之转变,同时进一步分析史家与建立民族认同之关系。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作者: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先生研究中国中古史的杰作,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最精辟的论述,博大处浩浩乎无涯际,综观全史,上溯西晋、南北朝与隋世,下讫唐以后之变化。而此浩无涯际的宏观之学,全从先生精深独到的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而见大也。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作者:陈寅恪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作者:蒋天枢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是最为全面且极其严谨地集中、编次了陈氏的生平资料。《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于1981年初版前,因种种原因,原稿有过二十多处删节,增订本恢复了手稿的原貌;另一方面,初版成书后,作者生前订正了书中的一些错误码率,并增加了若干新发现的材料,增订本亦依作者手迹一一予以补正。书末,附录内容还增加了作者生前撰写的陈寅恪传及有关专家披露的《陈寅恪文集》编集经过等文若干篇。
  • 元白诗笺证稿

    作者:陈寅恪

    《元白诗笺征稿》1950年由岭南大学出版单行本。全书分《长恨歌》《琵琶引》《连昌宫词》《艳诗及悼亡诗》《新乐府》《古题乐府》六章及附论五篇,30余万字。全书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最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了笺证,旁及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 陈寅恪与中国文化

    作者:刘克敌

    《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陈寅恪与傅斯年(修订版)

    作者:岳南

    在20世纪初叶成群而来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以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有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先后留洋十六载,通晓二十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七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四年时光。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四大导师”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教授的教授”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国共两党干戈相向,这对同学加姻亲关系(陈寅恪嫡亲表妹、曾国藩的曾外孙女俞大綵乃傅斯年之妻)的旷代天才,被无情地阻隔在海峡两岸遥天对望而不能相聚。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无声地倒毙在台湾孤岛会议大厅,一个默默死于大陆岭南病榻。并世成双的天才之花凋落成泥,只有芬芳永留人间大地。 本书叙述了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着于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生动卓然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与事业追求的心灵史诗,读来感人泪下,令人怅然叹息。
  • 陈寅恪集

    作者:陈寅恪

    《陈寅恪集:元白诗箋证稿(限量典藏版)》包括《陈寅恪集:诗集(附唐筼诗存)》、《陈寅恪集: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集:讲义及杂稿》、《陈寅恪集:寒柳堂集》、《陈寅恪集:书信集》、《陈寅恪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集:明馆丛稿二编》、《陈寅恪集:柳如是别传(上)》、《陈寅恪集:柳如是别传(中)》、《陈寅恪集:柳如是别传(下)》、《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一集》、《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二集》和《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一集》14本。《陈寅恪集(13种套装 14册)(繁体竖排版)(精装) 一、所收内容,已发表的均保持发表时的原貌。经作者修改过的论著,则采用最后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据作者手迹录出。 二、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于校订,凡体例不一或讹脱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现行点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尚无点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语、论述系针对原皈本而来,则引文原貌酌情于以保留。以上改动均不出校记。 三、凡已刊论文、序跋、书信等均附初次发表之刊物及时间,未刊文稿尽量注明写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