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道教

  • 化书

    作者:谭峭

    《化书》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
  •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道教史(外一种:中国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道教史(外一种:中国道教史)》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 悟真篇浅解

    作者:王沐

    《悟真篇浅解》(外三种)是道家内丹功法的主要经典,总结了唐宋以前的内丹功法,并融进作者本人炼养内丹的实践经验。“浅解”融合自己炼功的心得体会,是气功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 神仙传

    作者:葛洪

  • 云笈七签

    作者:(宋)张君房辑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复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愈发其众了。道教文献以其五彩缤纷的奇姿,赢得了中外人士的瞩目,确为有待于深掘的宝藏。  这部素享“小道藏”、“道教小百科”美誉的名著编于北宋。张君房在辑成了宋藏《大宋天宫宝藏》之后,为方便省览,撷取其中精华,后成此举。在宋藏久佚的今天,这部书愈为珍贵,一部分险些失传的古代文献,据此得以硕果仅存。此书不仅仅是一部道书,由于其内容相当丰富,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诸方面,如哲学、医药、化学、天文、地理、民俗、气功、以及人体科学的人来说,都会是一本部有用的书。  本书原拟编写的各种索引,如书名、人名、神名、地名、药名、功法名等。
  • 道藏提要

    作者:任繼愈/主編,鐘肇鵬/副主編

    本書是第一部以提要形式揭示道教內容的大型工具書,吸收了國內和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該書大多篇章是研究考證的結果,每篇幾百字或數十字的提要,都需要翻閱大量的工具書,細心研讀原著,對比不同道書的思想特點、文字術語特徵,才能找出判定時代和作者的證據。此書在考據學、目錄學上取得的成果,超過了翁獨健所編的《道藏子目引得》、法國施博爾主編的《道藏工程》專案,對劉師培、陳國符、吉岡義豐等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亦有所補充,糾正不少錯誤。該書出版後國內外學者給予很高評價。 本書內容包括:一、本書為明《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提要。所據版本乃一九二四至一九二六年上海涵芬樓影印北京白雲觀所藏明刊正、續《道藏》。二、提要按照影印明藏各書先後順序排列,用阿拉伯數字編號。三、提要每篇皆首列本書編號、次列書名、卷數,再次在括弧內注明X冊,即涵芬樓影印本之冊數,其後列三洞四輔分類及千字文編序。四、篇卷題法:1 凡原書標明卷數者,均按原書卷數著錄。2 原書無目錄卷數而《道藏》本有卷數者,按《道藏》本卷數著錄。3 《道藏》本二書合卷或數經同卷者,按《道藏》本題“X經同卷”或“X篇同卷”。五、提要中引文均注明出處,凡引用該書,一律在括弧內注明《道藏》本該書之卷數、頁數;引其他書則注出書名、篇名,無篇名的注出卷數。六、提要之後,列附錄五種,以便檢索:1 《編撰人簡介》按姓氏筆書排列,介紹《道藏》中撰人、編者之略曆及著作。2 《新編道藏分類目錄》,將《道藏》各書按其內容重新分類編目,以便治思想史、哲學史、科技史及研究《道藏》者檢索。3 《正續道藏經目錄》,《道藏》舊目均按三洞四輔分類,今將明《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舊目附上,以便稽考。4 《書名索引》,即《道藏子目索引》。從中可查出《提要》篇目編號,及該書涵芬樓影印本和臺灣翻印本之冊數。5 《編撰人索引》,凡《道藏》各書有編撰者的,從中可查出其著作及其在涵芬樓影印本《正續道藏》和臺灣翻本之冊數及《提要》篇目編號等。 附註:2005年12月已有第三版。
  • 道学导论

    作者:柯小刚

    “道学导论”这个题目中的“道”和“导(導)”原本就是一个字。所以,“道学导论”要做的事情,就是顺应道之自导而来开辟一条道路,以便在百年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之后,让先王大道在现代中文思想中重新导出它的道说方式和行道方式,并以此通古今之变,把现代化道路重新导回它曾经宣布弃绝而现在又急于找回的源头。……道学,如果这个词语诚然标识着华夏思想的气度,那么这个气度便是开放:华就是花,就是桃李遍天下;夏就是大,就是大道通天下。华夏之道,就是无远弗届的天下之道。
  • 方壶外史(上下册)

    作者:陆西星

    《方壶外史:道教东派陆西星内丹修炼典籍(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首次汇集中国道教内丹东派祖师陆西星(1520-1606年)的内丹修炼典籍,展现中国道教博大精深的内丹学修炼体系、内修思想和实修体验。 道教内丹学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金丹大道,又是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学,源远流长,肇始于伏羲、神农、黄帝上古时期,与道学同源,乃中半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 老子常清靜經

    作者:洪寬可

    為什麼「常清靜經」是千百年修心、修道之人必讀之經典? 且看經文,一語就點出了修行要害;「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 黄帝阴符经集注

    作者:常秉义 点批

    黄帝阴符经集注,ISBN:9787511706522,作者:(上古)轩辕黄帝 撰,常秉义 点批
  • 王重阳集

    作者:王重阳

    《王重阳集》王重阳是中国道教重要刘派全真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人物,本书辑录了现存王重阳的全部的著作,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校点。
  • 道教与中国文化

    作者:葛兆光

    《道教与中国文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想象力的世界

    作者:葛兆光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唐代尤其兴盛,而唐代又恰巧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那么,在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本书便从楚文化精神与道教的关系说起,一方面描述了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一方面从诗、小说、词三个角度论述了道教对唐代文学的渗透,指出正是由于道教的影响,使唐代文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显示了人追求自由的情欲,也极大地刺激了文学家的想象力。
  • 老子想尔注校证

    作者:饶宗颐

    本书是一部研究《老子想尔注》的专著
  • 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

    作者:赵益

    此书为道教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成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六朝南方神仙道教的史料、名实及其源流演变的辨析论证,二是论述神仙道教与文学(传记、小说、诗歌)的关系。作者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依据,考辨细密,思理明晰。在很多问题的研究上,能突破前人 而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如对于六朝道教“灵宝”、“上清”两系的传承谱系的梳理,反映了道教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于《真诰》诗歌的研究和游仙诗的产生及艺术表现的阐发,都有较多新见。
  • 中国道教史

    作者:任继愈

  • 抱朴子外篇校笺(上)

    作者:杨明照

    《新编诸子集成:抱朴子外篇校笺(上)》二十五卷,是晋代葛洪所撰的一部著名子论。该书着重宣扬儒家思想,杨明照先生以平津馆丛书原刻本为底本,参校十余种其它版本,对该书进行校笺。
  • 抱朴子内篇校释

    作者:王明

    抱朴子内篇做为道教史和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资料,无疑是重要的。前人和近人先后做了不少校勘工作,这次把它们汇合起来,加上我个人一些校语和订正,算是首次的集校。至于注释,向来没有一个注本传世。据纪载,梁朝陶弘景的侄子陶翊在华阳隐居本起录里曾经提到陶弘景所著道书的名目中有抱朴子注二十卷(见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一百七、宋贾嵩陶隐居内传中)。陶弘景抱朴子注二十卷,当係内篇的注解,但是这个注本早已亡佚,连影子都不见了。现在我将它粗作注释,聊供读者之一助。因为抱朴子内篇不是通俗读物,校释本既有校订文字,又有注释,内容已感繁重,故除个别地方,乘行文之便,聊寓批判之意外(如微旨篇谬称郭巨埋儿得金),对于一般宗教迷信以及封建伦理的说教,率不另加批语。 抱朴子内篇原来单独成书,不与外篇相併。葛洪抱朴子内篇序云:“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凡二十卷,与外篇各起次第也”。葛洪先撰外篇,后著内篇(见黄白)。抱朴子外篇自叙称:“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则内篇为二十卷,应无可疑。唯隋书经籍志道家著录内篇二十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内篇十卷为異。现在流传的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卷各一篇;则新唐志十卷本,可能是合两篇为一卷。我相信抱朴子内篇原来就是二十卷,可是卷各一篇,就不一定是原来的样子。因为晉书葛洪传说内篇和外篇凡一百一十六篇。现行本内篇二十篇,外篇五十二篇,内外篇合计仅有七十二篇,距一百一十六篇尚差四十四篇之谱。这四十四篇显然亡佚了。所以严可均铁桥漫稿六代继莲龛为抱朴子叙云:“今本仅内篇之十五六,外篇之十三四耳”。最后,这里需要声明的。
  • 列仙传注译・神仙传注译

    作者:邱鹤亭 注译

    列仙传》简述每位神仙之形迹,并有赞语,所述事迹,几乎皆与长生仙去、神通变化诸方术有关,反映出两汉时期神仙方士活跃情况。作者认为神仙实有,不过被后代人“因迹托虚,寄空为实:,才使疑惑。经书不载神仙事,是因为神仙不是常有的,然而不常有并非就等于没有,故不可弃,这就是作者著书的目的。书中不和仙传为道教徒和文人墨客传诵、引用 铺陈,为后世道教神仙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黄帝等故事,多被引用。
  • 抱朴子内篇

    作者:张松辉 译注

    《抱朴子内篇》与《外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认为道本儒末,《内篇》属道家,《外篇》属儒家。《内篇》论证神仙的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各种道教书籍;是对战国以来、直至汉代的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抱朴子内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