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献学

  • 中西古典语文论衡

    作者:苏杰

    本书大致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近几年在译介西方语文学专业文献过程中的一些管窥蠡测;第二部分主要是作者研读中国传世典籍、出土文献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讨论。
  • 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

    作者:[日]内藤湖南,长泽规矩也 等

    该书简介:此书由研究日本中国学的学者钱婉约辑译。在广泛搜集清末、民国年间来中国考察访问、留学进修的日本中国学家及青年学生(共6人,分别是内藤湖南、田中庆太郎、武内义雄、神田喜一郎、长泽规矩也、吉川幸次郎)的学术游记、日记、回忆录等的基础上,抽取出与访书、购书有关的篇什,按照人物生卒年先后编排翻译而成。本书关涉图书史、近代学术史、中日文化交流史等学科领域,兼具资料性与可读性。
  • 闲闲书室读书记

    作者:林夕(杨成凯)

    语言学专家林夕(杨成凯)有关词话、古籍版本的随笔集,分三编专谈古代词集、古书题记、古书版本,考证精详,创见颇多,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 古书之爱

    作者:韦力

    古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书之爱》中收入的文字,既有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讲座,也有记录拍书经历的《甲午春得书记》及长篇访谈录,作者所言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内容丰富,极有参考价值,处处见出一位藏书家对古籍和传统文化的挚爱。
  • 爱晚庐随笔

    作者:张舜徽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生前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张舜徽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留下大量论着。 二○○三年,是华中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鉴于张舜徽先生在学校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我社决定出版《张舜徽集》,以作纪念。《张舜徽集》拟分批推出,每年五至七部,四年内出齐。 由于张舜徽先生的著述甚多,各书原出版单位不同、排版不一(多为繁体竖排),现在统一改为繁体横排,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我们本着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忠实于作者原作,不随意更改,仅在极个别情况下销作技术处理。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类:一是原书中的夹注,一律加括号,注文字号同正文。二是原书中某些并列的书名号,从竖排改为横排后,为避免误会,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
  • 学苑零拾

    作者:黄永年

    本书是九歌文丛中的一册,收入了黄永年先生的社会科学文集数十篇,以不同的题材内容分门别类,便于读者阅读。该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及可读性,读者从中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非常值得一读。
  • 江浙访书记

    作者:谢国桢

    该书内容简介与评价,在当代所起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自己对该书的情感等,从中可学到作者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同时获取不少的信息。对于文史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是有着很可贵的学术意义的。 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和目录学专家,一生爱书成癖,曾利用外出或会议空隙,至江、浙及成都各地图书馆浏览一些流传很少但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并一一作了读书笔记。笔记内容涉及作者介绍、版本情况,该书内容简介与评价,在当代所起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自己对该书的情感等,从中可学到作者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同时获取不少的信息。对于文史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是有着很可贵的学术意义的。
  • 古书之媒

    作者:韦力,拓晓堂

    韦力谈《古书之媒》: 《古书之媒》是一个系列,共有4本书,每本选择四五位人选进行细致访谈。因为恰好11月就是中国古书拍卖20年的时间节点,所以顺应先推出了《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另外三本则分别谈北方的古旧书市中心琉璃厂、南方的中心上海福州路以及介绍国内著名的书商。 从古至今大家对于书商都没有一个大的评价,但我其实对书商是怀有感激之情的,有了书商才有了古书流通,他们才是古籍流通最重要的人。也正因为此,此系列书把一些能梳理的东西整理出来,取之“媒介”之义。 这系列书难度大、关键就在于访谈提纲的设置。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花费大量时间在提问上,比如准备苏州90高龄书商的访谈,就拟了近160个问题。 ——韦力 内容简介: 《 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为我国民间藏书名家韦力先生同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的对谈录。全书分七个部分,详细解读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古籍拍卖的奇书、奇人、奇事。二十年古籍拍卖的点点滴滴,见证一段段历史、一个个家族的兴衰、一个个爱书人的喜怒哀乐与痴情。喜的是好书得藏,文化得以传承;悲的是错失良缘,斯人斯书已失。 本书隐含着古籍鉴别、版本选择、价值判断等专业知识,介绍了这二十年来我国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重要古籍的收藏价值及流传情况,以及一些大藏家藏书历程,从中可见他们的人生趣味及其对传承文化的拳拳之心,并从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卖的市场运作情况以及它对保护、传承我国古籍的重要意义,对认识我国古籍善本的流传及保存状况大有裨益。 编辑推荐: 1. 韦力,中国民间藏书第一人,继《古书之美》后又一力作;拓晓堂,中国古籍拍卖的领军人物,开创中国古籍进入拍卖市场的先河,确立古籍善本每年春秋大拍的惯例。 2. 《古书之媒》的“媒”,是指韦力和嘉德拍卖的拓晓堂对谈,有旗鼓相当的舒畅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娓娓道来古籍拍卖二十年的风云秘事和喜乐悲苦,是了解古书文化、版本鉴别及价值判断的必读之作。 3. 本书不仅汇聚萧盅友、黄裳、黄永年、韦力、拓晓堂等一批大家的藏书经历与心得,而且从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卖的市场运作情况,看完即可基本了解古籍的流通和运作。 4. 几百册毛边本一上市,顷刻被抢购一空。 5. 四色彩印,用纸考究,收录近百幅重要古籍的书影,还原古书之厚重与优美。
  • 陈垣史源学杂文

    作者:陈垣,陈智超

    《陈垣史源学杂文》是作者结合自己从事史学研究的经验,创设的史源学实习课的范文。书中举例考订《廿二史劄记》、《鲒埼亭集》、《日知录》等史学名著,用以指导学生读史冶史,训练考证辨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此次增订,补充了各篇考订文章的史著原文,还增加了与教授这门课程相关的备课资料和手迹等。
  • 江浙访书记

    作者:谢国桢

    谢国桢博览群书,熟谙版本。他曾到各地鉴定古籍,每见善本、孤本,则作笔记,记述版本情况、史料价值。《江浙访书记》是谢国桢生前最后的著作,记录了他在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图书馆寻访到的古籍善本。所涉书籍范围广泛,文史经哲、天文地理、风俗人情、医理科技,无所不有。所记内容详尽,书名、卷数、馆藏、版本、作者生平、内容提要、有关佚闻以及对是书的评点等等无不一一列举。文章短小,文字优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茭蒲青果集

    作者:黄永年

    这是黄永年先生早期著述的结集,收录有关先秦及唐代史地、明器、文物、版本等方面的文章四十余篇。这些文章多以札记形式写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后来著述的风格如专题论文、探微发覆、纠错正谬、填补空白等在这本集子中已初步形成,可以从中探寻作者学术风格的渊源。
  • 纵心所欲

    作者:辛德勇

    本书所收文章是都是作者收藏和阅读古代典籍的心得。一部分内容是谈论人所熟知的常见书,还有一部分是讲述作者独具特色的收藏品,但后者也是立足于常见基本典籍来阐释稀僻书籍的特色和价值。作者认为,只有尽可能熟知常见典籍,才能把握历史的背景和文献自身的源流,以此为基点,更好地认识乃至发掘利用稀僻书籍的特色和价值;反过来看,只有尽量拓展对文献史料的视野,充分了解各种类别和形式的典籍,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摆正常见史籍的基础地位。
  • 汉籍东渐及日藏古文献论考稿

    作者:静永 健,陈翀

    本书所收论文,作者有日本学者静永健与中国学者陈翀(其中静永健的文章由陈翀翻译)。其内容包括汉籍东渐及其在日本的传播与受容,以及日藏古抄卷之利用方法及文献价值之探讨。
  • 廿二史札记

    作者:赵翼

    又名《二十二史札记》,清代赵翼著,三十六卷,补遗一卷,总计条目约六百余条,内容以研究历代正史为主,其中涉及《旧唐书》及《旧五代史》,虽书言二十二史,但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书中对各朝历史的编撰得失作了系统的论述,考辨订正了重要史实。本书与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 书林清话

    作者:叶德辉

    本书包括《书林清话 》20卷、《书林余话》2卷,叶德辉撰。叶氏为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本书介绍了古籍版本的基本常识、历代版刻的主要特征,并列举了许多著名版刻的实例,资料丰赡,论述翔实,为从事古籍版本研究、收藏、鉴赏所必读的名作。末附李洣《书林清话校补 》、卢前《书林别话》。书中配有历代版刻插图150余幅,文图对照,便于理解。
  •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作者:李零

    这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课时的讲稿,上编是简帛古书的基础知识,下编是简帛古书的分类导读;前一半学生上课听讲时使用,后一半大家下课看书时使用。作者力求“把道理讲清楚,用材料来摆事实”,并融汇学术界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打通出土古书与传世古书的连接,重新认识并建构起古代知识系统和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
  • 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作者:

    文津阁四库全书,ISBN:9787100043892,作者: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
  • 通志二十略

    作者:(宋)郑樵

    通志略是郑樵所著通志一书中的精华部分。通志全书共二百卷,由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等六种形式组成。略分二十篇,五十二卷,通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郑樵于史书编撰力主博通之论,通志即其所撰之通史。其书除二十略之外,皆为隋以前各史书之粗略综合,惟二十略有其独到之处,在体例方面,与其前杜佑之通典及其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相近,世人遂有“三通”之称,在史书编撰中,与纪传、编年二体可鼎立而三。 通志总序是一篇极好的史学论文,起首即说:“百川异趣,必会于海,然后九州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各种学问包括史学,必须会通,是郑樵的重要学术理论。因此对于用通史体著书的司马迁评价很高,对于用断代史体著书的班固便力加贬抑,用词或不免于偏激,如称:“班固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司马迁亦感有所不足:“大著述者必深于博雅,而尽见天下之书,然后无遗恨。当迁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之史籍,而跼蹐于七八种书。所可为迁恨者,博不足也。”又称:“迁书全用旧文,间以俚语,良由採摭未备,笔削不遑。所可为迁恨者,雅不足也。”这些评语,失之于偏,无待详论,但与会通博雅之主旨相衡,自有本末之分。
  • 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作者:余嘉锡

    余嘉锡编著的《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是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一。《目录学发微》是著一九三二至一九四八年间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辨章学术”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一为篇目,考一书之源流;二为叙录,考一人之源流;三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为版本序跋,考一书之源流。此次出版,重排根据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63年本。《古书通例》(是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古籍的专著,对于汉魏以前的古书,经过探微索隐,详加考证,分析归纳以阐明古书的通例。全书分四卷:一为案著录,二为明体例,三为论编次,四为辨附益,由此指出了研究阅读古籍的门径。本次出版,重排依据的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古书通例》。
  • 唐律疏议

    作者:岳纯之 点校

    《唐律疏议》,又名《故唐律疏议》,是目前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完整的法典,也是研究唐代历史以及东亚古代法制的必读书。《唐律疏议》最初渊源于唐高宗永徽时期编纂的律疏。当时唐朝历经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的努力,已经有了武 德律、贞观律和永徽律,却没有一部对律的统一解释,永徽三年(652年),高宗皇帝命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刑部尚书唐临、大理卿段宝玄、守尚书右丞刘燕客、守御史中丞贾敏行等众人,负责编纂一部对永徽律的官方法律解释。一年之后,法律解释书编纂完成,共三十卷。本次点校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力求精益求精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