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献学

  • 中国写本大藏经研究

    作者:方广锠

    《中国写本大藏经研究》内容简介:方广锠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佛教学者,他在佛教文献学、敦煌学、佛教史及佛教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卓越建树。写本大藏经是佛教大藏经的源头,在佛教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写本大藏经研究》一书中,作者对佛教初传时期到会昌灭佛后这一时段内的佛教写本大藏经的酝酿、发展、成熟乃至系统化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其功能形态进行分类和考证。 《中国写本大藏经研究》是作者在其原著《八-十世纪佛教大藏经史》的基础上进行增补、修订而成,故其行文、体例都较为成熟,而其学术价值及在佛教学术界之影响更是自不待言。所以,此著作对佛教研究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 宋史艺文志考证

    作者:陈乐素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是“宋史艺文志考证”,包括考证例言、目录、称引书名简称表、正文四部分;第二篇是“宋史艺文志误例”,包括误例说明、目录、正文三部分;第三篇是“宋史艺文志研究札记”,包括研究札记目录和正文两部分。
  • 版本通义

    作者:钱基博 著

    此书系世纪文库大型丛书中大学经典部分中的一种。为著名学者钱基博撰写的我国现代第一部版本学专著。
  • 简牍检署考校注

    作者:王国维,胡平生,马月华

    《简牍检署考校注》介绍了王国维写书的经历及其本人思想演变的过程,进而述及当时学术界以至国际汉学的状况,使读者对《简牍检署考》的产生及其意义有清楚的了解。
  • 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

    作者:黄仁生

    这是一本元明文史研究者必备的书。全书著录了中国大陆已经亡佚,而日本有藏的200余位元明作者的340余种文集。主要内容一是记述了各文集的版本性质、时代、书款版式、刊记、编较与刻者姓名等版本概貌,二是录了现藏处所、历代收藏者印鉴与题记及相关问题,三是概述了序、跋、目录、正文和附录等基本内容,四是考证了与版本版别相关的诸多问题。为方便读者检索,书末附录“著者姓名索引”和“著录书名索引”。
  • 晓传书斋集

    作者:王利器

    《晓传书斋集》主要内容有:古书引经传经说称为本经考;《经典释文》考;跋《月令章句疏证叙录》;跋敦煌唐写本刘炫《毛诗述议》;试论以《水浒传》《金瓶梅》解经;谶纬五论;《真诰》与谶纬;文学古训辨证;“家”“人”对文解等。
  • 经籍访古志

    作者:[日]涩江全善 森立之 等撰,杜泽逊 班

    《经籍访古志》是一部由日本江户时期著名学者森立之、涩江全善等所撰的目录学著作,全面反映了江户时期日本所藏善本汉籍的情况,是日本学者研究善本汉籍的代表性著作。所收日藏汉籍七百余部,多为日本古写本、宋元旧刊本,以及流传稀少的明清刊本。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医书别为一部附于书后,凡七卷十二万余字。所收各书分别著录书名、卷数、版本年代、藏所、版式、行款、序跋、印记、识语等情况。光绪十一年序徐承祖铅印本为是书通行版本,本书以是本为底本点校。
  • 中国佛教疑伪经综录

    作者:曹凌

    疑伪经,相传是非佛所说、没有梵文原本而冠以"经"的名义的佛教著作。中国佛教疑伪经的撰造起于东晋以前,东晋时释道安始在其所撰佛经目录中设立"疑经录"一类以著录这些经典。从东晋到隋唐,中国佛教疑伪经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编撰的佛教经录著录了大量的疑伪经典,其目的是为了将这些经典排斥在藏经之外,大量的疑伪经因此亡佚。然而,中国佛教的民间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疑伪经的传播,由此也成为中国佛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释民间信仰的集体记忆,其意义甚至超过了正藏佛经。而由于资料的分散、历来遭到禁毁和不受重视等原因,疑伪经的搜集、辨别十分困难。 本书作为一部"综录",顺次叙录了300余部见载于中国历代佛教经录疑伪录中的经典,对其存佚、内容、文本流传过程等进行考察,并编制索引以便学人检索,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一本研究疑伪经文献的基础性的工具书,在佛教文献学上建立起一个新门类,也为其他学科比如民间信仰、仪轨、民俗研究提供了资料导向。
  • 北京讀經說記

    作者:喬秀岩

    本書收錄作者自二○○四年至二○一二年八年之間在北京所寫有關經學史、經學文獻的文章共十七篇。八年時間,作者的主要時間都投入到整理文獻的工作上,而在這過程中,也沒忘記思考「經學是什麽?」的問題。經過八年之後,現在認為鄭玄才是空前絕後最純粹的經學家。加深對鄭玄的理解,我們同時也能深化對其他歷代經學家的認識。清末以來延續一百多年的經學、經學史觀念,已經開始瓦解,我們需要重新認識鄭玄。
  •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全三册)

    作者:王绍曾,杜泽逊,王承略

    “艺文志”为历代史志之重要组成部分,自班固《汉书艺文志》开剏此体以来,《隋书》、两《唐书》、《宋史》、《明史》及《清史稿》咸有艺文志(或称经籍志)。全史中无艺文志者,自清初黄虞稷、杭艺骏、厉鹗、卢文弨、钱大听、钱大昭以迄晚近丁国钓、聂崇岐等,已先后撰为补志。其原有诸志着录疏漏舛讹者,宋王应麟、清章宗源、姚振宗辈亦有所订补,与全史中艺文志相辅而行。我国历代学术文化发展,自此始有脉络可寻,而一代藏书与著述之盛,亦得涉其崖略。其裨益于学术文化史之研究者至深且钜。顾《汉志》以下诸志,前人论其得失众矣。《隋志》出魏征之手,为现存四部目录之权舆,《四库全书总目》谓其“编次无法”,“在十志中为最下”。
  • 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

    作者:冯尔康

    该书对于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的研究多有独到之处。对清人日记,人们往往较多注意日记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资料,却常常忽视日记作者本人的历史资料价值。该书作者着眼于后者,尽力挖掘。尤其是清人有的将日记作为日课以自我砥砺,故该书作者从做人、律己、交友、求学、节操等诸多方面阐述了清人日记的内涵。清人日记中反映的日记作者的心理活动,家内人际关系,人情世故,家庭及个人经济状况,日记作者的主要经历,政事主张等等,为写出日记作者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提供了难得而又不可或缺的素材。“所以本书作者在这里强调日记的学术价值,首先是对日记作者的传记资料的意义。”这是很有见地的。 ?本书说明了清人传记史料书籍的作者、内容、文体、出版、收藏、利用情况以及有关的工具书,具有工具书的性质。冯先生在前言中指出,写作此书是为了提高传记著作的质量。“大量的人物传记,对于人们认识历史,认识自身和家史,尤其是快速接受历史知识的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想给清代人物的研究者、文学艺术创作家,以及寻觅先人历史资料的民众提供一点方便”。所以该书的写作上,多从有助于人们认识史料的用处和利用史料着眼,成为全面寻找清人传记资料的方便通道。
  • 中國歷代藝文志考評稿

    作者:喬衍琯講述,曾聖益記錄整理

    官修書目,尤其是歷史藝文志,因祕府藏書非常豐富,編撰者往往也有很好的學養,這不是私家書目能比得上的。當然歷史藝文志也有缺點,大致而言,官修的書出於眾人之手,往往不能夠私家的那麼精密。私家藏書雖沒辦法跟公家比,可是有些時候會有比較獨特的收藏重心。
  • 汉文佛籍目录

    作者:宿白

    《汉文佛籍目录》讲述了:汉文佛籍量大类多,如何查寻呢?那就要有汉文佛籍的目录学常识。首先要知道有哪些重要目录?这些重要目录是怎样编排的?历代目录的编排是什么发展顺序?今天我们着重的应是什么目录?这个问题也就是今天我们实用的目录是什么和如何应用的问题。以上就是《汉文佛籍目录》的内容和目的。
  • 古刻新诠

    作者:程章灿

    《古刻新诠》分上、中、下三编,包括总论、述要与具体考述三个部分,面、线、点相结合,考论相兼,无论是全局描述,还是微观考证,对于唐五代小说、历史及文化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要深入理解文献的意义,不仅需要了解文献自.身的形成及其传承过程,也需要参考和借鉴前人的研究积累。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小说研究基本上不登大雅之堂,二十世纪以降,小说研究才“升格为一门具有现代学科性质的专学,这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收获,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区别于传统学术的特色与个性之所在”。这一份丰厚的学术遗产应该及时清理,其中的利弊得失亦有待总结。苗怀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文献学述略》将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研究分为四个时期:二十世纪上半期、建国后三十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小说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对这一学术领域的成果作了全面盘点,尤其突出有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名著的文献。小说的产生、存在、传播的社会文化语境与诗文辞赋等文学样式有很大差异,小说研究也相应地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苗著从学术史角度所作的文献清理,显然有助于这两方面的正本清源。
  • 古籍举要

    作者:钱基博

    《古籍举要》主要内容:长夏无事,课从子锺汉读番禺陈澧兰甫《东塾读书记》,时有申论,随记成册。其中有相发者,有相难者,每卷得如干事,尽四十五日之力讫事。陈氏以东塾名其庐,而仆课子弟读书之室,会在宅之东偏,遂以后东塾名吾室。而董理所记,都十七卷,署日《后东塾读书记》,而古籍之精要者粗举,以与陈《记》,合之则互为经纬,而分之则各成篇章,庶几并行不废云。
  • 隋唐历史文献集释

    作者:吴枫

    本書是吳楓先生繼《中國古典文獻學》之後的又一部頗見功力的歷史文獻學方面的著作。本書在卷帙浩繁的隋唐史籍中選擇約二百種歷史文獻分十數類題解詮釋,從該類典籍的濫觴發展以及題釋之書的撰修過程、發凡起例、資料來源、編纂方法、版本流傳、相關著述及其價值進行了明晰的敘述。內中多所考辨訂正,每每提出獨到之見。正文之後附有現存唐人著述簡目,更兼難得。本書既是一部史料翔實、徵引廣博的專著,又是一本考鏡源流、辨章學術的治學入門的工具書。可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大中專院校文科師生以及其他文史工作者、愛好者閱讀,還可作為教材或供圖書館和資料室作為工具性圖書備存。
  • 經典與校勘論叢

    作者:劉玉才,[日]水上雅晴 主编

    该书是古籍办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項目“《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整理”的附属产品。围绕“古籍校勘”这一主题,收录多位参与“《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整理”項目专家学者的论作。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主办的“校勘与经典”学术讨论专题论文。第二部分是《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第三部分辑录若干稀见经典校勘文献。
  • 古典目录学研究

    作者:张固也

  • 敦煌学概论

    作者:姜亮夫

    《大家小书•敦煌学概论》讲述了: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门代表“世界学术新潮流”的敦煌学迅速形成,而迎立潮头的国内学者却寥若晨星;至于远赴欧洲寻访敦煌写卷的仅数人而已,之中就有姜亮夫先生。姜老晚年,曾几次同我谈起他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抄写敦煌卷子的情景,大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含辛茹苦,废寝忘食。他是自费去的,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里,自甘寂寞,远离尘嚣,舍弃一切消闲,伏案埋首于故纸堆中,不仅要节衣缩食,费神伤目,而且放弃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90年代初,姜老的视力已经衰减到只能勉强辨认眼前的指影,但每当他对我讲起在欧洲的辛劳,便双目炯然有光,流露出无悔无怨的刚毅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