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俞孔坚

  • 以土地的名义

    作者:俞孔坚

    《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内容简介:俞孔坚,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次年创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他将城市和景观规划作为“生存的艺术”,提出“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与“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其主持的规划设计作品以鲜明的现代性和中国特色,以及生态和人文的精神,五度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一项世界滨水设计最高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奖,并获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七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邀请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 《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精选了俞孔坚和“土人景观”近十多年的七个代表作品进行阐释和评论,每个作品对其设计思想都有不同侧重的体现,不仅对国内外业界造成观念和视觉上的冲击,屡获大奖;而且也改进和提升了城市管理者和普通民众对自己所置身场所与环境的理解与审美期待。
  • 理想景观探源

    作者:俞孔坚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大教授俞孔坚先生探讨风水模式和理想景观模式的结构特征及其深层意义的关于景观设计及风水文化的学术力作。作者以人类进化和文化的生态经验为主线,结合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揭示了理想风水模式和中国文化中的其他理想景观模式和统计心理学的理想景观模式等具有的共同结构特征,从而对中国风水理论进行了地理、文化、生物和哲学意义上的阐释。作为一位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实践者,作者本着尊重与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信仰、尊重当地的自然与文化进程的专业态度,揭示风水的文化意义,既反对宣传迷信的观念,也非简单的持批评的态度而对这一现象漠然置之。
  • 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

    作者:尼古拉斯·T·丹尼斯,凯尔·D·布朗

    本书的翻译工作历时近一年,其实这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本书被认为是“填补了教学和实践领域的空白”,涉及到整个景观设计行业的专业内容,无论是在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值得我们推介。 首先,该书几乎涉及到景观设计所有尺度的内容,并将景观设计的工作内容按“编辑部 和空间尺度”、“场所和邻里尺度”和“社区和区域尺度”进行划分和论述,方便景观设计师将其作为工具书使用。 其次,该书还涵盖了景观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内容,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中涉到的具体的施工和管理工作程序方法。
  • 景观设计学

    作者:[美] 约翰·O. 西蒙兹,巴里·W.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4版)》主要内容简介:这本完全改版的当代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创造一个更加有用、高效、具有美学价值的室外空间和场地。百余教学图表、规划设计作品、摄影作品和插图,包括了一些世界顶级景观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公司的作品,将使读者深受裨益。 这是一本空前的著作,涵盖了景观设计理论、运用和实践过程中每个细小的方面。任何希冀人类与环境之间能以更和谐关系相处的人,都值得买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4版)》作为参考。 毫无疑问,《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4版)》引领着最新的关于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时代潮流,全新改版的第四版涵盖了以下内容: ·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准则 ·将自然看作包罗万象的构架 ·地形学和改造地形 ·以及其他更多 从最基本的利用自然景观作为所有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基础,到突破性的方法设计社区和生境,《景观设计学》为以下过程提供了详细的步骤。 ·场地选择和场地分析 ·评估环境影响 ·土地开发详细设计 共同执笔者巴里·W·斯塔克在书中添加了许多景观界著名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使这部史诗般的巨著的描写和陈述更加生动形象。他们的作品为第四版带来了空前的视觉享受。
  • 回到土地

    作者:俞孔坚

    《回到土地》共分三篇。城市篇是全书的最主要部分,11篇文章揭示和批判了中国近二十年来城市建设的种种误区,特别是盛行于大江南北各大城市的、荒诞不经的“城市化妆”运动,挥霍浪费无度、缺乏人文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大型公共建筑,目标单一、缺乏土地伦理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的城市规划建设及江河治理工程,等等。田园篇侧重乡土中国。这些文章警告,当我们已经毁掉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旧的乡土城镇之后,我们又将毁掉一个个更富有特色,充满生态与人文价值的广大乡村和田园。乡土景观平凡而真实,虽为下等文化且不曾被国家或地方政府所保护、所珍惜,却绵延数千年而生机勃勃,是“生存的艺术”,也是草根信仰之基础,是和谐社会之根基。遗产篇则在“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新伦理与新美学之下,认识和评价我们的遗产,旨在跳出传统的文物概念,跳出贵族文化的价值观来认识平民的、足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