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文字

  • 商周古文字源流疏証

    作者:张亚初

    作者当初写作《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就是为这部书做铺垫和准备,可以说这部书是作者毕生学术研究的心血结晶。可惜的是,未及完成,作者就因病去世,留下近百万字的遗作。此书每字上列楷书,下列金文字形;疏证部分,先引《说文》,再引先秦文献,讲文字孳乳,分析字形演变,最后罗列该字用法。既有作者的研究心得和创见,亦提现了学界研究成果,对相关研究很有帮助。
  • 楚地战国简帛与传世文献对读之研究

    作者:单育辰

    利用先秦傳世文獻與先秦出土文獻進行對照,整理和釋讀,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可以驗證、比較傳世文獻的真偽,考辨簡帛文字等。本書對秦地戰國簡帛出土、研究及先秦典籍的辨偽歷史作了概括性的描述,並在第五章列舉了 188 例對讀文獻,對相關研究頗有裨益。
  • 説文解字探原

    作者:羅君惕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字书,对于后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一部辞书的范围。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决心光大许慎所言之精论,订正许慎所言之谬误,廓清同代之疑团。由此开始撰《说文解字探原》。” 本书首举甲金篆隶字形,次辨文字本义、后起义以及文献中的误解,次以本义与字音相比,说明某字得声之由,分出古音、近音或误读。本书尤重对会意兼形声字的发明。 作者手编索引,详细注明重文及互见之字,不仅检索方便,且使索引本身即成一部简明字典,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古文字类编

    作者:高明

  • 古文字类编(增订本)

    作者:高明,涂白奎

    随着近些年地下出土的大量古文字资料的不断涌现,新识字渐增多,因此对1980年出版的《古文字类编》进行增订修缮已成当务之急。此次增订本依原本分为单体、合体和未识徽号文字三部分,其中第一编单体文字内容最多,所取单字皆按照甲骨、金文、其它文字,說文等四栏。 序 凡例 第一編 古文字 第二編 合文 第三編 未識徽號文字 引書目錄 引器目錄 檢字表 後記
  • 郭店楚简校释

    作者:刘钊

  • 古文字诂林 第一册

    作者:李圃

    由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编纂任务的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古文字诂林》,自1991年立项以来,经过十四个寒暑的不懈努力,终于修成正果。 这部汇集了一万多个字头,一千多万考释文字、煌煌十二册的巨著,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搜罗最齐备的古文字汇释类工具书。它将历代学 者的古文字研究成果荟萃于一编,这在中国学术史上是第一次;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甲骨文、金文等八大类古文字的排版印刷,这在中国出版史上也是第一次;它根据秦汉篆书厘定了近万个篆书古隶定字样,为研究篆书演变至后世楷书架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这在中国字样史上又是第一次。 它的编纂出版填补了我国汉语文字学学科建设的一个空白。文字学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我国文字学发端甚早,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对小篆文字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以后历代文字学家陆续对新发现的古文字进行整理和考释。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以来,大批甲骨文、钟鼎文及其他古文字资料陆续出土,学者专家们的搜集、整理、著录和考释,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直至20世纪未,这些累积了近两千年的研究成果始终没有经过古文字整体意义上的全面梳理。华东师大《古文字诂林》编纂室的20多位专家学者们,在主编李圃的带领下,编纂组的学者们跑遍全国10多个城市收集了历朝历代乃至当今的专家学者研究古文字的专著、论文、杂志、手稿三千多种,按照字头将甲骨文、金文、古陶文、货币文、简牍文、帛书、玺印文和石刻文等八大类古文字字形和相关的考释资料进行综合整理。 10多年来,20多位编委和近70位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支虎虎有生气的文字学研究队伍茁壮成长起来,当年的硕士生、博士生,如今有一半以上成了教授、博导。华东师大汉语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点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该校设立的“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也成为全国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编李圃自豪地说,《古文字诂林》从立项到全书出版,不仅完成了一个项目,还培养了一支队伍。
  • 精校本许慎与说文解字

    作者:姚孝遂

    《精校本许慎与说文解字》主要内容:东汉许慎为我国学术史上著名的经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他博通经典,有“五经無雙许叔重”之稱,可见学人封其崇敬之情。写作宗旨如其自序所云,意在纠正时人主要是今文家根據隸书形體穿鑿字義、進而附会義理之弊,力求準確解释字形之来源,正確领会文献之内容,正如北齐颜之推所云:“学者不读《说文》,则冥冥之中,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其为后世绳与有如此者。许氏连用六书理论,系统解释字开、字義,并在分析形聲、假借以及注明音读时旁涉字音,丛而文字、聲韵、训诂等方面均有所继承,并多有創獲。
  • 文字画研究

    作者:吕佛庭

    原始先民是以結繩記事,後來因感結繩記事,殊多不便,而且意思言語,又不能傳之久遠,所以就把原有那種簡單稚拙的圖畫,經過一番整理,創為適於表情達意和記事的符號。這種符號,就像古埃及文和雲南麼些文那樣具體的圖畫文字。 無論中西遠古文字,只有圖畫文字,沒有文字畫。我們雖從古印上看到有些好像很生動有趣的文字畫,但其實仍是把它當文字看,並不是作圖畫來欣賞。 「文字畫」是要把象形的圖畫文字從實用的符號裡解放出來,純以審美的觀點重新組合為簡單完美的圖畫。藉金文、甲骨文、磚瓦文、鏡印文,各種不同的筆法,以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 中国文字学

    作者:陈梦家

    《中国文字学》是陈梦家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的《中国文字学》课程的讲义,手稿未曾发表。虽说是六十多年前的旧讲义,有些见解已然过时,在陈氏后来自己的著作中也已经修正,但陈氏在其中所提出的某些观点到现在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再者,本讲义中陈梦家先生也架构起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学体系,这也体现了陈氏学问的特点,对研究陈梦家本人实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中国文字学》也具有学术史上的重要参考意义。1937年秋至1944年秋间,陈梦家先生在昆明西南系大任教,讲授中国文字学。1939年夏,陈先生将授课讲义编订成册,名文字学甲编,共分七章,其中第七章古文字材料只写了“甲骨文”一节,为未完稿。至1943年,陈先生作中国文字文学两章,自称为“重订本”,其内容与1939年本略有重复。1944年秋,经费正清先生和金岳霖先生介绍,陈先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其讲义为英文打印稿,名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AL AEOGRAPHY(译成中文为“中国古文献学概要”)。
  • 楚文字编

    作者:李守奎

    楚文字源远流长。西周晚期的楚公蒙钟便以其雄浑奇古令世人瞩目,一直到战国末期,楚器刻划、楚简墨迹尚有许多遗存。在楚国灭亡之后,汉疆南土,楚国旧地,文字尚带楚风。 楚文字地域辽阔。楚国经过不断的开疆拓土,在灭越之后,楚文化圈已经扩展到山东半岛。在这广袤的区域内,楚人使用楚文字,受楚人统制的附属国也使用楚文字,与楚国关系密切的周边国家的文字也带有楚风。由于战争和文化交往等原因,楚文字的流布远及他乡。今天在远离楚地的墓葬中,楚文字时有发现。 楚文字书写材料多样。从文字载体上看,有铜器、石器、货币、简牍、缯帛、玺印、封泥以及漆书的木器、刻划的陶器、烙印的木椁等等。其中尤以帛书最有特色、竹简最为丰富。 楚文字所载内容丰富。简帛中有古书佚籍、官府文书、卜筮记录、赗赠遣册等;铜器中有记用勒名之铭,也有详记乐律之文;楚玺中多有职官姓氏。这些古人的真实手迹对古代历史文献研究的裨益不可估量,尤其是楚简竹书的大量发现,会成为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古代文明的新的突破点。 楚文字特点突出。楚文字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在形体结构、记录词义、书写风格等方面形成了与他系文字有显著区别的特徵。 李学勤先生多次指出:[现代战国文字研究是从楚国文字开始的。][一]楚文字不仅是最早发现的重要战国文字材料,而且新的重大发现不断,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地不藏实,楚简纷出。包山楚简、郭店楚简和正在陆续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简,都令学壇产生一次次震动。楚简研究已成为二十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一个学术热点。
  • 甲骨文字学纲要

    作者:赵诚

    《甲骨文字学纲要(繁体竖排版)》从理论来讲应该称之为《甲骨文字学》,是一部断代文字学。由于各汉字系统的断代研究尚未开展,相当多的问题尚待探索,一些关键的历史性线索尚待系联;也由于能够确认的甲骨文字还比较有限,甲骨文字之间平面关系的认识也很不充分,所以对甲骨文字各个方面的论述只能是一种提纲性的,所以书名称之为《甲骨文字学纲要》。 旧时的文字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对于甲骨文,或根本不谈或介绍极简。现在的文字学是什么都介绍,什么都要讲,当然也包括甲骨文。但因为各种汉字都涉及,关于甲骨文字就论述得相当不充分。也有介绍甲骨文的专书,但有两个严重的倾向。一是把与甲骨文有关然而是属于考古学、甲骨学的内容,如甲骨的发掘、著录、断代、缀合、辨伪等等作为重点材料。以致使读者在读完全书之后,对甲骨文字本身仍没有多少感性或理论上的认识。另一种倾向是用较多的篇幅介绍某些甲骨文字的具体用法并选注某些卜辞,有点像甲骨文选读。这样做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一方面是从理论上来介绍、论述甲骨文字本身既不全面又不深入。另一方面作为认字或阅读卜辞的课本又显得相当贫乏。还有一些文字学或汉字学著作,虽然也讲到了甲骨文,由于各类汉字的断代研究不够充分,所以关于甲骨文的平面描写不够完整不够系统,关于甲骨文往后发展变化的历史线索不太清楚,而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也就很自然地不够深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把学术研究推向更为科学更切实用的发展道路,最好的办法是把有关甲骨发掘、断代、缀合、著录、辨伪等等的内容集中在一起编写成一部《甲骨学》;把殷商刻辞中的主要内容精选出来按类排列编写成一部《甲骨文选本》或《殷商刻辞读本》;把对于甲骨文字、词的解释的内容集中起来加以选择编写成一部《甲骨文字典》或《甲骨文词典》;再从语言学角度编写一部《甲骨文字学》探讨一些汉字学上的理论问题;另外,几十年来考释甲骨文字的经验、教训、方法、原则、成果、问题等等需要很好总结,最好和甲骨文字的研究史结合起来,编写成一部专著。 《甲骨文字学纲要》虽然是一部断代文字学,但接触到了汉字的起源、性质、构成等等各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由于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必要的综合和全面的排比,对甲骨文字的结构、使用、发展进行了规律性的探索,对汉字学上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本字、初文、古今字、假借字、本义等等结合甲骨文字的现实进行了反复考核,所以对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摆出了一些新的材料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希望《甲骨文字学纲要(繁体竖排版)》的研究成果,对于弥补汉字断代研究之不足,加深汉字历史发展的研究,促进《金文文字学》、《战国文字学》等等断代文字学的编写,加强汉字理论方面的探索,丰富中国文字学的内容。都能产生一定的作用。
  •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

    作者:何琳仪

    《战国文字通论》论述了战国文字的发现和研究、战国文字与传钞古文、战国文字分域概述、战国文字形体演变以及战国文字释读方法等五章内容。
  • 汉字起源与原理

    作者:陈文敏

    本书是一部很具学术特色的研究论著。作者依据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出土资料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文符,较系统地分析了汉字产生的特征,推论出了汉字的“六书”系统来源至少在商代以前。提出了象形字、转注字和指事之点的汉字“三要素”和长期困惑文字界的转注内涵,以及“五步相生”的造字程序,从理论上解决了汉字造字程序中连环相生、纵横交错、辗转相注、交互说史的关系问题为我们认识古汉字造字方法提供了一种最新的理念。
  • 陈巨来治印墨稿

    作者:陈巨来

    《陈巨来治印墨稿》内容简介:刊印篆刻设计墨稿,在印章出版史上尚属首次,观赏这批珍贵的陈巨来治印墨稿及其相对应的印蜕,可以全面地了解艺术大师的篆刻创作过程,更让我们折服其精湛,高超的篆刻技艺。
  • 图释古汉字

    作者:熊国英

    《图释古汉字》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力图展示汉字的内涵和魅力。它将甲骨文、金文、摩崖碑刻以及简牍帛书等资料融会消化后,梳理出一条文字演变的清晰脉络,除用文字做简要说明外,并借鉴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用精巧的小图画形象地展现每一个汉字的起源意象。这是一次将神秘的古汉字介绍给大众读者的有益探索。虽然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几乎都不同程度地起源于示意象形,但像汉字这样历几千年而一脉不绝的文字却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不仅仅成为书写语言的工具,而且还蕴藏了取之不尽的丰厚内涵,更为神奇的是其书写本身已经成为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
  •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

    作者: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朱凤瀚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接受捐赠而从海外抢救回归的,共有3300多枚竹简,抄写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竹书内容全都属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种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门类。这批西汉竹书是继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对于中国上古历史、思想、文化、科技、书法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2》内容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 是继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以及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之后,从地下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也是目前传世最完整的《老子》古本,使我们对《老子》一书产生、发展、定型的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 中國古文字學導論

    作者:【美】夏含夷主編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部夏含夷教授主编的《中国古文字学导论》的特殊价值: 首先是通过这部书可以了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文字的现状。书中叙述了很多中国学术界的成果,但也着重谈到外国同行的研究,有些是国内不容易接触到的。我们还可以从书后参考文献中得到西方、日本及我国港台地区有关论作的信息。 其次是认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文字材料的观点和方法。例如书的导言强调,与传统的史籍记载不同,出土的古文字材料更多地反映古代中国人们的日常状况和流行信仰,使大家看到当时生活是怎样丰富多彩。在这一类问题上,西方学者的工作很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书中主张对古文字材料进行全面的研究。如吉德炜在谈甲骨文时便说,任何卜辞都不能孤立地研究,必须从文字、占卜、语言、文化等角度去全面考察。现代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必须时刻牢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商代人占卜时认为他们自己是在做什么? 国内读者还可以由《中国古文字学导论》得到一种益处,就是如何翻译中国古文字学特有的名词。
  • 解字说文-中国文字的起源

    作者:郑若葵

    文字的发明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文字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文明发展的历史。世界因为有文字而精彩,人类因为有文字而文明。文字本身是书,文字本身是历史,文字本身是故事。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字的杰出代表--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部中国文字发生发展的历史。假如您想了解"汉字家庭"的身世,倾听汉字发生的故事,本书将引领您追溯汉字起源的足迹,探讨汉字初创时期的演进历程,解开汉字起源之谜,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
  •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

    作者:陈梦家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收入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先生(1911—1966)的论文共计46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搜集,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汇集了陈先生除已收入《殷虚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汉简缀述》《尚书通论》《六国纪年》等专著之外的所有单篇论文,涉及古代文字、器物、制度等考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汉简小学汇考》《汉代铜器工官》等六篇文章整理自作者遗稿,系首次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