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金文

  • 吴越题铭研究

    作者:董珊

    本书全面汇集了传世和出土的吴越铭刻数据,分为吴王室铜器题铭、越王室铜器题铭、其他吴越题铭三部分。本书在总结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历史考古学的方法,系统梳理并考证了从吴王寿梦到夫差各代吴王室的题铭资料60余种,从越王允常、句践至越王无颛各代越王室的题铭100余种,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书中部分资料为首次正式刊布,器形、铭文齐备,部分铭文附有作者新作摹本,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吴越铭刻图录。
  • 积微居金文说

    作者:杨树达

    本书是杨树达先生考释青铜器铭文的专集。作者研究古代文法、汉字结构与声音训诂有年,据以考释金文辞,并与古籍互相参证,反复推求。全书共三百八十一篇,说解了三百一十四器的的铭文,也阐述了作者治金文的方法与理论,本书可以作为研究青铜器铭文的工具书,也给考释其他古代文字提供了参考。
  • 故宮西周金文錄

    作者:

    中國青銅器學一向重視銘文,把它當作文獻,以補典籍之不足,而青銅器銘文之可貴亦在於它是當代第一手資料,往往可以點活文獻,成為重建史實之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銅器,因為包含有長篇銘文,是理解古史的重器,在青銅器學中,居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圖錄特將本院帶銘文的銅器分期排 比,概述各期特點,對每件銅器的基本資料與傳世著錄都有詳盡交待,學者可資以研究,業餘愛好者亦可憑藉這本圖錄而悠遊於故宮的金文天地。
  • 唐兰先生金文论集

    作者:唐兰

    《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 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

    作者:何景成

    《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即是对族氏铭文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首先界定了族氏铭文的概念和《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的研究范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做了一番总结。接着分析了族氏铭文的性质和特点,认为族氏铭文是代表家族名号的文字,有时常常联缀以职事性铭文,以表示该家族的出身和社会地位。然后我们将族氏铭文分为单一氏名和复合氏名两大类进行探讨。对于单一氏名,主要从出土情况的角度分析该家族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一些具体的族氏铭文,由此总结族氏铭文的出土地与该家族分布地的关系。对于复合氏名,我们主要讨论了复合氏名的各种类型,并分析各类复合氏名的含义与产生的原因。最后,我们从聚落形态的角度,探讨了安阳殷墟各家族的聚居状态。并依据族氏铭文资料,探讨殷亡后殷遗的状况。 族氏铭文是指商周青铜器上所铸的用以标识作器者家族名号的铭文,这类铭文往往比较象形,在整条铭文中相对独立,与其它铭文基本没有内容上的联系。
  • 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

    作者:汪中文

    本書重心在探討西周冊命禮中之官制及官制中所透露出之釵h現象。西周青銅器銘文所載之職官,皆當時之實錄,其真實性遙溯L於文獻中傳聞之資料,作者採入七十餘器之載見職官之銘文,精細探索,每有所得。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資料輯錄,第三章為命官制度研究,第四章為冊命禮中「右」者制度研究,第五章為冊命禮中賜物制度研究,第六章為試論封賞諸侯之禮;書後並附「徵引銘文拓本」,可供參考之用。
  •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精)

    作者: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套装全4册)》是《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的续编,收录了1999年5月以来近十年间各地出土及发现的殷周金文共1300余件,有图像、拓片、释文、字数、度量、时代、著录、出土、收藏等说明,还有人名、官名、地名、族名等八个索引及时代、出土、现藏、引用书目等四个表。全书体例严谨、资料翔实,极方便学者对金文资料的利用。
  • 商周金文

    作者:陈絜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介绍了20世纪商周金文的发现与研究概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文字翔实,并配有彩图8幅、插图35幅,是相关领域的必备工具书。
  • 西周青铜重器铭文集释

    作者:周宝宏

    本书收录了《宜侯矢簋铭文集释》、《大盂鼎铭文集释》、《小盂鼎铭文集释》三篇,是西周康王时代最重要的三篇铭文资料的汇释,分“说明”、“释文”、“集释”、“参考文献”四部分。“说明”中资料比较丰富,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引用诸家原文分类编排,分发现、流传、内容、价值、断代等等。
  • 商周金文

    作者:王辉

    1. 本书前有《金文及其研究》,叙述金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概况。正文选取68篇有代表性的铭文加以注释,上起商末,下迄春秋,而以西周为重点。商及西周以王年为序。春秋只选诸侯国器,仍以纪年为序。   2. 正文每篇下分小引、着录、注释、断代等项。断代理由有的篇目已见于注释,则不重列。   3. 小引说明青铜器之出土、收藏情况,以及字数、别名等。字数包括合文、重文在内。   4. 着绿只选择常见书或最早着录书,不求其全。读者欲了解各篇着录的详细情况,请参看孙稚雏《金文着绿简目》。   5. 本书一般用繁体、正体字,但在某些情况(如考释字形、有歧义)下,仍用异体。   6. 词语注释,特别是较长的注释尽量不重出,凡前边已注释过者,后边出现时多参看前注。   7. 除常见的、公认的说法外,引用诸家说法多注明出处。   8. 疑难词语一般径采一家之言。但也有一部分列举几种不同说法,同时表示作者的倾向性意见,不作烦琐考证。   9. 引文一仍其旧,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瑜字条下云:“引申为他声。《诗·采芑》:‘八鸾鎗鎗’……”鎗鎗毛诗作鎗鎗,今不据改。   10. 断代与器形有关,但为突出重点,本书对青铜器形制一般不作介绍。
  • 甲骨金文与商周史研究

    作者:张政烺

    本书收入张政烺先生研究甲骨文、金文与商周历史的文章30多篇,大部分已公布过,只有致裘锡圭讨论殷墟卜辞问题的信为首次发表。本书是治先秦史和古文字学者的必读书。
  • 金文编

    作者:容庚

    引编分正续两编,正编为殷周金文,续编为秦汉金文。集録以彝器饮识为主,兵器镜鑑附焉。玺印泉幣应另为专编。摹写之字据拓本或影印本为多,西清古鑑等书变易大小者,原器剥蚀模糊者闕焉。本书为2007年9月第11次印刷。
  • 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共8册)(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

    这部《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经过我所《集成》编辑组的同志们多年来辛勤的劳动,现在资料搜集行将完成,编纂工作大体就绪,第一册已经可以交付出版了。今后其它各册也将陆续付印。这部书的出版,将为殷周青铜器的研究,尤其是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提供极大的方便。因之,我们相信,这将会促进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收录的多文资料,包括殷周、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各类器物,年代下限断至秦统一以前。宋代以来各家著录和国内外主要博物馆藏品,力争收集得比较齐全。各地新出土的发掘品和采集品,以各册编成时已公开发表者为限。预计所收器铭的总数当在万件以上。书中采用拓本的主要来源有五:(一)考古所多年积累的旧拓本,(二)《考古学报》和《考古》的档案,(三)编辑组同志前往有关单位新打制的拓本,(四)若干文博单位提供的现成拓本或拓本原大照片,(五)若干单位或个人借给的拓本。其中第(一)(二)两项共计约五千器,第(三)荐将近三千器,第(四)项一千余器,第(五)项为数不多。再有一定数量的器铭,因手头缺少善拓或仅有摹本流传,采取剪贴《三代吉金文存》、(商周金文录遗)等书,或由我所技术室按比例复制其它著录书,用两种办法将其补齐。版面上的器名由我所编辑室刘勋同志一手编写。
  • 西周铜器断代

    作者:陈梦家

    《西周铜器断代(上下陈梦家著作集)(精)》内容为:陈梦家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转入研究古史及考古学。在甲风学、西周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重。
  • 西周史略

    作者:(日)白川静

    该书在全面系统研究西周金文资料的基础上,以彝铭作为基本史料,辅以文献,试图重新构筑与《周本纪》完全不同的西周史
  • 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

    作者:马如森

    《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冠以“甲骨文概说”、“金文概说”,发凡起例,作为读者入门阶梯。然后列举有代表性的甲骨九片、金文七篇,循字逐句,细加论析注解,附以语体译文,其深入细致,不厌其详,可谓前所未有。书末还为学习书法者着想,附以精美的临写作品,以作示范。全书设想之周到,工作之详密,体现出马如森先生长达十年的功夫,很值得读者品味。
  •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上下)

    作者: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 大盂鼎铭文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历代碑帖法书选·大孟鼎铭文》是西周的青铜礼器,传清道光初年陕西眉县礼村出土。《大盂鼎》造型端庄凝重,内壁有铭文十九行,计二百九十一字。铭文不仅有重要史料价值,也是西周早期艺术性很高的金文书法作品。《大盂鼎》铭文字体瑰丽雄奇,用笔方整,有的笔画波磔显著,行款茂密,布局完满,是学习金文的极好范本。
  • 簠斋金文题识

    作者:陈介祺

    《簠斋金文题识》乃余往年集记绿。题识内容丰富,考定铭文,判断时代,很有价值。特别是记绿器物出土地点及流传经过乃本书特长。除秦始皇诏版一三一器因李斯篆书为借拓者外,书内各器均为簠斋自藏。   题识资料来源,余已不能全然记得。除少数取自《簠斋藏古目》,多抄自金文拓本之包装纸上。簋斋考辨鉴定器物,决心收藏以后,为赠友好及传世之用,乃令传古助手拓成若干纸,用毛头纸包装起来,随手将考释及各事题于包装纸上。时经百余年,中间更换包装纸,簋斋题识又转抄于新纸上。拓片与稿本自来由陈氏长房长支保管。余乃篮斋六世长孙,自年轻即保管并服务于拓片箱。所见拓片包装已为民国初年由祖父礼丞遣人换包抄绿,已非簋斋手笔。惟其如此,后日抄读者即遇到许多困难。   部分绿自别处者,如《铜镂鞠》题试。今余书箧中另有一份此器题识,是亲笔,写于某人来函信封上,与此题识大致相同。体育界至今有一疑问,即我国足球起自何时?见此题识,即可断言“起自战国”,或日“传说起自黄帝”。古之足球,有铜者,有韦者,韦即皮,内实以物。古之蹴鞠为练兵、练将、选将之用,与今日足球基本相同。簠斋得此球于光绪十年甲申春,即离世前半年。余未得见原器,但见拓片。簠斋引古籍以考证,写此题识,颇有价值。   读此书可参考《簠斋藏古目》《簠斋吉金绿》。